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網(wǎng)友在知乎上發(fā)起提問:“哪些時刻哪些人的哪些行為會令你覺得有教養(yǎng)很高級?”以下是網(wǎng)友的回答。你被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暖到了嗎?
@羅一覺:今天我們家搬家,家父帶著剛剛實習(xí)下班的我把人去樓空的老房子里里外外打掃了一遍,廚房和洗手間就和新的一樣,最后還特意買了鮮花和幾瓶礦泉水留在桌子上。留了信封,上面寫著“歡迎”。
@程航:這些固然很好,可我不想要,你不會勸。那些你不喜歡,但我心儀,你絕不出言掃興。
@山間禾:下雨天,開車路過水坑減速的司機是最讓我刮目相看的一類。也許看不到他們的臉,但好感倍增……
@網(wǎng)友紛飛:中學(xué)時候,打掃衛(wèi)生,很多女生挑輕便的活干,象征性地掃幾下就算了。有一個女生會跟男生一起去拖把池洗拖把,甚至用手擰,她家境不錯,但一點都沒有公主病。
@蕭蕭:在公交站等車,一位老婆婆拎了一袋餿臭餿臭的東西,一路走一路滴水,旁邊的人都掩著鼻子躲開。一個姑娘跑到旁邊的小賣部買了個結(jié)實的塑料袋幫老婆婆套上。(來源:《青年文摘》公眾微信號)
“笨蛋”原來并不笨
今天的“笨蛋”一詞是個語感非常重的日常用語,一個人被別人罵作“笨蛋”,一定會勃然大怒。在某種程度上,“笨蛋”等同于白癡,都是指智商極其低下的人。不過在古代,稱呼一個人為“笨蛋”和智商卻毫無關(guān)系。在古代,“笨”是一種造紙的原材料。據(jù)《說文解字》和《廣雅·釋草》的解釋,“笨”是竹子的里層,是竹子殺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是一層白色的薄膜,像紙一樣又薄又白,可作造紙的原材料。東漢蔡倫造紙,最早的原材料非常簡陋,計有樹皮、破漁網(wǎng)、破布、麻頭等,后來的人才使用“竹白”作原材料。因為史書要在用“竹白”造的紙上書寫,因此后人就把史書稱為“竹白”,即“笨”?!氨俊钡倪@一原始語義到了魏晉時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將“大肥”的人定義為“笨伯”?!按蠓省笔侵干眢w肥大,行動不靈巧。這類人被稱作“笨伯”,可見此時的“笨”已經(jīng)轉(zhuǎn)義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沒有和智商低下聯(lián)系在一起。到了東晉時期,笨人是指那種見識淺陋,謬誤百出,又不懂得善惡得失的人,這種人當(dāng)然是愚蠢的人。直到這時,“笨”才和低智商掛起鉤來。民間俗語已經(jīng)把“笨”的意思定型了,以至慢慢和“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詞。(來源:文史公眾微信號)
【古語今悟】"讀書人"小議
(明)陳繼儒
《安得長者言》云:
“用兵者,
仁義可以王,治國可以霸,
紀(jì)律可以戰(zhàn),智謀則勝負共之,
恃勇則亡。”
今悟:
讀書人,
學(xué)習(xí)可以入,思考可以深,
踐行可以悟,悟道則境界全出,
淺嘗則失。
用兵者,詭道,以奇勝;
讀書人,大道,以正合。(九思)
雕蟲小技是什么蟲
“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用來謙稱自己寫的詩作或文章,后來也用來比喻做事情時使用的不過是小技術(shù)而已。
“雕”當(dāng)然是刻的意思,什么“蟲”呢?“蟲”怎么能被雕刻呢?原來,這里的“蟲”并不是某一種具體的蟲子,而是秦朝時定型的八種書寫字體,稱為“秦書八體”。據(jù)《說文解字》記載,八體為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和隸書。蟲書,篆書中的花體,常常鑄或刻在兵器、旗幟和符節(jié)上,形狀像鳥和蟲的樣子,故稱“蟲書”。“雕蟲”就是指刻寫蟲書。“雕蟲小技”這一成語出自《北史?李渾傳》。李渾是北齊大臣,學(xué)問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組織一套班子,制定新的法律法規(guī)《麟趾格》。班子里面還有著名的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魏收。文人相輕,李渾有一次就對魏收說:“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币馑际菍懩切┗ɑɡ@繞的“蟲書”,寫一些風(fēng)花雪月的小美文,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國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這就是“雕蟲小技”一詞的來歷。(來源:文史公眾微信號)
