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勝,徐校明,羅志會,潘禮慶,劉 亞
(三峽大學 磁電子與納磁探測研究所,湖北 宜昌443002)
弱磁矢量檢測在磁學測量、汽車導航、無損檢測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隨著檢測儀器儀表日趨小型化,對弱磁矢量檢測系統(tǒng)的體積、功耗、靈敏度等綜合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弱磁矢量探測儀表多采用霍爾元件、磁通門、各向異性磁阻、巨磁阻等作為前端傳感器元件[1~3],將磁場變化轉換為微弱模擬電信號(一般小于3 mV)的變化,然后對電信號進行放大和調理后,提取有效信號,再通過A/D 轉換后由處理器完成信號處理與顯示[4,5]。采用霍爾元件作為傳感器的檢測系統(tǒng)結構相對簡單,但分辨率在0.1 μT 左右,多用于要求不高場合的磁場檢測[6,7];而基于磁通門、各向異性磁阻、巨磁阻的傳感系統(tǒng)雖然具有較高的精度,但量程小,且通常需要附加復雜的放大電路(一般要放大數(shù)百至上千倍)和濾波反饋電路,甚至置位/復位電路來改善系統(tǒng)的測量精度,導致系統(tǒng)結構復雜、體積大、功耗高、價格昂貴,其應用場合受到限制[8~10]。
本文選用PNI 公司最新推出的精密電感器SEN—R65作為磁傳感器,匹配專用驅動IC 芯片,通過STC 單片機對傳感電路進行配置和數(shù)據采集,開發(fā)小型弱磁矢量檢測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脈沖周期直接數(shù)字檢測的方法獲取磁場的特征信號,省去了信號調理和傳感器與處理器之間的A/D轉換,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分辨率高、線性度好等特點。
磁場探測的工作電路如圖1 所示,包括正向和反向測量的LR 振蕩電路,該電路由偏置電阻器、施密特觸發(fā)器、電感傳感器組成。電路上電后,施密特觸發(fā)器輸出高電平,經電感傳感器和電阻器接地,啟動正向測量。電阻器上的分壓逐漸升高,當A 點的電壓高于斯密特觸發(fā)器的閾值電壓時,觸發(fā)器反轉。電感傳感器的儲能開始釋放,A 點漸變?yōu)榈碗娖?,如此反復形成一個基于LR 的振蕩電路,振蕩的周期直接取決于電感和電阻的大小。反向測量與正向測量的過程類似,但電流流經傳感器的方向相反。
圖1 LR 振蕩電路Fig 1 LR oscillation circuit
圖2 顯示振蕩電路中B 點和A 點的電壓變化過程,B點輸出信號的周期將被專用IC 以數(shù)字化方式進行檢測。當電感式傳感器的感量受外界磁場影響發(fā)生變化時,輸出點振蕩信號的周期將發(fā)生變化。對于具體的傳感器,感量的大小直接由總磁場強度決定??偞艌龅拇笮?/p>
式中 HE為外界磁場,電流I 產生的磁場為k0I,其中,k0為一個由傳感器材料決定的常數(shù)。
圖2 振蕩電路波形圖Fig 2 Oscillation circuit waveform figure
當外界磁場為零時,電感式傳感器的感量取決于流過電流的大小,正、反向測量時A 點的振蕩周期相同,如圖3(a)所示。當傳感器受外界磁場影響時,正向總磁場強度增大,正向測量時,A 點振蕩周期τP增加;反向測量時,振蕩周期τN減小,如圖3(b)所示。通過對正、反向振蕩周期的差分處理,可以消除傳感器自身磁場的影響,獲得與外界磁場HE呈比例的數(shù)字信號。
圖3 A 點振蕩周期變化曲線Fig 3 Oscillating period variation curve of point A
弱磁矢量檢測系統(tǒng)如圖4。選擇PNI 公司設計的專用芯片3D MagIC 外接三只SEN—R65 電感傳感器,3D MagIC直接數(shù)字測量正、反向振蕩信號的周期,差分后獲得外界磁場對應的數(shù)字量,通過SPI 總線接口傳送給單片機STC12LE2052AD。與此同時,單片機也可以對3D MagIC 進行初始化和參數(shù)配置。
圖4 系統(tǒng)硬件結構圖Fig 4 Structure of system hardware
測量結果經單片機讀出并打包處理后,通過RS—232 接口上傳給計算機。硬件設計時,為減少磁場梯度的影響,三只傳感器的位置盡可能的接近。三只磁軸要形成一個標準正交基,避免降低系統(tǒng)的測量精度。
檢測系統(tǒng)的程序設計包括底層單片機程序設計和上位機界面程序設計。
