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宋文學批評的“以性情為本”:對劉克莊的考察

2015-03-19 17:29:33
關(guān)鍵詞:劉克莊詩家黃庭堅

吳 晟

南宋文學批評的“以性情為本”:對劉克莊的考察

吳 晟

劉克莊提出了“以性情為本”的詩學思想,批評“以書為本,以事為料”之江西詩“過于雕刻”的鍛煉,“失古詩吟詠性情之本意”,分析了造成這一弊端的原因之一是理學的興盛,致使詩成為經(jīng)義策論、語錄講義押韻者。由于劉克莊受業(yè)于朱熹的再傳弟子真德秀,其詩學思想又不能不打上了理學的烙印。從《江西詩派小序》評論創(chuàng)作與理論來看,劉克莊又能跳出江西詩派之圈而持論公允。劉克莊明確反對“以禪喻詩”,說明他并未領(lǐng)悟禪與詩相通之理,即詩家“識”如禪家“正法眼”;詩家對作品熟讀深思以領(lǐng)悟其奧妙與禪家之“參”相通;詩家之“悟入”與禪家之開悟相通;詩家追求“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與禪家所謂“超出言外”語相通。

劉克莊 以性情為本 理學 江西詩派 以禪喻詩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居士,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早年以祖蔭入仕,因詠梅詩被廢黜十載。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歷樞密院編修官、秘書少監(jiān)兼中書舍人,工部尚書兼侍讀、龍圖閣學士,后以煥章閣學士致仕。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其中有《后村詩話》十四卷。他信仰理學,崇拜朱熹,受業(yè)于真德秀,但詩學思想并不囿于理學家對文學的偏見,卓然成為南宋文學批評的一位大家。

有宋一代,由于時代原因以及理學的盛行,宋人感情由唐人的張揚轉(zhuǎn)向內(nèi)斂,重格物,好思辨;作為正統(tǒng)文學的詩歌,也染上了較濃的理性色彩,詩人之性情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所抑制或遮蔽。因此,張戒重倡“情真”之詩,以批評江西詩派尤其是黃庭堅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理論,可謂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針對性。繼張戒之后,“以性情為本”構(gòu)成劉克莊論詩的核心指導思想,其《跋何謙詩》云:

以性情禮義為本,以鳥獸草木為料,風人之詩也;以書為本,以事為料,文人之詩也……夫自《國風》、《騷》、《選》、《玉臺》、《胡部》,至于唐宋,其變多矣。然變者詩之體制也,歷千年萬世不變者,人之情性也。[1]1072

