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他是京劇譚派第七代傳人,傳承家族經(jīng)典;他是小劇場京劇中身兼老生與小生角色的試水者,讓京劇更加細致而微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他又是孜孜不倦追求京劇藝術(shù)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一招一式精益求精。
他是北京京劇院主演、譚門第七代嫡傳人譚正巖。
冬日正午,記者按照約定采訪時間來到北京京劇院,練功樓沉浸在一片靜謐中。乘電梯到9層,瞬間被一把京胡伴奏下高亢婉轉(zhuǎn)的唱腔吸引,穿過狹長的走廊循聲而去,找到譚正巖的練功房。唱段行云流水、與胡琴相得益彰,令人不忍打斷。不料幾分鐘后譚正巖在心里估計時間差不多,細心地打開門,把記者迎進屋去。清亮的小生唱段并非譚派老生譚正巖的本行,他坦言:“這是我們新排練的小劇場京劇《碾玉觀音》,戲里我都是小生扮相,今天練一練。”
高挑俊朗、帥氣溫和、唱腔典雅的譚正巖,小生扮相令人期待。小劇場京劇的話題自然而然由此延展開來,在狹小且略有些凌亂的練功房里,譚正巖講起小劇場京劇、談起鐘愛的京劇藝術(shù)、憶起從藝多年的點點滴滴,饒有趣味又意味深長。
尋夢小劇場京劇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2014年晚秋,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shù)節(jié)期間,《浮生六記》作為小劇場京劇代表劇目再次演出。清朝作家沈復書中描寫的沈三白與妻子蕓娘的生活,在臺上幻化為平實簡潔趣味橫生的場景,被譚正巖和搭檔竇曉璇演繹得百轉(zhuǎn)千回、耐人尋味。歡暢處讓人心馳神往,悲情時又讓人黯然神傷。
僅能容納200多人的繁星戲劇村小劇場里座無虛席。這在《浮生六記》公演的近7年間是常態(tài)。在這里,譚正巖與觀眾們很近很近,甚至他伸一伸手,就能碰到坐在前排的人。這里沒有傳統(tǒng)京劇舞臺的二道幕,有的觀眾還沒弄清怎么回事,一出戲已經(jīng)開唱。大家看演員們也不再限于遠觀,而是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員最細微的表情變化。
這讓譚正巖感覺很好:“我覺得這種形式挺好的,觀眾距離演員那么近,能看到演員的面目表情,哪怕眨一下眼睛都能看到,這對觀眾了解京劇表演是有好處的?!庇^眾的反應印證了譚正巖的感受。歡鬧時,觀眾會心而笑;凄涼處,有人潸然淚下。這一細微的反饋也觸動了譚正巖,“在大劇場唱京劇,我真的沒看到過觀眾有看哭的,但是小劇場京劇,我看到過好幾次?!?/p>
譚正巖對小劇場概念并不陌生,他看過小劇場話劇,感覺很不錯。“我也是因為喜歡上小劇場話劇,進而關(guān)注大劇場話劇的?!彪m然北京京劇院是國內(nèi)最早嘗試小劇場京劇的劇院之一,而且第一出《馬前潑水》便頗受好評,但譚正巖仍舊不曾將小劇場與自己從事的京劇藝術(shù)聯(lián)系起來。2008年,機會不期而遇。譚正巖被北京京劇院領(lǐng)導問起是否愿意擔綱演出小劇場京劇《浮生六記》。
袒露自己參演《浮生六記》的心聲,譚正巖略帶著興奮又有些靦腆地講道:“每位演員都有私心,希望有屬于自己的戲,加上之前院里排過的小劇場京劇《馬前潑水》很吸引人,于是這次毫不猶豫就加入進來。我覺得,這次有個好事趕到我身上了?!睂W習京劇譚派老生多年,人們?nèi)匀涣晳T拿譚正巖和祖父譚元壽、曾祖父譚富英相比,不論說像還是不像,總歸脫離不了模仿?!陡∩洝纷屩貕褐碌乃靡詫崿F(xiàn)接戲時的愿望,“終于讓我有了自己的角色,他們再也不能說‘你爺爺、你老祖不是這么演的了?!?/p>
