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澤源
(江西省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40000)
在當代,蘇聯(lián)、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瓦解和我國的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兩個影響極其深遠的重大事件。其對于科學社會主義事業(yè)和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較之于俄國的十月革命,也絕對不會遜色。然而,要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新的探討,還有三件大事不能忽略:一是2008年從美國華爾街爆發(fā)的大危機,二是凱恩斯主義所產生的社會后果,三是北歐一些國家踐行的民主社會主義。我們必須站在人類歷史發(fā)展全局的高度,將上述五個大事件揉合在一起,探求其本質含義及相互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得出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一些新的認識。
在經濟學說領域,馬克思和凱恩斯是兩個迥然相異的大師。然而,筆者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性思考,卻極為驚異地發(fā)現(xiàn),對于資本主義經濟若干重大的、根本性質的問題,他們的認識竟然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于凱恩斯“革”了經典資本主義的命。
馬克思從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細胞開始,以其獨特的、邏輯極為嚴密的、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源、本質、其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的歷史趨勢。正是由于它犀利的批判性和鮮明的革命性,自誕生之時起,就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眼中釘、肉中刺。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學者,在馬克思經濟學說誕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無法應對而只能沉默,幻想以沉默來扼殺它。此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它的錯誤,歡呼它的過時。然而直到現(xiàn)在,資本對于利潤(剩余價值)的貪婪本性改變了嗎?資本是如此的貪婪,以至英國的工會運動家登寧(DUNNTNG T J)早在1860年就作了極為形象而深刻的描述。馬克思曾經引述他的話說:“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中空一樣。一旦有適當?shù)睦麧?,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 ”[1](P829)那些反對馬克思經濟學說的諸公們,你們說,現(xiàn)在資本的本性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還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及其所引發(fā)的危機消失了嗎?事實勝于雄辯。2008年華爾街引發(fā)了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一場最嚴重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經濟危機至今仍未結束。這一切不是又一次證明了,馬克思關于資本的貪婪本性、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剖析,是顛撲不破的嗎?當然,歷史發(fā)展到今天,在西方發(fā)達國家,資本不可能、也不必要像18、19世紀那樣去壓榨雇傭工人,剝削手段披上了華麗和迷人的外衣,變得更加文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內的惡性“瘧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瘧原蟲”就會發(fā)作,矛盾激烈沖突外表化,資本主義社會就會打擺子。自從1825年英國發(fā)生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直到現(xiàn)在,這個“瘧疾”不是還在不斷地發(fā)作嗎?資本主義這種經濟瘧疾,這種病態(tài)的痙攣,不就充分證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它自身是無法克服的嗎?至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積累趨勢,歷史事實也已充分證明了,馬克思關于資本由積聚、集中走向壟斷,以及矛盾的積累必然引發(fā)沖突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
誠然,馬克思的經濟學說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前進,在一個半世紀之后的今天,它的某些論斷會過時,這是毫不奇怪的。這是任何一門真正稱得起科學的經濟學說所必然具有的現(xiàn)象。經濟學本來就是歷史性質的科學嘛!實踐之樹常青,而理論則是灰色的。研究對象發(fā)生了變化,理論本身當然也是變化的。否則,它就不是科學。所以,任何以某些論斷的過時來否定馬克思經濟學說的行為,都猶如以大象身上的幾處皮膚病,就宣稱它已經死亡一樣,都是不屑一駁的。
耐人尋味的是,迄今為止,筆者還沒有看到任何一部稱得起鴻篇巨制的著作全面剖析馬克思經濟學說的錯誤。既然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傷害那么深,既然他的經濟學說又是如此的“荒謬”,那么,為什么就沒有人對他進行系統(tǒng)而有說服力地批駁呢?難道這種現(xiàn)象本身不也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嗎?
