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舉
(重慶市博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重慶,632360)
探討高支模專項施工
劉顯舉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鋼筋混凝土已經成為如今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不論是一般構筑物,還是供人生活、活動的建筑物,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技術引入我國的時間較短,但是發(fā)展的速度卻很快,目前我國在鋼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上已經位列世界前列。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當中,首先是綁扎鋼筋,在進行模板的架設,最后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步驟都關系到施工完成的鋼筋混凝土的質量。為了進一步的提升鋼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我們就不得不加強這三個步驟的細節(jié)研究,本文則是以模板的架設為研究對象,探析鋼筋混凝土施工當中高支模專項施工技術的細節(jié),從而便于對其實際施工過程進行優(yōu)化。
鋼筋混凝土;施工步驟;模板架設;高支模
高支模,是大型框架結構的建筑運用高度長達5米及以上的鋼管架設及模板工程施工的統(tǒng)稱,一般高支模是要經專家論證后進行實施的。相對于普通的支模施工,高支模在安裝的過程當中對工人的操作要求更高,一旦不注意就會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威脅工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高支模施工階段要求相關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并且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對已經做好的安全措施方案和安全措施,要不定期的進行抽查,一旦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就要及時督促施工方進行整改。
鋼筋混凝土施工大多數(shù)時候是在高空進行的,而為了給施工提供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工作平臺,就要進行模板支架(包括腳手架)的搭建。而模板支架的作用還不止這些,它還能夠為模板的施工提供支撐作用,方便工人進行鋼筋的綁扎、模板的搭建以及混凝土的澆筑。
我國目前相關規(guī)范對高支模體系的定義是:水平構件混凝土模板支撐體系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l0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或柱、墻等豎向構件獨立支模高度大于6m的模板支撐體系。
2.1 工程簡介
工程是一棟高層建筑,建筑面積16512.5m2,共20層,建筑每層形狀為“凹”字形。建筑每層均設計有內收陽臺,頂層采用空圈梁結構,梁的截面為300×600和350×ll00。由于空圈梁結構高度達到高支模的要求,因此這部分施工要進行專項高支模的搭建。模板設計是由模板和支撐系統(tǒng)這兩部分組成,而由于此部分專項施工高度遠超一般工程,所以難點在于支撐系統(tǒng)的搭建,本文重點對鋼管高支撐系統(tǒng)的應用進行敘述。
2.2 支撐體系的搭建
高支模專項工程進行的第一個項目就是進行支撐體系的搭建,而目前工程常見的是以鋼管為主要材料搭建的腳手架結構。搭建過程根據(jù)施工的實際高度和所需要的施工空間,綜合受力、地形等其它因素,進行合理的搭建,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與穩(wěn)定。為了進一步保證結構的穩(wěn)定性,搭建過程要合理的運用水平桿和剪刀撐等構件。設置縱向水平加固桿應連續(xù),并形成水平閉合圈,水平方向的加固桿要使用扣件與門架立桿拉緊,在底部門架下端應加封口桿,門架的內、外兩側應設通長掃地桿,同時支撐體系還要設置縱橫水平拉桿。剪刀撐搭建應與門架同步進行,水平加固桿應設于門架立桿內側,且其應設于門架立桿外側并連牢。剪刀撐寬度宜為4~8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為45°—60°,并且采用扣件與門架立桿扣緊,桿采用搭接接長,搭接長度不小于600mm,搭接處采用兩個扣件扣緊。
2.3 模板搭建
模板搭建參考設計規(guī)范與施工圖紙,根據(jù)梁的長、寬、高以及架設的位置,選擇合適的木枋和與夾板。模板拼裝要保證板縫大小在2cm以內,擺放要平整,且拼裝完成之后要保證溫度、濕度在允許范圍內,模板表面要覆蓋一層遮蓋物,防止暴曬和雨淋造成的板的變形。模板搭建完成之后,就可以進行后續(xù)施工了。
2.4 施工順序