《浮生六記》的主創(chuàng)人員以年輕人為主,不論編劇白愛蓮,還是竇曉璇等搭檔們,都是“70后”、“80后”,大家相處起來比較輕松愉快,這讓譚正巖也覺得開心。挑戰(zhàn)出現(xiàn)在表演模式上,戲中譚正巖先后扮演老生、小生,老生是本行,小生則不那么嫻熟。而在小劇場演出中,細節(jié)會被格外放大,譚正巖特意請來一位小生老師手把手地教。
采訪時,譚正巖隨手示范,“比如老生和小生拿扇子都是不一樣的,老生是這樣的,徐徐扇動又有力度,小生則更輕快而意氣風發(fā)。他們是倆法兒。我更喜歡小劇場,可能因為我更注重表演,我覺得唱腔確實能打動人,但確實不要忽略表演?!背ι詈穸龉`動的譚正巖,將沈三白塑造得深入動人,于是便有唱到動情處使觀眾不禁落淚。
“這種演出不像大舞臺過于嚴肅,小劇場京劇更貼近百姓,更融入當今社會。我們利用當今社會上流行的詞語融入到戲里,也就是現(xiàn)場‘砸掛。在2009年演出時,表演下毒時我們提到‘三鹿奶粉事件等當時熱點事件,我個人覺得非但無傷京劇大雅,反而更能增加戲曲的趣味性,本來戲曲和曲藝就如兄弟嘛。”
熱愛相聲、喜歡表演的譚正巖很擅長這種“砸掛”,多數(shù)調(diào)侃的包袱都由他來編導。這部戲也讓譚正巖積累起了自己的粉絲群,讓他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名京劇演員的快樂,“遠比作為一個名門之后帶給我的快樂更多”。
扛起譚派大旗
《浮生六記》讓很多普通人了解京劇,逐漸成為戲迷。他們由此認識了譚正巖,也讓譚正巖找到了自己。作為譚派第七代傳人,譚正巖從懂事起就知道自己“肩上扛著延續(xù)譚派藝術(shù)的大旗,學京劇責無旁貸”。
其實,生于1979年的他出生后百天便被送到外婆家生活,并沒有長期耳濡目染在祖父家濃郁的梨園氛圍中,三四歲時看的第一出京劇是楊少春主演的《鬧天宮》,武藝高強的美猴王讓譚正巖崇拜不已,從此他稱楊少春為“猴子爺爺”,稱楊先生的老伴兒為“猴子奶奶”,至今如此。
“兒時對京劇的喜歡完全出于好奇,覺得走進后臺就跟看動畫片一樣,天兵天將什么都有?!毙W時譚正巖課余時間學過武術(shù),曾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同幾百 名小朋友進行表演。練功要強的譚正巖練武術(shù)時每個動作都要求自己做到全班最好,這讓教練大為贊許,“處女座嘛,你懂的”。譚正巖拿自己“開涮”一把。
于是,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結(jié)束后,教練把譚正巖領(lǐng)到北京市少年宮武術(shù)隊。練了不到一個月,父母去少年宮接譚正巖時看到馬派傳人安云武老師,馬老師問清來由后,拉著譚正巖和父母走到武術(shù)班后面的大廳里,大廳進門迎面掛著五個大字“京昆少兒團”,這是進戲校之前的培訓班。譚正巖在這里看到了自己的表妹譚小令、譚小羽,又發(fā)現(xiàn)訓練內(nèi)容跟武術(shù)班差不多,于是留在京昆班?!皟蓚€月后正好趕上北京市戲曲學校(現(xiàn)北京戲曲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招插班生,父母問我想不想練,我當時毫不猶豫地說想。于是家里就把我送到戲校了。”
插班考入北京戲曲學校,譚正巖最終還是走上京劇這條路。