在這里,不防談談筆者對于凱恩斯的經濟理論的新認識。在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之時,凱恩斯的經濟學說應運而生。由于它明顯的反自由放任的性質,開始時一片反對之聲。然而很快,西方社會就發(fā)現(xiàn),過去那一套依靠自由放任擺脫危機的辦法再也行不通了,凱恩斯吃香了。實踐的結果,西方社會盛贊凱恩斯主義,在一個致命的危機時刻,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盛贊他在經濟學說領域,實現(xiàn)了一次偉大的革命。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他們陶醉于勝利之時,卻萬萬沒有想到,凱恩斯“革”了經典資本主義的命。因為,后來的實踐證明,正是凱恩斯的理論,指導西方發(fā)達國家對經濟實行國家干預,將自由資本主義送進了歷史的博物館。時至今日,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不存在經典的資本主義制度了。即使在美國這個最視自由經濟為圭臬的國度,也不可能實行原教旨意義的經典資本主義制度了。
眾所周知,馬克思預見到了自由資本主義必然為壟斷資本主義所代替,并且指出,這種代替為社會主義準備了物質基礎,是邁向社會主義的階梯。凱恩斯順應歷史的潮流,做了時代的代言人,以其宏觀干預政策為標志,告示人們:經典資本主義成了歷史。馬克思的科學預言變成了現(xiàn)實。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凱恩斯“革”了經典資本主義的命。這就證明,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并不是馬克思臆造出來的,而是客觀的、必然的。不管人們的主觀意愿如何,它都必然發(fā)生。
需要強調的是,凱恩斯在他的理論體系中,揭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內在矛盾。雖然,他的理論體系與表述,跟馬克思迥然不同,也沒有使用資本主義固有矛盾這一類的術語;更沒有象馬克思那樣,從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固有特性與資本主義制度需求不足的矛盾,去揭示過剩危機的根源;但他非常明確地指出,資本主義存在蕭條和失業(yè),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而導致需求不足的原因,則是由消費傾向、資本對未來收益的預期、流動性偏好三個因素造成的。他指出,一旦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都萎縮,大量的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貨幣流無法正常循環(huán),危機也就到來了。尤其是,凱恩斯還認識到,資本主義經濟不存在自動趨向充分就業(yè)的均衡機制。因此,他主張政府干預,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創(chuàng)造有效需求,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這也就是說,他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內在矛盾,其自身是無法克服的,必須依靠經濟系統(tǒng)以外的力量。這就是問題的實質!而羅斯福新政,就是這種外加力量最著名的典型。然而好景不常,凱恩斯主義時興了三、四十年,到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社會陷于滯漲的泥潭之后,也就面臨著破產的窘境。更耐人尋味的是,導致經濟滯漲和凱恩斯主義破產的原因,依然是社會需求不足。凱恩斯主義興與衰的歷程充分說明,資本主義經濟的固有矛盾,其自身是無法克服的。
也許人們會反駁說,資本主義并沒有消滅,只是發(fā)展到了更高的階段,怎么能說是凱恩斯埋葬了自由資本主義呢?是的,資本主義沒有滅亡,而是發(fā)展到了更高的階段。正因為如此,自由資本主義被送進了歷史的博物館。筆者這樣地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是有充分根據(jù)的。其一,正是凱恩斯倡導的國家干預,標志著自由資本主義走到了盡頭。其二,國家宏觀干預作為校正資本主義弊端的必然措施,它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它姓“社”不姓“資”。資本主義在無可奈何之時,被迫向著社會主義趨同,采用國家宏觀干預政策,這本身就說明,社會主義是它不可回避的唯一出路。其三,資本主義走向壟斷,使得向社會主義前進的客觀物質基礎又進入到了更高的層次。因此,不管人們的主觀意愿如何,凱恩斯主義及其實踐的結果顯示著,社會主義正朝著馬克思所揭示的方向前進。
我們還注意到,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盛行,結果釀成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爆發(fā)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危機,正在迫使西方發(fā)達國家尋求走出危機的路子。不管其具體結果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求助于國家宏觀干預以外,別無出路。這又一次證明,經典的自由資本主義已經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瑞典、挪威等國,社會民主黨長期執(zhí)政,以實行民主社會主義為宗旨,所推行的國家干預政策與其他西方國家存在明顯的差別。諸如:國家長期實行穩(wěn)定的經濟計劃制度,對私有企業(yè)和國民經濟具有較大的指導和干預作用;勞資之間的關系比較平等,特別是在涉及勞工利益的集體談判中比較平等;穩(wěn)定實行有利于勞工階層和低收入者的社會福利制度……。盡管它們的福利制度遇到了困難,但總體說來,實現(xiàn)了迄今為止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公平與正義。中產階層比重大,社會的穩(wěn)定程度也大。應該說,這種有執(zhí)政理念和政治綱領指導的制度,已經具有自覺調節(jié)利益的性質。因而,從這個方面看,他們已經不是純粹的資本主義。然而,它們的企業(yè)制度,依然是私有制占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這又很難把它們看作是科學意義的社會主義。如何認識這種制度及其與社會主義的關系,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據(jù)此,筆者感到,在這個問題上,必須突破一個傳統(tǒng)的觀念:只有暴力革命才是走向社會主義的唯一途徑。其實,馬克思主義強調以革命手段推翻資產階級,完全是被迫無奈的。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已宣布,爭取普選權,爭取民主,是爭斗的無產階級的首要任務之一。[2](P516)恩格斯在回答 “能不能用和平的辦法廢除私有制”的問題時,也明確地指出:“但愿如此,共產主義者當然是最不反對這種辦法的人”,“但他們也看到,幾乎所有文明國家的無產階級的發(fā)展都受到暴力壓制,因而是共產主義者的敵人用盡一切力量引起革命”。[3](P239)事實上,總是統(tǒng)治階級首先把刺刀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盡管這樣,恩格斯還是指出:無產階級應該根據(jù)形勢的變化,改變斗爭策略。普選權和議會斗爭,應該成為無產階級手中銳利的斗爭武器。[3](P239)他還非常明確地指出,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可能和平長入社會主義。