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般院校農村籍學生的自卑心理及對策研究

2015-04-18 10:46:58劉巧莉
吉林化工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
關鍵詞:自卑心理對策

劉巧莉

(吉林化工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部,吉林 吉林 132022)

一般院校農村籍學生的自卑心理及對策研究

劉巧莉

(吉林化工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部,吉林 吉林 132022)

摘要:分析了一般院校中的農村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及其危害,并探討了其形成的原因和相應對策。

關鍵詞:農村籍大學生;自卑心理;對策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基礎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村子弟在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后選擇繼續(xù)學習,讀高中、參加高考,2010年全國高考中農村戶籍學生比例高達62%,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農村籍大學生走進了大學校園。雖然據(jù)統(tǒng)計重點高校的農村籍學生比例逐年下降,“北京市大學生生源中農村學生的比例從1998年的18.5%下降到1999年的16.3%,清華大學從1998年的20.7%下降到2000年的17.6%?!盵1]“2010級清華學生中,農村生源占總數(shù)的17%。”“據(jù)清華招辦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2011)入學的3 349名大一新生中,縣級及以下中學的學生不到500人,”[2]僅為14.9%。但是一般院校的農村籍生源比例一直很穩(wěn)定,以吉林化工學院為例,2012-2014年招收的新生中,農村籍學生的比例分別為43.46%、43.69%、42.71%,一直保持了接近半數(shù)的水平。在部分專業(yè)中,農村籍學生甚至大大超過城市生源,比如材料學院11級至14級共有在校生997名,其中農村籍生源664,幾乎是城市學生的兩倍。因此對于一般院校來說,關注、解決好農村籍學生的實際問題、使之健康成長成人成才,意義更為重大。而其中,做好農村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完成這一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一、農村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危害

農村籍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環(huán)境的改變、巨大的城鄉(xiāng)差異強烈的沖擊著他們的思想,生活和學習的壓力也給他們造成了很多思想上的困擾,因此很多人產(chǎn)生了心理沖突和失衡。已有的研究表明,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3],而據(jù)吉林化工學院負責心理咨詢室和學生工作的老師統(tǒng)計,在各種心理問題中,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情緒體驗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在自我認識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或品質評價過低,輕視或看不起自己,擔心失去他人尊重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心理學中,一般把自卑視為一種性格上的缺陷?!盵4]自卑心理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多負面效應,引發(fā)嚴重后果:

首先,自卑感會導致農村籍大學生產(chǎn)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fā)出人際關系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活動的正常進行。離開家的大學生內心中都渴望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向往著美好的友誼和愛情。但由于對個人持否定態(tài)度,導致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不愿意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與人交流;內心卻又極度敏感,對他人的言談、玩笑會有過激反應,從而惡化了與他人的關系,在集體中逐漸邊緣化。

其次,自卑會導致農村籍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影響自身的進步和潛力的發(fā)揮。大學正是求知欲旺盛,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強的階段。農村籍大學生由于自卑感,自我評價過低,消極的心理暗示束縛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特長和才華無法得到發(fā)揮;或者面對陌生領域害怕別人笑話,不敢嘗試,拒絕進入以掩蓋自己的弱勢,導致無法開拓新的領域,開發(fā)自己的潛力。

第三,自卑還會對農村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長時間的自卑,不但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也會導致生理上出現(xiàn)亞健康狀態(tài),具體的危害在于會使人心理上情緒低沉,郁郁寡歡,常因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與人來往,只想與人疏遠,缺少朋友,顧影自憐,甚至自疚、自責;自卑的人缺乏自信,優(yōu)柔寡斷,毫無競爭意識,抓不到稍縱即逝的各種機會,享受不到成功的歡愉等。而在生理上會導致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隨之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各種病癥,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

因此,必須重視農村籍學生中存在的自卑情緒,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走出心理誤區(qū),恢復身心健康。

二、自卑情緒形成的原因及對策

農村籍大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既有社會大環(huán)境的因素,也有自身成長經(jīng)歷的因素:

首先,經(jīng)濟困難是農村籍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城市和農村還存在較大的經(jīng)濟差距,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對很多農村家庭構成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甚至有的家庭“因學致貧”、“因學返貧”。最困難的農村籍大學生必須靠貸款才能支付學費,靠平日打工掙錢負擔生活費。獎學金、貧困補助、貸款雖然給農村籍大學生提供了很多幫助,但整個群體仍為經(jīng)濟問題所困擾。即使是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農村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支出上也與來自城市的學生存在一定差距。對于貸款的農村籍大學生來說,他們除了感受到現(xiàn)時的經(jīng)濟困難,還要面對未來償還貸款的經(jīng)濟壓力。經(jīng)濟困難“不僅是生活的困窘的無奈,更讓人體會到的是由于物質的貧窮而帶來的精神上的極度欠缺感、剝奪感以及無助感?!盵5]而這些都導致了自卑感。

