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我愛戲曲,從小至今。
愛看戲里的紅妝書生,彩袖青衫翩然出來的深情旖旎;愛聽戲里的鑼鼓管弦,敲擊彈拉出來的歡喜憂傷;愛品戲里的精彩華章,每一句唱詞都能回味成滿口余香;愛想戲里的人倫教義,醒世教化。琴聲響過,絲幃拉開,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便上演著幾千年的山河家國。于是,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寄情在戲里。
年幼時喜歡看戲,只是喜歡唱戲時的熱鬧,每到秋收時節(jié),村里總要請來戲班唱幾天大戲。那時家里也定會多了一群纏著小腳的老太太,都是外婆和祖母請來的老姐妹,記不得哪個是姑姥姥,哪個是姨奶奶,只記得她們來時,竹筐里紅艷艷的繡花鞋和五顏六色的瓜果,還有那些每天都吃不完的冰糖葫蘆。白天和大人們一起去看戲,只記得戲臺上翻著筋斗的小丑,滿頭珠翠的小姐,給個誥命夫人也絕不會做的,只想做那些個叫什么春花秋香的丫頭,因為喜歡極了丫頭的紅襖綠褲,還挑著寶藍色的花朵??赐暌箲?,聽這群老太太就戲說古。那閉塞的鄉(xiāng)間歲月,因為有了戲的滋潤,像外婆點在我眉間的胭脂點兒,有了一些鮮活的俏皮和喜氣。那些仍有些貧寒的鄉(xiāng)鄰,因為唱戲家有客來,家家就總有豬油蔥花的濃香彌散在村莊,日子就有了一些豐饒的氣象。
幾天戲唱罷,就有了一些戲外的故事??催^《墻頭記》,就聽說和公婆多年不說話的趙家媳婦接了二老去吃餃子;看過《人面桃花》,就有張家的哥哥和李家的姐姐成就了一樁姻緣佳話。我混沌未開、天真未鑿的鄉(xiāng)鄰就在這一出出的戲里成就了人倫,助生了教化,萌長了情芽。我在我的鄉(xiāng)村里,少小時愛上了看戲。
略懂了一些戲的滋味,是青梅待發(fā)的年紀,讀《紅樓夢》“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一回,只為黛玉那一句“原來戲里也有好文章……讀來余香滿口”,就到家里的雜貨間翻尋,印象中那里有一些父親讀過的線裝書,果然找到了《西廂記》《牡丹亭》,還有書中沒提的《桃花扇》《長生殿》,我就頂著一頭的塵土讀著戲本,就是想看看是什么樣的文章,讓目下無塵的黛玉贊不絕口,可這一讀下去,從此就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讀不懂“南呂一枝花”和“紅繡鞋”“耍孩兒”這些彎彎繞繞的曲目,也讀不懂男女間那些晦晦澀澀的情事,就是喜歡那“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的嫵媚春光,“曉來誰染霜林醉,盡是離人淚”的別愁哀婉,從此知道,這世上竟還有一處讓你存放一腔胸臆的地方,那就是戲文。那時,正昏天黑地地準備高考,是沒有閑情去看戲的,是那些風情雅致的戲文放松了我緊繃的神經(jīng),也改道易轍了父母為我規(guī)劃好的人生,我沒有選擇學醫(yī),而選擇了藝術。是戲文觸動了內(nèi)心最深處的柔軟舒緩,至今我仍感謝戲曲,她為我送來那么多閑適有情的光陰。
等到能看上戲時是在大二那年,其實看的是戲曲觀摩影片。那時上藝術鑒賞課學習《戲曲舞臺美術鑒賞》,在欣賞舞臺美的同時,我愛上了戲曲一切美的元素:山路迤儷,小橋流水,兩個青衫書生于吳越山水間結(jié)伴而來,那是《梁?!防锏氖死锵嗨?胡馬嘶風,旌旗獵獵,一個披著大紅斗篷,反彈著琵琶走在出塞路上的女人是王昭君。一陣西皮流水、二黃散板過后,我不可救藥地愛上了戲曲。那時只要大禮堂里有京胡聲起,就再也坐不住板凳,想辦法溜出來。中文系上《戲曲與文學》時,我就混進去聽“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歷史系上《戲曲與歷史》時,我就去看《文昭關》中那一夜間白了頭的伍子胥。那些經(jīng)典戲曲幾乎被我看了個遍,臨到畢業(yè),電教老師也沒弄清我是哪個系的學生,而教哲學的老師因為我總逃課至今還記得我。后來我懷著一顆敏感的心而又活得一片混沌時,我想大概就是哲學沒學好,而戲看多了的緣故吧!
