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作為插詞的敦煌詩

2015-04-10 22:28:37四川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成都610064

戴 瑩 瑩(四川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成都610064)

作為插詞的敦煌詩

戴 瑩 瑩
(四川大學(xué)古籍整理研究所,成都610064)

摘要:“插詞”是說唱文本中插入的韻文,分為既定插詞和擬定插詞。既定插詞即保留在說唱文本之中,并隨之一起流傳的韻文。擬定插詞即擬為原說唱文本中的插詞,后單獨流傳的韻文。作為“插詞”的敦煌詩,主要包含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七言居多,五言為次。其中,有的是說唱藝人根據(jù)需要自創(chuàng)的詩歌,有的是引用的詩歌。它們的內(nèi)容形式、抄錄標(biāo)準、排列方式、傳播途徑等皆和傳統(tǒng)詩作略有不同。詩歌借助說唱伎藝,在民間流傳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在演說過程中,說唱藝人可根據(jù)需要修改插入的詩歌,增刪內(nèi)容,調(diào)整形式。在聽說過程中,抄錄者按照聽說順序選擇、排列和抄錄插入的詩歌,造成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寫卷。韻文部分脫離說唱文本單獨流傳后,二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逐漸隱而不顯。學(xué)界可據(jù)擬定插詞,擬測、還原相關(guān)說唱文本。

關(guān)鍵詞:插詞;敦煌詩;說唱文本;既定插詞;擬定插詞

敦煌詩歌內(nèi)容豐富,數(shù)量眾多,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文獻價值。從內(nèi)容來說,敦煌詩主要包含詩、詞、偈、贊等,既有高雅之作,亦有通俗之語,既有中原之作,亦有西域之詩,既有詩歌總集,又有各種別集、選本,詩作總計兩萬余首,去重后約四千五百余首,涉及敦煌遺書一千余號。長期以來,學(xué)界對敦煌詩歌進行了全面的清理、校勘、標(biāo)點、注釋、研究等,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然而,仍有一些遺留問題值得關(guān)注。比如:S? 3872號《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中引用的《傀儡吟》詩,《全唐詩》卷三署名“唐玄宗”、卷二〇二卻作“梁锽《詠木老人》”,究竟孰是孰非?曾庶幾《放猿》是如何傳入敦煌,并被采入歌頌歸義軍將領(lǐng)張議潮的唱文之中?P? 3910號《聽唱張騫壹曲歌》九首、P? 2721號《新集〈孝經(jīng)〉十八章(皇帝感)》的性質(zhì)與用途究竟是什么?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寫卷,比如P? 2555號邊塞詩和閨怨詩,它們的選擇標(biāo)準、抄錄順序究竟如何?本文擬從“插詞”的角度入手探討上述問題。

一 作為既定插詞的敦煌詩

鄭振鐸在《明清二代的平話集》中指出,話本的正文里附插著不少詩詞,它們通常由“但見”、“怎見得”、“真?zhèn)€是”、“果謂是”等具有特征的詞語引出,這些穿插在話本中的可以唱誦的韻文便是“插詞”[1]125。事實上,不僅話本,唐代傳奇小說、變文、講經(jīng)文等韻散相間的文本中皆保存大量的“插詞”。從文體來說,插詞主要包含詩、詞、曲、賦等。從發(fā)展流變來說,插詞具有兩種形態(tài):既定插詞和擬定插詞。

既定插詞作為韻文部分,保留在傳奇小說、變文、話本當(dāng)中,并隨之一起流傳。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受到整個文本的制約。部分敦煌詩歌作為既定插詞,依附于說唱文本。

