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時空之間 馬嘯悠長

2015-04-16 00:14王永勝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4期
關鍵詞:騎士云南省云南

王永勝

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與十二地支配“午”,按中國農(nóng)歷計算,2014年是午馬年。馬屬哺乳綱、奇蹄目、馬科,是現(xiàn)存奇蹄目動物中種類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最為人們所熟悉的草食性動物。馬具有聰明、勇敢、忠誠、耐勞等特性,在古代曾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和軍事活動的主要動力,是人類可靠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因此古人將馬視為“六畜之首”。馬的形象在中國古代的各種藝術品上都能找到“蹤影”,云南出土的古滇國青銅器亦不例外。

據(jù)今考古研究證明,戰(zhàn)國秦漢時期,以今天云南昆明滇池區(qū)域為中心存在著一個古滇國。古滇國由古代越系民族建立,存在的時間大約有500年左右。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頭等一系列滇國墓葬的發(fā)現(xiàn),超過萬件鑄造精美、裝飾紋樣豐富、題材造型生動的滇國青銅器出土,證實了滇國曾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青銅文化。許多與中原青銅文化風格迥異的器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十二生肖動物的形象。這些動物造型或焊接在兵器的銎部,或安置在貯貝器的器蓋之上,或充當器物的器耳,或成為器物的主體造型,這些器物造型獨特,引人入勝,其中就有很多馬的形象。

在云南江川李家山發(fā)現(xiàn)了一件馴馬場面貯貝器(圖1),高36厘米,蓋徑26厘米,時代為西漢時期。該器呈圓筒形,兩側(cè)飾對稱的虎耳。器蓋也是圓形,上面雕鑄馴馬場景:一人坐于中心鼓形座上,佩劍,作伸手訓斥狀;身后有人執(zhí)傘,傘蓋已脫落;另有一人,右膝跪地,正在接受訓斥;蓋沿有七人牽七匹馬,列隊向同一個方向運動,作馴馬狀,把一個古代馴馬場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有關史籍的記載情況來看,滇國的東邊是夜郎國,西邊是昆明國,北邊是邛都國。各國之間為爭奪疆土、奴隸、牲畜和財富而發(fā)生戰(zhàn)爭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滇國與昆明國(以洱海區(qū)域為中心)之間的戰(zhàn)事最為頻繁,“椎髻”的滇族軍隊與“編發(fā)”(又稱“辮發(fā)”)的昆明族軍隊之間經(jīng)常刀戈相向,戰(zhàn)火連綿。

戰(zhàn)爭場面貯貝器(圖2),通高53.9厘米,云南晉寧石寨山6號墓出土,時代為西漢時期,現(xiàn)藏于云南省博物館。該器用兩個銅鼓疊摞而成,下面一鼓的鼓面為底,上面一鼓的鼓面廢棄,另外再制作一蓋,蓋徑為33厘米,蓋上雕鑄一組以古代戰(zhàn)爭為題材的圖像,反映的是滇國軍隊與昆明族軍隊交戰(zhàn)的情況。蓋面上雕鑄了縮小了比例的人物和馬匹,戰(zhàn)斗非常激烈,騎兵往來奔突,步兵奮力廝殺,有人受傷倒地,有人跪地求饒,有人身首異處……在這里,滇國將軍騎馬追擊敵軍,馬四蹄飛揚,呈運動狀,把戰(zhàn)事的激烈、緊張烘托出來。

戰(zhàn)爭場面貯貝器器蓋(圖3,發(fā)現(xiàn)時器身已殘),云南晉寧石寨山13號墓出土,直徑30厘米,時代為西漢時期,現(xiàn)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該器器蓋之上共雕鑄了人物十幾名,馬一匹,反映了滇國軍隊與昆明族軍隊作戰(zhàn)的情況。器蓋中央為一位通體鎏金的騎馬的滇國將軍(尺寸比例稍大),頂盔掛甲,佩劍,跣足,左手持韁,右手持矛,并奮力下刺,馬頸之下系一人頭,當為獵殺之敵人首級。

據(jù)考證,古滇國時期境內(nèi)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大到老虎、豹子,小到野雞、野兔,應有盡有,為滇族狩獵創(chuàng)造了條件,狩獵也因此成為當時滇族生活的一大“支柱性產(chǎn)業(yè)”。當然,當時滇族狩獵也大抵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或者奴隸主貴族,他們狩獵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娛樂;另一類是普通獵人,他們狩獵的目的是為了生計。