他認為自《詩經(jīng)》至唐宋詩,其變者是“詩之體制”,其不變者是“人之情性”?!绑w制”指“體格”,我國詩歌經(jīng)歷了由“古體”到“律體”的體制之變,“余謂詩之體格有古、律之變;人之情性無今昔之異?!哆x》詩有蕪拙于唐者,唐詩有佳于《選》者”[1]1063。劉克莊認為“人之情性無今昔之異”,可見,他認識到其中不變者即“以性情為本”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的本質(zhì)特征。但他又將詩分為“風人之詩”與“文人之詩”,即“古體”與“律體”,兩者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一“以性情禮義為本,以鳥獸草木為料”,一“以書為本,以事為料”。所謂“文人之詩”,主要是針對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派詩而言:“元祐后,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煅煉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盵2]8372這里“波瀾富而句律疏”指“東坡體”,“煅煉精而情性遠”指“山谷體”?!坝文S序張晉彥詩云:‘近世以來學江西詩,不善其學,往往音節(jié)聱牙,意象迫切。且論議太多,失古詩吟詠性情之本意?!兄袝r人之病?!盵2]8405這里所批評的是江西詩的末流。他認為“古詩出于情性,發(fā)必善;今詩出于記問,博而已”[1]1061;“余觀古詩以六義為主,而不肯于片言只字求工,季世反是,雖退之高才,不過欲去陳言以夸末俗,后人因之,雖守詩家之句律嚴,然去風人之情性遠矣”[1]1081。批評江西詩和江西后學“鍛煉精”“論議太多”“出于記問,博而已”即“以才學為詩”而“失古詩吟詠性情之本意”“去風人之情性遠矣”。我們認為“鍛煉精”“守詩家之句律嚴”與“情性遠”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鍛煉守律之詩同樣可以抒發(fā)性情、為情造文。劉克莊同時又指出:“詩必窮始工,必老始就,必思索始高深,必鍛煉始精粹……有天資欠學力,一聯(lián)半句偶合則有之。至于貫穿千古,包括萬象,則非學有所不能?!盵1]1077—1078“故詩必天地畸人,山林退士,然后有標致,必空乏拂亂,必流離顛沛,然后有感觸;又必與其類鍛煉追琢,然后工?!盵2]8611可見劉克莊認為詩“必鍛煉始精粹”“非學有所不能”“必與其類鍛煉追琢,然后工”,又強調(diào)鍛煉與學力的重要性,他還充分首肯“義山之作尤鍛煉精粹,探幽索微”,提示讀者“不可草草看過”。[1]1087他說:“豈非資書以為詩,失之腐;捐書以為詩,失之野歟?”[1]1061認為若資書為詩則失之陳腐;捐書為詩則失之粗野。既反對完全以書本材料為詩的陳腐不堪,又提倡為詩適當?shù)刈粢詴静牧希驗闀須饽苁乖姳苊獯忠岸呌谘胖?。這一辨正的詩學思想較黃庭堅要中肯,黃庭堅《論作詩文》云:“奉為道之‘詞意高勝’,要從學問中來爾……讀書要精深,患在雜博。因按所聞,動靜念之,觸事輒有得意處,乃為問學之功……作詩遇境而生,便自工耳?!盵2]963詩歌必須通過鍛煉才能達到精粹,鍛煉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以書為本,以事為料”,從“余嘗評本朝詩,昆體過于雕琢,去情性浸遠”可以看出,劉克莊并非完全否認鍛煉之必要,他反對的是“過于雕琢”的鍛煉,因為它容易遠離情性。[1]1081

劉克莊不僅指出江西詩的弊端,“迨本朝則文人多,詩人少。三百年間,雖人各有集,集各有詩,詩各自為體;或尚理致,或負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萬首。要皆經(jīng)義策論之有韻者爾,非詩也”[1]1051;還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造成這種流弊的原因之一:“近世理學興而詩律壞”[1]1068,“近世貴理學而賤詩,間有篇詠,率是語錄講義之押韻者耳”[1]1082。宋代理學以“存天理,去人欲”為“存養(yǎng)”工夫,抑制人欲,排拒情感。其暢談的所謂“性理”,實質(zhì)上只是抽掉了情感內(nèi)核的空洞軀殼。由于劉克莊受業(yè)于朱熹的再傳弟子真德秀,其詩學思想又不能不打上了理學的烙印。