作為既定插詞的敦煌詩,主要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五類,其中以七言居多。P.5039號《孟姜女變文》,文中插詞除一處為五言古詩外,其余皆為七言韻文。隋及唐初,以五言為主;中唐以后,以七言為主。按照韻文的功用,插詞又可分為三類:其一,韻文部分重復(fù)散文部分內(nèi)容,如《漢將王陵變》;其二,韻文部分作為說話內(nèi)容出現(xiàn),如《李陵變文》;其三,韻文部分敘述事件,如《伍子胥變文》、《漢將王陵變》、《丑女緣起》等。以S? 5437號、P? 3627號、P? 3867號《漢將王陵變》為例,《漢將王陵變》在“從此一鋪,便是變初”后有一處插詞,其余插詞皆出現(xiàn)在“謹為陳說”、“若為陳說”、“其母遂為陳說”、“若為陳說”、“而為轉(zhuǎn)說”、“祭禮處若為陳說”等標(biāo)志性詞語之后,韻文部分皆為七言詩歌。以P? 3213號和S? 328號《伍子胥變文》為例,《伍子胥變文》為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民間說唱文本之一。文中大部分插詞皆為七言韻文,如“啟平王”、“伍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伍子胥遇浣紗女前悲歌”、“浣紗女自敘”、“伍子胥答話”、“姊弟痛別”、“伍子胥遇妻前歌”、“伍子胥妻答話”、“伍子胥遇魚人前悲歌”、“伍子胥哭魚人”、“伍子胥遇吳王前歌”、“伍子胥祭浣紗女”、“伍子胥告令三軍歌”等13處,另有“伍子胥別姊”、“伍子胥遇到魚人之子”兩處為五言插詞。縱觀這15處插詞,有的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如“伍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伍子胥遇浣紗女前悲歌”、“伍子胥遇魚人前悲歌”、“伍子胥遇吳王前歌”;有的為說話內(nèi)容,如“浣紗女自敘”、“伍子胥答話”、“姊弟痛別”等;有的為祭祀之文,如“伍子胥祭浣紗女”等。其中多“歌”,為演說中之唱詞。

此外,“既定插詞”在佛教講經(jīng)文、道教講經(jīng)文中更為常見。茲舉三例說明。

其一,以P.2955號《鄜州進白野鵲》為例。

P.2955號《阿彌陀經(jīng)講經(jīng)文》載晚唐詩人薛能《鄜州進白野鵲》詩:

白野鶴,鄜州進。輕毛怗雪翅開霜,紅觜能深練尾長,名應(yīng)玉符朝北闕,體柔天性瑞西方。不憂云路闐河遠,為對天顏送喜忙,從此定知棲息處,月宮瓊樹是家鄉(xiāng)。[2]216

這首詩現(xiàn)存《全唐詩》卷五六〇,文字稍有異同。項楚先生指出:“因為詩中有‘瑞西方’之語,所以為俗講僧采用,作為西方彌陀凈土的瑞鳥之一了?!保?]67由此可知,插詞既可隨散文部分流傳,也可單獨流傳。插詞既可以是說唱藝人根據(jù)需要隨機創(chuàng)造的,如《伍子胥變文》中的“伍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等,也可以是說唱藝人引用的其他詩人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引用后的詩作受到說唱文本的制約,內(nèi)容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

其二,以S.3872號《傀儡吟》為例。

S.3872號《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中引用《傀儡吟》詩一首,茲錄如下:

克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fā)與真同。須臾曲罷還無事,也似人生一世中。[4]174

這首詩現(xiàn)存《全唐詩》卷三,托名唐玄宗,茲錄如下: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fā)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是人生一夢中。[5]41-42

此詩又見《全唐詩》卷二〇二,作梁锽《詠木老人》(一作《傀儡吟》,一作《詠窟磊子人》),注云:“《明皇雜錄》云:‘李國輔矯制,遷明皇西宮,戚戚不樂,日一蔬食,嘗詠此詩。或云明皇所作?!保?]2118項楚先生以為:“此詩應(yīng)是梁锽所作,因為唐明皇曾詠以自喻,所以又有了明皇自作一說。變文此段當(dāng)是取材于《明皇雜錄》而加以鋪演發(fā)揮的。”[3]67從標(biāo)題和內(nèi)容來看,此詩應(yīng)是梁锽所作。梁锽觀傀儡戲演故事,發(fā)出了深沉的感嘆。明皇是否曾詠以自喻,不得而知;但據(jù)相關(guān)文獻來看,他也許看過相關(guān)表演。

代宗時郭湜《高力士外傳》記載了唐玄宗的晚年生活:

上元元年七月,太上皇移仗西內(nèi)安置。每日上皇與高公,親看掃除庭院,芟薤草木,或講經(jīng)論議,轉(zhuǎn)變說話,雖不近文律,終冀悅圣情。[6]35

