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德 民
(商丘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劉震云新歷史小說解讀
郭 德 民
(商丘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新歷史小說并不像傳統(tǒng)歷史小說那樣追求做到“往事重現(xiàn)”,而是依靠貌似真實的歷史敘事,向讀者講述歷史與社會、歷史與人生的相互交融和首尾呼應(yīng)。這種講述當然帶有強烈的個人傾向和民間色彩,不被歸入“正史”序列,但卻往往被受眾堅信。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歷史小說恰恰透露了一種別樣的歷史真實和社會真相。個人在歷史面前永遠是被動的,歷史對于個人總是呈現(xiàn)為荒誕。這正是劉震云的新歷史小說所竭力表現(xiàn)的主題。
劉震云;新歷史小說;《故鄉(xiāng)天下黃花》;《故鄉(xiāng)相處流傳》;《故鄉(xiāng)面和花朵》
新歷史小說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有著新的歷史意識的小說。關(guān)于新歷史小說的界定,學術(shù)界仍存在著爭議。所謂新歷史小說,是相對于以往“寫實性”的傳統(tǒng)歷史小說而言的。它通常采取“借助于一個與當下有一定距離的非現(xiàn)實情境來寄托當代人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的言說策略,“有意突出民間力量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展示普通人、平常人在歷史情景中的生存狀態(tài)與人生景況”[1]。 如果說書寫傳統(tǒng)歷史小說之筆是搭載著大量史實沿著本質(zhì)和真實兩條軌道中規(guī)中矩一路前行的話,新歷史小說則扇動著想象和傳說的雙翼,在歷史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與其說新歷史小說在講述歷史,毋寧說它是在講述“過去的事情”,至于這些“過去的事情”所涉及的人和事是否符合史實,新歷史小說并不作過多的考究。敘述者甚至可以在講述的過程中不必留意故事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因為新歷史小說并不追求能夠像傳統(tǒng)歷史小說那樣做到“往事重現(xiàn)”,而是依靠貌似真實的歷史敘事,向讀者講述歷史與社會、歷史與人生的相互交融和首尾呼應(yīng)。這種講述當然帶有作家強烈的個人傾向和民間色彩,不被歸入“正史”序列,但它卻像稗官野史一樣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并被這些受眾固執(zhí)地堅信。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歷史小說恰恰透露了一種別樣的歷史真實和社會真相。
作家總是具有遠超于常人的敏銳的洞察力和領(lǐng)悟力。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魯迅先生就借“狂人”之眼看出了歷史中的“吃人”二字。作為新時期作家的領(lǐng)軍人物,劉震云亦從“日腳”的足跡中發(fā)現(xiàn)了滿地雞毛。因而,他于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從歷史和現(xiàn)實兩方面觀照社會人生,試圖順著時間的隧道進行回溯,以期觸及日子何以過成一地雞毛的答案。摩羅這樣評論:“在劉震云看來,歷史就是在物欲和權(quán)欲驅(qū)動下人類互相欺騙、互相殘殺、互相奴役的死亡過程,只因這一場奴役與殘殺太過漫長,無法由一代人了結(jié),于是歷史就義無反顧地維持著某種聯(lián)系性。”[2]劉震云這種觀照歷史的視角顯然與傳統(tǒng)的歷史唯物主義相去千里。