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永
一、名著閱讀教學的提出
縱觀古今,橫論中外,名著的存在數(shù)量可謂汗牛充棟。初中語文教學中所謂的名著,應該是文學方面的,此點是毋庸爭議的。長期以來,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重點關注的是名著文學常識方面的內容,譬如作品的名稱﹑作者和朝代等,對文本的深度閱讀和指導一直是避而不談或點到即止的。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加多述。名著閱讀的正式提出是在2001年的《課程標準》實驗稿中,2011年的正式修訂版《課程標準》中又加以強調,在《附錄2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建議中提到的有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名著及科幻作品等。在實施建議中提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故此,名著閱讀教學也自然成了很多教育人關注并討論的話題。
二、名著閱讀教學的意義
細研人教版﹑蘇教版﹑語教版的教科書,為落實新課標精神,也都在每冊書的后面選取附錄了2至3種名著的有關簡介。但對如何閱讀,都沒有具體的指導要求。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名著閱讀更是基礎的基礎。課本中所選的文本,多是經過歷史的淘沙而留下來的璀璨明珠。有的文學性極高,有的則是思想性很強,有的是兼而有之,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蘊含的甚是明確,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起到了積極作用?!墩n程標準》具體建議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蓖瑫r,很多省市在中考試卷中大都增加了對名著閱讀的考查,雖分值不大,3至5分左右,但也不容小覷,無疑對名著的閱讀教學具有推動作用。所以,名著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做人,為文,升學考試等方面都有著長遠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三、名著閱讀的教學方法
名著閱讀教學伴隨著《課程標準》的不斷討論成長了十年。這期間,對其教學方法的研究可謂從無到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結合實際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語文教師對名著閱讀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兩種狀況,一種是根據(jù)課后指定篇目自由閱讀,無任何指導和總結,讀完了事;另一種是把課后的內容簡介、有關背景讀讀背背即可,無需讀具體的原著,純粹為了應付考試。筆者認為,這兩種做法都是欠妥的,無論從長期或短期來說,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都是沒有益處的。對名著閱讀的教學一定要拋棄“讓學生隨意讀”和“為應付考試”的錯誤思想。
在日常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名著閱讀教學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引讀,討論,體悟。
1.引讀
教科書中所附的名著雖很優(yōu)秀,但由于時代的間隔等諸多原因,與當今的中學生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隔閡。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針對不同的文本材料加以引導。指導學生讀《駱駝祥子》時,我適時的引導學生要關注祥子生存的那一段社會背景,關注老舍的籍貫和語言風格,實際上,這是為以后分析祥子的悲劇成因和把握老舍的“京味”做鋪墊。另外,對任何一本名著,都要求學生先讀書中的導語﹑目錄和后記,這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宏觀把握。再者,考慮學生的可利用時間,雖說已經“減負”,但科目和作業(yè)依然很多。所以,在指導閱讀時,我要求學生“分時而讀之”。譬如《格列佛游記》,全書八十五頁,我便要求學生每天至少讀5頁,這樣讀完一本書大約17天。當然,這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和關注,每三天檢查一次。時間到后,學生大部分都可以讀完,甚至有的學生提前讀完,很好的做到了“靈活性”和“強制性”。
2.討論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又強調“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在閱讀完文本的基礎上利用2節(jié)課左右的時間,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每位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并逐個表達出來和其他學生共享。學生可談自己的情感體驗,可談作品的內涵,可談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可談作品特有語言語句,可談一個點,也可談總的輪廓,都不一而足。指定一位學生專門負責記錄大家的發(fā)言,課后整理歸納,逐條列出,形成知識點,發(fā)到每位手中??梢哉f,這是對文本的第二次深層次閱讀。
3.體悟
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及彼此不同思想的碰撞,已經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甚至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可以通過寫讀后感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睂W生寫的是自己切身感受,說的是真話﹑實話﹑心里話,很容易進入狀態(tài)?!冻ㄏκ啊分袑W生們讀出了溫馨的回憶和魯迅的另一面和藹形象;《駱駝祥子》中學生們讀出了人間的辛酸,語言的美味;《童年》里學生們看到,苦難和挫折也是人們進步的動力……教師在批閱的同時,伺機加以鼓勵和點評,如此一來,會在他們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痕,甚至影響到一生,當然,對待考試自然不在話下。
這樣,學生閱讀名著,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實現(xiàn)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價值觀的多重收獲。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學中鐵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