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公元1643年,松山之戰(zhàn)一役,明軍統(tǒng)帥洪承疇兵敗被俘。被俘后,洪承疇絕食求死,無論皇太極怎么勸解,他都不同意降清。后來,皇太極讓早期投靠自己的漢臣范文程去勸降洪承疇。洪承疇破口大罵范文臣,表示自己寧死不降。但此時房梁上忽然掉下了一點灰塵,落到他衣服上,洪承疇用手輕輕撣去。這個細節(jié)被范文程捕捉到。后來,范文程向皇太極稟報說:“雖然洪承疇現(xiàn)在還沒有說要投降,但是他決不會堅持多久的。他連衣服上沾一點土都要撣去,如此愛惜衣服的人,又怎么會不愛惜生命呢?”果然,沒過多久,洪承疇就降清了,成了歷史上著名的貳臣。
為什么范文程在洪承疇一心求死的時刻,便能判定他并非什么剛烈之士,一定會投降呢?就是因為他看到了洪承疇的“欲”—— 對衣服之潔凈的“欲”,隱含著對生命的渴求和追逐—— 哪怕要降身為奴,反叛父母之邦,棄節(jié)義操守于不顧。像洪承疇這樣的人,其實也不能說從一開始就是壞人,但最終名節(jié)敗壞,其實就因為他被自己的欲望
所牽引。
《論語·公冶長》載: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所謂的剛,朱熹解釋為堅強不屈之意??鬃诱f:“我從沒有見過真正堅強不屈的人啊。”有人說:“您的弟子申棖不就是這樣的人?”孔子說:“申棖欲望很多,哪里算是堅強不屈??!”據(jù)此可見,孔子被后世尊稱為圣人,的確不是無緣無故的,他對于人性的辨析和洞察真是入木三分。一個渾身充滿欲望的人,又怎么可能是真正不屈不撓的呢?
晚清重臣曾國藩曾說起自己的馭人之術,就是愛官的給他官做,愛錢的予以錢財,愛惜名聲的就予以名聲,這樣的人,不愁他不來效力??梢?,欲望有時會成為個人的把柄。
但歷史上從來不乏輕視名利、看淡財帛者,這些人有的以自由為至愛,如莊子,窮困潦倒之中,楚王派使臣去請他作丞相,他斷然拒絕,表示自己決不會放棄個人自由為人驅使;也有的是為了國家民族而舍棄私利,如林則徐,在虎門禁煙之后,被朝廷發(fā)配伊犁,他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兢兢業(yè)業(yè),幫助伊犁將軍開溝挖渠,勘墾土地,當?shù)刂两襁€留有林公渠、林公樹、林公井等古跡。林則徐曾手書一副對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彼囊簧婵芍^做到了無欲則剛的大境界。而反觀當今社會,貪官落網后,家中往往查出金銀滿室,不禁令人感慨:欲望的奴隸亦何其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