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
你的這一聲吼,徑直刺破了我的慵懶,掐著一枚大棗的手,停在了半空中,送不到嘴邊。
延安市延川縣土崗鄉(xiāng)的程家大院,四圍的黃土粗糲,顯得狂躁,時刻準備隨風而起,來一個漫天飛舞。院落的裝飾主打艷艷的紅,一派高貴與莊嚴。坐在舞臺下邊觀看這場鄉(xiāng)間演出的游客,來自四面八方,車馬勞頓了一天,茶余飯后,準備在歌舞之間舒緩心境,獲取一份愜意。但是,此時此刻,狂躁、高貴、愜意似乎都甘愿往后退卻幾步,畢恭畢敬地立在一旁,任憑你的放肆。
漆黑的夜,到處填滿了你的聲息。經(jīng)由麥克風的擴充,這一聲吼,飄蕩并撞擊著夜的寧靜,流淌千百年的黃河水應(yīng)該聽見了,乾坤灣——黃河在蒼茫大地上畫下的一道最美弧線——也應(yīng)該能聽見。
陜北說書,以往不曾現(xiàn)場聆聽過。翻查網(wǎng)絡(luò)上的資料,說這是流傳于陜西北部延安和榆林等地的一門曲藝,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陜北的民歌小調(diào)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后來吸收眉戶、秦腔、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diào),逐步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2006年,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些,你是否知悉?
你只是一味地吼,帶著濃濃的口音,讓我這個異鄉(xiāng)人聽不懂此中的玄妙。你被人攙扶著上臺,光白辣辣的,你是否有些許的感覺?你坐定,整理身邊的家伙。你抱著的,應(yīng)該是一把琵琶,但比一般所見的琵琶要大一號,要糙一些。盡管我并不熟諳樂理,但私下感覺這樣的琵琶不適合彈奏那些經(jīng)典曲目,比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昭君出塞》,它就適合與這樣的吼貼在一起,它就應(yīng)該在這樣的場合亮相。
你的左腿上綁了兩塊木板,據(jù)說,這叫“甩板”;右手上綁了一串小木板,還說,這叫“嘛喳喳”。你右手一邊彈奏“琵琶”,“嘛喳喳”隨之動起來,左腿有規(guī)律地晃,“甩板”開始工作,這個曲子的節(jié)奏也就有了。你一個人,干了一個樂隊的活兒。
你似乎還是個新手,有點不適應(yīng)這樣的場面。盡管舞臺中央只有你一個,你還在等,靜靜地坐著,過了一陣,你朝旁邊說了一句什么,大概是說,可以開始了么?
你應(yīng)該知道,這是在演出。你作為演員,登臺了,就形成一個場。這個場域中,是有規(guī)范的。如果是在大城市的劇場,別說演員了,就是觀眾,咳嗽一聲也不能隨意。而是需要掐著點兒,集體行動,而且還要輕輕地,用手握拳,捂著嘴唇,清清嗓子,聊表心意,點到為止。文雅一點的,還要脫下禮帽,欠身,向周遭頷首,表達內(nèi)心的愧疚。
你自然沒有經(jīng)受這一套的熏陶,而是大聲地問,得到了準許,你就彈了起來,唱了起來——盡管以都市文明的標準來衡量,你這樣的行為有些出格,甚至有些撒野的味道。但這又何妨?此情此景,就必須要有這樣的“野”來襯托。
一開腔,你就把這個世界給籠罩了。
這不是唱,這是吼。
你的聲音很躁,跟陜北的黃土同一個脾氣。盡管聽不明白此中傳遞了一些什么內(nèi)容,但硬是讓人坐不安穩(wěn),曲調(diào)里有一種張力,四溢開來,如一團暖陽,將人裹緊,熱辣辣的,不得喘息。
嗓子仿佛就是你的武器,里邊存有上百發(fā)子彈。你領(lǐng)取了任務(wù),立即把自己擺到了急先鋒的位置上,將庫存的子彈一一射將出來,而且是掃射,不留情面,不留死角,方圓成了你的領(lǐng)地,你在攻克一個又一個的山頭,插上鐫刻著你名字的旗幟。
直到第二天,我才打聽到,你的名字叫張成祥,唱的是《李志英過山》選段。
順便問一句,韓起祥是陜北說書的一代宗師,你叫張成祥,你們是個啥子關(guān)系?
登臺時,你的右腳墊了一塊方磚?;蛟S人家覺得這樣你還是有些不便,于是,你在吼的途中,有人上臺,手拿一塊方磚,壘在你的右腳下方。這應(yīng)該算個意外,但是你沒有出戲,毫不在意。或許,你正在戲里,眼前發(fā)生了什么,你已經(jīng)無從知曉了。你仰頭,整個身軀都在向上張望,感覺在發(fā)出天問,問得酣暢淋漓,問得蕩氣回腸。
你到底在叩問什么?你的眼睛看不見這個世界,你的內(nèi)心有著何樣的悲楚與歡欣?
端坐在臺下的這些人,抱著消遣娛樂的期許而來。桌子上擺著狗頭棗,紅晃晃的,咬一口,滿嘴的香,齒間殘留著甜意。這當然是一把好棗,但似乎不太適合你的節(jié)目。你在吼,吼得那么歡,誰還有閑趣留意嘴邊的香,齒間的甜?
南宋詩人陸游有兩句詩:“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說的是日落西山的時候,全村人都在柳樹下聽盲人說書。在他的筆下,聆聽說書充滿了儀式感。一種文化,就這樣繼承下來了。
你的聲音富于原初的沖動,它就是從這片黃土地里長出來的。
你的同鄉(xiāng)作家路遙,在題為《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的文章中提及他父親通過收錄機聽韓起祥說書的情形:“父親半閉著眼睛,一邊聽,一邊用手悠閑地捋著下巴上的一撮黃山羊胡子。韓起祥的一口陜北土話,在他聽來大概就是百靈鳥在叫喚。每當聽到絕妙之處,就忍不住張開沒門牙的嘴嘻嘻地笑個不?!?/p>
他還寫道,韓起祥說書,急爭的嗓音和繁密的三弦呱噠板聲響成一片,好像一把鏟子正在燒紅的鐵鍋里飛快地攪動著爆炒的豆子,“我父親的情緒也高漲到了極點,他竟然也用陜北土話跟著老韓嚷嚷起來,手舞足蹈?!?/p>
那種原初的沖動給人的震撼,依然在。你穩(wěn)穩(wěn)地接過“衣缽”,以自己吼出來的每一個聲息,砸向后來者的心坎。
這是黃土地里的蘊藏,也激蕩在黃河水的深處,成為這方水土的一個烙印,一枚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