其次,綜合素質不突出也使農村籍大學生感到自卑。由于農村教育資源有限,所以幾乎所有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應試教育領域。受限于經(jīng)濟條件,農村家庭也很少為學生負擔應試教育以外的教育支出,因此農村籍大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無法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當來到大學,面對眾多的學習以外的社交活動,農村籍大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沒有突出的特長,而且在很多領域和其他同學相比都明顯落后。同時,由于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和成長環(huán)境,農村籍大學生在外在形象、氣質的完善和呈現(xiàn)上也比不上那些來自大城市、見多識廣的同學們?!靶睦韺W認為,當個體能力不能使個體需求得到滿足時,就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和行動上的自我閉鎖?!盵6]即產(chǎn)生自卑感。

第三,家庭教育的不足。由于農村中學比較分散,學校離家較遠,農村籍大學生很多從中學就開始就寄宿學校,在青少年時期得到的家庭教育比一般孩子要少一些。而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在成長階段得到的父母關愛和教育則更少一些。這都造成部分農村籍大學生顯得視野不夠開闊,個性呈現(xiàn)上大多內向、謹慎、害羞、沉默、不善言語、在公共場合羞于表達。這種個性給農村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適應新環(huán)境增加了更多困難。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和人際交往的不順利又加劇了農村籍大學生的自卑感。

最后,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由于中國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目前城鄉(xiāng)之間的經(jīng)濟差異、文化差異和觀念差異還不能完全消除,農民在物質生活、文化生活、社會資源、社會聲望等方面都低于城市居民。因此,在社會上存在著部分城市居民對農村居民的歧視現(xiàn)象。而受到這種情緒影響的一些城市學生無意中會在農村學生面前流露出優(yōu)越感。外部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和身份判定,影響了農村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會導致自卑感的產(chǎn)生。

這些因素并不是大學生自己造成的,也不是進入大學才產(chǎn)生的,只是沒有了高考的壓力,不再唯成績和學習論,“三觀”尚未完全建立的農村籍大學生面對這些困難和自身不足時,無法正確處理才導致了自卑情緒的產(chǎn)生。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要幫助農村籍大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對于經(jīng)濟困難的大學生,除了利用各種渠道幫助他們勤工儉學,渡過難關之外,要在全校樹立自強不息先進典型,通過報告會、宣傳材料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他們的事跡,學習他們自強不息、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扶貧先扶志”,因為已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貧困造成的心理問題“深層原因在于由動力潛意識和認知潛意識導致的不合理構念、低效能信念、負面圖式、自動化思維和錯誤的自我導向”[7],只有學生樹立了自強自立的信念和價值觀,才能使之相信困難都是暫時的,通過個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夠改變現(xiàn)狀,贏得未來。而且農村學生相對城市學生的經(jīng)濟困難,是整體城鄉(xiāng)差異造成的,是我們國家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地區(qū)經(jīng)濟不平衡造成的,要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客觀事實,而不是隨意歸因,覺得自己不如人。

其次,引導農村籍大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客觀的評價自我,發(fā)揚優(yōu)勢,找到自信。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農村籍大學生有劣勢,但也有優(yōu)勢。比如,農村籍大學生相對來說學習態(tài)度認真,成績好。能夠從教育資源落后的農村中學考入大學,他們的學習天賦和學習能力都是得到了事實肯定的,即使大學里已經(jīng)不再“唯成績論”,成績優(yōu)秀仍然能給人自信。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農村籍大學生大多中學就離開家庭,寄宿學校,所以他們獨立生活的經(jīng)驗、生活自理能力都要優(yōu)于來自城市的學生,進入大學后也能更快更好的適應遠離父母的住校生活。當很多城市的學生手忙腳亂、疲于應付的時候,他們表現(xiàn)的往往更成熟、理性。所以要引導他們明確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正確看待自身的價值,以便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也能運用語言暗示:“我并不比別人差,別人行,我也能行。”“別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從而增強自己改變現(xiàn)狀的信心。經(jīng)常回憶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將要取得的成功,也能激發(fā)自信心。