他說:“可以設想,在人民代議機關把一切權利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就能夠按照憲法隨意辦事的國家里,舊社會有可能和平長入社會主義。 ”[2](P111)雖然,他當時所指的法國、美國、英國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但在瑞典、挪威等國卻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了。我們不應該否定它們?yōu)樾UY本主義的弊病而斗爭的事實。至于其最終的前景如何,將取決于這些國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也受到國際大勢的影響。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時間將會作出回答。我們應該注意到,資本主義的歷史顯示,這種制度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功能。如果哪個國家的資產階級能夠認清歷史趨勢,放棄敵視社會主義的立場,為了建立公平和正義的新社會,而向著社會主義趨同,那將是大幸也。
現(xiàn)代市場經濟淵源于簡單商品經濟,而成熟和輝煌于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依據(jù)他對于資本主義的剖析曾經預言,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里,將不存在商品和市場?,F(xiàn)在看來,他很可能過于理想化了。至少事實已經證明,在落后國家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在走了一段彎路以后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客觀必然性。
歷史告訴我們,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好日子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遇到了麻煩。1825年英國爆發(fā)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第一次經濟危機,此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體上每隔十年左右就爆發(fā)一次(如 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 資本主義制度這種病態(tài)的痙攣意味著,其生產關系已經容納不了空前發(fā)展的生產力了。馬克思正是以英國作為他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標本,經過艱苦的探索,他得出結論: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充分發(fā)展的產物,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然而,歷史超出了馬克思的預言:無產階級革命并沒有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fā)生,而是在一系列落后國家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一種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鑒的、探索性的、粗糙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依據(jù)馬克思的預言,取消了商品和市場,結果碰壁了。列寧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轉而實行新經濟政策,并且諄諄告誡東方的無產階級說:“你們面臨著一個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所沒有遇到過的任務,就是你們必須以一般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依據(jù),適應歐洲各國沒有的條件,善于把這種理論和實踐運用于主要群眾是農民、需要解決的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殘余這樣的條件。這是一個困難而特別的任務,同時又是特別崇高的任務……?!薄澳銈儜斕岢鲞@個任務,并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來解決這個任務。 ”[4](P104-105)遺憾的是,蘇聯(lián)共產黨未能完成列寧所提出的這個任務。應該說,這正是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最終失敗的深層原因之一。今天,在經歷了蘇東瓦解和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之后,再來回味列寧的警示,竟是如此的深刻。無產階級在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之后,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在自己的領導之下,去完成本屬于資產階級的歷史任務——工業(yè)革命,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物質技術基礎。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證明,要完成這一任務,特別是要與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經濟競爭,沒有市場機制是不行的。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方面,只用了30來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發(fā)達國家花了將近200年才完成的任務。這一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我國所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歷史又一次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具有很強的階段性特征。正如馬克思所說,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是一個自然歷史的過程。對此,人們是很難隨心所欲的。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之后,市場經濟所具有的一切矛盾和弊端,也大量地顯現(xiàn)出來了。不客氣地說,這些矛盾和弊端所涉及的領域之廣,程度之嚴重,影響之巨大深遠,真可謂觸目驚心!這些矛盾和弊端是由市場經濟本身造成的,還是另有根源?如何既發(fā)揮市場經濟的優(yōu)勢,又抑制其弊端,將社會主義理念和市場經濟融為一體?搞清楚這些問題并解決之,是我國所面臨的一項非?,F(xiàn)實、而又極其艱巨的任務。這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能否取得最后勝利的最根本性課題之一。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值得研究,那就是市場經濟的歷史地位。它有沒有盡頭?換句話說,市場經濟是否只是初級階段之必須?在未來高度發(fā)達的共產主義社會里,是否還需要市場機制?筆者認為,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現(xiàn)代社會化經濟有著兩個不同的類型,一個是資本主義經濟,一個是社會主義經濟。它們除了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制度不同以外,在生產力和經濟運行機制方面,有著許多共同或者相似的特征。比如,在現(xiàn)代社會化經濟中,其運行機制必須有兩手,即看不見的手——市場和看得見的手——政府,缺一不可,就是這種共同的特征之一。而市場和政府組成了一個極其復雜的經濟魔方。怎樣玩好這個魔方,是對人類智慧的一大挑戰(zhàn),中國人應該玩得非常出色。筆者預想,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市場才會退出歷史舞臺,那就是:人們的需求不需要經過競爭都能得到滿足,而且人們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就像馬克思所說,勞動成了第一需要,整個社會經濟能夠通過計劃來運行。即或這樣,不同大小的國家,可能還會有區(qū)別。這是多么遙遠的事情哦!現(xiàn)在來談論這個問題,簡直就是幻想!所以,下定決心,一步一步地深化改革,做好社會主義理念與市場機制融為一體這篇大文章,是中國人面臨的偉大歷史任務。