不過,劉震云的身份并不是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者,而是立足現(xiàn)實、高于現(xiàn)實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他由歷史生發(fā)而出的主觀色彩濃郁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遠比僵化呆板的所謂“正確”的歷史概念富有靈性。劉震云的種種思想和感悟,不是針對某個事件、某個情節(jié)的靈光乍現(xiàn),而是洞穿所有歷史現(xiàn)實的觸類旁通。這使得其作品的思想、語言、人物和事件,無不飽蘸著他全部的智慧、激情和愛憎,全力以赴地呈現(xiàn)他藝術(shù)的歷史觀。
一
首先來看他發(fā)表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故鄉(xiāng)天下黃花》。
《故鄉(xiāng)天下黃花》可以看成是劉震云新歷史小說的典型代表作。作者以自己的故鄉(xiāng)——一個趟過歷史長河的北方小村莊馬村為事件發(fā)生地,截取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乃膫€典型時段——辛亥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土地改革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化身最平凡的大眾——一個普通村民作為事件敘述人,呈現(xiàn)了跌宕百年的鄉(xiāng)村風云變幻史。劉震云曾說過:“無褒無貶,一切還原歷史?!盵3]基于這樣的書寫認知,《故鄉(xiāng)天下黃花》雖然也是回顧歷史、闡釋歷史,卻并沒有將歷史雕琢得高大偉岸,需仰視才見。正如作者化身為普通村民一樣,《故鄉(xiāng)天下黃花》也把走下莊嚴神壇的歷史隱身在了小小的村史演義中。
民國初年,因為“世襲”上百年的村長一職被孫家爭走,惡氣難咽的李家買兇勒死了新村長孫殿元,引發(fā)了兩家的世仇。后來,孫家又指使人暗殺“失而復(fù)得”村長的李老喜,導(dǎo)致李老喜死于非命。由此,上臺下臺的權(quán)力斗爭一直貫穿小說始終,一條條生命像泡沫般毫無價值地無聲消亡。馬村的人們在權(quán)力的游戲中被動地跑著龍?zhí)祝闪伺獧?quán)者政治賭場上的一摞摞籌碼。馬村的事件,大至孫李爭斗、三軍抗日、窮人翻身鬧革命,小至老馬辦案、牛大個“賣主”,無一不是幽暗人性的形象注解。這里沒有善良,沒有正直,更沒有高尚,有的只是丑陋、卑賤、乖戾和麻木不仁。
《故鄉(xiāng)天下黃花》使重大的歷史事件日常化、平淡化,看歷史猶如看平常人生。這種無為觀照的極致方式,正是劉震云新歷史小說竭力強化的新視角。在這里,傳統(tǒng)歷史小說作者筆下史詩性宏闊的畫卷被凌亂瑣屑的日常生活片段所代替,宏觀的社會透視變成了微觀的鄉(xiāng)村描述,波瀾壯闊的歷史發(fā)展變成了雜亂喧囂的權(quán)力爭奪,崇高盛大的歷史事件變成了零散平庸的生活鬧劇。為了爭做“人物頭”,整個馬村近百年里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而“人物頭”的好處也無非能不時吃上“夜草”,比如白面烙餅。一把“夜草”的搶奪攪動了人性深處最殘酷、最陰險的泥潭,衣冠楚楚的政治斗爭被褫奪華袞,暴露為荒誕的血光之災(zāi)。最終,抓到權(quán)柄者旋即又脫手,算計殺人者亦做了亡命鬼。在這里,順著“人物頭”的目光看“歷史”,歷史是權(quán)力寶座的得失更迭;依照著民眾的視角看“歷史”,歷史是刀俎之間的屠殺和流血。
二
再來看發(fā)表于1993年的《故鄉(xiāng)相處流傳》。如果說《故鄉(xiāng)天下黃花》是劉震云的第一部長篇新歷史小說,《故鄉(xiāng)相處流傳》則更應(yīng)該被叫做他的第一部長篇新歷史“寓言”。在這部寓言中,劉震云依然延續(xù)了《故鄉(xiāng)天下黃花》的筆鋒,在想象和傳說的軌道間更加信馬由韁、快意馳騁,對一眾歷史人物陟罰臧否、嬉笑怒罵。
