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止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門下的弟子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勛魏征、李靖、徐世績、房玄齡……所以他對于開創(chuàng)唐代文化思想來說可謂功績卓絕,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凡按《止學》要旨去做的人,無不獲得令人側目的成就。
本刊將從第三期起刊出由山西篆刻家李樹恩先生以篆刻藝術摘其《止學》之精妙之句系列佳作,以饗讀者。
李樹恩,別署壽牛、爾雅堂,1962年1月生,山西陽高縣人。篆刻廣涉古璽、秦漢印、流派印,主攻工穩(wěn)一路,以滿白、細朱見長,尤于王福庵等浙派印用功最勤,近年研刻肖像印,追求形神印感。
主要篆刻作品:《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朱柏廬治家格言》《五臺山寺廟印》《近代印人肖像印》等。
作品多次參加軍內外展覽和臨印、創(chuàng)作賽事,2006年、2008年獲武警部隊文藝獎,2010年入選西冷印社國際篆刻選拔賽第七屆篆刻藝術評展,2011年獲“陶唐杯”第九屆山西書法臨摹大賽二等獎。2013年入選全國第七屆篆刻藝術展。
解讀
大凡古今成功者多智者,那為何智極反而則愚呢7古人云:大智知止,小智惟謀,過猶不及,知止不敗。這智慧走到極限就離愚蠢不遠了!也許真理再跨一步即成謬誤。暮然悟道,這智者“千慮”為何住往必有“一失”呢?我琢磨這“一失”,不是失在“智”,而是失在“德”上。聰明致極者,往往是突破了道德之底線,才致愚而敗也。故、古今之圣人,不患智寡,而患德之有失焉!大凡真正之智者,不僅知進,更懂得知退。止于德者,智也,物極必反!此乃智者榮辱成敗之王道。牛頓晚年信神學,認為萬有引力,神是第一推動力。愛因斯坦反而相信上帝的存在。智極而愚,不是愚在智上,而是愚在心靈道德之家園最終落在宗教上。當今眾多省部級落馬之高官,大凡能走到這個崗位者,均為人間之智者,聰明過人之極,反被聰明誤,概因這些官場之智者,智極而越出了道德法律之底線,不僅智極而愚,反而成為階下之囚。曾國藩常講:“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xiàn)。不因功名而貪欲,不因感極而求妄。”他時時以一個“止”字為行動之本,在滿清王朝排漢擠漢的官場中,功成身退。而今人李嘉誠更是按《止學》的要義身體力行,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于辦公室的醒目之處,終使其成為一代商界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