第三,引導農村籍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奮起直追。一個人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與他們進行正確的社會比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克服自卑感。每個人的成長都受到了大環(huán)境和小環(huán)境的影響和局限。農村籍大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不足,并不是他們先天才能的落后,而是后天接受教育的落后。而后天教育缺失引發(fā)的落后是暫時的,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彌補追趕的。大學校園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多種多樣的學生社團、涵蓋各個學科領域的選修課、內涵深刻的主題講座,學生只要積極參與,勤于思考,就可以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彌補應試教育的欠缺,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同時,要用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失敗和挫折,做到大志不改,不因挫折而放棄追求,不能因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要正確的分析原因,不能輕易否定自己[8-9]。

第四,加強心理輔導,對農村籍大學生在心理上給與鼓勵和支持。農村籍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獲取、掌握信息的渠道較以前更為便捷,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不足之處,應借助時代的便利,多學習,快追趕。同時積極發(fā)掘學生的特長潛力,與興趣愛好相結合,將農村籍大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引導到正確方向,避免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等。教師要善于運用表揚與肯定的方法幫助農村籍大學生樹立自信心。對農村籍大學生學習、思想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正確做法和細微的進步,要采取一定的方式給予及時的、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并對農村籍大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從而使之受到鼓舞,增強自信心。在批評農村籍大學生缺點或錯誤時,也要適當?shù)目隙ㄆ浞e極因素,做到批評中有鼓勵。有自卑傾向的人一般都比較脆弱敏感,經(jīng)不起挫折的打擊,因此應當提醒農村籍大學生注意,給自己制定的階段目標不宜太高。適宜的目標,可以使人獲得成功,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激勵,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之后,可以適當調整目標,爭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斷成功的激勵中,不斷增強自信心。

最后,學校要正確引導學生的“三觀”、建立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并且避免農村籍大學生產(chǎn)生極端思想。在如今的網(wǎng)絡時代,信息傳播便利,校園和社會的思想信息傳播沒有任何障礙。“三觀”沒有完全確立的大學生,正在受到社會上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負面思想的影響。教師應該經(jīng)常引導學生討論社會的熱點問題,在具體問題的討論中駁斥網(wǎng)絡傳播中的極端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了正確的“三觀”,可以減少城市學生對農村籍大學生的歧視現(xiàn)象,減少農村籍大學生來自環(huán)境的心理壓力,也有助于減少農村籍大學生產(chǎn)生極端思想的傾向。

參考文獻:

[1]周睿.文化再生產(chǎn)理論解讀大學農村生源下降[J].經(jīng)濟管理者,2010(7):84.

[2]孫西軍.重點高校農村生源比例折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J].中關村,2011(10):83.

[3]張運生.1496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12):121-122.

[4]張繼如.大學生自卑心理及其對策[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0(S1):210-212.

[5]宋大力,馬蓉.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探索[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07(4):86.

[6]矯宇.高校貧困學生群體的“精神貧困”與“心理脫貧”[J].東北師大學報,2008(4):184.

[7]鄧治文,等.貧困大學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論分析與教育對策[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4(1):26.

[8]施德寶,陳飛.一般本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6):69-73.

[9]周永.高校心理輔導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2):101-104.

Study on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U Qiao-li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widespread inferiority complex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harms are analyzed,the causes of its formation are discussed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inferiority complex;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 64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15.12.036

文章編號:1007-2853(2015)12-0129-04

作者簡介:劉巧莉(1981-),女,河北晉州人,吉林化工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明清史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化工學院校級項目(2014050);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B233)

收稿日期:2015-08-10

猜你喜歡
自卑心理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wěn)定的認識和對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走,找對策去!
單親家庭兒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未來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 19:45:28
論當代大學生的自卑心理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22:00:59
在教學中激發(fā)中職生的學習動機
考試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 17:33:57
淺析高職學生自卑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
科技視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8:39:04
鄂托克前旗| 青海省| 永顺县| 赫章县| 东乡县| 乌兰察布市| 平遥县| 麻江县| 凌源市| 古丈县| 芷江| 新余市| 濮阳县| 博罗县| 红原县| 石棉县| 万宁市| 谷城县| 桃源县| 新乡县| 滨州市| 鸡东县| 土默特左旗| 饶河县| 温泉县| 平邑县| 中阳县| 阿图什市| 苗栗市| 旺苍县| 静安区| 保靖县| 阿克| 兖州市| 博野县| 白水县| 樟树市| 绩溪县| 肇州县| 德令哈市|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