和《故鄉(xiāng)天下黃花》一樣,《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也是以四個歷史時段為背景,拉開了敘事的大幕。只是這四個時段不像《故鄉(xiāng)天下黃花》中那樣緊湊,而是古往今來,任我所用——三國時期、明代初期、晚清時期以及“大躍進”時期。盡管跨度巨大,卻攔不住劉震云的如椽巨筆幻化成神奇的針線,把它們連綴成歷史江面上的一匹白練。實際上,《故鄉(xiāng)相處流傳》所關(guān)涉的四個歷史時期,只有第四個是作者置身其中的,其余三段則都像民間故事講到的那樣發(fā)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而且,即使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1960年災(zāi)荒事件,當時不過兩歲的他也不可能有清晰的記憶和清楚的認知。也就是說,這四個歷史時期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這絲毫不影響劉震云無所顧忌歷史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絲毫不影響他書寫的歷史與正史和“官史”大相徑庭。正史《三國志》中“有姿貌威容”的袁主公,在他筆下找不到半點兒帥哥的影子;而“文武茂異”的曹丞相,更是成了腳丫子鎮(zhèn)日流黃水的糟老頭子,而且滿嘴里跑火車,說什么“殺豬的懂政治,這職業(yè)離政治近”,“你不信,我不信,大家不信,大家又這樣搞,這就是政治”;而明代開國之君朱元璋,不過是個乞丐出身的流氓和尚;執(zhí)政中國長達48年的慈禧太后,卻原來轉(zhuǎn)世于愚不可及的村姑,還生就一張目不忍睹的柿餅?zāi)?;太平天國叱咤風云的英王陳玉成,受孕于瘟疫中,出生于瘟疫中,因而是個滿身瘴氣的地痞小麻子。他們的所作所為,亦沒有了正史中的忠奸分明、正反對立。相反,他們同樣的猥瑣下作、言而無信,甚至冷酷無情:曹丞相和袁主公在對劉表是打是拉的問題上舉棋不定、騎墻搖擺;引發(fā)曹、袁戰(zhàn)事的導(dǎo)火索更加難以擺上臺面——僅僅是為了爭奪長著虎牙的沈姓小寡婦,也正是由于這場“閑情逸趣”的“會獵”,“死十萬,傷二十萬”;朱元璋竟然一邊作報告一邊放屁,用幾塊豆腐和畫兒上的燒餅——“跑馬圈地”欺騙民眾背井離鄉(xiāng)充當移民;清王朝和太平天國的兩虎相爭也被作者各打五十,描繪成了一場以暴易暴的荒誕鬧?。?960年饑荒時期的縣委書記,于餓殍叢中慌忙背誦著“形勢大好”的匯報辭。
為了顯示歷史的不斷輪回和循環(huán)往復(fù),《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中的人物都像吃了唐僧肉一樣可以長生不老,盡管他們早在各個時期都曾魂歸地府,不過他們總能以相同的面貌“穿越”到下一個歷史時期。他們的思維方式、話語方式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僅僅是他們的身份,這種改變能夠改寫他們的人生或者說他們個人的歷史:一旦身居高位,他們立刻計出不窮、陰謀不斷,為一己私利指揮大軍互相殘殺,自己卻躲進府、帳飲酒作樂;而一旦身居下僚,又會變成可憐可惡的匹夫草莽,不但競相收藏主子腳上的黃膿水,更爭著做主子的咬人狗,對觸犯主子規(guī)矩的同類施以血腥的鎮(zhèn)壓和懲罰,并且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總之,在《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中,歷史既沒有了雅量高致,也失去了浪漫正義,反而處處上演著市井小人胡鬧打斗的頭破血流。文中還借曹操之口對傳統(tǒng)的歷史觀進行了瓦解和顛覆:“歷史從來都是簡單的,是我們自己把它鬧復(fù)雜了。”
三