余曰:“詩大序曰:‘發(fā)乎情性,止乎禮義?!沤裨娭潦嵌?。夫發(fā)乎性情者,天理不容泯;止乎禮義者,圣筆不能刪也?!盵1]1053

他評詩有時也不可避免地從理學著眼:“恕齋吳公深于理學者,其詩皆關(guān)系倫紀教化,而高風遠韻,尤于佳風月、好山水。大放厥辭,清拔駿壯?!盵1]1082我們很難相信“關(guān)系倫紀教化”的詩歌會具有“高風遠韻”“清拔駿壯”!“古詩發(fā)乎情性,止乎禮義,《三百五篇》多淫奔之詞,若使后人編次,必皆刪棄,圣人并存之以為世戒……陶公是天地沖和之氣所鐘,非學力可摹擬。四言最難,韋孟諸人,皆勉強拘急,獨《停云》、《榮木》諸作優(yōu)游,自有風雅之趣在。五言尤高妙,其讀書考古,皆與圣矣不相悖,而安貧樂道,遁世無悶,使在圣門,豈不與曾點同傳?”[1]1082—1083他認為后人編次《詩》,之所以未刪棄其“淫奔之詞”,是因為這些作品能夠“止乎禮義”,故圣人存焉而以為戒世之教化?!霸c氣象”是理學家最津津樂道的修身治性之境界,劉克莊以之來評陶淵明《停云》《榮木》詩的“優(yōu)游”不迫,正是理學家的視角與口吻。他又說:“古之善鳴者,必養(yǎng)其聲之所自出。靜者之辭雅,躁者之辭浮,悲者之辭暢,蔽者之辭礙,達者之辭和,狷者之辭激,蓋輕快則鄰于浮,僻晦則傷于礙,刻意則流于激?!盵1]1077顯然,“養(yǎng)其聲”也來自理學家的養(yǎng)心治性之說,所謂“靜”“悲(憫)”“達”“狷”都是理學家所倡養(yǎng)之性,文辭之“雅”“暢”“和”則是理學家追求的理想語言風范;而“躁”“蔽”則是理學家所去之性,“輕快”“浮”“僻晦”“礙”“刻意”“激”則是理學家反對的“妨道”之文風。揭示了道德修養(yǎng)與文風之關(guān)系,與朱熹“這文皆是從道中流出”[1]879的觀點基本一致。

劉克莊一方面明確指出江西詩的弊端“雜博者堆隊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費搜索,縛律者少變化”[2]8376;另一方面又充分肯定其成就,“或曰:‘本朝理學古文高出前代,惟詩視唐似有愧色。’余曰:‘此謂不能言者也。其能言者,豈惟不愧于唐,蓋過之矣’”[1]1054。劉克莊這一辯證的詩學思想,較之張戒、朱熹、嚴羽等對江西詩的態(tài)度要公允得多,這是他的通脫之處。這一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其《江西詩派小序》中?!昂蟠宕诵?,亦據(jù)呂氏《宗派圖》而加以論列。此序前有總序,以后則分別論述圖中諸人。每人(或合兩三人)之前有簡評,與呂氏原圖只列姓名不同。該序論詩亦論人,且能跳出江西詩派之圈而持論公允。”[1]1055