人在戲中,真正愛上京劇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譚正巖記憶里,北京戲校6年里的前兩年就是跟著起哄,集體生活新鮮有趣、每天都能“玩”到刀槍劍戟、練功吃苦時偷偷掉淚,并沒有刻苦的概念。唯一區(qū)別是因為他出身名門,負責劇目的老師起初不敢教,怕被譚家說不正宗。后來譚元壽帶著孫子挨個老師拜訪,“爺爺告訴老師該怎么教就怎么教,既然送進戲校,家里就不干涉,絕不改一個手指頭”。
直到進入戲校第三年,曲詠春老師教了一出《八大錘》,譚正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腿功到圓場功實在太缺乏了。再加上當時受老師刻苦學戲故事的感染,譚正巖的“處女座特質(zhì)”再次爆發(fā),從此開始超乎常人地勤奮不輟。
“拼”下第一年后,譚正巖被評為“苦練標兵”。他覺得腳下有根了。1993年底一次公演,他演了這出《八大錘》,水平突飛猛進加上初生牛犢不怕虎,越人多演得越瘋,譚正巖那次驚艷全場,周圍人包括老師和同學都說譚正巖跟變了一個人似的。最欣慰莫過于家人,“爺爺坐在觀眾席前排頜首含笑”,覺得譚派終于后繼有人。
從戲校畢業(yè)后,譚正巖又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完成四年本科學業(yè)。2001年,譚正巖進入北京京劇院成為一名青年譚派老生演員。“我曾祖父譚富英、祖父譚元壽、父親譚孝曾都曾在北京京劇院工作,我也應該回來?!背跞氡本┚﹦≡?,譚正巖覺得壓力越來越大。他坦言:“知道不能再用小孩的標準要求自己,從最初覺得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青年演員,到后來要求自己不負于優(yōu)秀演員的水準,再到后來力求繼承譚派精華。盛名之下的辛苦難為人知,‘譚字背不好是個沉重的包袱。”
譚正巖努力地往前走。2005年,他在CCTV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中獲得老生組金獎。2011年,譚正巖以一出《失空斬》參加“魅力春天——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擂臺賽”,長安大戲院戲臺上,首次唱完全套《失空斬》,博得滿堂彩。著名演員、老戲迷王鐵成看完后,興奮地給譚正巖父親譚孝曾打電話,夸譚正巖不完全是用老戲的方法,而是有了自己的表演特點。譚正巖得知后倍感欣慰:“這種變化正是得益于《浮生六記》,新戲的創(chuàng)作,讓我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p>
這一年底,譚正巖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開兩場專場紀念出科十周年。其中一場文武雙出專場。演員一般都是先演文戲,后演武戲,因為武戲要耗費很大的體力,先演武戲?qū)竺嫜菸膽驎r的發(fā)揮有很大影響,功力不夠,唱高腔時底氣會不足。但此次譚正巖偏要挑戰(zhàn)這一“禁忌”,先《戰(zhàn)馬超》,前長靠,后短打,與張飛殺個昏天黑地;再《將相和》,譚正巖飾演的藺相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廉頗感動得背上荊條來請罪。之所以要這樣安排,譚正巖說,一是要挑戰(zhàn)自己,其實平日里他都是先練武功,再吊嗓子,先武后文已習以為常。二是展示自己,這十年來展示自己的機遇不多,有人說他不是唱戲的料,有人說他只是頂著譚門第七代的名頭,他要證明自己,磨練自己,讓觀眾看到,“這十年來,我沒有放棄,沒有偷懶,一直在努力并已經(jīng)有了一些進步?!?/p>