下面,再讓我們把目光瞄準劉震云于1998年推出的鴻篇巨制《故鄉(xiāng)面和花朵》。為了這本凡四卷、二百萬字的大制作,劉震云潛心六年,幾易其稿。據(jù)說盡管這本書售價高昂,但甫一問世即備受追捧。評論家何鎮(zhèn)邦發(fā)表簡評,稱“該書是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現(xiàn)代精神長篇小說”,認為作者“試圖走一條新路,即注意開掘‘深藏的和隱藏的現(xiàn)實’,用主要精力去關(guān)注他筆下人物的心靈并進行深入開掘的現(xiàn)代精神長篇的新路”[4]。但是,在行文過程中,作者一以貫之地全面解構(gòu)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與人生,這就決定了文本所著重描摹的仍然是歷史,或者更確切地說,《故鄉(xiāng)面和花朵》是比《故鄉(xiāng)相處流傳》篇幅更長的新歷史“寓言”。
與《故鄉(xiāng)天下黃花》《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不同,《故鄉(xiāng)面和花朵》既沒有截取歷史上的風云時段作為依托來綰結(jié)全篇,更沒有書寫這些時段于正史中有據(jù)可考的重大事件(前二者對這類事件采用了解構(gòu)的手法)。如果說前二者對歷史進行了瓦解和顛覆,《故鄉(xiāng)面和花朵》則是讓歷史的面目更加世俗化、庸?;?。不提時間,是為了擺脫時間對歷史的佐證;世俗化處理,是為了進一步凸顯歷史本身的民間性和日常性。于是,在《故鄉(xiāng)面和花朵》中,歷史不再正襟危坐,不再高大上,而是變成了人們身邊發(fā)生的“事兒”,變成了生活里長出的小細節(jié),可以是劉老坡的一件黑棉襖,也可以是孬舅的一句口頭禪,甚至是老梁爺爺吃飯時吃到的一只米粒樣的小蟲子……就像劉震云在文中所說的那樣:
歷史在哪里?歷史就一定要在富麗堂皇的大廳邁步和掌管在衣著干凈的人手中嗎?現(xiàn)在我們白石頭從他的階級本性出發(fā),就是開始了小雞覓食認為歷史也在隨意的一堆雜草之中的和一條地縫里面。我們尋找歷史不用跑那么遠的路,我們看我們的身邊就夠了。尋找一下地上的面包渣、米粒和飯粒、菜幫和菜葉,同樣能夠找到歷史的源頭。我們隨意拿出幾封信,就是歷史的檔案。
在正統(tǒng)的書寫語境中,歷史向來被表述為連綿不絕地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fù)雜、由落后向進步演進的巨幅畫卷。這一進程中,時間成了戴著輝煌王冠的駕馭者,成了決定一切的金科玉律。作者不依賴時間(當然文中也虛晃一槍地提了一下一九九六年等),正是為了解開歷史鏈條上的搭扣,斬斷歷史的連續(xù)性,借以證明異于正統(tǒng)書寫的歷史的真面目,也就是歷史的簡單性、偶然性、不確定性。
比如“老梁爺爺鞭笞新注”里,作者不厭其煩、角度龐雜地多面下手,試圖找出老梁爺爺鞭笞牛力庫祖奶的原因:
1.老梁爺爺性格問題;
2.揍她自有揍她的理由;
3.愛情問題;
4.更年期綜合癥問題;
5.前列腺或腎上腺出了毛??;
6.泌尿系統(tǒng)問題;
7.痔瘡;
……
但這一大堆遵照唯物史觀既定的統(tǒng)一性因果鏈而羅列的假設(shè)和推理,在歷史事實面前都成了可笑而反諷的庸人自擾。老梁爺爺之所以要鞭笞牛力庫祖奶,僅僅是因為他有次吃飯時吃到了一只米粒樣的小蟲子。歷史本身就是這么簡單。
再比如劉老坡的黑棉襖。春天去拉煤時,劉老坡無意中帶了一件黑色的破棉襖,沒想到恰恰遭遇倒春寒,于是這件遮擋了倒春寒的黑棉襖在歷史中被一再神化,直至面目全非,最后成了超越眾人共識的預(yù)見性英明決定。而實際的情形是什么呢?作者這樣寫道:
劉老坡當時并沒有像他事后描述的那樣英勇,雖然決定帶累贅,但是面對眾人,決定的口氣還是有些氣餒——當他做出重大歷史決定的時候用的是錯誤的口氣說:“既然擱到車上了,還是讓我?guī)习伞K自捳f得好,餓不餓帶干糧,冷不冷帶衣裳。”
這一段毫不留情的情景再現(xiàn),意在指出黑棉襖只不過是“瞎貓碰上的死耗子”,歷史附加的神秘光環(huán)被狠狠剝離,暴露出它偶然性的本真。
文中提及的歷史事件還有牛根跳黃河。牛根跳黃河的新聞牽動了所有人的舌頭,人人大談特談,爭相傳播,仿佛自己就是親眼看見的旁觀者,是這一事件的歷史見證人。然而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讓牛根本人講了一句話:
其實我們最大的誤會是:當時我跳的并不是黃河,而是村后的一眼土井!