施工順序為放出軸線及梁位置線,定好水平控制標高→梁、板門式腳手架安裝→架設梁底縱橫木枋于門式架頂托上→梁底模板及側模板安裝→架設板底木枋于門式腳手架頂→樓板模板安裝→梁、板鋼筋鋪設、綁扎→梁、板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yǎng)護,達到設計強度等級→拆下門式腳手架可調頂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桿、剪刀撐及門式腳手架鋼管架。[1]
2.5 地基處理
要想保證模板支架具有較強的承力能力,首先就是要保證地基足夠堅固,能夠承受支架對它施加的壓力,而為了保證地基具備這一能力,就要在高支模專項施工前,對地基進行處理。本工程地基是回填素土,達不到設計的模板支架的承力要求。施工前,有兩個地基處理方案可供選擇:方案一、是填筑碎石,按照碎石的大小,分層填筑、夯實,提高地基的承力能力,達到設計要求;方案二、是填筑素土,將素土層夯實之后,再在這個基礎上澆筑混凝土墊層,滿足設計的受力要求。由于方案二需要澆筑混凝土,即增加了施工的時間,也提高了工程成本,所以采用方案一進行地基的處理。方案一實施過程當中,回填地基深度為2—5m,并且采取分層回填、逐層夯實的方式進行,在上一填層質量檢查合格后再進行下一層的回填。地基回填處理完畢之后,要在地基表層鋪設墊板,再進行模板支架的搭建。
2.6 模板拆除
對于模板的拆除,要在澆筑的混凝土達到強度要求之后再進行,且拆除前必須要由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對混凝土進行審核報驗,還要通過監(jiān)理公司的審批簽字。模板拆除通常是按照安裝相反的順序進行,且又高到低逐步進行,拆卸過程為了保證行人和工人的安全,要做好防護工作,并且施工周邊設置警戒標志,由專人進行看護。模板拆除完成之后,對拆卸下來的扣件、鋼管、模板要分類堆放,并且及時的清理出場地,運輸?shù)蕉逊诺刂髮ζ溥M行適當?shù)谋pB(yǎng)。
3.1 安全隱患分析
高支模施工過程當中,由于其操作的特殊性,容易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而實際當中,容易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1)支架不具備相應的承力能力。在實際施工當中,由于安裝工人的錯誤操作,會導致支架安裝完成之后不具備設計所規(guī)定的承力能力,在混凝土澆筑過程當中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壓力就極易使支架發(fā)生坍塌。(2)支架承力能力沒有富裕。由于設計或者安裝過程沒要考慮到支架可能受到的額外負載,導致支架無法承受除本身應受力之外的其它力的作用,而一旦施工階段遭遇其它力的作用,支架就會倒塌。(3)支架存在薄弱部位。支架所采用的鋼管、扣件本身因為長時間的銹蝕,或者施工過程安裝不到位,都會留下薄弱部位,而一旦發(fā)生過大的振動、荷載,就會是此部位產生變形或者斷裂,引起支架的坍塌。
3.2 安全控制措施
針對以上的分析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安全控制:①要嚴格地對進入現(xiàn)場的腳手架和扣件進行檢查、驗收,模板安裝的過程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操作,并且安排專業(yè)人員對施工安全進行全程的檢查、監(jiān)督;②對施工企業(yè),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保證企業(yè)自身具備良好的施工安全素質,并且督促企業(yè)定期進行施工安全宣傳;③政府安全部門也要不定期的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突擊檢查,保證施工企業(yè)安全措施達到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房屋建筑施工的技術手段正在不斷的更新、進步,施工企業(yè)只有不斷的完善自身,加強技術的引進、研究,才能在市場競爭當中取得優(yōu)勢。
[1]肖玉娥,李建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探討[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2(07)
[2]夏于忠.探討建筑高支模施工質量安全控制[J].中華民居.2014(24)
[3]龍燕.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要點的探討[J].廣東建材.2014(06)
[4]鄧偉勇.探討高支模專項施工[J].山西建筑.2007(16)33
[5]王愛勛,杜峰.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高支模施工常見問題探討[C].施工企業(yè)模板與腳手架應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2007
G322
B
1007-6344(2015)10-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