希望京劇藝術(shù)真繁榮
十幾年間,譚正巖慢慢得到新老戲迷的認可,成為名副其實的譚派“扛旗者”。他也曾被京劇現(xiàn)狀弄得迷茫,在窄小的練功房里,譚正巖講起自己作為青年演員的焦慮迷茫:“我們青年演員希望多增加舞臺經(jīng)驗、多實踐,這樣才能更快成長。但是幾年前,京劇院小角兒非常多,輪到自己幾場演出非常難。天天練功,見不到觀眾,這是弊病,必須多見觀眾才能成長?!?/p>
積弊多了,演員們對藝術(shù)的追求就會下降?!艾F(xiàn)在有些演員態(tài)度不對,覺得自己好好演一晚上也是這么多工資,不好好演也不少賺。這樣就會導致京劇演員水平一撥不如一撥。雖然不用場場追求完美,但是也不能敷衍藝術(shù)。有的演員每場不是自己找不足,下場改進,而是想著我這場唱著費勁,下場我改個唱腔;這場我這個動作做得有點累,下場我偷個懶觀眾也看不出來,失去了對藝術(shù)的追求。京劇是一門虛擬的藝術(shù),現(xiàn)在越來越假。”
這種狀態(tài)在譚正巖進入北京京劇院幾年后終于有所改變?!澳壳霸洪L抓藝術(shù)品質(zhì)抓得非常緊,也特別及時。而且我們不但堅持京劇藝術(shù)的精益求精,而且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弊T正巖有自己的粉絲團,但他從來不送票。粉絲們要看譚正巖的戲都很自覺地買票。他樂于為自己的粉絲們講戲,培養(yǎng)他們對京劇的興趣。比如譚正巖會問朋友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喜歡哪個歷史人物就去看關(guān)于這個人物的戲,“你對白蛇的故事感興趣就去看《白蛇傳》,你癡迷《三國演義》就去看‘三國故事的戲。拿心中的歷史人物和臺上的人物對比,就會培養(yǎng)起興趣。如果臺上是個好演員就能吸引你慢慢愛上京劇。大多數(shù)朋友第一次聽我講完后,我就自己掏錢買票請他們看戲,但我從不贈票,制造虛假繁榮?!边@與現(xiàn)在院里的風格很一致。“我們院長是這樣要求也是這樣做的?!?/p>
譚正巖希望看到京劇藝術(shù)的真發(fā)展??v然路途艱辛,他也樂于嘗試。2012年,北京京劇院推出劇目項目制。譚正巖主動加入另一出小劇場京劇《碾玉觀音》項目中,同樣是一群年輕人,這次他們要在全劇制作模式上進行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拔覀兪莿≡涸囆许椖恐埔詠碜钤邕M行試驗的劇目,原來是院里派什么戲演員唱什么戲,現(xiàn)在允許我們自己往院里報項目,獲批后,院里負責創(chuàng)作費,其余的由我們主創(chuàng)人員入股自籌。我們主創(chuàng)人員是持股人,要自己找劇場、談場租、定票價,最后再根據(jù)收益進行分配。”
在《碾玉觀音》中與譚正巖配戲的是趙派青衣吳昊頤,為了讓她盡快找到花旦活潑俏皮的感覺,譚正巖推薦她看電影《見龍卸甲》,里面有個演皮影戲的女孩兒,演員年齡已經(jīng)很大,去把一個女孩兒的靈動詮釋得惟妙惟肖。經(jīng)過幾個月的磨合排練,《碾玉觀音》已在2014年底進行過彩排,譚正巖略帶靦腆又難掩期待地說,他們力爭2015年春夏之際首演。他看好小劇場京劇,“創(chuàng)新的形式能吸引年輕人。我的粉絲里有很多人是看完小劇場京劇《浮生六記》后,受到感染成為我的粉絲,而且慢慢開始走進大劇場品味傳統(tǒng)大戲。這不僅是年輕演員的一個出口,而且是京劇發(fā)展的好平臺。”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