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是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活動之間的橋梁,是實施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依據(jù)。深入鉆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是教學設計之本,是開展有效教學之根。在解讀教材時,如果不能做到“入乎其內”,就會淺而無味;在設計教法時,如果不能做到“出乎其外”,就會虛而不實。唯有準確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更深入地開掘教學資源,靈活地用活、用好教材。本文以《比較水的多少》一課為例,談談如何靈活使用小學科學教材。
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水多水少的探究活動,在互評式探究過程中尋求科學的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量筒是一種標準化的測量工具,并了解量筒的構造及使用方法,有位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材進行了“變通”:在課前講述傳統(tǒng)故事“三個和尚”,在教學導入中出示“三個和尚”故事的續(xù)篇——和尚們意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準備分配取來的飲用水??墒怯捎诟魅说娜萜鞑煌瑹o法比較水多水少,怎么辦呢?以此引出本課的探究主題——比較水的多少。繼而帶領學生經歷證實猜測、測量、認識和使用量筒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使學生自行解答導入時的疑問。
從上述簡要的教學過程不難看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依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靈活地、富有創(chuàng)新地使用了教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們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的功能,盡可能因地制宜地靈活使用教材。
一、靈活使用教材要講究方法
作為科學教師,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學科視域,才能對科學學科的內涵及本質有深度的理解與把握,才能靈活地使用教材。我們必須基于具體教學情境,尊重教材,剖析教材,超越教材,整合科學課教學的各種資源來設計教學方案。
1.增加。增加必要的內容,如補充適當?shù)拈喿x材料、實驗操作活動、某些必要的小知識點等。教學中可以增加“量筒的刻度怎樣正確地讀數(shù)、使用量筒測量時的單位名稱”等小知識點,以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使用量筒測量液體的方法。
2.替換。更換不合適或不合理的內容,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征。如教材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感知5毫升的水是多少,課本插圖呈現(xiàn)的工具是勺子。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更有效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用學生喝藥用的小量杯代替,引導他們比較精準地感知5毫升水的體積大小。
3.調整。調整教材內容設計的次序,使教學順應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認知興趣。如當各組學生經過合作探究,自行設計出不同標準的“量筒”后,可以引導學生在互評中相互質疑,提出改進意見,使全體學生都能經歷標準化測量工具——量筒產生的過程。
4.整合。整合不同知識點或不同學科的相關內容,使教學更有效。如本課的教學,可以融入語文(故事、閱讀等)、數(shù)學(體積、容積等)等元素,使學生能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二、靈活使用教材要注意“思維稚化”
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科學被披上了神秘面紗,他們覺得科學是皇冠上的明珠,高不可及。因此,要做到靈活使用教材,就必須注意“思維稚化”問題,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思維同步。
“思維稚化”是指充分關注學生原有的科學知識水平和經驗背景,有意識地返回與學生相仿的思維態(tài)勢,把熟悉的當作陌生的,設身處地地揣摩、切合學生的心態(tài),和學生的思維保持同頻共振的一種教學藝術。思維稚化有利于點燃學生的心智之火,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年齡特點,用“三個和尚”的故事將科學探究活動串聯(lián)起來,引出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提出讓學生幫助和尚分水的任務,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就讓教材內容和教師教學“稚化”,使科學探究符合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在“玩”中經歷科學探究活動,形成科學認識。
三、靈活使用教材要體現(xiàn)人文情懷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是師生人生生命意義的有機構成部分,教師是學生生命發(fā)展的激活者,是學生人生的對話者,師生全身心的投入,他們的生命在課堂上涌動和成長,促進師生生命多方向的發(fā)展,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笨茖W課程同樣呼喚人文情懷的課堂。
在靈活使用教材中,教師需要添加合適的輔料,但絕對不是簡單地“兌水”,應當適當、適時、適度,巧妙地聯(lián)系有關教學內容,使人文關懷貫徹始終。
《比較水的多少》一課的教學中,“三個和尚”的故事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但是這個看似童稚的故事卻隱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在教學導入中,教師通過改編故事,讓三個和尚意識到合作取水、協(xié)商分配飲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潤物無聲的人文情懷蘊含其中。
四、靈活使用教材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德國一位學者曾說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在享用佳肴時,就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活力和美感。我們在靈活使用教材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他們的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濃縮了的認知點充分“稀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在熟悉的情境中實現(xiàn)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的共振。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的教學思路必須符合學生的學習思路,把握好問題場的生成。如《比較水的多少》一課的導入部分,教師出示的三種不同形狀的容器分別裝著水,到底哪一個容器裝水多呢?這個問題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從這個“主問題”逐步生發(fā)出若干個“輔助問題”,最終形成了“問題鏈”,持續(xù)不斷地刺激著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提出問題、辨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靈活使用教材不是隨意改變教材,其前提是尊重教材。教師要仔細分析、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切實把握教材的結構體系。在處理教材時,內容順序的調整要十分小心(否則容易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探究活動可以根據(jù)學情適當替換,但所換內容要反映科學教材的編寫意圖,要能承載科學教材的教學任務。
總之,靈活使用教材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靈活使用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tǒng)一,使科學教材的普遍性同實際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有機結合,盡可能滿足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需求,使教師的教學預設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215000)
(本欄目責任編輯 劉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