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范大學,福建漳州,363100)
遲子建于1984年畢業(yè)于大興安嶺師范學校。她從1983年開始寫作,之后進入北京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lián)辦的研究生班學習?!度荷街畮p》是一部沉淀在作家心中的作品,到了作者知天命的年紀呈現(xiàn)給讀者。
《群山之巔》寫一個個身世、性情迥異的小人物——能預知生死充滿“神性”的安雪兒,講述“裹挾在死亡中的溫暖故事”的法警安平,給逝者整理妝容的殯儀館理容師李素貞,以及辛七雜、繡娘、金素袖、單四嫂等小人物有幾十個之多。作家童年時領略到的鋪天蓋地的大雪、轟轟烈烈的晚霞、波光蕩漾的河水、秋日雨后出現(xiàn)的像繁星一樣的蘑菇、在雪地上飛馳的雪橇等等種種奇異的風景,那個寒冷的高緯度,是她夢開始的地方,美妙、神奇。遲子建通過二十多萬字的小說,再次把自己永遠熱愛的故鄉(xiāng)展現(xiàn)給讀者,而讀者既讀到了一部好的小說,又體會到了人性的溫情之光。
一個好的小說家,不管有多么精彩的故事,如果沒有好的語言,那么整部小說可以說是失敗的。用遲子建自己的話說——語言看似作家的“外衣”,實則是心靈流淌出的泉水,是檢驗一個作家好壞的標準?!褒埍K鎮(zhèn)的牲畜見著屠夫辛七雜,知道那是它們的末日太陽,都怕,雖說他腰上別著的不是屠刀,而是心愛的煙斗?!毙≌f一開始寥寥幾筆,語言功力可見一斑。遲子建的語言簡潔又極具畫面感,同時充滿詩意。在描寫辛七雜的父親辛開溜時,“他青年時代參加過東北抗日聯(lián)軍,這本該是輝煌的一筆,于他卻是一抹伴隨一生的陰云”。在寫到單四嫂時,“好在煎餅用紗布裹著,沒怎么臟,可是新攤的煎餅香酥脆,經(jīng)不起摔打,沒一張完整的了”。
小說寫風景,也許屬于必然。小說要寫人,人與自然無法分開。風景在美學、甚至在哲學上得到了非常豐富而深刻的理解。“松山山脈平均海拔六百米,它像一條舞動著的彩練,春夏時節(jié)被暖風吹拂得綠意盈盈,秋季讓霜染得五彩斑斕,冬天則被一場連著一場的雪,裝扮得通體潔白。”這里的風景是投射到作家心靈的,有一種真實感,使讀者也感到一種滿足。我最喜歡小說中關(guān)于風景的描寫,它讓讀者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從忙碌中起一份閑心,暫時中斷一種節(jié)奏,而進入一種悠閑放松的心態(tài)。
21世紀的文學敘事已日益嚴密復雜和玄妙精致,眾所周知,主人公、敘事和小說家完全不是一回事。當代文學這種敘事模式是需要被反思和突破的。顯然遲子建的這個長篇在敘事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著名評論家潘凱雄用“鏈式環(huán)形”來定義《群山之巔》的結(jié)構(gòu)。幾十年時空的轉(zhuǎn)換,幾十個人物,在龍盞鎮(zhèn)上的生活和活動,處理得非常巧妙。小說采用倒敘的方式,如辛開溜身上的那件衣裳,“補丁是衣裳的花瓣,每個花瓣都有故事”。每個章節(jié)都有回憶,既方便作者講故事,又便于讀者閱讀。倒敘中的倒敘,回憶中的回憶,使得故事在推進時能悄然回溯。把歷史的縱深感與當下生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把所有的人物置于倒敘之中,互相勾連,又讓他們并肩前進。
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疲沓、瑣碎、庸碌和公式化,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洋溢著一股充沛的激情?!袄C娘快八十了,卻還像年輕時一樣,喜歡騎馬出行?!痹陂喿x遲子建的很多作品時,我通常會揣摩,試圖分辨出,哪些人物來自作家的直接經(jīng)驗,哪些是間接經(jīng)驗和合理虛構(gòu),很多時候,讀者往往不注意整體結(jié)構(gòu)的有效性,而只注意各部分的布局。他們把激情隸屬于倫理觀,隸屬于不容討論的標簽。這種束縛已經(jīng)廣泛流傳,使得本來意義上的讀者沒有了,而都成了潛在的評論家了。我?guī)缀蹩偸遣蛔杂X地沉浸在小說故事里,借小說家的形象來想象這些人物的表情。“在群山之巔的龍盞鎮(zhèn),愛與痛的命運交響曲,罪惡與贖罪的靈魂獨白,還有與我度過每個寫作日的黑暗和黎明?!薄度荷街畮p》是調(diào)動作者多年積累下來的生活經(jīng)歷,點點滴滴擠出來的?!坝悬c嘔心瀝血的味道。這里面每個字如果是雪花的話,讀者面對它們的時候,會立刻化成水?!背诵≌f的藝術(shù)感覺外,我們還能感受到小說家付出的艱辛。
