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慶
(太原理工大學 人文素質教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評李商隱無題詩之幻滅感
王麗慶
(太原理工大學 人文素質教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李商隱的無題詩充滿了悲劇美和幻滅感。究其原因與當時的日薄西山的晚唐頹勢、政治漩渦中的悲慘仕遇、無可倚恃的不幸家世以及愛而不得的戀情悲歌等種種無奈與不幸有關。
[關鍵詞]李商隱;無題詩;幻滅感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1.029
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深情綿邈,凄艷哀婉,朦朧多義,讀來令人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傷,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李商隱作為一位成就斐然的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其豐富而深刻的生命體驗。李商隱的心靈世界是以他人生中的各種體驗為基礎而建構起來的;而飽含著他全部情感的詩歌,更是他人生體驗的結晶,是他將自己的命運遭遇融合了所有情感建構起來的生命意蘊的形象世界。
一
從整體上看,李商隱的無題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幻滅感。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凄美哀絕,它是重門深鎖、渴盼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而焦渴的吶喊。這里,有強烈的憤恨,更有愛情幻滅的悲哀。詩人用“春心”比喻對美好愛情的憧憬,是比較平常的;但把“春心”和“花爭發(fā)”聯(lián)系起來,則表現(xiàn)了它的自然合理性?!跋嗨肌北緛硎浅橄蟮?,而詩人從香銷成灰聯(lián)想開來,創(chuàng)造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千古奇句,用強烈對比方法顯示了美好事物的毀滅,很自然地產生了扣人心弦的悲劇美。
康德指出:“審美意象是一種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顯現(xiàn)?!盵1]因為詩人想象力的自由馳騁,當詩人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其對人生的感悟和體驗融入到創(chuàng)作中。李商隱在詩歌的取象上獨樹一幟。詩中的意象經(jīng)過詩人創(chuàng)造性的心靈升華,有著濃烈的主觀色彩和凄婉柔美的美學特質。如其詩中的夢、蝶、鳳、月、殘陽、衰荷等意象都帶有強烈的感傷情調,充滿了幽謐冷寂、虛幻恍惚的色彩,凸顯出詩人悲愁的性格底色。如《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一篇《錦瑟》解人難?!倍潭桃皇灼呗?,詩歌連用莊生夢蝶、望帝化鵑、明珠成淚、良玉生煙四個典故表現(xiàn)了詩人的痛苦、虛無、迷惘與絕望之情。千百年以來,無數(shù)讀者無不為之傾倒。
由于李商隱長期被濃重的感傷情緒所包裹,影響了他的審美取向,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充滿了悲傷,而這也恰是其詩歌最具個性之處。李商隱的無題詩在內容上多表現(xiàn)為追思和感傷。他擅長營造一種獨特的感傷格調和氛圍。這種風韻是詩人以自我感傷為中心,投射到詩歌中的。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前一首寫的是一位男子思念遠隔天涯的女子,然而美好的希望卻破滅了。愛情受阻,期約成空,只有在夢中穿越千山萬水。然而夢醒后,兩人之間的間阻仍難逾越,更加令人感到虛無和惆悵?!皠⒗梢押夼钌竭h,更隔蓬山一萬重!”是多么地回腸蕩氣、動人心魄!后一首寫了深鎖幽閨的女主人公不幸的愛情經(jīng)歷和身世遭遇。愛情終幻滅,夢醒之后只能叫人更加失落。即使是“未妨惆悵是清狂”,但面對無望的愛情,又能奈何呢?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多情的詩人,向心上人傾訴衷腸后,只能默默應官而去。詩人的感情,是多么親近,又是多么遙遠;是那般清晰,又是那般迷惘。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一次匆匆相聚之后馬上又是刻骨銘心的永別。詩中的“蓬山”“青鳥”,不但顯示出兩人再見無望,也給這段戀情披上了一層神秘而唯美的紗縵。詩人苦苦尋覓追求,然而理想?yún)s可望不可及。這首詩蘊含著多種悲劇性的感受?!跋嘁姟币呀?jīng)難矣,而“人世死前唯有別”,“悲莫悲兮生別離”,這種痛苦,正是詩人追求的長相聚首理想幻滅的痛苦。
“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歸來輾轉到五更,梁間燕子聞長嘆”,“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都是詩人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幻滅感的象征。李商隱對于內心痛苦的抒發(fā),不是那種排山倒海、酣暢淋漓的,而是層層郁結、步步進逼的。詩人將情感沉在心底,一旦成詩就形成一種亦陰亦柔、含蓄委婉的情勢。
二
李商隱的無題詩,為什么都充滿了幻滅感呢?從有限的史料中我們大概可以得其仿佛。李商隱終其一生,始終都無法逃脫悲劇命運。
1.日薄西山的晚唐頹勢。唐王朝進入晚期,早已輝煌不再,已經(jīng)是日薄西山,危機四伏。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發(fā)生“甘露之變”后,國勢更是日趨衰敗。朝廷內部,宦官專權,把持朝政;牛李黨爭,互相傾軋;藩鎮(zhèn)割據(jù),對抗中央。遍地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朝廷之外,異族犯邊,烽火屢驚。國家在這種情況下茍且偷生。晚唐這種搖搖欲墜的時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士人的靈魂深處。面對風雨飄零的國運,當時眾多的士子理想破滅,前程渺茫,從而心灰意冷。他們紛紛放棄匡時濟世之志,產生了一種劫數(shù)難逃的末世心理。