底層單片機程序采用C 語言編寫,中斷方式分別驅動X,Y,Z 傳感器進行測量。以X 單軸傳感器的測量為例,其工作過程如下:單片機置位片選SSN 引腳信號為低電平,選中對應的3D MagIC;然后向3D MagIC 發(fā)送命令字0x01,3D MagIC 檢測到0x01 信號后,啟動X 軸測量;測量結束后3D MagIC 自動將DRDY 引腳設為高;當單片機檢測到DRDY 的高電平時,響應中斷,先將SSN 引腳設為低,再從MISO 引腳讀取已經準備好的24 位補碼形式的數(shù)據,并予以保存。Y,Z 軸傳感器工作過程與X 軸傳感器類似。單片機將9 個字節(jié)數(shù)據,加上0x33 起始字節(jié),構成一個10 個字節(jié)數(shù)據包,通過串口發(fā)送給上位機。
上位機界面是用Microsoft 基本類庫(MFC)[11]實現(xiàn)的,MSComm 控件讀取了下位機傳上來的數(shù)據。在使用MSComm 控件開發(fā)通信程序時,采用了事件驅動法,以便MSComm 控件在接收到數(shù)據事件發(fā)生時能及時響應并獲取緩沖區(qū)中的數(shù)據。微機接收到從單片機數(shù)據采集系統(tǒng)傳遞的10 個字節(jié)數(shù)據,剔除0x33 的起始字節(jié),依次取出X,Y,Z傳感器對應的24 位二進制補碼數(shù)據并轉換為十進制數(shù)據,由三個不同的數(shù)組保存,同時使用Mschart[12]控件在界面窗口中實時顯示出來。
系統(tǒng)的實驗分析和標定[13~16]在屏蔽筒中完成。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先采用16 A 的大電流對磁屏蔽筒進行消磁,使剩磁小于2 nT。屏蔽桶內的標準磁場由恒流源控制亥姆赫茲線圈產生,誤差小于2 nT。
如上述分析可知,3D MagIC 對振蕩周期進行數(shù)字化測量,測量的周期數(shù)越多,平均誤差越小,理論上的分辨率越高。實際測量過程中,隨著測量周期數(shù)的增加,電感傳感器的功耗增加,噪聲增大,線性度劣化。為了獲得最佳分辨率,需要對測量周期數(shù)進行優(yōu)化配置。
實驗中,將測量周期數(shù)從160 到220 分別設置,增量為10,測得不同設置值時的分辨率,采用Origin 對數(shù)據進行擬合處理,獲得X,Y,Z 軸傳感器的周期數(shù)與分辨率的關系如圖5 所示。
圖5 三軸分辨率實驗Fig 5 Three axis distinguishability experiment
從圖5 可以看出:隨周期數(shù)增加,分辨率變高。但當振蕩周期數(shù)小于150 或者大于220 時,弱磁探測系統(tǒng)線性度急劇劣化,甚至出現(xiàn)隨機跳變現(xiàn)象。上述情況下線性度劣化的原因在于:當周期數(shù)過低時采樣頻率低,測量噪聲大;而周期數(shù)過高時,傳感器上功耗越大,器件的非線性誤差增加,故周期數(shù)一般不能小于150 或者大于220。實驗測得:當X,Y 軸磁傳感器振蕩周期數(shù)配置為215 時,對應的分辨率達到15.57 nT,接近PNI 磁傳感器的理論精度15 nT。Z 軸磁傳感器振蕩周期數(shù)配置為215 時,對應的分辨率達到15.38 nT。因此,將系統(tǒng)的測量周期數(shù)配置在215 時,可以獲得最佳的測量精度。
為了進一步分析傳感器的工作特性,將各軸傳感器的測量周期數(shù)配置為215,采用LabVIEW 來控制Keithley 2 612B數(shù)值源表,使驅動亥姆赫茲線圈產生均勻變化的磁場,激勵參數(shù)為2.6 nT/μA,對檢測系統(tǒng)的分辨率和線性度進行標定。
將X,Y,Z 軸加載電流與實測的相對磁場強度值用Origin軟件進行直線擬合,如圖6 ~圖8,其中,(a)圖分別表示探測系統(tǒng)X,Y,Z 軸相對磁場大小與驅動電流之間的關系,斜率分別為154,146.92,157.30,線性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99 7,0.999 6,-0.999 8,說明X,Y,Z 軸相對磁場大小與驅動電流之間完全線性相關,是函數(shù)關系;(b)圖分別表示探測系統(tǒng)X,Y,Z 軸磁場偏差與驅動電流之間的關系,最大的磁場偏差分別為1.75,1.8,1.5,換算為磁場大小為32.27,33.19,27.66 nT。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PNI 磁傳感器的小型弱磁矢量檢測系統(tǒng),分析了系統(tǒng)的檢測原理。利用標準磁場產生裝置,在屏蔽筒中對檢測系統(tǒng)的線性度和分辨率進行了標定,通過優(yōu)化系統(tǒng)的參數(shù)配置,獲得15.38 nT 的高分辨率。整個系統(tǒng)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分辨率高、線性度好的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于磁場測量、電子羅盤制作、生物監(jiān)測、磁定位等方面。
