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創(chuàng)意造言——李翱文質思想略論

2015-03-18 18:29:39陸雙祖
湖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中道文質仁義

陸雙祖

(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中唐時期,以韓愈領導的古文運動為中心,形成了以其友人和學生為主體的文學共同體。這一共同體以文章革新的方式復興儒學,以應對中唐社會的政治文化危機,為唐帝國的中興從文化上尋找出路。在這一文學共同體中,李翱是繼承發(fā)揚韓愈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獨特文學見解的一位重要作家。李翱師從韓愈學文,深受韓愈影響,其文學思想較為深刻,尤其對文質問題有獨到的思考。

李翱 (774—836),字習之,隴西成紀人,中唐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代古文運動的重要成員。李翱在早年孜孜于學儒,“博雅好古”,“為文尚氣質”[1],后拜古文運動領袖韓愈為師,“始從昌黎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故有司亦謚曰文?!盵2]韓愈《送孟東野序》也提到:“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盵3]李翱在《祭吏部韓侍郎文》中也說:“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文析道,為益之厚?!盵4]由此可見他們二人之間亦師亦友的深厚友誼。

李翱繼承了韓愈崇儒排佛的思想,致力于復興儒學。李翱以《中庸》“天命之謂性”為其重建儒學的依據(jù),提出了復性說。李翱《復性書》提出:“人之所以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4],認為“性善情惡”,因此提倡正情以復性,由此復興儒學之“道”。在文學思想上,李翱繼承和發(fā)揚了韓愈的主張。李翱的文學思想以六經(jīng)為旨歸,以儒家之道為核心,認為“有德者必有言”。在文質觀方面,李翱認同“文以明道”的觀點,提倡“創(chuàng)意造言”,在文質關系上推崇“中道”,主張文質兼顧。在創(chuàng)作方面,積極向韓愈學習,“為文以明道”,繼承了韓愈文章“正”,“渾厚”的特點?!端膸烊珪偰刻嵋せ矢Τ终芬舱f:“翱得愈之醇”[5],“醇”即“渾厚”?!罢迸c“醇”作為文章的特色,是屬于儒家“溫柔敦厚”的審美范疇。李翱正是接受了韓愈文章中最具儒家傳統(tǒng)的“本色”特質,并極力發(fā)揚之。由此可見,李翱在思想和創(chuàng)作上深受韓愈影響,成一家言,與韓愈并稱“韓李”,深為當時文壇推重。

在文學觀念上,李翱秉持“文以明道”的主張。李翱繼承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對“立言”的意義和價值尤為肯定。他在《答皇甫湜書》中說:

凡古賢圣得位于時,道行天下,皆不著書,以其事業(yè)存于制度,足以自見故也。其著書者,蓋道德充積,阨摧于時,身卑處下,澤不能潤物,恥灰燼而泯,又無圣人為之發(fā)明,故假空言,是非一代,以傳無窮而自光耀于后。[4]

可見他對“著書立說”的意義是積極認同的。但李翱追求“立言”不是為了“傳無窮而自光耀于后”,而是為了“明道”。李翱認為“明道”是“文章”之根本。其《寄從弟正辭書》曰:

汝勿信人號文章為一藝。夫所謂一藝者,乃時世所好之文,或有盛名于近代者是也。其能到古人者,則仁義之辭也,惡得以一藝而名之哉?[4]

他否定“文章是一藝”的觀點,認為文章是“仁義之辭”。他所說的“仁義”即是其所要“明”之“道”,從而賦予了“文章”崇高的地位。

李翱對當時脫離“道”的不良創(chuàng)作風氣做了深入批評。他在《與淮南節(jié)度使書》中說:

近代己來,俗尚文字,為學者以鈔集為科第之資,曷嘗知不遷怒、不二過為興學之根乎?入仕者以容和為貴富之路,曷嘗以仁義博施之為本乎?由是《經(jīng)》之旨棄而不求,圣人之心,外而不講,干辦者為良吏,適時者為通賢,仁義教育之風,于是乎掃地而盡矣。[4]

李翱批評學界以科第為能事,汲汲于富貴,忘記了為學之根,丟棄了“仁義”之本,不求“經(jīng)旨”,不講“圣心”,致使“仁義”之風掃地殆盡。李翱明確表示他學古文是為了“明道”?!洞鹬燧d言書》云:

吾所以不協(xié)于時而學古文者,悅古人之行也,悅古人之行者,愛古人之道也。故學其言,不可以不行其行,行其行,不可以不重其道,重其道,不可以不循其禮?!盵4]

李翱“學古文”,是因“悅古人之行”“愛古人之道”。這是主張“文行合一”,“文道合一”,“為文”最終是為“明道”。而李翱講的“道”是指“古圣人所由之道”。是儒家以“仁義”為核心的思想。他在《答侯高第二書》中說:

吾之道非一家之道,是古圣人所由之道也。吾之道塞,則君子之道消矣;吾之道明,則堯舜文武孔子之道未絕于世也。[4]

他所說的“道”的內(nèi)涵非常明確,是“堯舜文武孔子之道”,指以“仁義”為核心的儒家思想。

李翱的“文以明道”強調“文”的道德教化作用。其《雜說上》曾言:“志氣言語發(fā)乎人,人之文也。志氣不能塞天地,言語不能根教化,是人之文紕繆也?!盵4]他認為著書立言要以“教化”為根本,否則就是錯誤的。在《答朱載言書》中也認為:“義不深,不至于理;文不信,不在于教勸?!盵4]這是要求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要以“教勸”為目的??梢?,李翱主張“文以明道”,認為“為文”的最終目的是把圣人之“道”落實在道德教化之中。

從文質觀看,“文以明道”是中唐古文家提出的對于文質問題的核心觀點。這是以“道”為“質”,“文”為“道”的表現(xiàn)形式。對這一觀點,李翱是完全認同的。但李翱以“文以明道”為基礎,提出了自己對于文質的看法,且較有新意。

李翱文質觀的特別之處在于提出了“創(chuàng)意造言”觀點。李翱認為,文章雖是“仁義之辭”,但不能把文章等同于“仁義”道,文章有其自身的價值。他在《答朱載言書》中說:

列天地,立君臣,親父子,別夫婦,明長幼,浹朋友,《六經(jīng)》之旨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稱詠,津潤怪麗,《六經(jīng)》之詞也。創(chuàng)意造言,皆不相師。[4]

李翱這是把“六經(jīng)之旨”作為“質”,而“六經(jīng)之詞”作為“文”。李翱認為作為表達“六經(jīng)之旨”的“六經(jīng)之詞”,“掇章稱詠,津潤怪麗”,其“創(chuàng)意造言,皆不相師”,“質文”各具特色。李翱由此認為,文章貴在獨創(chuàng),主張“為文”要“創(chuàng)意造言”。

“創(chuàng)意造言”是李翱對文質問題的具體主張?!皠?chuàng)意”強調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造言”側重形式的創(chuàng)造,可謂“文質并重”。李翱認為,內(nèi)容和形式都不能因循守舊,不同的內(nèi)容要用不同的形式,要文質相宜。在《答朱載言書》中他說:

故其讀《春秋》也,如未嘗有《詩》也;其讀《詩》也,如未嘗有《易》也;其讀《易》也,如未嘗有《書》也;其讀屈原、莊周也,如未嘗有六經(jīng)也。[4]

在李翱看來,《六經(jīng)》因各自的“立意”不同,所以“造言”也不同,都做到了“創(chuàng)意造言”,文質均有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意”的重點是具體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要根據(jù)各自篇章之特點而變化?!皠?chuàng)意”的根本在于“因學而知”,來自“學”,主要包括學識、修養(yǎng)等方面。李翱提倡“創(chuàng)意”,是強調要重視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要以仁義為本,以圣人之道為旨歸,從而使文章意義深遠。而強調“造言”表明了他對“文”的重視。他在《答朱載言書》中說:“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傳也?!盵4]這說明李翱對文的重要性的認識是很深刻的,把“詞工”作為文的重要標準。《答皇甫湜書》曰:“史官才薄,言詞鄙淺,不足以發(fā)揚高祖、太宗列圣明德,使后之觀者,文采不及周漢之書?!x之疏數(shù),在詞之高下,理之必然也?!盵4]他批評史家“言詞鄙淺”,把“詞高”作為評價文章的主要依據(jù),說明他很重視文詞的創(chuàng)新。李翱提出“創(chuàng)意造言”的文質觀,主張內(nèi)容和形式都要創(chuàng)新,二者并重。這在精神實質上與韓愈的“惟陳言之務去”是相同的,都體現(xiàn)了一種創(chuàng)新。

