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坤
(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太平人民醫(yī)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血清生化指標在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中判斷價值
李坤坤
(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太平人民醫(yī)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目的:探討血清生化指標在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中判斷價值,以及分析血清生化指標在臨床診斷的價值,從而提高臨床診斷效率。方法:本次收集了60例由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的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患者的血清,采用西門子76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總膽紅素(TB)、直接膽紅素(DB)、總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汁酸(TBA)、7-谷氨酰轉肽酶(GGT)、堿性磷酸酶(AIP)和膽堿酯酶(CHE)。之后對生化指標與病理學分級進行分析和評價。結果:患者血清生化指標中的TB、GGT和TBA能夠對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和癌變做出有效診斷,在這一研究中得到了顯著的臨床價值,值得廣泛被應用。
肝膽管上皮;診斷;臨床價值
近些年來,我國的癌癥幾率不斷地增加。然而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肝癌更是使人們倍受困擾。在1992年,曾有外國的學者研究這一病例,提出了相關的看法。對于肝癌中的肝膽管細胞癌是比較少見的肝癌類型,但是近幾年,人們也發(fā)現其發(fā)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其實是肝膽管癌的前期病變,由此可以通過對肝膽上皮內瘤變的診斷,來降低肝膽管癌發(fā)生的可能。本次主要對血清生化指標在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中的判斷價值進行研究,獲得有關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使用在臨床診斷,提高診斷效率。
1.1 選取的資料
選取確診為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和癌變患者男性32人,女性28人,共計60人,年齡都在24歲到73歲之間。依照病理分為低級上皮內瘤變4O例,高級上皮內瘤變l0例以及癌變1O例。以下是對于所選病人進行的檢測。檢測時要注意:空腹12小時后才能抽靜脈血。并且抽血的前一天,不要吃魚肉,盡量避免喝酒,這樣的話,檢查的結果可能會更加的準確。
1.2 方法
把清晨時抽取60位空腹患者的5ml的靜脈血液分離血清后進行生化檢測,使用日立76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TB、DB、AST、TBA、GGT、CHE等血清生化指標,做好對此方面的詳細檢測記錄,并記錄數據。將取得數據與患者病理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來判斷檢測指標對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并且利用統計學和分析法,做出相應的列表或者利用函數圖象進行詳細分析。對各項指標與患者肝膽管上皮病變程度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討論。
就以上而言,對患者血清生化指標進行比較分析,我們能夠發(fā)現檢測指標中TB、DB、TBA、AST、ALP、GGT與患者肝膽管上皮病變程度關系表現為:隨著瘤變程度的嚴重而逐漸增高,而CHE與患者肝膽管上皮病變程度關系表現為:隨著瘤變程度的嚴重而逐漸減少。然而結合臨床病理進行檢測數值的分析發(fā)現,TB、GGT、TBA在不同肝膽管上皮病變中的差異性具有顯著意義,如果作為臨床診斷依據的話,對患者進行的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分別為87.5%、50.O%、60.O%,平均率高達76.7%,由此看出,其結果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近幾年,肝膽管上皮癌變一直困擾著醫(yī)學者們,它作為肝臟惡性腫瘤的一種,對于其診斷與治療的工作一直都倍受關注。尤其是最近,隨著肝膽管上皮癌變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對其研究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如果不快速進行有效的診治,肝膽管上皮癌變的發(fā)病人數將繼續(xù)擴增,也就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病人收到這種病痛的折磨。對于以上分析,我們能結合臨床病理進行檢測數值的分析發(fā)現各項指標與患者肝膽管上皮病變程度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對于此,本人將結合其臨床病理診斷與患者肝膽管上皮病變來進行討論[1]。
對于出現肝膽上皮內瘤變或癌變的原因之一,我們發(fā)現是許多肝膽上皮內瘤變或癌變的病人之前都有肝內膽管結石,其中還有部分病人做過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膽管手術,導致肝組織發(fā)炎,導致黏膜上皮細胞異常增生,從而出現了上皮內瘤變或癌變。因此對于那些肝內膽管結石反復發(fā)作、還多次進行過膽管手術導致膽組織發(fā)炎的人要尤其注意,一定要要求他們做好檢查,即時發(fā)現是否出現病變,做好及時的診治。
結合以上病理診斷的結果來對TB、GGT、TBA的診斷進行評價,在低級肝膽管上皮內瘤變患者中,對患者進行的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87.5%,相對而言比較高,而在高級上皮內瘤變和癌變患者中,對患者進行的診斷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分別為5O.0%和60.0%,相對而言比較低。因此,這就告訴了醫(yī)護人員在使用血清生化指標進行臨床診斷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僅僅憑借病人的病理診斷,一定要結合患者的病史和臨床癥狀等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診斷,避免出現片面性而導致誤診。如果醫(yī)生對自己的診斷結果還存在著一些疑問,就應該進行反復診,一定要保證自己診斷的準確性最大化。不過血清生化指標對于低級癌變的患者還是具有較高的診斷率,因此,在低級癌變的患者中可以廣泛使用,保證早診斷早治療,降低肝組織的進一步病變給患者帶來的損害[2]。不過,對于高級上皮內瘤變和癌變患者,醫(yī)生們除了臨床經驗,更應該讓患者定期進行血清生化檢測,以此對癌變盡早診斷盡早治療,降低肝組織的進一步病變給患者帶來更大的損害。對于以上的分析,希望醫(yī)生們可以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素質,更加有責任感的面對每一位患者,為他們提供一個放心的治療過程[3]。
由以上分析可知,血清生化指標在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中有很大的價值,可以通過預測來控制肝膽管上皮病理變化做好應對,從而延緩肝臟損害。對于那些肝內膽管結石反復發(fā)作、還多次進行過膽管手術導致膽組織發(fā)炎的人要尤其注意,一定要做好檢查,我們要知道,對于癌變一定要盡早診斷盡早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癌癥進一步的惡化,才能降低癌癥對患者生命的威脅。生活在這個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的社會,希望相關的醫(yī)護人員要提高責任意識,以救人為本,做到讓患者們更加放心。
[1]黎村艷,陸建國,曹友德等血清生化指標對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的預測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2):2776-2777.
[2]李艷春,雷亞麗易紅梅等,Ki-67蛋白和p53蛋白在肝膽管上皮內瘤變及癌變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0,19(7):823-825.
[3]孫美洲,段立偉,李東復.膽管細胞型肝癌臨床診治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2,21(3):213-215.
R181.3+6
B
1009-6019(2015)09-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