劉克莊論黃庭堅,“豫章稍后出,會萃百家句律之長,究極歷代體制之變,蒐獵奇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只字半句不輕出,遂為本朝詩家宗祖”[3]478;充分肯定了黃庭堅“以才學為詩”、勤苦鍛煉之功。聯(lián)系本段論述上文“國初詩人,如潘閬魏野,規(guī)規(guī)晚唐格調(diào),寸步不敢走作。楊、劉則又專為昆體,故優(yōu)人有尋扯義山之誚。蘇、梅二子,稍變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為大家數(shù),學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極其天才筆力之所至而已,非鍛煉勤苦而成也”[3]478,謂宋初詩人或規(guī)晚唐;或?qū)W李商隱;至蘇舜欽、梅堯臣始趨平淡豪??;歐陽修、蘇軾登上詩壇,由于他們天才筆力,竟為大家,但仍然未能形成有別于唐音的時代詩風。所謂“自成一家”,不僅指黃庭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風,成為江西詩派的宗祖,還指黃庭堅成為與唐音異趣的宋調(diào)風范的體現(xiàn)者。這一評價符合宋詩的實際。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辨》中用“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4]26來概括宋詩的基本特征,以此來衡量,只有黃庭堅的詩歌創(chuàng)作當之。論陳師道:“后山樹立甚高,其議論不以一字假借人,然自言其詩師豫章公?;蛟唬骸S、陳齊名,何師之有?’余曰:‘射較一鏃,弈角一著,惟詩亦然。后山地位去豫章不遠,故能師之。若同時秦、晁諸人,則不能為此言矣。此惟深于詩者知之?!膸熌县S,詩師豫章,二師皆極于下之本色,故后山詩文高妙一世?!盵3]478—479陳師道云:“仆于詩初無師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厭,數(shù)以千計。及一見黃豫章,盡焚其稿而學焉?!盵2]1029又云:“陳詩傳筆意,愿立弟子行?!?《贈魯直》)時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黃陳齊名”,陳師道不可能以黃庭堅為師。劉克莊的回答是,正因為陳師道的地位與黃庭堅相去不遠,故能師之;而秦觀、晁補之與黃庭堅詩歌成就相去甚遠,故師之難矣。同時還指出陳師道入門正、立志高,學黃而不為,能自樹立,故其詩“高妙一世”。的確,黃詩奇拗硬澀,陳詩卻清淡峭拔,盡管陳師道以黃庭堅為師,但最終贏得了與黃庭堅齊名的師宗地位。論夏倪:“均父集中,如擬陶、韋五言,亹亹逼真;律詩用事琢句,超出繩墨。言近旨遠,可以諷味。蓋用功于詩,而非所謂無意于文之文也?!盵3]480將夏詩“用事琢句,超出繩墨。言近旨遠,可以諷味”的藝術(shù)成就歸因于“用功于詩,而非所謂無意于文之文也”,表現(xiàn)出對詩內(nèi)功夫的重視與肯定。論呂本中:“余嘗以為此序(指《夏均父集序》)天下之至言也。然均父所作,似未能然,往往紫微父自道耳。所引謝宣城‘好詩流轉(zhuǎn)圓美如彈丸’之語,余以宣城詩考之,如錦工機錦,玉人琢玉,極天下巧妙。窮巧極妙,然后能流轉(zhuǎn)圓美。近時學者往往誤認彈丸之喻而趨于易。故放翁詩云:‘彈丸之論方誤人。’又朱文公云:‘紫微論詩,欲字字響,其晚年詩多啞了。’然則欲知紫微詩者,以《均父集序》觀之,則知彈丸之語,非主于易。又以文公之語驗之,則所謂字字響者,果不可以退惰矣。”[3]485-486視呂本中“活法”詩論為“天下之至言”,認為“流轉(zhuǎn)圓美”即渾成自然的境界并“非主于易”,必須經(jīng)歷“錦工機錦,玉人琢玉”的一番鍛煉功夫,待到“窮巧極妙”,才能超越詩歌法則,最后達到“無蹊徑可尋,不繩削而自合”[1]1070的藝術(shù)境界。

劉克莊這一觀點亦與黃庭堅一致。自黃庭堅示以江西后學“奪脫換骨”“點鐵成金”“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等作詩法式后,招致時人和后人的種種責難。其實黃庭堅強調(diào)讀書,作詩要“無一字無來處”,并非主張要因襲古人,而是借古人的言辭寫自己的新意,即他所謂“以故為新”的內(nèi)涵。同時黃庭堅又認為“讀書破萬卷”未必“下筆如有神”,因為讀書若不能有所悟,也難以寫出好詩來。周紫芝《見王提刑》載:“具茨(晁沖之)太史黃公客也,具茨一日問:‘作詩法度,向上一路如何?’山谷曰:‘如獅子吼,百獸吞聲?!沼謫枺瑒t曰:‘識取關(guān)捩。’具謂魯直接引后進,門庭頗峻,當令參者自相領(lǐng)解?!盵5]423李頎《古今詩話》也載:“《名賢詩話》云:黃魯直自黔南歸,詩變前體。且云:‘須要唐律中作活計,乃可言詩。以少陵淵蓄云萃,變態(tài)百出,雖數(shù)十百韻,格律益嚴。蓋操制詩家法度如此?!盵6]266這兩則材料所載黃庭堅所言,正是呂本中所謂“活法”“悟入”,嚴羽所謂“熟參”“妙悟”。從某種程度上說,作為江西詩派的后勁,呂本中的“活法”詩論,正是對黃庭堅詩學法式的“悟入”而加以總結(jié)提升,使之理論化。呂本中提出“所謂活法者,規(guī)矩備具,而能出于規(guī)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guī)矩也”,并認為“近世惟豫章黃公……畢精盡知,左規(guī)右矩,庶幾至于變化不測”。[1]628—629。又提出“悟入必自工夫中來,非僥幸可得”,這也唯有“魯直之于詩,蓋盡此理”。[1]634“拾遺句中有眼,彭澤意在無弦”(《贈高子勉四首》其四),這是黃庭堅示以江西后學作詩的先后步驟,其意圖昭然:由師法杜甫詩歌的句法,達到陶淵明詩歌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境界,黃庭堅曾多次描述過,“至于淵明,則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2]948;“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2]943;“觀杜子美到夔州后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后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2]943?!安粺├K削而自合”“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即既有法式又超越法式的渾然天成的境界??上Ы髟娕赡┝鳑]有領(lǐng)會黃庭堅的意圖,師法前人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陷入了形式主義泥坑,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黃庭堅的名聲。劉克莊高度評價呂本中的“活法”詩論,崇尚詩歌“不繩削而自合”的境界,與黃庭堅的詩論桴鼓相應,客觀上對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學理論起了支持的作用。