由此可知,玄宗和高力士二人經(jīng)常以講經(jīng)、論議、轉(zhuǎn)變、說話等娛樂方式消遣生活。這首詩極有可能是說唱文本中的插詞,故而“明皇曾詠以自喻”。既能傳至玄宗耳目,又能傳至敦煌,可見此詩在民間流傳之廣?!睹骰孰s錄》是唐文宗時人鄭處誨所作,記載了唐玄宗時候的異聞瑣事。此詩經(jīng)《明皇雜錄》傳入敦煌,再敷演為講經(jīng)文中的插詞,可備為一說。更為可能的是,《傀儡吟》經(jīng)民間藝人傳入敦煌,后為講經(jīng)藝人借用。

其三,以P.3409號“六禪師七衛(wèi)士酬答”為例。敦煌佛教寓言故事經(jīng)常插入詩歌,其中最著名

的是P.3409號“六禪師七衛(wèi)士酬答”。衛(wèi)士常貴賤等七人路遇六個禪師,共住一日一夜。常貴賤等因問山中修行事,六禪師各作一偈,并贈《五更轉(zhuǎn)》,第六禪師作“勸諸人”一偈。七個衛(wèi)士又各作《行路難》一首,和尚又作《安心難》一首。詩歌內(nèi)容隱含宗教意義,和《百喻經(jīng)》等經(jīng)書相合,應(yīng)為配合講經(jīng)說教的說唱文本中的“插詞”。但是由于抄錄等原因,散文說白保存得較少,韻文則保存得較多。再比較S.2672號經(jīng)文之末的“禪師與少女問答”和北京海字51號,明顯能看出散文說白減少、故事性隱而不顯的趨勢。

S.2672號“禪師與少女問答”采用問答體,穿插了幾首佛教五言詩歌,茲錄如下:

有一禪師,錄山入寂,過至石穴,見一婦人,可年十二三,顏容甚媚麗,床臥榻席,宛若凡居,經(jīng)書在床,筆硯俱有,因而怪之,以詩問曰:“床頭安紙筆,欲擬樂追尋?壁上懸明鏡,那能不照心?”

女子答曰:“紙筆題般若,將為答人書;時觀鏡里像,萬色悉歸虛?!?/p>

禪師又答曰:“般若無文字,何須紙筆題?離縛還被縛,除迷卻被迷?!?/p>

女子答曰:“文字本解脫,無非是般若。心不(外)見迷人,知君是迷者?!?/p>

禪師無詞,退而歸路。女子從后贈曰:“行路難,路難心中本無物,只為無物得心安,無見心中常見佛?!保?]180

與P.3409號“六禪師七衛(wèi)士酬答”相較,這個故事篇幅更短,散文說白更少。故事中的四首詩為“插詞”,還見于北京海字51號。然而,北京海字51號“敘述文字更為簡略,僅‘有一女人,壁懸明鏡,床置文書,時有一僧,遘會見之,以為詩曰’幾句??梢娺@類寓言故事,其實是以詩為主,簡單的情節(jié)只起串聯(lián)詩歌的作用,故事性很薄弱”[3]123。從講經(jīng)文到P.3409號,從S.2672號至北京海字51號,韻散相間的說唱文本發(fā)展為韻文為主的文本,再發(fā)展為純韻文文本的過程顯而易見。從傳抄過程來看,文本中韻文唱誦部分傳抄得比較多,而散文部分則較少,甚至弱化為零。因此,民間有些說唱文本,最后漸漸演變?yōu)榧冺嵨摹?/p>

二 作為擬定插詞的敦煌詩

擬定插詞,即擬為原說唱文本中的插詞,后單獨流傳的韻文。在傳抄過程中,文本可能呈現(xiàn)兩個方面的變化。首先,內(nèi)容刪減,尤其是韻文部分,文本慢慢演變?yōu)楣适侣砸净蚬适聰洷荆谋镜恼f唱體例逐漸隱而不顯。其次,韻文部分脫離散文部分單獨流傳,二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逐漸隱而不顯。反過來說,今天可見的部分單獨流傳的敦煌詩歌,當(dāng)時為說唱文本中的插詞,即擬定插詞。比如,敦煌遺書中保存了無名詩人之作和著名詩人之作混同的寫卷,各體詩歌混同的寫卷。這些詩歌各自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又因相同或相近的主題匯聚在一起,并且相互關(guān)聯(lián),形成更為豐富的故事結(jié)構(gòu),學(xué)界據(jù)此可擬測、還原說唱文本。