二騎士獵鹿銅扣飾(圖4),高12厘米,寬12.5厘米,云南江川李家山13號墓出土,時代為戰(zhàn)國時期,現(xiàn)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該扣飾著力表現(xiàn)了兩位古滇國貴族著盛裝,各騎一馬,手持長矛獵鹿的場景。在這里,馬是古滇國貴族狩獵的工具。

騎士獵鹿鎏金銅扣飾(圖5),高10厘米,寬20厘米,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時代為西漢時期,現(xiàn)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該扣飾表現(xiàn)了一位滇國騎士(頭部已殘)騎馬追逐一鹿的場景,騎士左手控韁,右手執(zhí)矛作下刺狀。馬張口嘶鳴,后尾卷曲,作騰躍狀,前腿已踩踏鹿的后胯,動感十足。

從已發(fā)現(xiàn)的青銅器看,古滇國時期的騎馬者都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不是將軍,就是貴族,普通百姓是不騎馬的。

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圖6),高50厘米,蓋徑25.3厘米,晉寧石寨山出土,時代為西漢時期,現(xiàn)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該器器蓋上的裝飾較為復雜,可分為兩層:外層雕鑄呈逆時針方向排列的公牛四頭,牛角長而彎,膘肥體壯;里層一圓柱物之上飾一騎馬之騎士形象,騎士佩劍,全身鎏金,格外耀眼、醒目。在這里,馬首高昂,圓睜雙眼,張口嘶鳴,四肢雖呈靜止站立狀,但是飛揚的尾巴卻把馬主人趾高氣揚、驕橫無比的“本性”襯托出來。四頭環(huán)繞而行的壯牛顯然代表墓主人生前擁有財富的情況,而中間處于居高臨下位置的鎏金佩劍乘騎者形象,則代表墓主人生前除了擁有大量財富外,還擁有極高的權力,其身份與地位非同一般。

騎士鎏金銅扣飾(圖7),高8.5厘米,晉寧石寨山出土,時代為西漢時期,現(xiàn)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館。該扣飾表現(xiàn)了一位著高領長衫的滇國騎士御馬急馳的場景。甚至有研究者認為,此位滇國騎士是一位女性,倘如此,那么這將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反映古滇國女性騎士的器物。

云南馬也稱“滇馬”,史書中多有記載,如明、清時期的《南中雜志》載曰:“滇中之馬,質(zhì)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徑,雖數(shù)十里而不知喘汗,以生長山谷也?!倍恶R可-波羅游記》亦稱:“云南省及廣西高地產(chǎn)健馬,軀小而健,販售印度,然應知者,人抽取其筋二三條,俾其不能用尾擊其騎者。”滇馬雖然身形矮小,與中原和北方草原地區(qū)流行的高頭駿馬有一定差別,但是耐力極強,前腿較長,適合爬坡,運動靈活,善登山越嶺,長途持久勞役,耐粗飼,有良好的適應性,為高原、山區(qū)馱挽、騎乘的重要役畜。正因為如此,滇馬經(jīng)常成為納貢的重要物品。

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一件納貢場面貯貝器,正好表現(xiàn)了這樣一種場景:該器器蓋邊沿處雕鑄一圈立體雕像,按順時針方向運行,包括人物17位、牛2頭、馬2匹。這些人物外形和服飾各異,顯然是被滇國征服的民族,有盛裝佩劍行走者,有抬扛物品者,有牽牛牽馬者,有背負籮筐者等等,在各自頭人的帶領下,依次向滇王納貢,場面十分壯觀……

滇青銅器上出現(xiàn)很多馬的形象,說明古滇族已經(jīng)成功馴化了這個古老的物種。當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馬已經(jīng)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人們得力的生活幫手和交通工具。

猜你喜歡
騎士云南省云南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齊相聚 點亮青春大盛會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fā)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fā)展研究
2015年9月云南節(jié)慶一覽
多少級樓梯
只愛窮騎士的姑娘
「云南山娃」
云南藝術學院
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版(2008年3期)2008-07-15
白银市| 龙游县| 乐昌市| 丹江口市| 南康市| 淳安县| 略阳县| 茶陵县| 龙海市| 大兴区| 永州市| 北辰区| 金华市| 四会市| 红河县| 贡嘎县| 库车县| 油尖旺区| 泰来县| 晋中市| 红桥区| 镇巴县| 都匀市| 华宁县| 中江县| 宜州市| 巢湖市| 前郭尔| 博白县| 平阳县| 施秉县| 九江县| 云林县| 博兴县| 玉树县| 林甸县| 龙山县| 定边县| 米脂县| 罗甸县|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