與此相關(guān),劉克莊還多次揄揚黃庭堅,“若李、杜、韓、柳、歐、蘇、黃、陳大宗師亦皆俯首受令于旗鼓之下,其氣魄力量固已關(guān)古今騷人墨客之口而奪之氣矣!”[2]8612“自元祐間天下皆稱蘇、黃,亦曰坡、谷,稱子由曰少公、叔黨曰小坡。惟蘇、黃之名與韓、柳、李、杜等盛矣哉!”[2]8617不僅稱黃庭堅為“大宗師”,還將他與唐代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并列,盡管在他之前楊萬里已在《江西宗派詩序》將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并列:“今夫四家者流,蘇似李,黃似杜。蘇李之詩,子列子之御風也;杜黃之詩,靈均之乘桂舟、駕玉車也?!盵2]5971但至少說明劉克莊認同楊萬里的觀點,表明劉克莊承認宋詩已經(jīng)達到可與唐詩分庭抗禮、并駕齊驅(qū)的地位,這種“不薄今人愛古人”的詩學思想,較之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那些復古派的保守詩學思想要進步得多。

葛兆光說:“經(jīng)過唐五代禪宗與士大夫的互相滲透,到宋代,禪僧已經(jīng)完全士大夫化了。”[7]43“禪僧士大夫化的同時,是士大夫禪悅之風的盛行?!盵7]44禪悅滲透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學批評中分別顯現(xiàn)為“以禪入詩”與“以禪喻詩”蔚然成風。以禪法喻詩法,始于蘇軾,其《送參寥師》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盵1]261借佛教禪宗的主空主靜闡發(fā)詩歌創(chuàng)作應保持虛靜的心態(tài),使神與物游,思與境偕,讓腦海中升騰起豐富生動的人生境界與畫面。其弟子李之儀在《與李去言》中公然認為“說禪作詩,本無差別,但打得過者絕小”[2]887,遂開“學詩如學禪”的論詩詩之先河。范溫《潛溪詩眼》載黃庭堅言:“學者要先以識為主,如禪家所謂正法眼者,直須具此眼目,方可入道?!盵6]317又云:“識文章者,當如禪家有悟門。夫法門百千差別,要須自一轉(zhuǎn)語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須先悟得一處,乃可通其他妙處。”[6]328張元干《跋山谷詩稿》云:“山谷老人此四篇之稿,初意雖大同,觀所改定,要是點化金丹手段。又如本分衲子參禪,一旦悟入,舉止神色,頓覺有異?!盵1]526吳可《學詩詩》:“學詩渾似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閑拈出便超然?!薄皩W詩渾似學參禪,頭上安頭不足傳。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氣本沖天?!薄皩W詩渾似學參禪,自古圓成有幾聯(lián)?春草池塘一句子,驚天動地至今傳?!盵1]546韓駒《贈趙伯魚》:“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盵1]583趙蕃《學詩》:“學詩渾似學參禪,識取初年與暮年。巧匠曷能雕朽木,燎原寧復死灰然。”“學詩渾似學參禪,要保心傳與耳傳。秋菊春蘭寧易地,清風明月本同天?!盵1]934至嚴羽撰《淪浪詩話》,公開宣稱:“仆之《詩辨》,乃斷千百年公案,誠驚世絕俗之談,至當歸一之論。其間說江西詩病,真取心肝劊子手,以禪喻詩,莫此親切?!盵4]251“以禪喻詩”作為一種詩學理論正式被提出來了。