李翱的“創(chuàng)意造言”涉及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要真正實現(xiàn)“創(chuàng)意造言”就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實質是要處理好文質關系。對文質的關系,李翱主張文質兼顧,提倡“中道”,反對偏頗。

李翱在《答朱載言書》中批評了當時文學批評中存在的六種不良思想傾向。他說:

天下之語文章,有六說焉:其尚異者,則曰文章辭句,奇險而已;其好理者,則曰文章敘意,茍通而已;其溺于時者,則曰文章必當對;其病于時者,則曰文章不當對;其愛難者,則曰文章宜深不當易;其愛易者,則曰文章宜通不當難。此皆情有所偏,滯而不流,未識文章之所主也。[4]

李翱所說的“六說”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這六種不良傾向形成了三組對立的觀點,在李翱看來都是“情有所偏,滯而不流”,偏于一端,沒有處理好文與質的關系。

對如何處理文質關系,李翱主張文質兼重,提倡“中道”。李翱強調“質”的重要性。他在《答朱載言書》中說:“義深則意遠,意遠則理辨,理辨則氣直,氣直則辭盛,辭盛則文工?!盵4]他認為作為決定文章的關鍵是“義”、“意”、“理”、“氣”這些“質”的因素,只有做到“義深”、“意遠”、“理辨”,才能“辭盛”、“文工”。李翱這一觀點顯然是認為“質”決定“文”,內(nèi)容決定形式。但李翱并不“輕文”。他在《答朱載言書》中又提出:“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傳也。”[4]李翱反對重質輕文,認為“詞不工者不成文”,強調文的重要性。他說:“文、理、義三者兼并,乃能獨立于一時,而不泯滅于后代,能必傳也?!崩畎堪选拔摹?、“理”、“義”并舉,認為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認為“文”、“理”、“義”三者兼重,內(nèi)容與形式高度統(tǒng)一,才能“獨立一時”,才能傳之久遠。因此,李翱“重質”但不“輕文”,文質并重。

在此基礎上,李翱提出了“中道”文質標準,認為理想的文質關系是“居乎中者”。其《雜說上》曰:

出言居乎中者,圣人之文也;倚乎中者,希圣人之文也;近乎中者,賢人之文也;背而走者,蓋庸人之文也。[4]

李翱把儒家的“中道”作為文質關系的標準,以“中道”為標準劃分文章的等級,把“居乎中者”定為最高典范?!爸小本褪俏馁|適中,即儒家的“中道”,即孔子所說的“文質彬彬”。李翱顯然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文質觀念。

總言之,李翱秉承韓愈的思想,在韓愈之后,進一步發(fā)展了“文以明道”的文學思想,提出“創(chuàng)意造言”的觀點,提倡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較強的文學本體意識。在文質觀上,李翱主張文質兼顧,提倡“中道”,重質而不輕文,發(fā)揚了先秦儒家以“中和”為思想基礎的文質論,深化了唐人對文質問題的探討,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也對宋代的古文運動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205.

[2]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280.

[3]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62.

[4]董浩.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64106466.

[5]紀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集部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9:2011.

猜你喜歡
中道文質仁義
行仁義與由仁義行
文質清華——2023年全國高等藝術院?;B畫教師作品展作品選刊
描寫生動 文質俱佳
三軸攪拌樁在仁義排澇站基礎處理中的應用
禪活
醒獅國學(2019年12期)2019-02-24 06:54:47
靜淡
醒獅國學(2019年11期)2019-02-24 06:54:37
觀茶
醒獅國學(2019年10期)2019-02-24 06:54:26
論王充的公文批評思想
中州學刊(2008年6期)2018-08-19 00:00:00
人生棒喝
醒獅國學(2018年4期)2018-08-04 08:54:20
仁義不過是“客?!??
固原市| 五常市| 鄱阳县| 华阴市| 阳东县| 安泽县| 民勤县| 泗水县| 揭西县| 浪卡子县| 宜宾市| 凤山市| 孝义市| 灵宝市| 江陵县| 会昌县| 襄城县| 深圳市| 祁连县| 贵南县| 南雄市| 郑州市| 蚌埠市| 石家庄市| 印江| 桂平市| 普陀区| 洱源县| 郎溪县| 兴义市| 宣化县| 福鼎市| 聂荣县| 嘉义县| 邵阳县| 旬阳县| 富川| 昔阳县| 任丘市| 凉城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