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宜州市第六小學 莫榮巧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的而各方面又未成型的孩子,他們思想還不成熟,閱歷還不深,經(jīng)常犯些小毛病,犯些小錯誤,那是他們成長中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舵手,我們班主任關鍵是能夠讓學生少犯錯,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當學生犯下錯誤時,我們的教育不盡人意時不妨嘗試以下幾點,或許能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五年前我教過一個姓龔的學生,曾因曠課、逃學、打架、偷錢而換了三所學校,最后因他親戚的關系才得以進入我班。但不到三天龔某就逃學。找其談心,一副無賴的樣子,談話無法進行。我只好先從了解他的個性著手,捕捉他身上的優(yōu)點:寫字工整、講義氣、重感情和有組織能力。然后,我通過其他渠道與之交友,讓他寫黑板報、組織班會活動等來發(fā)揮其特長;再次,我設身處地地開導他,讓他考慮自己今后的出路。此后,我又一直真心實意從生活、學習上關心愛護他,我的誠心和愛心感化了他,最終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重點中學。我想,龔某是體會到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期望,從而成功地轉變了他的行為和品質。
學生犯了錯誤,我們不要動不動就嚴厲地批評,應該先調查分析,摸清事情來龍去脈。例如,學生遲到了,先要了解他遲到的真實原因,家里有沒有什么特殊情況,不僅了解本人,還要私下跟家長、同學了解情況。如果的確是客觀原因,不僅不要批評,還要表揚一下,同情一下。如果屬于主觀原因,也不要急于批評,先把遲到的真實緣由,從班主任口中說出來,讓學生認為老師的批評或教育是有理有據(jù)的。教育的語言不要小題大做,要先從學生由于遲到帶來的自身損失談起,讓學生感到自己的過錯給自身帶來的影響,使批評建立在對學生關心的基礎上。如果是較大的過失,如學生間的矛盾沖突,要聽取多方意見,包括有嚴重過失的學生,給他一個申辯的機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不是偏袒哪一方,看事實講道理。然后就過失的結果,讓有過錯的學生認識到怎樣可以不犯這樣的錯誤,這樣錯誤的發(fā)生對于矛盾的雙方將會造成怎樣的傷害,通過積極協(xié)調,讓矛盾的雙方求得相互理解,主動彌合分歧,承擔責任。不要動不動就拿出條令來壓學生。
面對學生的過錯,先不必又是找家長又是找學校領導等,要和當事人一起積極尋找改正錯誤的方法,要使學生覺得老師是接受他懺悔并鼓勵他改正錯誤的心靈牧師,而不是懲罰者。因為學生犯錯誤后,常常有這樣兩種心理:怕家長怕學校處分,開始想辦法遮掩錯誤,推委過失。還有,有的學生認為反正我已經(jīng)犯了,又不是第一次,老師批評多了,臉皮也就厚了,已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對待老師的教育有抵觸心理。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讓他知道問題的嚴重性,讓他知道犯的錯誤帶來的影響,同時不要冷嘲熱諷,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老師是幫助他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審問他,讓這樣的學生感覺班主任是可以信賴的人,把問題說清楚,然后班主任要為學生出主意,和學生一起研究正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讓犯錯誤的學生覺得老師不是執(zhí)行校規(guī)的“專殺”,而是為他們指明光明道路的引路者。
犯錯誤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要經(jīng)歷的事情,不要大驚小怪。學生犯錯誤了,班主任要重視是對的,但要對事不要對人或一棍子打死,或草率宣判他是個壞學生。否則學生將來做什么都不順眼了。他說什么你都不愿意聽了,讓有過失學生覺得背了黑鍋后,就永遠是“駝背”了。這是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你上午批評了他,下午還應該對他親切關懷,不管哪位學生,他不可能全身都是污點,我們要找出他的優(yōu)點、他的成功之處來表揚他,多多鼓勵他,讓他自通,從而改正錯誤,走向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