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zhí)品ㄖ魅沃委燁i胃綜合征經驗總結

2015-04-04 12:29:49周利康朝霞指導張?zhí)品?/span>
上海針灸雜志 2015年4期
關鍵詞:夾脊督脈經絡

周利,康朝霞,指導 張?zhí)品?/p>

(1.武漢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武漢 430022;2.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3級碩士生,武漢 430060)

張?zhí)品?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湖北省中醫(yī)名師,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兼職教授,武漢針灸學會會長,湖北省第八屆政協(xié)委員,湖北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全國第四批、第五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yī)藥傳承博士后合作導師。張主任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多年,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療思路,擅長運用針灸結合穴位注射治療多種常見病及疑難雜癥,尤其治療頸胃綜合征經驗豐富,療效顯著,且對該病的認識頗有獨到之處。筆者有幸成為張主任的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跟隨師診,聆聽言傳身教,受益匪淺。現(xiàn)將張主任治療頸胃綜合征的經驗總結如下。

1 理論依據

1.1 概述

頸胃綜合征是由于頸椎骨質增生、頸肌勞累、頸椎損傷等原因導致頸椎小關節(jié)功能紊亂,刺激或損傷頸部神經并通過神經反射系統(tǒng)傳到大腦皮層,產生交感、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或減弱,從而引起胃腸道等交感神經支配區(qū)域多種功能異常表現(xiàn)的綜合征,屬于交感型頸椎病的一種[1-2]。表現(xiàn)為長期難愈的上腹部脹滿隱痛、納呆食少、食欲不振、惡心、噯氣、泛酸等胃腸道癥狀,同時又可存在頸項僵硬、酸楚不適以及肩臂麻木的頸部癥狀,兩者病情相互影響且呈同步變化。

1.2 中醫(yī)病因病機

本病屬中醫(yī)學“骨痹”、“胃痛”、“胃痞”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頸椎病是因勞損、外傷造成頸椎局部氣滯血瘀,或因風寒濕邪客于筋脈,注于經絡,留于關節(jié),導致經脈痹阻不通,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胃腸等臟腑與督脈和手足太陽經聯(lián)系密切,頸椎病變時,頸項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可通過經絡影響胃腸的經脈、氣血功能,導致中焦氣機紊亂,脾胃運化失職,腸道傳化失調,發(fā)為頸胃綜合征[3]。因此,本病的病機關鍵為頸項經絡痹阻,脾胃運化失職,腸道傳化失調。其治療應以通經活絡、健脾和胃、通調腸腑為治則。

1.3 發(fā)病機制

頸椎病變影響胃腸功能的原因主要是通過神經途徑。頸椎病變會導致頸椎小關節(jié)功能紊亂,對頸部交感神經產生機械刺激,刺激信號通過顱內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網絡,傳入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產生優(yōu)勢灶[4]。該優(yōu)勢灶的興奮再沿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下傳到胃及十二指腸,促使胃及十二指腸功能或器質發(fā)生變化[5]。當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時,會抑制胃的蠕動和胃液的分泌,出現(xiàn)口干、上腹脹痛、食欲減退等一系列癥狀。而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時,胃蠕動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出現(xiàn)燒心感、泛酸、噯氣、上腹部饑餓性疼痛進食后緩解等潰瘍癥狀。頸交感神經長期受刺激,會反復地引起胃腸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使幽門括約肌過度緊張,久之幽門括約肌舒縮無力,肌源性擴張,促使膽汁反流,損害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炎癥、腺萎縮和腸上皮化生,進而發(fā)展為萎縮性胃炎[6]。

1.4 診斷

①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頸椎病的診斷標準。②有下列胃腸道癥狀之一者,上腹部脹滿、上腹部疼痛、泛酸、惡心、嘔吐、噯氣、食欲減退、腹瀉、便秘,同時以上這些癥狀的加重或減輕與頸項癥狀常同時發(fā)生,或對癥藥物治療后癥狀無明顯緩解者。③胃鏡檢查可確診為以下疾病之一者,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凡是符合頸胃綜合征診斷標準①,同時只要伴有頸胃綜合征診斷標準②或③之一者,即可確診為頸胃綜合征[7]。

張主任認為頸胃綜合征的及時診斷率低,主要是由于對此病認識不足,他特別強調病史采集要詳細,當患者反復發(fā)作上述消化道癥狀時,應當詳細詢問患者頸椎相關情況,當有消化道癥狀伴頭暈、頸肩酸楚疼痛不適、上肢麻木等癥狀時,應行胃鏡檢查,排除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若無明顯陽性病變,應及時行頸椎X線或CT檢查,以幫助診斷。

1.5 鑒別診斷

本病常與胃、十二指腸、食管本身的器質性病變或高血壓及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相同,應注意鑒別。根據病史、癥狀、體征,結合X線攝片、胃鏡檢查等綜合分析進行診斷。如臨床上發(fā)現(xiàn)對胃腸疾病或其他病治療無效或癥狀一度減輕而反復發(fā)作者,要考慮本病。常見的誤診病種包括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潰瘍、胃腸功能紊亂、更年期綜合征、急性胃炎等。

