陳淑霞
辣椒疫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病,是辣椒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田塊發(fā)病率在15%~30%,嚴重的達60%以上,甚至絕收。
1 癥狀
1.1 葉片:在葉緣和葉柄連接處發(fā)生不規(guī)則形的水漬狀暗綠色病斑,病斑的邊緣為黃綠色,多雨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常造成葉片腐爛,干燥條件下病斑干枯易破碎。
1.2 莖基部和莖節(jié):發(fā)生成段水漬狀的暗綠色病斑。莖部多在近地面處發(fā)生,病斑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以后出現環(huán)繞表皮擴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條斑,病部易縊縮折倒,病部以上部分易凋萎死亡。
1.3 果實:多從蒂部開始,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邊緣不明顯,很快擴展到全果實,引起腐爛,潮濕時病部覆蓋白色霉層,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
2 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土壤中以及種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的病殘體帶菌量高,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在北方寒冷地區(qū),病菌不能在種子上越冬,主要來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殘體上越冬的卵孢子。當條件適宜時,病菌經雨水飛濺或灌溉水傳到莖基部或近地面果實上,引起發(fā)病。病部產生的病菌孢子囊,借雨水傳播,引起再侵染。
3 發(fā)生規(guī)律
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流行,當溫度在20~30℃的范圍內,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田間發(fā)病嚴重。特別在雨季或大雨過后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時,辣椒疫病極易暴發(fā)流行。一般連作地發(fā)病早,蔓延快,病情嚴重;平畦栽培發(fā)病重。地勢低洼積水,地面濕潤,流水漫灌,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等原因,都會加重危害。
4 綜合防治
4.1 種子處理:將種子用55℃溫水浸泡30分鐘,或用10%福爾馬林溶液浸泡30分鐘,藥液以浸沒種子5~10厘米為宜,撈出水洗后催芽即可播種,或用10%高錳酸鉀5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凈后催芽。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消毒。
4.2 農業(yè)防治
4.2.1 生長期和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和病殘體,嚴禁將病株和病殘體隨意堆放,應集中燒毀。
4.2.2 發(fā)病田不要與瓜類、茄果類蔬菜連作,可與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輪作,最好采取水旱輪作。
4.2.3 移栽前深翻曬土,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定植后快緩苗,壯大根系,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提倡高壟栽培。
4.2.4 底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磷鉀肥作基肥,苗期少施氮肥,花蕾期加強追肥。
4.2.5 定植后,要澆足定植水;緩苗發(fā)根時,要適當控制水分,促根深扎土層;盛果期要充分供水。避免大水漫灌,嚴禁灌后積水。
4.3 化學防治:由于疫病發(fā)病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一旦發(fā)病極難控制。因此,對于菜椒疫病防治,要力爭在發(fā)病前期進行預防。一般在初花期用藥較好。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10克/立方米與細土4~5千克混拌均勻,在苗床澆足底水的前提下,先取1/3毒土撒在床面上,播種后再將2/3毒土覆上。重病地用乙膦鋁·錳鋅10克/立方米,加10倍細干土拌勻,撒于全棚地面,耕翻入土。發(fā)病前,每畝用20%吡嗎啉懸浮劑有效成分20克對水進行葉面噴霧,每間隔7天噴1次藥。發(fā)病初期,用44%精甲霜·百菌清懸浮劑500~650倍稀釋液,或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施2~3次,每次間隔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