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紅 王立勤
在素質(zhì)教育實施多年的今天,關(guān)于中小學生減負的問題,卻仍未取得統(tǒng)一的科學的認識。而語文學科的減負,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輕負擔的教學環(huán)境下,我們語文教學該如何去實現(xiàn)高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成為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思考、研究的問題。
一、語文不能減之負
幾千年來的語文教學告訴我們:多讀、多背、多寫,實在是語文水平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門,舍此,別無門徑。呂叔湘先生也說過,學生語文學得好,作文寫得好,無一不是課外書報雜志看得多、習作寫得多的緣故。
張中行先生曾指出,學古文,只有大量地背誦,哪怕是不解其意地死記硬背,其收益在日后將至大至顯。否則,不背古文,即使教師把字詞意義、用法講得多深多透,學生一時記得多么牢靠,最終都是勞而無功,沒有多大用處。
基于語文習得的這些規(guī)律,海量的閱讀、江量的背誦、溪量的寫作,應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任務,更是語文不可減的“負擔”。
二、心理減負,興趣引領
我們的民族語言歷史悠久,恢宏浩瀚,要想學好它,絕非朝夕淺嘗之功,沒有大量的艱苦扎實的訓練,斷然不能達到此目的,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不經(jīng)過刻苦的歷練而成為一代語言宗師,不論是孔子的“韋編三絕”,還是魯迅的“多讀多寫”,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語文學科的減負不應僅在于減少課時,限制作業(yè)量,更主要的在于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減負”,發(fā)掘?qū)W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才是我們語文減負的根本出路。
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guān)鍵是我們自己要有濃厚的語文興趣。老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執(zhí)行者,應具備各種教學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聽說讀寫。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自己要能說會寫,才能得心應手地去教學生能說會寫;語文教師熱愛祖國,熱愛生命,師德高尚,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激發(fā)其靈感,所以,語文教師要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為自己“增負”。
三、語文減負,返璞歸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Z文課不減負,學生被牽著鼻子走,還何談興趣,多讀、多背自然就成了負擔。所以,給語文課減負,撕掉那些追求形式的討論合作的標簽,讓語文回歸讀、誦、悟的真境界。語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體驗,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學生才會真正地因“文”悟“道”,因“道”學“文”。
總之,語文減負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但吾必“上下求索”,溯流而上,追尋伊人,追尋那減負增效的至高境界。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