寂寞的文字打動人,有賴于作家的執(zhí)著和樸素。遲子建是一個將“日常性美感”奉為創(chuàng)作觀的作家。美感是一種肉體的感覺,一種我們?nèi)砀惺艿降臇|西。據(jù)說,寫作中的遲子建是一個安靜的人,寫長篇小說的遲子建尤其安靜。從《偽滿洲國》到《額爾古納河右岸》,到《白雪烏鴉》,再到新近的《群山之巔》,她始終保持著一種靜觀默察的狀態(tài)。小人物就是文學的珍珠。即便寫到大人物,同樣也會用小人物的思維去寫。遲子建從未改變她對東北黑土地的書寫,對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書寫。所謂地域性是指作者的童年記憶和文化經(jīng)驗,始終是作品中不可置換的主題,它讓作品充滿溫度?!斑t子建的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大世界觀,同時,《群山之巔》關(guān)注了小人物的尊嚴?!边@部長篇的人物,以一種平均筆墨,勾勒的是小人物的群像。無論你拎起任何一個人物,都可以走進這部小說中。比如拎起煙婆,你會看到林大花、安大營、安玉順、繡娘等;拎起辛欣來,你會看到辛開溜、安雪兒、陳金谷、辛七雜等人物;哪怕是拎起賣豆腐的老魏,你也可以順著他的行跡,找到唐漢成、單四嫂等人物。小人物單個出現(xiàn)時,也許并不惹眼,但一群有個性的小人物站在一起,情景就不一樣了。小說家所需要的經(jīng)驗是實在的、具體的、連貫的。它幾乎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小說要讓人看到場景,看到活生生的人物,小說家的記憶之中,就必須有大量的材料。
沒有自己特殊風格的作品不是好作品。遲子建在多年的閱讀和寫作中,無疑從無數(shù)優(yōu)秀的作家身上汲取過營養(yǎng),但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屠格涅夫有一種蒼白的唯美,川端康成的東方精神,以及文氣十足的郁達夫,是對她影響最大的。她喜歡??思{小說里人物精神的光輝,以及愛倫·坡、杜拉斯,遲子建對屈原、蘇東坡、辛棄疾的詩詞尤其喜愛。
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評說遲子建是“憂傷而不絕望的寫作”。遲子建的作品有一種誠懇的力量,總是讓人感到溫暖、看到希望。安雪兒不長身體時,即使被眾人奉為神靈,但她在眾生中依然非常孤獨,她能洞知世事,但沒有人真正愛惜她。這樣一個孤獨的精靈在大地之上,內(nèi)心的凄楚可想而知。她被強暴后懷孕,身體從侏儒的狀態(tài)開始意外生長,這讓安雪兒身上的母性煥發(fā)了出來,她本能地融入世俗生活。其實她本來就在世俗之中,只是過去沒有人把她當正常人看待,她其實是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而毛邊的出生,等于還給安雪兒一個童年。遲子建在寫她時,顯然意在于讓一個母親體會滾滾紅塵中的各種美好,這個人物就是一個復雜的人性與神性交織的角色。在我們眼前,世界的偶然性,甚至比世界的必然性更為顯然。我們對這個世界深表困惑,我們難以操守某些原則,我們?nèi)菀椎渌廾?,皆是因為偶然性不時地闖入我們的視野甚至闖入我們自身。小說結(jié)尾,在群山之巔的土地祠前,單夏擁吻安雪兒,顯然安雪兒已經(jīng)“回”到人間,所以本能地發(fā)出絕望的呼救。
遲子建有著清醒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因為她的理性和節(jié)制,作品蘊含一種蓄而不發(fā)的力量。閱讀者自身對文本的細讀及感性認識是很重要的。李素貞對于廢人丈夫的悉心照顧,她與安平的感情,也情到深處。卻因為在安平處過夜,意外讓丈夫中毒身亡,從此活在悔罪之中。這個結(jié)局讓人感到一種“徹骨的悲涼”。李素貞常年伺候自己癱瘓的丈夫,卻因為在一個風雪之夜里,和情人安平的幽會,無意間鑄成了丈夫的死亡。雖然她對丈夫無怨無悔了一輩子,但這種死亡意外使得她內(nèi)心難以承受,她認定自己有罪。當她得知法院宣判自己無罪,她從良心上是無法接受的。寫李素貞,作家的內(nèi)心有疼的感覺,但結(jié)局還是溫暖的,因為李素貞擁有安平的愛情。愛情總會喚醒女人的。
遲子建認為生活中真正詩意的是浸潤在樸素的生活中的,所以她信奉用樸素的文字來表達傳神的生活這一原則。“一世界的鵝毛大雪,誰又能聽見誰的呼喚!”這是《群山之巔》的最后一句話,李敬澤表示感同身受并感嘆道:“在滾滾紅塵中,誰又能聽見誰的呼喚?我們發(fā)明了無數(shù)技術(shù)手段,都是為了聽見別人的聲音,但我們又很可憐,內(nèi)心很不愿意承認一件事——我們聽不到別人的呼喚,自己的呼喚發(fā)出去,其實也沒人聽見?!薄度荷街畮p》中的每個人,骨子里都是孤獨、沉默的人,都是心里有事,不知道怎么說,也不知道說給誰聽的人。
以當前文藝的熱點和前沿問題為中心,從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驗與文藝經(jīng)驗出發(fā),《群山之巔》提出新的問題,提出深化與更新認識、探尋文藝發(fā)展的新思路,重建一種具有中國精神和中國美學特色的新型文藝評論。讀完小說,我反思其中重要的敘事話題,反思女性作家寫女性的故事,表達女性的自我意識,也思考遲子建作為一個地域色彩很濃的作家,作品如此廣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的作品并不是靠風光說話,最重要的還是人物的精神光輝起了作用,從中看到了人性的溫情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