既然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就一定存在雇主和雇員,就有一個剩余價值分割的問題,也就存在剝削現(xiàn)象。雖然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但卻無法回避,而且必須給以合理的解釋。我們應該認識到,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剝削,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剝削。后者是舊社會的一種強勢的剝削制度,資本與雇傭勞動完全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而前者則是新社會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為著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難以避免的一種副產物,不是法定的剝削制度;雇主與雇員的關系,也不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因此,兩者是有著原則區(qū)別的。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剝削現(xiàn)象,是受到社會主義理念的規(guī)制、在國家的管理之下的。并且,很有可能會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隨著制度的日益成熟,而自行揚棄,即自然而然地涅槃成為合乎社會主義原則的經濟制度。筆者相信,在社會主義前進的道路上,能夠找到自行揚棄的辦法,不會出現(xiàn)又一次階級革命,用剝奪的辦法消滅新社會所出現(xiàn)的剝削現(xiàn)象。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社會主義的最大特點是,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現(xiàn)在看得很清楚,這種認識既簡單到曲解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又與客觀現(xiàn)實不相符,必須正本清源。
關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讓我們先看看,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是怎么說的:“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3](P286)很清楚,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消滅私有制,指的是消滅資產階級所有制,即資產階級的剝削制度,并不是要消滅一般的私有制。至于對待一般的私有制(比如小農),他們認為必須通過“合作生產”,吸引農民向共產主義過渡。恩格斯在 《法德農民問題》中指出:當我們掌握了國家政權的時候,我們決不會考慮用暴力去剝奪小農(不論有無報償,都是一樣),而是通過示范和為此提供社會幫助把他們變?yōu)楹献魃纭#?](P498-499)很顯然,我國在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中,急于消滅一切私有制,實行單一公有制的做法,背離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共產黨宣言》發(fā)表23年以后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起義時所闡述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他說:公社是想要“把現(xiàn)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剝削勞動的手段的生產資料、土地和資本完全變成自由的和聯(lián)合的勞動的工具,從而使個人所有制成為現(xiàn)實”。[5](P59)可見,馬克思所設想的未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并不排斥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至于這個時候個人所有制的具體形式,筆者猜想大概有兩個基本的類型。一個是馬克思所設想的股份公司內的個人所有制。只是這個時候的個人,已經是自由的聯(lián)合的勞動者,而不是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這個時候的私有制,也已經是個人只擁有所有權,而使用權歸股份公司也即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經營者所有,而不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結合在一起的私有制了。所以,這是一種新型的個人所有制。由于它具有了社會的屬性,筆者稱之為社會個人所有制,或者社會私有制。關于這個問題,后面將會作進一步的闡述。另一個是生產資料與生產者結合在一起的個人所有制。它類似于傳統(tǒng)社會里的小業(yè)主所有制,但其規(guī)模除了為數(shù)眾多的小型者以外,可能還會有比較大的,諸如完全社會化的大中型家庭農場之類。由此看來,在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里,個人所有制(私有制)只是改變了形式和性質,但將會繼續(xù)存在和發(fā)展。
客觀現(xiàn)實也非常清楚。改革開放以前的公有制,最終陷于失敗。而改革開放之后,由于廣大的人民群眾,走上了發(fā)財致富的道路,整個社會煥發(fā)了極大的活力,激發(fā)了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精神,才在短短的30來年中,使我國在經濟總量上坐上了世界的第二把交椅,廣大民眾的私有財產大量增加,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國共產黨不會、也不可能剝奪民眾已經擁有、還在不斷增長的私有財產,相反,還會積極鼓勵和支持民眾不斷地富裕起來。