劉克莊也有論詩禪之關(guān)系,但他明確反對“以禪喻詩”:

詩家以少陵為祖,其說曰:“語不驚人死不休?!倍U家以達摩為祖,其說曰:“不立文字?!痹娭豢蔀槎U,猶禪之不可為詩也。何君合二為一,余所不曉。夫至言妙義,固不在于言語文字。然舍真實而求虛幻,厭切近而慕闊遠。久而忘返,愚恐君之禪進而詩退矣。何君其試思之。[1]1068

他認為“詩之不可為禪,猶禪之不可為詩”,因為詩追求“驚人”之語,禪則“不立文字”。盡管詩之“至言妙義”“不在于言語文字”,但是詩與禪,一“真實”“切近”,一“虛幻”“闊遠”。如果舍詩之真實、切近,而逐禪之虛幻、闊遠,則距詩之本體愈來愈遠,其結(jié)果是“禪進而詩退”。我們認為,詩與禪,一屬文學,一屬宗教,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一經(jīng)聯(lián)袂,卻能水乳交融,煥發(fā)異彩。盡管禪宗宣稱“不立文字”,但事實上它必須借助文字來言說,不僅留下了大量的禪宗語錄、公案,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偈詩。同樣,以禪入詩,不僅借助禪意、禪味、禪趣、禪理等使詩之意象如在目前、詩之意境空靈透徹,還能使詩的格調(diào)超凡脫俗,正如張元干所說:“吾友養(yǎng)直,平生得禪家自在三昧,片言只字,無一點塵埃?!盵1]527葉夢得也說:“禪宗論云間有三種語:其一為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為截斷眾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盵8]406“不主故?!薄俺鲅酝狻薄般唤云酰瑹o間可伺”即“契合無間”,亦正是詩家所追求的不拘詩體格套和言外之意、韻外之致。

