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對此,進行初步的陳述與分析,并嘗試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從而為家長、老師等人群更科學地理解學前教育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兒童;小學化;觀念;人才
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的落實不力
從建國開始,我國就針對學前教育陸續(xù)出臺了一部分政策與法規(guī),隨著近年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相繼頒布,學前教育在國家層面上開始得到一定的關注,但我國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依舊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提高。盡管學前教育在政府的頂層設計里逐漸有了一定的位置,但在落實層面卻遇到了種種困難,如各級政府財政投入不足,政府舉辦的公辦園在數(shù)量上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政府管理機構與人員設置也不健全等。
(二)行業(yè)改革遇到了各方面的阻力
我國的學前教育起步晚,起點低,在當前改革開放逐步深入與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趨于迫切的背景下,學前教育的改革重點也從數(shù)量逐漸轉變到質量上來,特別是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在國外先進理念與模式的基礎上摸索了很長時間,學前教育的實施已經越來越科學。但放眼全國,學前教育的改革依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除了政府落實不力,一線教育者與管理者在理解與落實政策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理解偏頗,無力實施或缺乏主動性,甚至有些抵觸的情況存在,同時,許多家長觀念保守,也會對學前教育的改革形成一定的阻礙。
(三)實踐層面存在較多問題
我國學前教育在實施層面存在的問題是很多的,但最為突出的就是“小學化”與重知識技能而忽略主體態(tài)度。
1.被“綁架”的學前教育
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象在我國普遍存在,其中不乏公辦園。導致幼兒園“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1)許多家長把學前教育等同于“超前教育”,把學字(詞)多少、算法運用、知識掌握等作為評價學前兒童優(yōu)差與幼兒園好壞的標準,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的越多,小學后學習就會越容易;(2)許多小學對一年級幼兒的語文與數(shù)學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加劇了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3)一些幼兒園管理者理念陳舊,把識字與數(shù)學作為幼兒園教學的重心,也有些幼兒園為了自身的發(fā)展不得不迎合家長的要求,一味地向家長妥協(xié)。正是這多方面的因素共同“綁架”了學前教育,使幼兒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2.過度強調知識技能的學習,忽略了幼兒主動性的培養(yǎng)
我國的教育歷來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在學前教育領域也是一樣的。許多幼兒園的教學方法依舊很落后,停留在“灌輸”階段,完全忽略了幼兒主動性的培養(yǎng)。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將現(xiàn)成的答案呈現(xiàn)給幼兒,而不是引導他在實際操作中得出結論。我們總是希望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卻又把成熟的知識與結論機械地傳達給他們,殘忍地抹殺掉他們的主動性。
二、我國學前教育的出路
(一)改變觀念是核心
顯然,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認識是膚淺的,政府管理機構、家長、教師的兒童教育觀念陳舊是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所面臨的最大障礙。然而,教育是一個與文化、政治、經濟等因素有普遍聯(lián)系的復雜系統(tǒng),新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單靠灌輸是無法建立的,必須由人們在自己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世界里播下新種子,人們愿意和能夠拋棄落后觀念并接受科學教育觀念的路還很長很長。所以,盡管我們的努力所取得的效果不那么明顯,我們也不能氣餒,教育的效果就是滯后的,相信幾代人之后,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認識一定會達到理想的水平。
(二)學前教育依托于高等教育優(yōu)質人才的培養(yǎng)
一直以來,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師資力量薄弱就是一個非常凸顯的問題,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幼兒教師的水平顯然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直到現(xiàn)在,這一狀況依然沒有得到較大的改觀,從學歷上來看,依舊是大量的大中專畢業(yè)生挑著幼兒教師主力的重擔。當然,我們不否認近年來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相繼開設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了一部分質量相對較高的畢業(yè)生,但并沒有實質性增強我國學前教育師資的力量。因此,除了高等院校繼續(xù)加大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在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也應該發(fā)力,特別是要提高承擔“自考”“成人高考”的教育機構的質量,著力解決學歷獲取形式化的問題。
(三)合理借鑒先進學前教育理念與策略
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學前教育理念一直處于先進之列,特別是蒙臺梭利教學法、瑞吉歐方案教學以及近幾年來流行的高寬課程等教育理念與模式被很多國家所借鑒,中國也在其中。相比于發(fā)達國家,我國的學前教育在整體上是滯后的,但也有一些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如上海等地的學前教育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fā)展,這些地區(qū)走在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借鑒國外已有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結合所在地區(qū)的文化、環(huán)境特點,經過多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這些經驗是我國的學前教育發(fā)展中積累的寶貴財富,必須加以利用與推廣,只有這樣,相對封閉的地區(qū)在發(fā)展學前教育時才能避免少走一些彎路,我國的學前教育前進之路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快。
參考文獻:
[1]劉曉東.論兒童教育的出路[J].幼兒教育,2008(11).
[2]劉占蘭.發(fā)展學前教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術:《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對政府責任的確定[J].學前教育研究,2010(11).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田曉東(1988-),男,漢族,山西人,就職于杏花嶺區(qū)第一幼兒園,主要從事一線教學與幼兒戶外活動實踐研究。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