2 辨證論治

頸胃綜合征的存在和表現(xiàn),說明了頸椎病與慢性胃腸疾病的密切關系。張主任認為頸椎病的難治性和反復性是導致慢性胃腸疾病經久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上,在沒有其他發(fā)病因素和干擾下,交感型頸椎病和慢性胃腸病可以互相影響,隨著原發(fā)病的加重或好轉,胃腸道癥狀亦隨之加重或減輕[8]。頸胃綜合征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張主任常用如下思路及方法治療本病。

2.1 整體調理,重用背俞穴及夾脊穴

《素問·評熱病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鳖i胃綜合征病程日久,病性多屬虛實夾雜,故本病的治療當以扶正祛邪為根本原則。扶正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臟腑機能,實現(xiàn)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背俞穴和夾脊穴是調整臟腑機能的要穴,背俞穴是臟腑氣血輸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位,與相應的臟腑之間有氣血貫注、內外相應的特殊聯(lián)系,能調整人體五臟六腑之氣血。而夾脊穴與背俞穴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頸夾脊穴位于督脈與膀胱經之間。《素問·骨空論》:“足太陽之脈……夾脊,抵腰中。”又如《靈樞·經脈》:“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庇纱丝梢?膀胱經與督脈其主干循環(huán),之別,其所發(fā),均與夾脊穴密切相關,督脈與膀胱經夾脊而行,督脈別走太陽,督脈與膀胱經相互聯(lián)絡,別走,共主一身之陽,故針刺夾脊穴能使督脈及足太陽經經氣通暢,與膀胱經之背俞穴共同調和人一身之陰陽。因此張主任特別注重夾脊穴及背俞穴的應用,重用脾俞、胃俞、膈俞等背俞穴以及相應的頸椎夾脊穴治療本病。其中膈俞有活血祛風的作用,脾俞、胃俞能健脾益胃,充實后天之本,促進氣血化生,上述腧穴合用,共奏補氣血、化瘀滯、柔經筋之功。

2.2 標本兼顧,頸胃同治

頸椎的病變損傷或刺激頸交感神經,引起頸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通過大腦皮層和丘腦反射而導致胃腸炎癥反應和植物神經功能失常,出現(xiàn)胃脘脹滿、灼熱泛酸、惡心欲嘔、噯氣等癥狀[9]。由此可見,頸胃綜合征其本在頸,其標在胃,但頸椎與胃又互相影響、互相關聯(lián)。因此,張主任強調治療頸胃綜合征必須頸胃同治,標本兼顧。在臨床中取以頸部夾脊、風池穴以舒筋活絡,通絡止痛;后溪為手太陽經之輸穴,與督脈經相通,取之以疏通太陽和督脈之經氣。以上穴位合用,疏通頸椎經絡氣血,通經除痹。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與陰維脈相通,可清心除煩,理氣和胃;公孫為足太陰脾經絡穴,通于沖脈,可理脾和胃,平沖降逆,除痰降濁,兩穴相配理脾和胃,調和氣血。中脘為胃募,足三里是足陽明之合穴,共奏疏通陽明而調治胃氣。以上諸穴合用,通經除痹以治本,健脾和胃以治標,標本同治。

2.3 隨癥加減,辨證施治

頸胃綜合征臨床上癥狀復雜多樣,常夾雜其他伴隨癥狀,臨床上取穴應靈活多變。若伴有眼球脹痛,視物模糊者則加百會、四白、太陽穴疏通眼部經氣,引氣血上行,涵養(yǎng)有泉;伴有心悸或血壓異常者,加神門、陰郄等穴,神門、陰郄為心經之原穴和手厥陰之郄穴,共用以調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之經氣而治胸悶心悸之癥;伴腹瀉或便秘者,取下巨虛、陰陵泉或曲池、迎香等穴,小腸下合穴下巨虛,足太陰之合陰陵泉,兩穴合用健脾利濕止瀉;曲池、迎香通調手足陽明經氣以治便秘[10]。

2.4 善用穴位注射,針藥并用

穴位注射是以經絡學說為指導,以中西藥藥理為基礎,經穴位給藥,發(fā)揮經絡腧穴及藥物的藥效作用,將經絡、腧穴、藥物效應有機結合起來,共同調整機體的功能狀態(tài),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既有中醫(yī)學的治療特點與作用途徑,又有現(xiàn)代醫(yī)學的藥理作用特點及治療途徑。穴位注射可以改善頸椎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神經根性水腫及無菌性炎癥對神經的惡性刺激,而且由于藥物留滯在穴位內,能刺激經絡腧穴發(fā)揮更強更持久的療效。

穴位注射藥物包括10%葡萄糖注射液2 mL,加入維生素 B1及 B12各 1 mL。用 0.55 mm×40 mm針頭 5 mL注射器。取病變頸椎所在夾脊穴、足三里(均為雙側)?;颊呷∽?術者選取頸椎夾脊穴,穴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每穴注射0.5~1 mL,拔針后按壓2~3 min。穴位注射組隔日1次,2星期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 d,共治療2個療程。

