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泉
一、要培養(yǎng)學生錘煉語言的意識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對一等的文章的語言表達要求為:有文采;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語言又分為華麗和樸實的風格。究竟語言的形式要求華美還是樸實?其實,這并不重要。但是,有一點必須要強調,那就是語言要講究錘煉。
二、要引導學生習慣于積累語言
蘇軾有一句關于讀書作文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边@句話顯然強調了“積”的重要性。學習語文的“積”就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積累和吸收,主要途徑是讀;而“發(fā)”則是對語言文字的傾吐和表達,其形式是“說”和“寫”。要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厚積的方式如以課本為主,在課文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積累;鼓勵學生從課外讀物或者電視、電影片段中積累語言。
三、讓學生養(yǎng)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教學課文的時候注重的是考試常考的問題解答技巧訓練,而忽略學生對某些好詞語、好句子的積累與運用。學生碰到某一個詞,能讀懂它的意思,但是仍然不代表他已經真正掌握了這個詞。只有當他自己在特定的語境中能使用這個詞,才真正掌握了這個詞。
四、教給學生美化語言的方法
1.長句短句結合,整句散句結合。這種安排句子的方法使語言搖曳多姿,參差錯落,從而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韻美,給人一種審美感受。
2.運用修飾語,塑造形象美。
修飾語就像新娘化妝用的胭脂,能使作文這個新娘更嫵媚動人。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描繪荷葉、荷花、荷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鳥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荷葉、荷花、荷香在“田田、亭亭、裊娜、渺?!钡刃揎椪Z的裝扮下,顯得如此美麗而又動人。
3.注意運用修辭。
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彰顯語言魅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荷花:“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北揪溥B用了通感等修辭手法,新穎靈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描繪了荷花的情態(tài),讀之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
4.引用古典詩詞、名言警句。
古典詩詞、名言警句大都經過了時代大浪的淘洗,具有很鮮明的表達效果。如果我們在寫作時恰當?shù)匾靡恍╅W著智慧光彩、蘊含著豐富思想內涵的名言警句,則能豐富文章的語言,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如一考生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這樣寫道: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幸福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回憶;幸福更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這些句子不僅詮釋了幸福的含義,還使文章充滿詩意和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