圖6 X 軸線性分析Fig 6 Linear analysis of X axis
圖7 Y 軸線性分析Fig 7 Linear analysis of Y axis
圖8 Z 軸線性分析Fig 8 Linear analysis of Z axis
[1] Mahdi A E,Panina L,Mapps D.Some new horizons in magnetic sensing:High T_SQUIDS,GMR,and GMI materials[J].Sensors and Actuators A,2003,105:271-285.
[2] Lenz J E.A review of magnetic sensor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90:973-989.
[3] Gupta Sukirti.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icromachined magnetic fluxgate sensors[D].Cincinnati:University of Cincinnati,2002.
[4] 郭家玉,倪化生,孔德義,等.三維方向磁傳感器的電路設計[J].儀表技術,2008(9):65-68.
[5] 王永龍,楊 衛(wèi),石云波,等.基于磁阻傳感器的弱磁信號采集系統(tǒng)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08,27(1):69-71.
[6] 曹益平,李路明,霍雷亮.三維微型弱磁測量系統(tǒng)的研制[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05(12):52-54.
[7] 高 峰,張 合.基于單片機的三維地磁探測系統(tǒng)設計[J].電子測量技術,2008,31(9):181-184.
[8] Lenz James,Edelstein Alan S.Magnetic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IEEE Sensors Journal,2006,6(3):631-649.
[9] 馬學東,吳傍斌,林培立,等.基于PNI 傳感器的電子指南針[J].電子設計工程,2011(12):181-183.
[10]Hu Chao,Meng Max Q H,Mandal Mrinal.The calibration of 3-axis magnetic sensor array system for tracking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e[C]∥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Beijing,China,2006.
[11]陳 眾,方 璐.VC 環(huán)境下小型工業(yè)監(jiān)控軟件的開發(fā)[C]∥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2000,8(5):33-36.
[12]魏慶勇,王陽明,陳久康.VC 環(huán)境下工業(yè)監(jiān)控軟件趨勢曲線顯示畫圖的實現(xiàn)[J].機電一體化,2001(6):62-64.
[13]葛麗麗,王勁東.高性能三分量磁阻磁強計[C]∥第二十四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交流會,西安,2011.
[14]Bonnet Stephane,Bassompierre Cindy,Godin Christelle,et al.Calibration methods for inertial and magnetic sensors[J].Sensors and Actuators A,2009,156:302-311.
[15]Vǒelák J,Ripka P,Kubik J,et al.AMR navig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heir calibration[J].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2005,123-124:122-128.
[16]Lassahn M P,Trenkler G.Vector calibration of 3D magnetic field sensor arrays[J].IEEE Transaction on Instrumentation Measurement,1995,44(2):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