2.5 注重心理疏導

頸胃綜合征病程較長,治療療程較長,且經勞累,長時間低頭、伏案動作等易誘發(fā)加重,癥狀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沉重的心理負擔反過來又嚴重影響疾病的恢復,故張主任特別重視患者的心理疏導。在治療的同時,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向患者解釋本病的病理特征,告知患者平時生活中應注意的生活習慣,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觀念,并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增強患者信心,同時積極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爭取患者的積極配合。

3 病例介紹

患者,女,57歲?;颊叱S形鸽涮弁床贿m、泛酸、惡心、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反復發(fā)作約8年余,2010年曾在我院內科診治,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給予促胃腸動力藥物口服治療,但療效不明顯,癥狀逐漸加重?;颊哂?011年5月來我科就診,患者訴胃脘部脹痛不適,噯氣,食少納呆,頸項部僵硬疼痛,并伴頭痛昏沉,心慌胸悶,心煩。查頸肌緊張,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3-6棘突及棘旁壓痛,雙側風池壓痛,旋頸試驗陽性,X線攝片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4-6椎體后下角變銳,部分項韌帶鈣化。診斷為頸胃綜合征。治療以針灸配合穴位注射為主。取 C3-6夾脊穴、風池、中脘、足三里、公孫、內關、脾俞、胃俞、膈俞、神門、太陽,給予針刺治療,留針30 min,每日1次。在頸椎夾脊穴、足三里行穴位注射,隔日1次。2星期為1個療程。治療3次后,患者諸癥狀均有所減輕,2個療程后癥狀基本消失。

4 討論

頸胃綜合征屬于交感型頸椎病的一種,臨床較多見,是多種功能異常的癥候群,隨著骨質增生的低齡化和頸肌勞損的增多,該病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頸胃綜合征由于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可因頸椎的病變程度而有所不同,癥狀也可自行緩解或減輕,亦可反復發(fā)作。加上臨床醫(yī)生認識不足,詢問病史、體檢不細,極易誤診、漏診。張主任在本病的診斷及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診斷上,重視相關病史的采集,并對頸胃綜合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做出了詳細的解答;在治療上重用背俞穴,整體調理,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同時既重視經絡學說,又兼顧解剖,重用夾脊穴,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針藥并用,善用穴位注射,將經絡學說與現(xiàn)代藥理相結合,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此外,治療過程始終強調身心并調,充分調動患者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患者的信心,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醫(yī)患和諧、身心俱健的目的。

[1]陳國華.手法治療頸胃綜合征59例[J].四川中醫(yī),2005,23(5):89-90.

[2]劉正,陳偉平,呂東,等.電針配合推拿治療頸胃綜合征 4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6):415.

[3]蔣戈利,李堅將,夏喜云,等.三步針罐療法治療頸胃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02,34(4):49-50.

[4]Song PS, Kong KM, Niu CY,et a1. Expression of c-fos in gastric myenteric plexus and spinal cord of ra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11(4):529-533.

[5]Utzschneider D, Koesis J, Devor M. Mutual excitation among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in the rat[J]. Neurosci Lett, 1992,l46:53-56.

[6]袁慶東,梁承,趙建國.針刺結合走罐治療頸胃綜合征53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5):29-31.

[7]劉士安.頸胃綜合征 146例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9):1665.

[8]崔承斌,王京京.從背俞穴與夾脊穴的關系論背俞功能帶[J].中國針灸,2005,25(7):483-486.

[9]王愛平.頸胃湯治療頸胃綜合征43例[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4,10(11):852.

[10]姚小萍.針刺配合中藥內服治療頸胃綜合征 3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6,25(8):29.

猜你喜歡
夾脊督脈經絡
夾脊穴考辨
基于適應證與解剖相關研究頸夾脊穴定位研究
龍氏手法結合頭頸部督脈電針治療落枕的臨床觀察
從督脈論治阿爾茨海默病的理論探討
頸夾脊穴為主治療突發(fā)性耳聾驗案1則
關于經絡是一種細胞外基質通道的假說
4個表現(xiàn)自測經絡是否暢通
基于熱掃描成像系統(tǒng)探討易筋經“托天樁”對陽虛質督脈紅外熱成像的影響
“頸夾脊”源流考略
經絡考證
独山县| 广平县| 铁岭市| 绩溪县| 凤城市| 酒泉市| 平塘县| 建德市| 广灵县| 仙桃市| 攀枝花市| 林口县| 苍溪县| 神池县| 象山县| 景德镇市| 高清| 邯郸市| 北安市| 宁德市| 山东省| 太仓市| 连江县| 永城市| 中山市| 西华县| 奉节县| 集贤县| 敦煌市| 光山县| 搜索| 连平县| 阿拉善左旗| 嘉兴市| 垫江县| 巨鹿县| 海阳市| 济源市| 泸西县| 晴隆县| 小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