怎樣服藥不傷胃
技巧一:選腸溶片或緩控釋劑
布洛芬、紅霉素等藥物主要在胃中溶解,可剌激局部胃黏膜。選腸溶或緩控釋劑型,有助減輕這種刺激。
技巧二:不影響藥效時,飯后服藥
部分藥物不受食物影響或者影響較小,如布洛芬、對乙酰氫基酚(撲熱息痛)、甲硝唑等藥。
技巧三:喝點蘇打水防燒心
在服藥一個小時后喝點蘇打水或者吃蘇打餅干等堿性食物,中和部分胃酸,從而緩解癥狀。
此外,最好采用站姿服藥和用適量水沖服,減少藥物停留在上消化道的時間。(來源:《生命時報》)
讀懂中國最小的字
據(jù)考,現(xiàn)存最早的關(guān)于小數(shù)的論述出現(xiàn)在魏晉時期著名數(shù)學(xué)家劉徽的著作《九章算術(shù)》中。他把九章算術(shù)“忽”作為最小單位,不足“忽的數(shù),統(tǒng)稱為“微數(shù)”?!靶?、細、少”是“微”字很早就有的、最主要的意義?!稄V雅·釋詁》:微,小也。由“微”組成的大量詞語,如“微風(fēng)、微恙、微乎其微、見微知著”等等,都跟“小”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梢?,用“微數(shù)”來指稱小數(shù)點后面那些極小的數(shù)目真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那么,“忽”又是什么呢?《孫子算經(jīng)》曰: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意思是說,“忽”是度量的最小單位,其上分別是“絲、毫、厘、分”?!敖z”“毫”被用作很小的計量單位?!敖z”字的甲骨文形體像兩束絲,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蠶絲。“毫”本來是指鳥禽“細而尖的毛”。兩者相較,蠶絲更細,古人把“絲”和“毫”分別用作“忽”之上的計量單位的緣由據(jù)此可以推斷。跟“毫”意思相近的“毛”,也有“細小”的意思.比如“毛毛雨、毛孩子”;我們還用它來表示“一元的十分之一”,比如“毛票”等。發(fā)展到后來,“分、厘、毫、絲、忽”由最初作為具體計量單位的名稱變成泛指小數(shù)點后面各個位數(shù)的名稱。它們之間按十分之一的關(guān)系遞減?!胺帧北硎拘?shù)十分位上的數(shù),即小數(shù)點后面第一位:“厘”表示小數(shù)百分位上的數(shù),即小數(shù)點后面第二位;依次類推。至此,小數(shù)點后面五位數(shù)都有了名字。(來源:報刊文摘)
小王子到底有多受歡迎?
10月16日電影版《小王子》在中國上映,對于《小王子》這樣一個世界級超級大IP,這幾日的微博和朋友圈已出現(xiàn)不少“自來水”了。對于中國青年人來說,《小王子》也是70后嘴里的炸醬面,80后心中的初戀,90后眼里的文藝范,00后指尖的屏幕彈。據(jù)《2015青少年閱讀報告》顯示,《小王子》在2014年-2015年少兒類文學(xué)銷量排名第一,如今,它仍是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書。同時《小王子》也被眾多成人喜愛,如作者圣·??颂K佩里所說:“這是一本寫給大人看的童話書”。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名前納粹飛行員里佩特在一書中稱,他可能在1944年擊落圣·埃克蘇佩里駕駛的飛機。作為喜愛《小王子》的讀者,他非常后悔當(dāng)年的行動。其實《小王子》是本簡單的書。字數(shù)很少,無論哪個版本都顯得單薄。但這對于兒童來說特別易讀,書中描述了小王子在星球間漫游,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充滿了傳奇色彩,符合兒童階段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小王子》隱喻了許多被喧囂的生活表面掩藏的人生哲理,這些隱喻涵蓋了友誼,愛情,責(zé)任,真善美等方面,它也指引著成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靈。(來源: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