真正看戲其實只有一次。還是幾年前去北京在長安大戲院看程派傳人張火丁主演的京劇《鎖麟囊》。一段過門之后,偌大的長安大戲院竟沒有一點聲息,原來看戲竟和禮佛一樣,都須懷著一顆虔誠敬仰的心。“春秋亭外風雨驟,何處悲聲破寂寥”,張火丁略帶暗啞的唱腔起過,便是程派不盡的深沉端莊。水袖翻飛,是薛湘靈新嫁時的花樣嬌羞,一場劫難變故,已不單單是彩緞?chuàng)Q了青衣:“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厣恚缥蛱m因。”聽到此處,便覺得心頭剎那間一緊,竟想不出一個字來表述心頭的五味雜陳,只覺得歡喜憂傷過盡,這人生就像程派的唱腔跌宕起伏而又百轉(zhuǎn)千回,屏息注目,斂氣傾聽,這戲里乾坤、戲外人生,無非都是這皮黃腔里的輕快與滄桑。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熱鬧看多了,自會看出一些門道,戲曲是和地域及人文情懷分不開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地域養(yǎng)一方戲曲,一方戲曲又養(yǎng)一方文化。以地域劃分,戲曲分出南北兩大流派。南方的戲曲大多輕歌曼舞,言情抒懷,這大多和南方的山清水秀有關吧,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滋潤出行云流水的婉轉(zhuǎn)唱腔。嶺南多才子,江淮多佳麗,而才子佳人相遇,自會有萬種風情成戲。絲竹細細,道不盡的纏綿;管弦聲聲,唱不完的溫婉。在南方的戲曲里,又以扮相清麗脫俗的黃梅戲、唱詞斯文毓秀的越劇、載歌載舞的昆曲為代表劇種。而北方的戲曲大多深沉豪邁,頌德詠志,這大概是得益于北方的山川雄峻吧。八百里秦川,自有高亢的秦腔響徹于黃土高原,中原大地,自有燕趙兒女唱不盡的慷慨悲歌,豫劇《楊門女將》里那一聲“桃花馬上威風凜,敵血飛濺石榴裙,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讓他人”的嬌亮清越,伴隨著鏗鏘鑼鼓,甚讓幾百年來低眉順眼的國人,長吐一口心中濁氣?!按蠼瓥|去,浪千疊,趁西風駕小舟一葉,流不盡的英雄血”,這是秦腔《單刀赴會》里,關羽及三秦子弟唱不盡的英雄氣概。數(shù)萬里山河,幾千年家國,忠孝節(jié)義,戲以詠志,這是北方戲曲的典型特征。而豫劇、秦腔、京劇這北方戲曲的幾大代表劇種,詠唱山河家國更為豪邁激昂。南戲嫵媚,北曲鏗鏘,我最喜歡的是南方的昆曲和北方的京劇,喜歡昆曲里江南煙雨滋潤出來的無限風雅,喜歡京劇里名門正派滋養(yǎng)出來的敞亮大氣。
戲曲除了她自身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元素,還囊括了戲曲以外的多元文化,所以說戲曲是中國文化的“活化石”。一出戲里既有詩、詞、曲、賦等多種文學元素,又有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等諸多音樂舞蹈元素,還有舞臺背景、服飾裝扮等美術元素。一出戲里既要表現(xiàn)著風土人情、方言俚語,還要闡述著釋、道、法、儒等孔孟諸子的倫理教義。至于戲曲本身所包含的知識更是包羅萬象、無窮無盡,一個蘭花指就有六十種指法,真可謂一指翹盡天下風流;一個眼神、一個身段都會傳遞出很多語言和情感。