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利用身邊物品自制教具,提升物理教學效果

2015-04-09 16:03:23陳瑜
物理教學探討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演示實驗教學效果

陳瑜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學生身邊的一些物體開發(fā)物理實驗,可以讓學生很好地親近物理,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也可以彌補實驗儀器的不足,從而提升物理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身邊物品;演示實驗;實驗資源;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2-0051-3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石,搞好物理實驗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實驗教學除了要重視學生的分組實驗,還要重視演示實驗。演示實驗除了可以運用實驗室現(xiàn)成的實驗器材,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和要求,利用生活中的存在物開發(fā)。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是能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出符合教學和學生實際的物理實驗,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更富有個性,充滿智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近生活,增強了感知和體驗,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使物理課堂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和親和力。本文以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為例,介紹筆者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利用生活物品所開發(fā)的演示實驗,以期拋磚引玉。

1 利用身邊物品開發(fā)演示實驗,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利用實驗引入新課,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作用,從而為本節(jié)課奠定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而利用學生身邊的一些物品來做實驗,會讓學生感覺到更親切,讓學生正真體驗到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拉近生活與物理、學生與物理的距離,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案例1 隔空滅火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比較常見的生活物品(茶葉罐、氣球、蠟燭等)做一個演示實驗來引入新課,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材料:茶葉罐、氣球、蠟燭、細鐵釘。

制作:用細鐵釘將茶葉罐底部打一個小孔,把氣球開口部分減掉一截,將剩余部分套在茶葉罐灌口。(如圖1所示)

操作:將蠟燭點燃置于水平桌面,將茶葉罐罐底的小口對準蠟焰,用手指彈或按橡皮膜。

實驗現(xiàn)象:手指隔空可以將蠟燭彈滅。

教學效果:這是現(xiàn)實版的“炮打隔山”。在實驗之前讓學生猜測實驗結(jié)果,埋下伏筆,營造課堂氣氛。實驗結(jié)果出乎學生的意料,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這里通過設(shè)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隔空可以彈滅蠟燭?”,“要科學合理地解釋這一現(xiàn)象就要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激情。

2 利用身邊的物品開發(fā)演示實驗,過程凸顯物理思維

物理是一門十分注重思維含量的學科,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要使命。所以,物理課堂的效果關(guān)鍵在于課堂是否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思維品質(zhì)得到提升。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的教學,可以展示很多物理上的思想方法和物理學家的思維過程,尤其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在還原理想斜面實驗時,也可以用身邊的一些器材開發(fā)演示實驗,把思維過程凸顯出來,使看不見的思維有了具體的載體,而不再抽象和難懂。

案例2 巧用木板探尋理想實驗

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難點之一在于讓學生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實驗的重要意義、實驗的思維過程,尤其是理想實驗的合理外推的思維。

通過T型木板,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可以巧妙地制作一個實驗教具,把斜面實驗和伽利略擺合二為一,在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凸顯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思維過程。

材料:方木板、木條、小球(一大一小各一個,小的有孔)、細線、不同型號的鐵釘若干、線槽。

制作:將木板鋸成“T”型;在木板的“把手”從上端開始依次選取5個等間距的點,用稍粗的鐵釘打5個小孔,小孔恰好可以用手把鐵釘插入。插入細鐵釘,如圖2所示。鋸一段木條,打磨光滑。用細鐵釘從線槽側(cè)邊的細縫將線槽釘在木條下方,再將線槽釘在木板背面以固定木條。實驗時將細線穿過小孔,并懸掛在“把手”最上面小孔所插入的鐵釘上,如圖2所示。給木板制作兩個“腳”。

操作與現(xiàn)象 步驟1:按照圖3所示單擺,小球從E點釋放后幾乎能到達與E等高的位置(1至4號孔中無鐵釘插入)。

推理1:如果沒有空氣阻力小球可以到達與A等高的點。

步驟2:將剩余小孔插入鐵釘,如圖3中小球從M點釋放,到了O點的右側(cè)半徑依次變大,小球幾乎到達與M點等高的A、B、C、D、E。

推理2: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的話小球能到達與M點等高的A、B、C、D、E。如果將軌跡換成光滑的圓弧軌道,如圖4所示,小球從M點釋放則能依次到達與M等高的A、B、C、D、E。隨著運動軌跡半徑的增大,小球由于要回到與釋放位置等高的地方,所要經(jīng)過更長的路程,花費更多的時間,而速度的減小也越來越慢。如果把圓弧軌道換成斜面,由圖4過渡到圖5。將小球從圖5的M點釋放,可推理出,如果斜面光滑小球?qū)L到與M等高的位置。第二個斜面的傾角變小后小球為了回到等高的B、C、D、E點而經(jīng)過更長的路程花費更長的時間。如果第二個斜面水平,小球為了回到等高的位置,要經(jīng)過無限長的路程與時間,而一直運動下去[1][2]。這時把圖1所示的儀器反轉(zhuǎn),換成圖6所示的儀器,并演示斜面傾角逐漸減小時,要經(jīng)過更長路程的過程。

教學效果:凸顯了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的思維推進,化解了學生思考的難度,而且與原來的純理論的講授相比,實驗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利用身邊物品開發(fā)演示實驗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關(guān)系到一節(jié)物理課能否使學生的認識上一個臺階,只有突破了教學難點,才能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卡殼”的節(jié)點。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中,雖然學生初中就知道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但很多學生還不能很好地理解,也仍然經(jīng)常犯錯。利用演示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的理解,從而突破慣性這一難點。

