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孟慶楠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蕩洗在乳牙根管充填治療過程中的療效。方法 選擇患有乳牙慢性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療的患牙112顆,根管預備時,觀察組60顆患牙采用常規(guī)手動器械與復方氯幾定超聲蕩洗配合,對照組52顆患牙采用常規(guī)手動器械與復方氯幾定注射器反復沖洗配合,乳牙根管預備后均Metapex根管充填,比較兩組術后1周的疼痛反應及1年后的根管充填效果。 結果 1周后觀察組較對照組的乳牙根管充填術后疼痛反應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年后乳牙根管充填療效觀察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尚不能認為兩組乳牙根管充填率不同。 結論 超聲蕩洗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充填治療中的應用,相比傳統(tǒng)注射器沖洗能更有效地降低術后的疼痛,可能提高遠期的充填效果,具有一定的臨床可行性,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
[關鍵詞] 超聲蕩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根管預備;根管充填
[中圖分類號] R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a)-0051-02
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是兒童口腔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由于乳牙解剖結構的特點,髓腔大,髓角高,側(cè)枝根管較多,故炎癥易擴散至根尖及根分叉區(qū),患兒一旦出現(xiàn)疼痛的癥狀,多已成為根尖周炎,且慢性居多。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對兒童食物的咀嚼、營養(yǎng)的攝入及繼承恒牙胚的發(fā)育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及早控制、完善治療對其至關重要。但臨床上乳牙根尖周炎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效果參差不齊,而目前乳牙根管治療術是相對較好的治療手段,是維持乳牙功能至替換的重要方法,但對于其根管治療術后疼痛的控制及療效一直是值得關注的[1]。目前,隨著超聲波技術的逐步開展,在乳牙根管治療方面又有了新的方法。關于超聲波技術對根管內(nèi)壁的切削擴銼,去除殘髓及玷污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yōu)勢。該研究2012 年1 月—2014 年6月采用在根管預備時手動擴銼加復方氯幾定超聲蕩洗與手動擴銼加復方氯幾定傳統(tǒng)注射器反復沖洗對于乳牙根管充填治療術后的疼痛及療效進行對比探討?,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1 月—2014 年6月來該科就診的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兒75例112 顆患牙,其中男性41例66顆患牙,女性34例46顆患牙,患者年齡為4~9歲,平均(6.4±2.8(歲。所有患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9例60顆牙,對照組36例52顆牙。超聲沖洗組男性 22 例41顆,女性17例19顆,平均年齡5.8歲。常規(guī)注射器沖洗組男性 19例25顆,女性 17例27顆,平均年齡6.4歲。
1.2 實驗材料及設備
根管預備均采用手動擴大銼K銼,沖洗時均使用復方氯幾定液,觀察組采用瑞士EMS超聲綜合治療儀蕩洗,對照組采用5 mL注射器沖洗,術后使用Metapex進行乳牙根充。
1.3 納入標準
①乳牙慢性根尖周炎;②X線片顯示乳牙牙根吸收<1/3根長且髓底完整;③患兒近期無自覺癥狀或癥狀輕微,無急性炎癥發(fā)作傾向;④排除患兒全身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療操作。
1.4 排除標準
有全身病變且不能耐受治療者:乳牙急、慢性牙髓炎;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fā)作;張口困難、哭鬧不配合;牙根吸收超過根長的1/3或髓底有破壞、吸收。
1.5 操作方法
治療分兩次進行,術前均拍X線片,了解乳牙根管形態(tài)、根尖吸收情況及根分叉病變的情況。第1次常規(guī)去腐、開髓、揭髓室頂、切冠髓,藥物暫封;第2次拔出殘髓,預備根管,使用手動擴大K銼依次擴根(15#、20#、25#、30#、35#),觀察組使用超聲綜合治療儀超聲蕩洗根管,超聲振動1 min,水速為 20 mL/ min,功率為低檔。沖洗液為復方氯幾定溶液,對照組使用5 mL注射器反復沖洗,棉捻拭干后,用Metapex糊劑根管試充,拍X線片顯示根充到位后可墊底后永久充填。
1.6 療效評價
1.6.1 術后1周內(nèi)反應 分3級,0級為無反應及任何不適;1級為輕度疼痛或咬合痛,可自行緩解;2級為明顯疼痛,不能自行緩解。
1.6.2 術后1年充填療效 治愈:無自覺癥狀,牙齒無異常松動,無叩診疼痛,牙齦無紅腫、溢膿及瘺道, X線顯示根尖周、根分叉無明顯病變或原有病變已縮小,繼承恒牙胚發(fā)育無異常。如有以下任一癥狀均視為失?。河凶杂X癥狀,牙齒出現(xiàn)叩痛,牙有松動,牙齦紅腫,溢膿,有瘺道,X 線片示尖周陰影無改變或有擴大。
1.7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l7.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分組后基本情況
符合納入標準的患牙隨機分組后,超聲沖洗組男性 22 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8歲;常規(guī)注射器沖洗組男性 19例,女性 17例,平均年齡6.4歲。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不同性別人群患牙情況
注:χ2=0.10,P>0.05。
表2 兩組不同年齡患牙情況
注:χ2=3.16,P>0.05。
2.2 兩組乳牙根管充填術后l周反應
術后1周觀察組的反應發(fā)生率為3.3%,而對照組的反應發(fā)生率為17.3%,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
表3 根管預備術后1周的反應
注:χ2=6.18,0.01
2.3 兩組乳牙根管充填術后一年的充填療效
術后1年觀察組的充填成功率為98.3%,而對照組為94.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