至于戲曲的角色和流派之分,更是群星璀璨、流彩紛呈,生、旦、凈、丑,每一個行當都會分生出幾大流派,而每一個流派又都會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風格特征,如京劇旦行就分出梅、尚、程、荀四大流派,而梅派華美、尚派蒼涼、程派深沉、荀派生動,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最耐人尋味的是戲曲里的角色反串,當年魯迅先生對男人扮演的旦角很是不屑,還寫了一篇雜文狠狠地批罵了梅蘭芳一頓。而后來抗日期間梅蘭芳的蓄須明志,及魯迅逝后,梅蘭芳對魯迅的高度評價和對魯迅后事的處理及對其家屬的撫恤,有時倒覺得大師和先生比,更多了一些溫情與襟懷。
審視女人的美麗及女人的“儀”與“態(tài)”,也許是男人更有資格與眼力,因此才有了舞臺上一個個光華四射,由男人扮演的女人形象。如梅蘭芳扮演的嫦娥,有驚若天人的冷艷端莊,男人的理性哪怕只有一點點融進這胭脂紅、宮粉白里,就有了女角一輩子都不能企及的桃李冰霜之美。愛聽荀慧生《紅娘》那一段的西皮流水:“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我步步行來你步步爬。放大膽忍氣吞聲休害怕,這件事例叫我心亂如麻,可算得是一段風流佳話,聽號令且莫要驚動了她?!边@水靈靈的俏皮里多了一點點男人的膽識和智慧,就另有了一種蝕骨的風情、別樣的滋味。同理,越調(diào)大師申風梅塑造的諸葛亮,羽扇綸巾,無比智慧儒雅;越劇名家茅威濤飾演的唐明皇,袞服龍冠,不盡的高貴倜儻。喜歡孟小冬和王佩瑜飾演的言派老生,喜歡他們挺拔英朗的身段里還多少有些三春柳條一樣的柔軟,喜歡他們劍眉星目傳情時眼底剎那間流轉(zhuǎn)出來的那一縷明媚的憂傷……
這乾旦坤生,顛倒了的陰陽,像極倒立時眼中的世界,另是一番乾坤氣象。
戲曲小舞臺,也是生活大舞臺。在看戲的過程中,為什么在別人的故事里,演者傾情,觀者泗涕?因為只有在戲曲里,無論演的和看的,才能釋放出自己的一腔情懷。湯顯祖寫《牡丹亭》時,當寫到:“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時,竟哭倒在地;清代女伶商小玲每演一次《牡丹亭》都要大病一次,當最后一次演出,唱到“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時,竟一慟而絕……讀最后的名媛章詒和的《伶人往事》,她說:“他們是落入凡間的謫仙,讓你哭過笑過之后,就亮烈地絕塵而去……”
因為有了這些真情的投入,戲里才有了比生活更真實一些的情懷,戲里的生、旦、凈、丑在別人的故事里,上演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而生活中的我們,卻在自己的故事里掩藏的不露聲色。舞臺上的忠、奸、美、丑,只需幾筆勾勒出來的臉譜就會辨識出來,而生活中有多少人和事情,付盡我們一生的時光也終是霧里看花。戲如人生或人生如戲,戲比人生更多了一些痛快淋漓、直抒胸臆,而真實的生活和戲比起來,卻多了一些“秀”的成分。于丹在《昆曲藝術的審美之旅》中講到:“我們并不缺乏真實的意愿,卻缺乏真實的能力,當我們太計較得失與結(jié)果時,就喪失了真實的本能”,人類許是因為只有在戲曲里才能夠找到已經(jīng)消逝的或?qū)⒁诺恼鎸?,那么多的人愛著戲曲,不如說是愛著戲曲里的真實。人可以素著臉不動聲色地演著戲,為什么不可以在濃墨重彩的戲里演一回最真實的自己?我一直相信,無論是演戲的人還是看戲的人,都會在戲里的角色中找到一個自我,演的和看的都是在戲里尋找屬于自我的一份情懷,因為有了這份情懷才有了戲曲恒久的魅力……