茲列四例說明。

其一,以P.3910號《聽唱張騫壹曲歌》九首為例。茲錄前七首如下:

《聽唱張騫壹曲(西)歌》

張騫本自欲登仙,漢帝使遣上升天。今朝得遇西王母,駕鶴乘龍上紫煙。

王母一見甚玲瓏,花林玉樹競開紅。比聞仙桃難可見,不期今日得相逢。

張騫尋河值蒙(朦)龍(朧),正見藥樹在月中。雞鳴三聲在日里,狗吠三聲□虛空。

閻浮太子傳精進,欲往西園訪花林。喚取魯班刻車輦,喚取嵇康來撫琴。

張騫尋河甚遲遲,正見織女在羅機。五百交后(梭)壹(一)時動,五百鉆頭并相隨。

玉女恒在寶臺坐,常共牽牛七月期。七月六日暫相見,七月七日即分離。

張騫尋河放逍遙,正見織女摘(槁)仙桃。張騫身向內(nèi)宮坐,共一牽牛為大婦。[8]201-202

標(biāo)題曰“聽唱張騫壹曲歌”,可知為說唱作品。該作品由若干首七言詩歌聯(lián)綴而成,每首詩皆有一定的故事性,詩歌彼此相互關(guān)聯(lián),形成為更為豐富的故事內(nèi)容。從整體來說,詩歌描寫了張騫登仙升天記。從細節(jié)來說,這組七言詩中幾乎每八句為一組,描寫一個場景,故事以此完整、清晰地展開。第一組介紹了升天的起因,因為漢帝的派遣,張騫登天游覽。他遇到了駕鶴乘龍的西王母,看到了競相開放的花林玉樹,甚至是民間傳說中的仙桃。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描寫了銀河邊的所見所聞。張騫一路走去,看見了月光中的藥樹,聽到了雞鳴狗吠之聲。他還看到了刻車輦的魯班,撫琴的嵇康,羅機的織

女,摘仙桃的織女等等。因此,任半塘認為,“此組九章,不全,乃神話故事講唱辭,白語未見”[9]卷三,628。因未見確切的神話文本,故稱“擬定插詞”。

其二,以P.2721號《新集〈孝經(jīng)〉十八章(皇帝感)》為例。茲錄前九章如下:

《新集〈孝經(jīng)〉十八章(皇帝感)》

新歌舊曲遍州鄉(xiāng),未聞典籍入歌場。新合孝經(jīng)皇帝感,聊談圣德奉賢良。

開元天寶親自注,詞中句句有龍光。白鶴青鸞相間錯,連珠貫玉合成章。

歷代以來無此帝,三教內(nèi)外總宣揚。先注孝經(jīng)教天下,又注老子及金剛。

始皇無道焚書盡,賴得仙人壁里藏。拾得故文多損壞,孔子更續(xù)巧相當(dāng)。

立身行道德?lián)P名,君臣父子禮非輕。事君盡忠事父孝,感得萬國總歡情。

愛親行道普溫恭,他親亦與己親同。德孝流行遍天下,刑于四海悉皆通。

在上不驕何所危,制節(jié)謹度莫行非。一國之財不奢泰,費用約儉有何虧。

上下無怨國中安,保其社稷鬼神歡。為作宮室四時祭,容止可法得人觀。

(日月)星辰天子服,藻火粉米度人衣。言滿天下無怨惡,先王禮服總須知。[10]359

這十八章唱辭在講述玄宗御注孝經(jīng)、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依次敷演經(jīng)義,告誡世人行孝。詩歌開篇即言“新歌舊曲遍州鄉(xiāng),未聞典籍入歌場”,由此可知十八章為唱誦之作,流傳于歌場之中。同時,從同卷情況來看,P.2721號正面抄寫的《珠玉抄》等三種、《開元皇帝贊金剛經(jīng)》一卷,P.3910號首尾之中夾寫的張騫歌九首及戀情詩約二十首,皆為誦唱之作。P.2721號還錄有《開元皇帝贊金剛經(jīng)》一卷,說明當(dāng)時歌場中一同講說的還有《金剛經(jīng)》。因《孝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等皆有本可循,抄寫者不必再抄。他們只抄錄當(dāng)時講說中的韻文部分,也即插詞。因此,上述十八章為講誦《孝經(jīng)》之?dāng)M定插詞。