李商隱作為晚唐士子,同樣有著末世的苦悶與彷徨?!澳刍X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识缄懞獰o數(shù),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食筍呈座中》) 剛萌生凌云之志,就深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造成“流血千門,僵尸萬計”的“甘露之變”發(fā)生后,年輕的李商隱就已依稀聽到了大唐帝國的喪鐘: “死憶華亭聞鶴唳,老憂王室泣銅駝?!?《曲江》) 剛剛入世的青年李商隱,也有著儒家知識分子積極報國的雄心壯志。他曾想在“……君前剖心肝。叩頭出鮮血,滂沱污紫宸”。然而,面對帝國的大廈將傾,詩人一腔熱血也只能化作“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李商隱的幻滅感正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射;那個時代,不正是他感受到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樣暮氣沉沉、沒有希望了么?在痛苦彷徨中,他只能唱出悲傷的歌聲,來詛咒那個看不到曙光的時代。
2.政治漩渦中的悲慘仕遇。晚唐令文宗皇帝發(fā)出“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感嘆的牛李黨爭是以牛僧孺為領袖的牛黨與以李德裕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政治斗爭。兩黨互相傾軋,爭斗不休,成為晚唐政治一大弊端。李商隱大半生深陷黨爭漩渦,一直沉淪下僚,仰人鼻息,在夾縫中以求生存。
唐代士子在應舉時,一直有拜謁名流的習氣,李商隱也不例外。這是當時士子為求功名而依附于統(tǒng)治階層的悲劇屬性。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他以文章拜見牛黨的令狐楚,受到令狐楚的賞識和器重。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父子的引薦下,李商隱終于在屢試屢敗的情況下登進士第。就在當年,令狐楚去世。次年,李商隱進入李黨王茂元的幕府,王茂元愛其才,以女妻之。李商隱此舉,被認為是去牛就李,遭到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忌恨。這場真情實意的婚姻,卻使他無意間卷入黨爭的漩渦,導致他一生寄人籬下,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牛黨罵他“詭薄無行”“放利偷合”,李黨罵他“輕薄無操”[2]。他只有默默地承受這無法自辯的超越常人的痛苦。他曾屢次陳情告哀令狐绹,望其援引,绹皆不予理睬。進士登第次年,李商隱應試博學宏詞科,希望通過考試獲得官職。然而復審時被人 “此人不堪,抹去之!”而落第。這是令狐绹一黨對其進行打擊排斥的結果。詩人對于建功立業(yè)的熱情由“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漸漸化為“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的消沉與悲哀。
開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官銜雖低,卻有一定的發(fā)展機會。無奈好景不長,不久他就被調弘農縣尉。離開秘省時李商隱寫了《別薛巖賓》一詩:“ 曙爽行將拂,晨清坐欲凌。別離真不那,風物正相仍。漫水任誰照,衰花淺自矜。還將兩袖淚,同向一窗燈。桂樹乖真隱,蕓香是小懲。清規(guī)無以況,且用玉壺冰?!痹娭辛髀冻鏊瘋鴳嵖那榫w。為何遭貶? 馮浩認為是令狐绹所致。他在箋注《有感》說: “義山雖赴涇原……徒以是為令狐輩所怒,鴻博不中選,校書不久居,則終亡其酒矣?!盵3]生性軟弱的李商隱受到令狐绹的暗中打擊之后,非但不敢與之決裂,而仍去向對方苦苦哀求?!皬椆谌绮粏?又到掃門時”,反映了他的乞憐之狀。
李商隱在弘農任職期間,因為替死囚活獄而受到上司孫簡的責難。他倍感屈辱,最終辭職。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李商隱再入秘書省。而且,李德裕受到武宗高度信任,本來這次李商隱躊躇滿志,可是,命運弄人,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只好離職回家守孝三年。這對于李商隱仕遇又是一次致命的打擊??蓱z的李商隱“凌云一寸心”只能化作“年華無一事,只是自傷春”。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李商隱應鄭亞之邀,奔赴千里迢迢的桂林擔任掌書記,鄭屬李黨。此舉導致了李商隱與令狐绹關系的再次惡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西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鎮(zhèn)蜀,李商隱應邀入蜀赴職。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李商隱隨柳仲郢還朝,后被仲郢奏為鹽鐵推官。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李商隱罷黜,不久在家鄉(xiāng)病故。
李商隱在他的《無題 ·八歲偷照鏡 》中寫到: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詩人很早就有一種夭折意識,借一位懷春少女的苦悶憂傷來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悲哀。李商隱這位曾經(jīng)“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詩人,到頭來卻“古來才命兩相妨”,最終還是“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3.無可倚恃的不幸家世。如果說末世心理是晚唐文人的集體無意識,那么詩人不幸的家世就成為其悲劇性格形成的個體原因。
