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貴族吃飯,很講究規(guī)矩,因為當(dāng)時請客擺酒,主要是為了祭祀。不過越往后流傳,就越離譜。比如客來要敬茶敬酒也就罷了,甚至桌席規(guī)格也要與客人的地位相稱。各桌上餐具不一樣,菜數(shù)不一樣,內(nèi)容也不一樣,就是為了分出人的層次差異來。長幼尊卑、親疏遠近,搞得一清二楚,真不知道是排座次還是吃飯。
清朝葉夢珠在《閱世編·宴會》中說,入席前要先敬酒,之后才能入座;大家按身份從左到右坐好,還要說客氣話,作揖,這才能坐下。北宋年間,有一位大將軍,他是與范仲淹一起防守邊疆、與西夏作戰(zhàn)的韓琦。參加應(yīng)酬,正式的酒席上有個專職司儀,叫“白席人”。韓琦拿起荔枝,白席人就喊:“韓資政吃荔枝了,請大家同吃荔枝?!表n琦心里煩,心想我偏不吃,把荔枝放下,結(jié)果白席人又喊:“韓資政不吃荔枝了,大家都放下吧?!鄙秧n琦給氣樂了。
(據(jù)《廣州日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