這樣的例子還見于P.3910號《新合〈千文〉皇帝感辭》九首,其中第一首云:“言諮四海貴諸賓。黃金滿屋未為珍。難煞某乙無才學(xué),且聽歌舞說千文?!保?]200可知當(dāng)時的民間歌場除了講說故事、《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等釋教經(jīng)典外,還有《千字文》等蒙書。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四字一句,押韻對偶,雖只千字,但用典頗多,廣泛涉及天文、地理、政治、歷史等內(nèi)容,民間百姓未必聽得懂。說唱藝人采用說、唱、舞三者結(jié)合的講說方式,韻散相間的講說內(nèi)容,敷演《千字文》。抄寫者略寫原文,保留唱辭,也即今日看到的插詞,又稱“擬定插詞”。

其三,以P.2555號邊塞詩和閨怨詩為例。

P.2555號總標(biāo)題為“七言”,下列沒有作者、標(biāo)題的47首七言絕句。其中,涉及邊塞的約有20首。經(jīng)柴劍虹考訂,第五首“雪靜胡天牧馬還”即高適《塞上聞笛》,第七首“千里黃云白日勛”即高適《別董大二首》之一,第四二首“故園東望路漫漫”即岑參《逢入京使》,其余多數(shù)是無名氏的佚詩[11]。另外,還有八首連寫的五言閨怨律詩,全以《××怨》為題。經(jīng)柴劍虹考訂,其中《畫屏怨》即鄭逢初《別離怨》;《彩書怨》即上官昭容同名之作;《珠簾怨》即顏舒《鳳棲怨》,一作《鳳樓怨》;《閨情怨》即王諲《閨情》詩;《清夜怨》,又見《全唐詩》卷五四李商隱集,后四句又載《樂府詩集》卷七九《陸州歌》第四疊[11]。經(jīng)徐俊考訂,《錦詞怨》即李元纮《綠墀怨》[12]741。

抄寫者為何將這些詩作匯聚在一起?這些詩歌,題材不同、體裁不同、作者不同、地域不同。詩歌不書作者、不寫篇名,既有邊塞詩,又有閨怨詩,既有七言絕句,又有五言律詩。這些詩人,既有盛名之人,亦有無名之人。這些寫本,既不似別集,又不似總集。如果純?yōu)槌瓕懻邆€人喜好,高適《別董大二首》為何只錄其一,不錄其二?同為高適詩歌,為何不放置一處,中間還插有另一首無名詩人之作?同時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這些邊塞詩中還穿插其他類型的詩歌?

從題裁來看,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即以邊塞和閨怨為主題。從寫卷特征來看,詩歌不書作者、篇名,說明非一般讀書習(xí)作。從每首詩內(nèi)容及其排列順序來看,它們互相配合,有助于構(gòu)成連貫的情節(jié)。因此,抄錄者是按照他的標(biāo)準——聽說順序來選擇、排列和抄錄詩歌。這個標(biāo)準看似匪夷所思,實際合乎情理,抄錄者依據(jù)當(dāng)時的講說順序依次排列詩歌。從為數(shù)較多的邊塞詩來看,當(dāng)時的演說故事和邊塞從軍有關(guān)。

此外,根據(jù)同卷情況來看,這八首閨怨詩之后還有一首無名五律《閨情》。經(jīng)項楚先生考訂,此即孟浩然詩[3]77-78?!堕|情》之后是劉希夷的《白頭老

翁》,劉詩之后是一組征夫思婦贈答詩。前七首前有“思佳人率然成詠”字樣,是征人贈佳人詩;后兩首前有“奉答”字樣,是佳人答征人詩,屬于問答體。由此讓人聯(lián)想起《伍子胥變文》中伍子胥和浣紗女、魚人、妻子、阿姊等人的對答詩。