戲曲還是人類寄放浪漫主義與理想主義情懷的一方凈土。當熙熙攘攘的人群皆為利來利往時,哪個男人、女人不奢想一份浪漫的深情呢?男人可以放逐自己,但內(nèi)心深處還是渴望能有一位女人,像《武家坡》里寒窯苦守十八個春秋的王寶釧那樣吧,女人一生無論有多少痛苦,無非是渴望一份“情不知從何而起,竟一往而深”的真情;當為了利益,兄弟姐妹都可以反目,《三結(jié)義》可以償還給你一份沒有血緣卻濃于水的親情;當?shù)赖鲁闪松n白的說教,法律成了一紙空文時,拯救人類的應該是信諾,而《季布罵陣》會告訴你什么叫一諾千金;當情感泛濫成洪荒時,《千里送京娘》會告訴你什么叫“發(fā)乎情而止于禮”。仁、義、禮、智、信這些自古以來就被人類贊美和向往的情感和情操,剝?nèi)チ恕端臅褰?jīng)》里的枯燥,程朱理學的偽善,只有在戲曲里才會被演繹得至情至性、至美至善,所以說戲曲滿載著人類對所有美好情感的浪漫懷想。戲曲還可以讓你在生活中沒來得及實現(xiàn)的理想和憧憬在戲里飛揚,《別姬》里項羽那蒼涼的一聲“時不利兮騅不逝”,又讓天下多少熱血男兒做英雄末路感懷,春風得意、長安看花又讓多少落第舉子心生向往,封侯拜相、倚馬草昭讓多少男人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五湖泛游、東籬采菊又是多少打拼疲憊的人向往的夢中田園。戲曲放飛著人類對生活能夠?qū)崿F(xiàn)或永遠不能夠?qū)崿F(xiàn)的浪漫和夢想。
常言說“開卷有益”,和書相比,我一直認為,戲曲是“書庫”,盛納百科,有容乃大,所以也叫“看大戲”。戲曲容納了社會生活中人類群體所有的態(tài)度、性情、道德、倫理,因此說“看戲有益”。過去總不敢明顯自己愛看戲的喜好,怕顯出自己的“老”和“土”,等有了些年紀時,才可以理直氣壯地看戲,那是我在戲里學到了真實和性情的勇氣。當然在喜歡戲曲的同時,也不妨礙我喜歡“滾石樂隊”和“快男超女”,戲會告訴你什么叫兼容,戲曲有她的古老和優(yōu)秀,這些也自有著她的新銳和激情。如果你聽完了《長生殿》,再聽一曲《挪威的森林》,你就會知道悲蒼竟是可以用深沉和激越兩種方式來表現(xiàn)的。如果你有嚴重的復古唯美情結(jié),你不妨看一出《天女散花》,再聽一曲《青花瓷》,你就會知道經(jīng)典的唯美是沒有古今與形式的。為此,我感謝戲曲,她讓我知道了一些戲里的,還有一些戲外的……
喜歡在夏日黃昏,看著窗紗上的日影綠蔭漸漸西移,看著碧螺春的葉子在花青瓷白的杯里舒展,任昆曲里那有情的從容浸泡著心中無數(shù)紛亂的牽念,我還可以做著家務,食著人間煙火,聽一折《驚夢》:“朝云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化船……”兩三聲入耳,自有一兩處關情……
責任編輯 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