李商隱幼年喪父,這樣的不幸遭遇給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長久的陰影,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喪父之后,他隨同寡母從浙江返回河南故鄉(xiāng),備嘗生活艱辛:“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依之親; 既附故邱,便同通駭。生人窮困,聞見所無。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數(shù)東甸,傭書販舂?!盵4]尚未成年,就早早肩負起養(yǎng)家的重擔,早早品嘗到世態(tài)炎涼。“鳳凰不五色,聯(lián)翼上雞棲”,過早地就產生了沉重的身世喟嘆。李商隱的曾祖、祖父和父親,一連三代都是因病早逝,三代孤寡的家世養(yǎng)成了他內向細膩、多愁善感的性格氣質。再加上小時候親眼目睹了兩個姐姐的韶華早逝,又給這個風雨飄零的家庭蒙上了一層悲涼氣氛。因此,不幸的家世使得李商隱在早歲就形成了悲劇性格。
4.愛而不得的戀情悲歌。李商隱經(jīng)歷過幾次鏡花水月、諱莫如深的愛情,卻因種種現(xiàn)實原因都以悲劇而告終。李商隱可考的愛情經(jīng)歷有三次:與柳枝姑娘的難圓情緣,與女道士的道山仙夢,與夫人王氏的生死情結。
有一年,李商隱進京趕考,遇上了一位洛陽富商的女兒柳枝姑娘。富于才情的柳枝主動與他相約,但是陰差陽錯,最終期約成空。后來才知,柳枝已經(jīng)被人娶為妾了。從此兩人再無聯(lián)絡。失之交臂的初戀,讓他初次品嘗了愛的苦澀。李商隱作了一組詩——《柳枝五首》,來表達他對柳枝的思念。
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等詩中,李商隱提到了“宋華陽”的名字,故而有人猜測他在河南玉陽山學道期間與女道士宋華陽產生過一段戀情。宋華陽聰明美麗,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但是他們的愛情為世俗觀念和道教的清規(guī)戒律所不容,最終李商隱被驅逐下山。與柳枝姑娘和女道士的兩段戀情都令李商隱遺恨終生。
李商隱與王茂元之女王氏的婚姻,真可謂是伉儷情深。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
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
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
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
這首詩作于兩人初婚時,夫妻的濃情蜜意可見一斑??上н@般的夫妻恩愛,妻子卻在他39歲時先他而去,給李商隱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打擊。妻子去世后,他把對妻子的愛和思念化為一首首悼亡詩,感情真摯而悲痛。如《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北磉_了對妻子深深的懷念。有好心人欲給李商隱續(xù)弦,對方是個年輕貌美的姑娘,被李商隱婉言謝絕。可見,李商隱和妻子的感情是那么地生死不渝,令人感動。
正是由于李商隱刻骨銘心的愛情經(jīng)歷,他才能把對愛情的種種體驗和感受淋漓盡致地揮灑在那些千古傳誦的愛情詩里。
三
“普遍性的時代影響與義山個人特殊的境遇、性格、氣質的結合,使他成為晚唐抒寫人生悲慨最具代表性的詩人?!盵5]縱觀李商隱短短47年的人生,他在多方面都是一個失敗者。他才華橫溢,可是理想與現(xiàn)實總是那么遙遠,一次次的理想追求都破滅了。這使得他的內心總是充滿了虛無和傷感,他只
有在詩歌中如泣如訴自己的凄苦和憂傷。因此,他留給后世的那些極富藝術魅力的含蓄朦朧、纏綿悱惻、凄艷哀婉的無題詩,都充滿了幻滅感和悲劇美。然而,正如王蒙所講:“長期的情意之結,特別是敏感多情而又軟弱的詩人李商隱的情意之結,迷迷茫茫,混混沌沌,如花如霧,似喜似悲,若有若無,亦近亦遠,且空且實,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依弗氏學說,說得太清楚,就沒有這塊壘潛氣,心病也就痊愈了,也沒有這一批詩了?!盵6]
[參考文獻]
[1] 康德.判斷力批判[M].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8.
[2]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5:3547.
[3] 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2.
[4] 李商隱.祭裴氏姊文[M]∥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0:80 .
[5] 劉學楷.李商隱詩歌研究[M].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56.
[6] 王蒙.混沌的心靈場:談李商隱無題詩的結構[J].文學遺產,1995(3): 52-59.
Must Human Hearts Blossom in Spring Like all Other Flowers,
and Inch by Inch My Heart Burns into Ashes Grey
——DisillusionmentofLiShangyin′stitlelesspoems
Wang Liqing
(CenterforEducationofHumanisticQuality,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收稿日期]2014-09-10
[作者簡介]王麗慶(1976-),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學講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6285(2015)01-00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