當(dāng)時的抄寫者似正在觀演一出或幾出征人思婦故事,并且抄錄了其中的插詞。抄寫順序,即當(dāng)日的演說順序,故而看似無規(guī)律可循。說講者為了滿足講說的需要,以當(dāng)日故事內(nèi)容為題,出現(xiàn)了如今的“一詩兩題”現(xiàn)象。同時,不同形式韻文的疊加,也是因為唱誦的需要。在表演過程中,講說者根據(jù)需要,將七言和五言共存、疊加。講說中有問答,故出現(xiàn)了征人和佳人之間的問答詩。所謂“思佳人率然成詠”和“奉答”,實際上并非標(biāo)題,而是原來講說中的散文部分。

其四,以P.3645號曾庶幾《放猿》為例。P.3645號背面載若干首七言絕句,如:

紅鱗紫尾不須愁,放汝隨波逐浪由。須好且尋江上月,莫貪香餌更吞鉤。

孤猿被禁歲年深,放出城南百尺林,淥水任君連臂飲,青山休作斷(短)長吟。

遠涉風(fēng)沙路幾千,暮(沐)恩傳命玉皆(階)前,墻陰舊意初潮日,澗底松心近對天。

流沙石賽(塞)改多時,人物須存改舊儀,再遇明王恩化及,遠將情懇赴丹墀。

燉煌昔日舊時人,虜丑隔絕不復(fù)親,明王感化四夷靜,不動干戈萬里辛(新)。

靈云繚繞拱丹霄,圣上臨軒問百寮。龍沙沒洛(落)何年歲?賤疏猶言憶本天。

奉奏明王入紫微,便交西使詔書追,初沾圣澤愁腸散,不對天顏誓不歸。

龍沙西裔隔恩波,太保奉詔出京花(華),英才堂堂六尺貌,口如江海決縣(懸)河。[13]207

該寫卷由若干首七言絕句組合而成,《敦煌變文集》認為這是歌頌太保張議潮的“唱文”[14]120。敦煌遺書保存了不少歌頌歸義軍政權(quán)、張議潮、張淮深的說唱文本,比如P? 2962號《張議潮變文》和P? 3451號《張淮深變文》,皆是韻散相間的形式。這些七言絕句,其實是說唱文本中的“插詞”。無獨有偶,P.3500號也保存了30句這樣歌頌“太保”的“唱文”。其中,有的為藝人自創(chuàng),有的為既有詩歌。項楚先生指出,P.3645號中的一首現(xiàn)存于《全唐詩》卷七六八,作曾麻幾《放猿》[3]67。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一作“曾庶幾”。據(jù)吳曾記載,曾庶幾,五代吉水人,是個隱士,《放猿》絕句為人熟知,內(nèi)容為:“孤猿鎖檻歲年深,放出城南百丈林。綠水任君連臂飲,青山不用斷腸吟?!保?5]336唐末五代,社會動蕩不安,敦煌和中原遠隔千里,交通不便,但是江西吉水一位隱士的詩作,竟然能夠傳入敦煌,并為講經(jīng)藝人所用。梁锽和曾庶幾等人并非著名詩人,他們的詩歌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流播至敦煌,靠的是民間藝人的口頭傳播。當(dāng)然,民間藝人根據(jù)需要,可對詩歌加以修改,對說唱文本加以刪減。例如,P? 3451號《張淮深變文》中,“感戴鴻恩何日報,權(quán)兵靜塞□龍顏”二句旁邊有墨書“感戴鴻恩終不忘,水清河隴獻天顏”[16]253-254,筆跡不同,明顯為他人修改痕跡。文本自“□□歌樂卻東□”之后似乎結(jié)束,但又附以六首七言絕句和一句殘句。其中,附錄內(nèi)容筆跡與正文不同,但與上文墨筆所書相同。附錄內(nèi)容講“咸通八年(867)張議潮入朝留居長安以后,張淮深治理敦煌的武功和政治,與上文不相銜接,疑是后人補作,在講唱變文以后,作為煞尾”[14]128。因未見確切可依的文本,故稱這些唱文為“擬定插詞”。

