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統(tǒng)計,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長大的。大部分父母雖“看不慣”但也“離不開”這種家庭教育模式。歸納起來,“隔代撫養(yǎng)”被認為有“四宗罪”:其一,孩子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模仿后就會在心理上成人化、老年化;其二,老年人不愛運動,令一起生活的孩子喪失活力,形成孤僻性格,日后易發(fā)生社交恐懼;其三,老年人思想固執(zhí)、偏激、怪異,可能導致孩子人格發(fā)生偏離;其四,老年人遷就、溺愛、包辦一切,使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差。
那么,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教養(yǎng)真的是“洪水猛獸”嗎?據(jù)研究顯示,隔代教養(yǎng)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祖輩教養(yǎng)家庭的孩子學習勤奮,不怕困難,且競爭性強,他們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和發(fā)展總體平均分均要高于以父母為主要教養(yǎng)人家庭的孩子。專家認為,老人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階段;祖輩家長具有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能夠妥善處理各類問題;且祖輩家長不像父母對孩子那樣“急功近利”,有利于為孩子提供愉快、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若撫養(yǎng)得當,祖輩家長也可帶出好孩子。
怎樣才能撫養(yǎng)得當?專家建議,以下中國老人常犯錯誤,需要注意了——
哄騙式教育:說好了要帶孩子去公園,臨時因為累或天氣的原因要取消,就哄孩子說:“關門了,去不成了!”要取消一個外出的活動,請告訴真實的原因。若是因為天氣,就讓孩子懂得對自然因素的妥協(xié);若是因為疲憊,就教孩子學會對家人的體諒。
大讓小教育:針對爭執(zhí)的事情,大的孩子如果有理,一定要捍衛(wèi);小的如果無理取鬧,倚小賣小,一樣要批評。
恐嚇式教育:知道孩子怕什么就專拿什么嚇孩子。既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教育的方向又前后矛盾!
告老師教育:告老師,讓代表高級別的權威來解決問題,不僅放棄了培養(yǎng)孩子應對沖突的能力,更會喪失同儕的認同和尊重,被邊緣化。
責任外化教育:孩子摔了碰了,我們除了忙不迭地把孩子扶起來,還有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舉動:打地、打桌子板凳,“懲罰”這些“傷害”孩子的物體。這些舉動外化了孩子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讓他誤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而處理方式就是責打。說小點,這忽略了讓孩子了解今后如何防范摔碰及怎么跟寵物相處;說大點,這是逃避責任和暴力處事的行為。
(騰訊 2015.5.13、《每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