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向來是中國人的真愛。吃茶去,這三個字代表的,絕不僅僅是一種隨便去喝點飲料的調子,那是一整套口味、習俗、儀軌、美學乃至人生態(tài)度的龐雜生命觀。茶大概也是沉淀在國人體內的基因,我過去愛喝咖啡,近年來愈來愈愛喝茶。這種身體的自我喚醒,好像不由自主,卻也理所當然。
茶近年來也愈來愈熱鬧。看中國大陸,近年來傳統(tǒng)習俗不斷復蘇,昆曲、古琴、香道乃至中國茶道都成為了古老而新鮮的話題。大概存了跟日本茶道較勁的心理,茶人、雅人、騷人們各種粉墨登場,意圖接續(xù)唐宋遺風再造中國茶道,也是有閑階級誕生的一個注腳。
追尋中國茶道,是從現代向古早時代溯源并歸宗的一種行為,與此同時,茶在世界范圍內也變得愈來愈受歡迎。早在托馬斯·弗里德曼宣布世界是平的之前,茶就已經走向了世界各地,并演化出了各自不同的習俗。
現在世界上茶消費最高的國家是英國,英式下午茶是英國人發(fā)明的最值得驕傲的事物之一。有趣的是,英國的氣候卻非常不適合種茶,英國所有的茶都是進口而來。不過幾百年來英國已經成為最懂茶的國度。前些天看紀錄片,講述為了慶賀英女王2012年登基金禧60周年,御用茶商川寧Twinings苦心積慮發(fā)明新茶的故事。茶廠的總調配師和川寧家族繼承人為調制這款紀念茶,調配茶講究君臣佐使,先欲以花色炫目,最終還是歸于質樸,以大吉嶺春茶與阿薩姆茶佐和調成新茶。這種由繁入簡的過程,才是茶的真味。
在歐美西方,茶已經登堂入室,基本以各種調配茶的面目出現,也在各種食物中顯露蹤跡。本期雜志的Eat Smart中的文章《喝茶有新法》,就是以西方人的角度出發(fā),以食材的健康角度出發(fā),探尋茶的新鮮用法。比如入饌,有綠茶檸檬橄欖油煎比目魚,比如入甜品,有抹茶甘藍思慕雪,比如入酒,有伯爵茶阿諾德·帕爾默雞尾酒?;影俪?,比之中餐里的龍井蝦仁等菜品,在茶葉的形態(tài)上更現代化也更自由。抹茶生產公司“帕特茶”聯合創(chuàng)始人、首席運營官杰西卡·羅德還建議大家說,通常我們只喝茶水,誰知連同茶渣被倒掉的,還有一部分抗氧化物。端起抹茶,卻可以連茶帶水一飲而盡,也將抗擊自由基的斗士統(tǒng)統(tǒng)吞進了肚子。炎夏來臨前,正可用清茶配茶饌,養(yǎng)目養(yǎng)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