“插詞”是敦煌說唱文本的重要內(nèi)容,是說唱文本的詩化表現(xiàn)。作為“插詞”的敦煌詩,有的是說唱藝人引用的他人作品,有的是說唱藝人自創(chuàng)的作品。一旦進入說唱文本,詩歌便會受到說唱伎藝與說唱文本的制約,它們的內(nèi)容形式、抄錄標(biāo)準、排列方式、傳播途徑等皆和傳統(tǒng)詩作略有不同。同時,作為插詞的敦煌詩,和普通詩歌的評價標(biāo)準和體系并不完全相同。雖然詩歌的基本特征、平仄韻律等不變,但是內(nèi)容題材、審美功用等卻有不同。一首優(yōu)秀的詩歌,未必適合作插詞;一首家喻戶曉的插詞,未必是一首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詩,未必能夠單獨流傳。當(dāng)然,從體制結(jié)構(gòu)、敘述方式、文體互動等角度說,插詞對說唱文學(xué)的發(fā)展流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系統(tǒng)輯錄、匯編與研究作為插詞的敦煌詩,可進一步拓展敦煌詩的研究視野,突破敦煌詩的認知局限。

參考文獻:

[1]鄭振鐸.明清二代的平話集[M]//西諦書話.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3.

[2]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20冊[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項楚.敦煌詩歌導(dǎo)論[M].成都:巴蜀書社,2001.

[4]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等.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分):第5卷[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5]彭定求,等.全唐詩(增訂本):第1冊[G].北京:中華書局,1999.

[6]王汝濤.全唐小說[G].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

[7]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等.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jīng)以外部分):第4卷[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8]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29冊[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17冊[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柴劍虹.敦煌唐人詩文選集殘卷(伯2555)補錄[J].文學(xué)遺產(chǎn),1983,(4).

[12]徐?。鼗驮娂瘹埦磔嬁迹跰].北京:中華書局,2000.

[13]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26冊[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責(zé)任編輯:唐 普]

[14]王重民,等.敦煌變文集[G].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

[15]吳曾.能改齋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6]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24冊[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Poems in Dunhuang Fresco as Chaci

DAI Ying?ying
(Institute of Ancient Document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

Abstract:Chaci is the inserted rhymed verse in a talking and singing text,and is divided into fixed Chaci and prepared Chaci.Fixed Chaci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talking and singing text and is dis?seminated together with the text,while prepared Chaci is originally a part of the talking and singing text but is disseminated along from the text afterward.Poems in Dunhuang Fresco as Chaci has mainly four to seven Chinese characters per line,with seven and five as the most frequent.They include the original po?ems written by the singers on the spot and the poems cited.Chaci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poems in con?tents,forms,recording standards,lining styles and dissemination ways.Poems can spread wider and fas?ter with the help of singers.In the processing of talking and singing,the singers can insert poems and e?ven adjust both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poems according to his needs.I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one records poems by the order of their occurrence and thus makes many incomprehensible texts.The rhymed verses,once disseminated by their own,has a very vogue relation with the original talking and singing text.Prepared Chaci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ed talking and singing texts.

Key words:Chaci;Poems in Dunhuang Fresco;talking and singing texts;fixed Chaci;prepared Chaci

作者簡介:戴瑩瑩(1984—),女,江蘇連云港人,四川大學(xué)中國史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博士后科學(xué)基金“宋代巴蜀佛教文學(xué)研究”(2014M560715)、四川省社科規(guī)劃年度項目“民間儒學(xué)史”(SC14E035)、四川省教育廳項目“民間儒學(xué)史”(RX14Z01)的階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02?05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0?5315(2015)04?0133?06

游戏| 遵义市| 集安市| 乌审旗| 宁河县| 元谋县| 蚌埠市| 平陆县| 彭山县| 汽车| 鞍山市| 陆河县| 黔南| 青田县| 焦作市| 咸宁市| 南召县| 万山特区| 措美县| 西盟| 芜湖市| 呼伦贝尔市| 江陵县| 盘山县| 板桥市| 奉新县| 东丽区| 湘潭市| 永宁县| 宜春市| 扎赉特旗| 兴义市| 彰武县| 桂平市| 江山市| 天柱县| 额敏县| 娱乐| 纳雍县| 渝中区|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