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了
孩子快要上小學了,父母對要上小學的孩子會有更高的期望,不僅僅局限于孩子會說幾首兒歌、會搭積木和不生病了。所以,當父母提出一些需要動腦想答案的問題,希望能通過問題激發(fā)孩子開動大腦的智慧時,但往往卻會得到“媽媽,我不會”或“爸爸,你來幫我想辦法”這樣的回應。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己開動腦筋,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認定是懶惰 有些父母以為孩子不喜歡動腦筋是因為懶惰,媽媽間交流時還會成為說話的口頭語,如“我家孩子就是懶,不愛動腦筋”這樣的話被孩子無意中聽到會是一種潛在的心理暗示,并打擊他的好奇心,因此也沒辦法嘗到因為探索而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在父母的眼里就成為因為懶惰而不喜歡動腦。
好心幫倒忙 當爸爸和孩子一起游戲并提出有意思的問題時,旁邊的媽媽或爺爺奶奶會有抑制不住的沖動幫孩子回答那問題。孩子會認為成人很權威,自然給出的答案一定就是正確的,也就不再費勁想自己的答案來解決問題了。
過多的提問 父母在陪孩子一起看書時,會禁不住就書中的情節(jié)向孩子提問題,例如說說你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或者故事的大意和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原本是一件很好的問題互動,但也許是問題多了,又或者提的問題不在孩子的興趣點上。他不感興趣或想快點結束這樣的對話最直接的回答就是“我不清楚,不知道”。
放手并給予信任 父母要注意對孩子能做的事逐漸放手,避免大包大攬的情況出現(xiàn)。也不要在孩子正在嘗試時在一邊指手畫腳,破壞孩子做事的積極性。要多給他自己動手的機會,即使孩子做的結果很一般,但也適當?shù)乇磉_出對他主動做事的肯定和鼓勵,培養(yǎng)他自己動手動腦的習慣。
不急于說出答案 有的孩子會不假思考習慣性地問:“媽媽,小熊是會冬眠嗎?”又或者是“爸爸,這個拼圖太難了,我拼不出來?!泵鎸@樣的情況,父母不要急于將答案直接告訴孩子,當然更不能責備地說:“怎么這么簡單都不會?!倍强梢蕴岢鲆恍┖⒆涌梢允褂玫姆椒?,例如:“咱們一起看看剛買的動物科普書吧。”或者假裝自己也不會,和孩子一起用剩余的拼圖塊試上一試,在這個過程中激發(fā)孩子動腦想辦法。
在體驗中思考 對于成長發(fā)展中的孩子,更貼切的說法是心靈手巧,特別是在7歲以前,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最重要的是體驗。摸過熱水杯后就知道什么是燙,摔過跤后就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玩過水和沙子后就知道有形與無形在互變……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就會投入自己的智慧,開動腦筋,探究其中的奧秘。父母需要做的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中心,提供幫助,適當引導,讓孩子按自己的節(jié)奏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