所以,理論和事實都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社會,只要還存在利益差別,人們還計較利益得失,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有存在和發(fā)展的理由。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必須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制度,而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或者單一的私有制。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結論:我國現(xiàn)行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是權宜之計。如果說有什么改變的話,那就是在現(xiàn)階段,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不占主要地位了;而在將來,將建設成為一種全新的公有制即馬克思所說的,包含生產經營者個人財產所有權在內的、直接社會化的財產制度。這種財產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會化的財產使用權即社會公有制,和社會化的財產個人所有權即社會私有制融為一體。它將是未來成熟的社會主義財產制度的主體。關于這個問題,我將在后面的第七個問題中,作進一步的闡述。
當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后,就不斷地聽到“中國在搞資本主義”的議論。國外幾乎是眾口一詞,國內持這種看法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筆者不這樣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有著原則區(qū)別的,這除了眾所周知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區(qū)別以外,筆者想特別強調以下兩點:
第一,執(zhí)政理念不同。資本主義的執(zhí)政理念,就是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讓他們能夠利益最大化。雖然法律規(guī)定這種利益最大化的權利屬于每一個人,但由于財富和知識積累不平等,這個起點上的兩極分化等一系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真正受益的只是資產階級,普通勞動者能夠脫穎而出、出人頭地的只是少數(shù)。而一旦這樣,他也就成了資產階級的后備軍。至于人數(shù)眾多的中產階層形成的原因,與其說是得益于利益最大化,不如說是發(fā)達國家的經濟結構演進到了高技術產業(yè)和服務業(yè)、特別是高智能服務業(yè)為主體的必然結果。特別重要的是,中產階層往往擁有人力資本,是靠智慧和勞動獲得利益的群體,本質上是勞動者。在西方這次大危機中,受到打擊最大的就是中產階層這一事實,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說到底,利益最大化實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不同。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綱領,從黨的章程到國家的政策、法律,都非常明確地規(guī)定,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為他們謀福利的。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會出現(xiàn)“雜音”——諸如貪污腐敗之類,出現(xiàn)不盡如人意的事情,但這只是逆流,只是前進過程中的問題。30多年來,我國數(shù)億群眾脫貧,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一世界罕見的壯舉,就是最有力的證明。何況,我們的事業(yè)還剛剛開始,好日子還在后頭。
還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之所以如此看重執(zhí)政理念的不同,是因為這兩種制度成長的路徑存在極大的差別。眾所周知,資本主義是從簡單商品經濟發(fā)展而來的,雖然發(fā)展過程中也受到封建制度的壓迫,充滿著斗爭,但總體來說,是一種私有財產體制內的順勢成長。而社會主義則發(fā)端于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校正,都是逆舊社會的剝削制度而行的逆勢成長。這種差別決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斗爭和不確定性將大大超過資本主義。為了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比較順利地成長,共產黨人的執(zhí)政理念起著關鍵的作用。只要這種理念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合乎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并且能夠適應形勢,及時改革不合時宜的體制和政策,將科學的執(zhí)政理念貫徹到底,就一定能夠最終建設成熟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利益調節(jié)機制不同。歷史已經證明,資本主義制度缺乏對于社會各個不同階級的利益進行自覺調節(jié)的機制。因此,當著供求矛盾發(fā)生激烈沖突之際,必然導致危機。而危機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引發(fā)社會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然而,革命力量的積聚非常困難。迄今為止,這種結局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沒有出現(xiàn)過。另一條是,破壞已經獲得的生產力,迫使其與落后了的生產關系相適應,在此基礎上走向復蘇和新的繁榮。這已經成為資本主義世界走出危機的常態(tài)。我們看到,當著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退出歷史舞臺之后,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危機時刻,往往順應形勢,被迫采取一系列國家干預政策,在有限的程度內,改善普通勞動者的生活狀況,以緩和激烈的社會矛盾。而一旦經濟復蘇,制度和政策的鐘擺又回歸到原來的位置。可見,危機時期的干預只是一種被迫無奈的被動調節(jié)而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不同,中國共產黨已經確立了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執(zhí)政理念和政治綱領,只要不斷地探索和建立起對全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進行自覺調節(jié)的機制,實現(xiàn)利益上的公平與正義,就一定能夠最終校正資本主義的弊端,建設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科學社會主義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理論(思想體系)、運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制度(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制度)。然而,蘇聯(lián)、東歐的瓦解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已經失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處在極度的低潮之中。