歷史的不確定性不僅使牛根跳黃河事件變得撲朔迷離,也給所有的歷史定論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為了徹底拆解串聯(lián)歷史的時間鎖鑰,抹殺時間設(shè)定的條條框框,在《故鄉(xiāng)面和花朵》中,劉震云再一次模糊了筆下人物的生死界限,讓他們變成世世輪回的不死精靈。除了“三國”時就曾出場的袁哨、曹成、孬舅、豬蛋、瞎鹿、白螞蟻和白石頭、沈姓小寡婦、女地包天、女兔唇、小劉兒和小劉兒爹之外,又加入了“同性關(guān)系者回故鄉(xiāng)”的各路“精英”:馮·大美眼、呵絲·溫布林、巴爾·巴巴、基挺·米恩、卡爾·莫勒麗……這些人類森林里的常青樹,繳下了時間手中生殺予奪的尚方寶劍,時間的價值被消解殆盡。而異性關(guān)系→同性關(guān)系→生靈關(guān)系→靈生關(guān)系→自我與合體關(guān)系走馬燈般的花樣翻新,也成了一場無窮動的原地打轉(zhuǎn),成了無厘頭的歷史鬧劇。劉震云將歷史的腳步從紅毯鋪地的富麗大廳拉回到故鄉(xiāng)的糞堆和牛屋旁,把歷史同牛糞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一方面還原了歷史的民間色彩,另一方面則頗具反諷性地把歷史的莊嚴面孔鑲進了一幅大大的漫畫。
季紅真曾這樣評價劉震云的作品:“寫得極老道,而且不動聲色。一種很大氣的低調(diào)敘事,給作品灌注了陳實渾厚的元氣。而細節(jié)的捕捉又極為精煉。他善于在細枝末節(jié)入手,發(fā)現(xiàn)生存的荒誕和歷史的不可理喻。他由此奠定了自己的風格。白描是他的基本手法,敘事和修辭方面都極平實,絕不玩花活?!盵5]165
個人在歷史面前永遠是被動的,歷史對于個人總是呈現(xiàn)為荒誕[6],這正是劉震云的新歷史小說所要竭力表現(xiàn)的主題。
[1]巫小黎.“新歷史小說”論[J].文藝評論,2003(5).
[2]摩羅.劉震云:中國生活的批評家[J].當代作家評論,1997(4).
[3]劉進軍.從歷史到心靈的追問——論劉震云的“故鄉(xiāng)”系列小說[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4]何鎮(zhèn)邦.中國第一部真正的現(xiàn)代精神長篇小說——劉震云的《故鄉(xiāng)面和花朵》[N].中華讀書報,1998-11-18.
[5]季紅真.眾神的肖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6]劉婷.論《白鹿原》的歷史觀:與《紅旗譜》、《故鄉(xiāng)天下黃花》的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3.
【責任編輯:孫艷秋】
2015-02-26
郭德民(1964—),男,河南夏邑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研究。
I207.42
A
1672-3600(2015)05-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