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yī)院 吉林 長春 130021)
疼痛是骨關節(jié)外科最為常見的一種主訴癥狀,在特殊治療、功能鍛煉、特殊體位制動、手術操作、創(chuàng)傷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下都可能會導致疼痛[1]。所謂疼痛主要是指潛在損傷或者組織損傷導致的不愉快情感體驗以及感覺,目前臨床已經(jīng)將疼痛列為患者的第五個生命體征(除體溫、血壓、呼吸、脈搏外),有效、合理的鎮(zhèn)痛可減輕疼痛對患者身心造成的一些不良影響,有利于幫助患者盡早康復[2]。因此,骨關節(jié)外科中一直將疼痛管理作為重要的護理內容,在此背景下也產生了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近年來已經(jīng)逐步應用于骨科護理工作中。為進一步探討分析骨關節(jié)外科應用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臨床價值,本文對我院骨關節(jié)外科80 例患者分別采用普通病房護理以及無痛病房護理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報道。
選取我院骨關節(jié)外科在2013 年11 月-2014 年11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80 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 例),觀察組中男性27 例,女性13 例;患者年齡介于17-81 歲。對照組中男性26 例,女性14 例;患者年齡介于16 -82 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并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兩組差異對比較小,可比性較高。
對照組患者進行無痛病房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進行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具體工作程序如下。
1.2.1 人員安排及分工。首先應由骨關節(jié)外科專業(yè)醫(yī)師、科主任、麻醉師、患者、護士、家屬等相關人員共同組成一個無痛病房護理團隊,根據(jù)0.43:1 的標準配備來安排病區(qū)護士床位。然后護士根據(jù)責任組長、主管護士、助理護士等進行合理分工。
1.2.2 人員培訓。邀請專業(yè)的疼痛治療護理醫(yī)師組織、開展關于無痛護理知識的講座,同時應采用實踐指導、病例討論以及護理業(yè)務查詢等多種方式指導骨關節(jié)外科護士進行疼痛評估、疼痛生理干預、不良反應觀察及控制、藥物作用觀察、人文關懷、圍手術期鎮(zhèn)痛觀念等各方面培訓,進而提高護理人員的臨床實踐能力,增強護士的無痛護理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1.2.3 疼痛評估。利用數(shù)字評定量表(NP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颊呷朐汉?h 內進行第一次疼痛評估,然后每天至少應進行1 次疼痛評估。術后每隔2h 評估1 次患者疼痛程度,持續(xù)24h。若患者疼痛評估分數(shù)在5 分以上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進行適當?shù)逆?zhèn)痛處理,然后每隔4h 評估1 次,一直到患者疼痛評估在5 分以下。
1.2.4 疼痛護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后和主治醫(yī)師共同對患者進行疼痛干預。首先應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和諧的住院環(huán)境,盡可能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和憂慮。多和患者交流、溝通,詢問患者的疼痛程度,多給予患者一些支持和安慰,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而且,護士應盡可能避免固定過緊、體位指導不當、頻繁操作、異常擺放傷肢位置等。疼痛干預措施可以進行熱敷、冷敷、按摩等物理干預,也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音樂療法以及心理疏導等干預措施,必要時應嚴格按照醫(yī)囑采用適量鎮(zhèn)痛藥物減輕患者疼痛程度。
通過數(shù)字疼痛評定量表分別評估兩組患者術前疼痛程度、術后疼痛最嚴重評分。同時應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法調查兩組患者對疼痛控制滿意度,包括疼痛治療方式、疼痛照顧、止痛效果等三個方面。評分越高說明疼痛控制滿意度越高。
利用SPSS11.0 軟件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并且通過t 檢驗,P <0.05 代表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相對于術前均有一定加深,但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P <0.05),兩組患者對疼痛治療方式滿意度并沒有顯著差異(P >0.05),但觀察組患者對止痛效果滿意度以及疼痛照顧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具體見下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以及對止痛滿意度情況對比(X±S)
疼痛嚴重的話極易使機體產生劇烈的應激反應,增加機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升高患者血壓及血糖,使呼吸、脈搏加快,增加耗氧量,影響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性,降低患者免疫抵抗力,增加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不利于患者康復[3]。有效、合理的疼痛有利于減少對患者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幫助患者盡早康復,疼痛是很多骨關節(jié)外科患者最為常見的癥狀,因此做好患者的疼痛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組研究顯示,無痛病房護理模式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輕于普通病房護理患者(P <0.05),且術后患者對止痛效果滿意度以及對疼痛照顧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這一研究結果和趙繼軍等[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下主要強調"護理無痛"的觀念,強調發(fā)揮護士的主動護理服務意識,突出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一個無痛護理治療環(huán)境以及氛圍。實施無痛病房護理模式后可顯著提高護士的鎮(zhèn)痛意識,使護士能夠規(guī)范疼痛護理工作程度,盡可能站在患者的角度進行疼痛護理操作,可大大提高疼痛控制質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疼痛護理服務滿意度,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1] 黃天雯,何翠環(huán),陳曉玲,等.骨科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21 -224.
[2] 趙繼軍,崔靜.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 (4):383 -384.
[3] 郭向麗,高翠蘭.無痛病房在骨科護理的臨床應用[J].臨床研究,2012,24(10):128 -129.
[4] 趙繼軍,宋莉娟.國外疼痛??谱o士的培養(yǎng)與使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882 -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