案例3 小小活動突破大難題

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學生都記住了,而且在初中就記住了,但是卻不理解,也很難用理論去解釋。通過一個小小的探究活動,可以很好地突破這一難點。

材料:廢紙若干。

操作:將兩張廢紙疊在一起撕一個小口,小口兩側(cè)一側(cè)較寬,一側(cè)較窄。叫班上力氣較大的男生用手抓住其中一張廢紙較寬的一側(cè),老師抓住另一張紙較小的一側(cè)。兩人同時用力甩,比比看誰先甩掉另一側(cè)的紙。

結(jié)果:教師抓住較小的一側(cè),甩較大一側(cè),先甩掉。

教學效果:師生同臺比賽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這樣的情景學生會有更多的體驗,得到的結(jié)論能夠保持更長時間的記憶。

4 利用身邊物品演示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物理新課標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這要求加強物理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物理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重要部分。還是以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為例,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后,可以讓學生列舉慣性在生活中的運用。但是,如果教師能準備幾件物品,演示慣性在生活中的運用,將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4 小小錘子蘊含大道理

為了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手柄松動的小錘,讓學生想辦法弄牢固,并解釋為什么。但是,解釋不能像初中時期那樣僅僅停留在“因為慣性的緣故”這樣淺層的解釋上,而是要理性化、有序化地思考和表達,并能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預(yù)防生產(chǎn)生活中事故的發(fā)生。

材料:小錘。

操作與結(jié)果:

①將小錘的把手弄松。

②教師設(shè)問:現(xiàn)在錘柄松了,請同學們幫忙解決這一問題。

③學生給出方案:把錘柄豎直向下撞擊地面,并示范。

④教師設(shè)問:請用所學知識解釋為什么錘柄豎直向下撞擊地面,原來松動的小錘就套緊了?

⑤此時學生的答案,往往是“因為慣性”,而沒有更進一步地詳細解釋。

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解釋:錘頭和柄原來靜止,在人施加的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改變,一起向下運動,當柄碰到地面時,受到很大的撞擊力,柄的運動狀態(tài)變?yōu)殪o止。而錘頭由于慣性要繼續(xù)向下運動,但是會受到柄施加的力的作用(彈力、摩擦力)改變運動狀態(tài)而最終停下。因為錘頭沿錘柄向下運動一小段距離滑到錘柄上更粗的地方套緊,增大了錘頭和柄之間的彈力,從而增大了二者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而讓錘頭不易松動。

⑦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我們知道,剛才套緊的小錘在使用過程中很快就松動了,松動的小錘在使用過程中會有怎樣的危險?如何做才能使松動的小錘套緊后不易再次松動?

⑧引導學生分析:松動的小錘,使用過程中會因為慣性導致錘頭飛出去,造成人或財物的傷害。要使錘頭不易松動,就應(yīng)該在錘柄和錘頭接觸的地方墊一層牛皮或橡膠,或者在錘柄與錘頭之間加楔子,以增大二者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情景中,得到的結(jié)論能夠保持更長時間的記憶。同時,讓學生學習把簡單的物理問題理性化、有序化思考和表達,而不只是停留在回答“由于慣性”。

5 結(jié)束語

物理教學應(yīng)重視實驗,以實驗為物理教學的根基。但是,往往實驗室的設(shè)備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的要求。我們欣喜地看到現(xiàn)在政府和學校越來越重視實驗教學,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的數(shù)字實驗進入到越來越多的學校,給物理教學增添了活力。用身邊物體做演示實驗,除了可以對學校實驗室的器材有一個較好的補充以外,還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與用電腦、各類傳感器、軟件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新實驗相比,學生更能從身邊取材的物品所做的實驗中看清楚實驗過程,會有更多的情感體驗,會對物理產(chǎn)生更多的親近感覺。

參考文獻:

[1]何賽君.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的四點突破[J].物理通報,2011,(6):28.

[2]鄭青岳.牛頓第一定律教學中的思維因素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1,(12):13.

(欄目編輯 陳 潔)

猜你喜歡
演示實驗教學效果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yīng)用型轉(zhuǎn)型發(fā)展背景下
青年時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1:49:10
讓“演示實驗”不僅僅止于演示
用信息技術(shù)增強初中籃球教學效果
關(guān)于提高開放電大“統(tǒng)計學原理”教學效果的探討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8
探究“藍瓶子”實驗最佳的課堂演示反應(yīng)條件
化學實驗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0:25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zhì)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牙克石市| 远安县| 漳浦县| 博湖县| 黄陵县| 武隆县| 驻马店市| 陈巴尔虎旗| 新晃| 湖南省| 平凉市| 绍兴市| 通城县| 刚察县| 满城县| 台前县| 保山市| 鄂温| 彰化县| 二手房| 晋城| 收藏| 称多县| 安西县| 宁乡县| 闽清县| 高邮市| 甘泉县| 鞍山市| 万源市| 乌拉特中旗| 大安市| 遂宁市| 四子王旗| 青川县| 娱乐| 吉水县| 兴义市| 高雄县| 海晏县|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