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養(yǎng)育一方民歌。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自有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與人文內(nèi)涵。中國的民歌,就在這豐厚的土壤中滋生、成長,淌過人們的心弦,飛向大江南北,回蕩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中國的民歌、純樸、自然、真、善、美的代名詞,各族人民心靈的聲音,多彩生活的見證。那鄉(xiāng)音、那鄉(xiāng)情、喚起人們多少美好的回憶,機器多少心靈的共鳴!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有機會接觸許多民歌,同時也在學生如癡如醉的演唱聆聽中,我深切體驗到中國民歌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對其美學的價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關(guān)鍵詞】中國民歌;美學
一、感情真
音樂史情感的藝術(shù),歌唱是最能直接表達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藝術(shù),是人心靈的窗口,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巾,生活的積淀不斷給人以心靈的撞擊,決定了民歌對真情實感的巨大依附性,無論是反映勞動生活,自然景物或是情感生活均是有感而發(fā),真實流露。
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以直白的語言,流露出唱歌者的喜悅,體現(xiàn)了樂觀爽放的精神面貌,表現(xiàn)了人們對勞動、山區(qū)生活的無限熱愛的感情。
隴東民歌《軍民大生產(chǎn)》描繪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生動展現(xiàn)了軍民心連心同甘共苫的面貌。
浙江民歌《梁?!妨攘葦?shù)語,表現(xiàn)力梁祝之問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江蘇民歌《孟姜女》則表達了人民對孟姜女的同情和悲哀;烏茲別克民歌《一杯酒》則再現(xiàn)了新疆人民意氣奮發(fā),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雄心壯志……
二、語言美
陜北民歌《扁擔歌》,歌詞只有“一根扁擔軟溜溜,擔上扁擔我要上絳州”一句,通過重復與多加襯詞的手法,擴展成五個樂句,一根扁擔軟溜軟溜(呀哈哈),軟溜軟溜(溜呀哈哈),擔上了扁擔我要上絳州(楊柳青青那花紅,吱啦吱啦吱啦吱啦嘣哎喲哎呦。喲)我要上絳州。使這首挑擔耗子情緒更顯得輕松活躍,逼真地塑造了樂觀的挑擔者的形象。
福建及臺灣民歌《一只鳥仔》,歌詞簡短凝煉,如第一段:清晨起床打開門,看到一只小鳥在啁啁地叫,站在水溝一直不停地抖動,找不到鳥巢。本身的語言很美,用閩南方言一讀更是韻味十足,學生在念唱巾深切體會到了民歌詞的語音美,語言美。
新疆民歌《阿拉木汗》,用問答的形式,以風趣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述了美麗的新疆姑娘阿拉木汗,詞情別致,令人不能不贊嘆勞動人民高度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云南民歌《放馬山歌》,歌詞生動簡樸,反映牧童的生活,其問夾以“喔嚕嚕”襯腔,及趕牲口的吆喝聲,情緒更顯活潑歡快,濃厚的田同氣息撲面而來……
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民歌就根系沃土,歌詞汲取各地的語言特點,結(jié)合地方性的襯子、襯詞、語調(diào),顯得絢麗多姿,爭奇斗艷,那濃郁的泥土芬芳正是巾國民歌的一大迷人之處。
三、旋律美
民歌立足于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加以語言的豐美,以情帶聲,曲美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蚣ぐ夯蚱骄彽奶栕樱换蜞诹?,或質(zhì)樸清新的山歌,或嫵媚細膩的小調(diào);奔放的新疆民歌,豪爽的陜北民歌,高亢的山東民歌,粗獷的藏族民歌,俏麗的江蘇民歌,雄渾的內(nèi)蒙民歌率真的河北民歌,悠揚的云南民歌,委婉的江南民歌……加以各具特色的演唱及民族樂器的伴奏,渲染,更使民歌的海洋精彩紛呈,交相輝映。
四川民歌《跑溜溜的山上》,民族五聲羽鬩式,旋律委婉,充分體現(xiàn)出了細膩柔和的美,讓人百唱不厭。
山東小調(diào)《沂蒙小凋》曲調(diào)舒展豪放,充分體現(xiàn)了山東人民質(zhì)樸憨厚的性格。
新疆民歌《青春舞典》輕歌曼舞式地表現(xiàn)了人民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唱之令人心曠神怡。
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瑪》曲調(diào)線條起伏較大,情感起伏富變化而有致,無論是欣賞還是親自演唱都另人神采奕奕。
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笛子、月琴、二弦的演奏,更使旋律跳躍動人。
江蘇民歌《無錫景》中二胡濃郁的民族味更使歌曲增添了古樸悠遠的色彩。
陜北明民歌《腳夫調(diào)》巾笛子的高亢,激昂,突出了腳夫激憤的心情。諸如其他民樂“嗩吶、鑼鼓、笙、揚琴、馬頭琴”的伴奏等等均已與民歌演唱融為一體,參與曲調(diào)的造型抒情,使得民歌旋律特別優(yōu)美,無論是欣賞還是演唱都韻味無窮。
四、意境美
意境即“主觀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相融全面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結(jié)合的有立體感的藝術(shù)圖畫”(賈文昭、徐呂勛《中國古典詩詩歌藝術(shù)欣賞》第124頁)“意境融徹,出聲音之外,乃得其味。”
內(nèi)蒙民歌《牧歌》旋律綿延起伏,節(jié)奏緩慢自由,形象純樸,富有詩意,上句在高音區(qū)圍繞5音上下回旋,悠揚飄逸似朵朵白云在藍天飄蕩,下句以l音為中心,低回宛如潔白的羊群象珍珠撒在綠絨上,一幅典型的草原放牧圖,仿佛把人們帶進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神奇意境。
四川民歌《槐花幾時開》,第一句用高昂開闊的音調(diào),把人們帶到“高高的山上”這一特定意境中;第二句逐層向下的旋律,形象表現(xiàn)了姑娘出神凝望的神態(tài);第三樂句旋律由低音區(qū)開始,突然向上大跳十度后逐層向下,表現(xiàn)r母親疑惑的心情與姑娘慌亂的心緒。最后一句,表現(xiàn)姑娘靈機一動,以“我望槐花幾時開”加以掩飾,表現(xiàn)了極其生動的意境。
新疆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曲調(diào)平穩(wěn)、悠長,把人帶到一望無際碧綠的草原,監(jiān)天白云、賬房、潔白的羊群、美麗的姑娘,多情的小伙,人與自然和諧的統(tǒng)一,真有天人合一的境界。
陜北民歌《二十里鋪》又仿佛來到r黃土高坡的窯洞里,金黃的土地,一輪火紅的太陽,金色的天空背景下,映襯著一位身這鮮艷古樸服裝的端莊樸實的陜北妹子,眼里二古樸、凝重,令人百看不厭的畫面。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從容舒展,又是一副恬靜的月夜畫面:清風、明月、流水、樹影,而青海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則與《小河淌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首首民歌都似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誘惑,帶你遨游神奇的音樂圣殿。
反映我國人民生活的民歌隨處可見,好的民歌是美的極致,是真止的藝術(shù)在浩瀚的民歌海洋巾,在此只儀儀擷取了幾朵浪花加以探詢,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挖掘、繼承、發(fā)揚我們民歌的美,譜寫出更多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