其實,宋人“以禪喻詩”主要看到禪與詩相通數(shù)端:一是詩家“識”如禪家“正法眼”,“正法眼”即“正法眼藏”,正法指全體佛法;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物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法的開始?!毒暗聜鳠翡洝つυX迦葉》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笔钦f詩家之“識”要具有禪家所謂“朗照宇宙,包含萬物”的開闊視野和高屋建瓴的見識,即嚴羽所謂“立志須高”——“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4]1。二是詩家對作品熟讀深思以領(lǐng)悟其奧妙與禪家之“參”相通?!皡ⅰ奔础皡⒍U”,是佛教禪宗的修行方法,謂玄思冥想,明悟道理。嚴羽一方面強調(diào)參詩要廣要熟,另一方面又主張參詩要活,強調(diào)“須參活句,勿參死句”[4]124。何謂“參活句”?嚴羽雖未明言,但從他強調(diào)“妙悟”“透徹之悟”等語來看,主要指學詩不要拘泥于對字句本身意義的理解,而要充分調(diào)動藝術(shù)思維和想像,透過文本和話語揣摩體會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奧妙。三是詩家之“悟入”與禪家之開悟相通。吳可《藏海詩話》云:“凡作詩如參禪,須有悟門?!盵3]340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云:“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4]12包恢《答傅當可論詩》云:“彼參禪固有頓悟,亦須有漸修始得。頓悟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體已成;漸修如長養(yǎng)成人,歲久而志氣方立。此雖是異端語,亦有理可施之于詩也。”[1]1036曾季貍《艇齋詩話》云:“后山論詩說換骨,東湖論詩說中的,東萊論詩說活法,子蒼論詩說飽參,入處雖不同,然其實皆一關(guān)捩,要知非悟入不可?!盵3]296陳師道《次韻答秦少章》:“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1]402徐俯“中的”說以射中靶心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繪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呂本中所謂“活法”,如前所述,即“規(guī)矩備具,而能出于規(guī)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guī)矩也”。韓駒所謂“飽參”即嚴羽所謂“熟參”,對作品熟讀深思以領(lǐng)悟其奧妙。如前所引《贈趙伯魚》所言“悟”這一豁然貫通的境界,是經(jīng)過了“遍參諸方”的階段,即有一個讀遍群書、艱苦學習的過程,所以是水到渠成、由量到質(zhì)的突變。曾季貍認為這些說法“入處雖不同”,“實皆一關(guān)捩”——同一道理,語義指向均為“悟入”之意。趙蕃《琛卿論詩用前韻》云:“活法端知自結(jié)融,可須琢刻見玲瓏。”[1]935可見,“活法”即“悟入”是建立在“琢刻”功夫之上的,詩人一旦悟入,便能寫出好詩來,正如戴復古所言“欲參詩律似參禪,妙趣不由文字傳。個里稍關(guān)心有悟,發(fā)為言句自超然”[1]985(《論詩十絕》其七)。四是詩家追求“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與禪家所謂“超出言外”禪語相通。如此看來,劉克莊反對“以禪喻詩”,說明他并未領(lǐng)悟詩與禪在上述四個方面相通之理,致使“詩之不可為禪,猶禪之不可為詩”之說武斷而偏執(zhí),如禪家開悟詩叫“偈詩”,詩家禪詩也有三種基本形式,一是以詩示禪,二是以禪喻詩,三是詩禪相融。[9]王士禛便指出:“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10]83但是劉克莊又說過:“余既以呂紫微附宗派之后,或曰:‘派詩止此乎?’余曰:‘非也,曾茶山贛人,楊誠齋吉人,皆中興大家數(shù)。此(比)之禪學,山谷初祖也,呂、曾南北二宗也,誠齋稍后出,臨濟德山也。初祖而下止是言句,至捧(棒)喝出尤經(jīng)揵矣?!视忠远依m(xù)紫微之初,陸放翁學于后(當為衍字)茶山而青于藍,徐淵子、高續(xù)古曾參誠齋,警句往往似之。湯季庸評陸、楊二公詩,謂誠齋得于天者不可及。”[2]8583似乎前后矛盾,細究方知,劉克莊認同呂本中借禪宗立詩派,但對“以禪喻詩”則謂“余所不曉”,明確提出異議。

[1] 蔣述卓,等.宋代文藝理論集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3]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

[4] 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5] 周紫芝.見王提刑∥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刷館,1986.

[6]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1980.

[7]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8]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

[9] 吳晟.中國古代詩歌的禪宗智慧.文藝理論研究,2004(4):72—77.

[10](清)王士禛.帶經(jīng)堂詩話張宗柟纂集.戴鴻禮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責任編輯:趙小華;實習編輯:楊孟葳】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江西詩學的知性反?。耗纤卧妼W研究”(08J-08)

2015-09-20

I207.2

A

1000-5455(2015)06-0171-05

吳晟,江西南昌人,文學博士,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文學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歡
劉克莊詩家黃庭堅
詩家語,如此乃健——淺談詩詞語言的運用
中華詩詞(2023年5期)2023-02-06 08:48:00
關(guān)于推薦《當代詩壇百家文庫》入選詩家的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11-14 23:33:56
黃山
別具風采的“詩家語”
中華詩詞(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3
節(jié)序詞淺談
文教資料(2016年35期)2017-04-14 03:04:25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尋常語亦詩家語——讀慧心的幾首絕句感言
中華詩詞(2016年11期)2016-07-21 14:56:16
論劉克莊詞學理論管窺
戲劇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3:25:24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进贤县| 新密市| 德阳市| 河南省| 无锡市| 昭通市| 密山市| 舟曲县| 株洲县| 柯坪县| 彰化县| 华安县| 内黄县| 云阳县| 石泉县| 兴仁县| 邛崃市| 新丰县| 湘乡市| 南城县| 公安县| 蕲春县| 泗阳县| 内丘县| 班玛县| 德州市| 仙居县| 滦南县| 汉中市| 宝应县| 平南县| 仁寿县| 边坝县| 长宁区| 咸丰县| 太白县| 娄烦县| 平定县| 秀山| 咸阳市|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