這一切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我們還沒有搞清楚?,F(xiàn)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回到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應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從實際出發(fā),去努力探索社會主義的真諦,建設科學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義,就在于此。令人高興的是,經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90多年的艱苦奮斗,特別是30多年改革開放的探索,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初步框架。當然,我們的任務還非常艱巨,要走的路還很長。為了獲得最后的勝利,基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我國的實際,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實踐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一個基本原則,牢記一個基本估計,抓住一個基本矛盾。
這里所說的基本原則,指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歷史的經驗證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這個原則,找到了革命發(fā)展的新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又是堅持這個原則,實行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毫無疑問,只有堅持這個原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才能少走彎路,不斷前進。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我國實際,含義是全方位的。既有現(xiàn)存的實際,也有歷史的實際;既有政治、經濟的實際,也有文化和社會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實際……。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優(yōu)秀成果、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資本主義的優(yōu)秀成果整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才能建設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牢記一個基本估計指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間則還要長。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么長的時期內,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地革除那些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基本原則相背離,不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物。這是一步一步邁向成熟的社會主義的主要辦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之時,理論界就有不少人熱衷于討論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更有甚者,許多人還列出了這樣那樣的多少條特征。筆者認為,這樣做不符合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意。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戰(zhàn)略方針,一個新的理論體系,其目的是指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去探索和創(chuàng)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已經有了什么樣的特色。至于將來會有什么樣的特色,那是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一項艱巨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任務。[6](P55-66)近 30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樣地認識問題是恰當?shù)摹?/p>
抓住一個基本矛盾指的是,必須緊緊抓住實行市場經濟與校正資本主義弊端這一對矛盾。這二者之所以會在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成為基本的矛盾,是由于它是市場經濟的本性所決定的。眾所周知,市場經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另方面,它的逐利本性如果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得不到約束和管理,會將人的私欲推向極端,形成金錢拜物教、物欲橫流、一切為了個人的價值觀;既會造成市場失靈,也會造成資本綁架政府,導致政府失靈,直至退回到資本主義社會。毋庸諱言,30多年來,我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切矛盾和弊端已經大量地涌現(xiàn)出來了。而這些弊端同社會主義是背道而馳的??傆^我國現(xiàn)階段的實際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如何既發(fā)揮市場經濟的優(yōu)勢,又防止其弊端,將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矛盾,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yè)中一個事關全局的、最重要、最艱難的任務。我們必須搞清楚市場經濟的邊界在哪里,就是說,必須搞清楚在哪些領域應該實行市場經濟原則,實行到什么程度,哪些領域是不能實行市場經濟的,并且找到去除其弊端的有效辦法。必須強調,這個矛盾實質上也是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理念的矛盾。能夠處置得當,將二者融為一體,社會主義就勝利。否則,社會主義必將面臨失敗的命運。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也是孕育和發(fā)現(xiàn)真理的途徑??陀^事物本身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就會顯示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及時地發(fā)現(xiàn)它,抓住它。放眼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總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以及我國的實際,筆者感到,有些事物也許提供了未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途徑。諸如:
第一,股份公司制度有可能為社會主義條件下建設一種新型的公有制找到一條全新的路子。凡是了解馬克思經濟學說的人都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重視股份公司制度對于未來社會主義的意義。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第27章中,在對股份公司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之后說:股份公司“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以內的揚棄,因而是一個會揚棄的矛盾,那顯然只是作為一個過渡點,以便進入到一個新的生產形式中去”。[7](P504)那么,股份公司將如何進入到新的生產形式中去呢?眾所周知,股份制的最大特點是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這就為這一制度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實踐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探索空間。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完全可能做到,財產的所有者(股東)是兼有財產所有者和生產經營者雙重身份,這樣的人占多數(shù),不再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資本家占統(tǒng)治地位。這一來就會產生一系列全新的生產關系,使股份公司揚棄其資本主義的性質,成為“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的財產,即直接的社會財產”。[8](P493-494)在這種股份公司里,財產的使用權是社會化的,筆者稱之為社會公有制;而財產的所有權是社會化的個人所有制,筆者稱之為社會私有制。由于它們的本質特征都是社會化,所以是一種直接的社會財產。很顯然,要將股份公司制度培育成為我國新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其關鍵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使最廣大的群眾都富裕起來,有能力成為股份公司的新型股東,即集財產所有者與生產經營者為一身的股東。換句話說,就是要培育一支中產階層的龐大隊伍。令人高興的是,我國現(xiàn)行的基本經濟制度為最廣大的群眾提供了發(fā)財致富的權利和機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最廣大群眾發(fā)財致富的創(chuàng)造力將會極大地迸發(fā)出來,這就為培育中產階層的龐大隊伍,創(chuàng)造了非?,F(xiàn)實的條件。因而,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下,我國最廣大的群眾經由股份公司制度,集社會化的財產所有者與生產經營者于一身,創(chuàng)造一種包含生產經營者個人財產所有權在內的、直接社會化的公有財產制度,具有現(xiàn)實的可能性。
第二,在經濟活動中,讓市場機制在不同的領域發(fā)揮不同的作用,是一篇值得好好做的大文章。北歐一些實行“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在管理經濟的辦法中似乎有這樣一個特點:在生產領域,以市場機制為主,國家宏觀管理為輔;而在分配領域,則以國家宏觀管理為主,市場機制為輔。大概正是這么一個辦法,使得它們在效率與公平方面處理得比較好,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公平與正義、社會穩(wěn)定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市場機制之所以產生嚴重的弊端,其根源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制度,二是自由放任(實質上是對富人自由放任)的宏觀政策。有了這兩條,加上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就使資本的貪婪本性支配著一切。如果在未來我國的經濟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新型的股份公司,即包含勞動者的個人財產所有權在內的、直接社會化的股份公司,那么,在這種直接社會化的公有財產制度占統(tǒng)治地位的條件下,加上必要而科學的宏觀管理制度,想必能達到既提高效率又抑制市場消極作用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積極探索,在經濟以外的哪些領域應該限制、如何限制市場的作用,哪些領域應該杜絕市場的作用。
第三,以往關于社會主義的理念,都是從生產關系即經濟制度方面著眼?,F(xiàn)在看來,這樣做是很不夠的??傆^資本主義的弊端以及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果,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關系,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
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資本的本性是不僅剝削和壓迫人——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而且掠奪和壓迫大自然,使人類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資源、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危機。這是資本主義制度不可持續(xù)的深層原因之一。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歷來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在物質生活富裕以后,注重精神生活,崇尚閑情逸致,追求精神享受,反對玩物喪志。如何將這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引導我國民眾塑造新型的價值觀、幸福觀,建立起新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科學的消費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篇涉及領域極其廣泛,必將引起深刻變革,值得好好做的大文章。
讓我們牢牢記住,社會主義是對于資本主義弊端的批判和校正!只要堅持社會主義的理念,既校正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又吸納了它的優(yōu)秀成果,并將其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融為一體,這樣的制度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至于這種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將要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經過共產黨和全體國民一代接一代的艱苦奮斗,才能最終形成。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寧選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賴澤源.發(fā)展之路:制度創(chuàng)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7]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