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
書信建立起的心靈默契
在兒子安德烈14歲那年,我離開了歐洲的家,到臺北工作,一待就是三年半。跟兒子的聯(lián)系就是每天打電話,可電話打久了就變得無話可談。2003年,兒子18歲,臉上棱角分明,眼神寧靜深沉,透著一種獨立的距離。他坐在桌子對面,有一點“冷”地看著我。我突然覺得與兒子之間有了一堵無形的墻,我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一個18歲的孩子與母親之間,和14歲的孩子是那么的不同。那時的我在想,怎樣可以重新認識兒子。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就這么下去,兩人最后漸行漸遠;二是得做些事情來重新認識眼前這個18歲的青年。我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幾歲;中間橫亙著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guān)系,但一定要認識大學生安德烈。所以我找到安德烈,問他愿不愿意跟我通過寫信的方式,來重新認識彼此。兒子答應(yīng)了,于是咱們倆這一寫就是三年。
35封家書呈現(xiàn)了我們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在這些書信中,我們倆什么都談,包括人生理想、道德倫理、文化差異、普世價值、國際政治等。我們不僅從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更看到了我們因為通信慢慢拉近的距離。
引導(dǎo)兒子知性地思辨
大部分父母跟孩子之間,都會出現(xiàn)一些特定議題,我和兒子之間也不例外。在兒子小一點的時候,會有“律”,比如在幾歲之前,晚上9點以前上床;幾歲之前,半夜12點之前要回到家;帶兒子去上游泳課、鋼琴課,不準他不去等等。但一旦超過十七八歲,這種“他律”就變成“自律”。在安安很小的時候,我愛給他講故事。每晚躺在床上,關(guān)燈以后,我給他講《西游記》《三國演義》,或者德國童話。我們會一起討論孫悟空為什么被套上緊箍、武松為什么打人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一種知性的對話了。講白雪公主跟七個小矮人,然后問,你覺得毒蘋果會不會特別紅,因此特別有吸引力?把野狼開腸破肚救小羊——狼有那么可惡、羊有那么可愛嗎?一點一滴,知性的思辨從那時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在兒子小的時候,我常帶他去劇場看戲,去公園里喂鴨子,在廚房里揉面團,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風箏,在花園里養(yǎng)薄荷、種黃瓜,去萊茵河騎單車遠行。兒子大后,就讓他自己去巴塞羅納,看建筑、看雕塑。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上100堂美學課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100個鐘點的建筑設(shè)計,都不如讓孩子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1OO次文學寫作的技巧,都不如讓作者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
尊重比改變更重要
安安上小學時,我檢查他家庭作業(yè)時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昨天的作業(yè)得了幾只老鼠?”我問?!耙恢??!卑舶泊蜷_本子。昨天的字寫得歪歪斜斜的,角落里蓋著一個藍色的老鼠印章。“當然只值得一只老鼠,你昨天一面寫一面在玩那個唐老鴨橡皮擦對不對?你能不能專心一點?一個時候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懂不懂?做不做得到?嗯?把那本漫畫拿開,等一下再看,拜托,你聽見了沒有?我數(shù)到三你再不動……”
安安終于寫完了四行大字,遞給我。當我看到兒子作業(yè)的最后一行寫得歪歪扭扭時,就拿了一張紙,要求兒子再把最后一行抄寫一遍,沒想到他的情緒突然爆發(fā)了。淚水涌上了他的眼睛,他咆哮著說:“你總是要我得兩只老鼠、三只老鼠,這么好那么好,我有時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權(quán)利得一只老鼠呀!”我被他情緒的爆發(fā)嚇了一跳,坐在那兒半天說不出話來。
面對兒子憤怒的表情和一連串的提問,我沒有命令兒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也沒有賭氣離開,而是擱下手中的紙,用手背抹了抹兒子的眼淚,嘆了口氣說:“好吧,就一只老鼠,你去玩兒吧!”在完美的作業(yè)和憤怒的兒子之間,因為心疼兒子,我最終選擇了向兒子妥協(xié),這既是對孩子發(fā)泄情緒的包容,也是對他那么小就有了維權(quán)意識的尊重。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等孩子一旦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yīng)該早就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yīng)變能力?!斑^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過前10年來得有效了。
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nèi)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因為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轉(zhuǎn)眼就過了。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兒是老天爺(或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或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為自己的心靈找個安適之所
在一個美麗的夜晚,我和兒子在陽臺上聊天。兒子說:“媽,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yè)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們倆都有博士學位。我?guī)缀蹩梢源_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普通的學歷,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你會失望嗎?”
那無星無月只有海浪聲的陽臺上,突然靜下來。我后來告訴兒子:“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xiàn)代的生活架構(gòu)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有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這樣,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么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千山萬水走到最后,還是‘自己。因此,你當然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象而活。”
我要告訴兒子,金錢與名聲絕不是快樂的核心元素。一半人在贊美你的同時,總有另一半人在批判,你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如何寵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