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白族傳統(tǒng)服飾造型藝術(shù)芻議

2015-03-18 05:46:33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7期
關(guān)鍵詞:頭飾白族刺繡

曲 義

(宿州學院 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白族在古代被稱為“白子”,人口數(shù)量190 余萬,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湖南和湖北四省,其中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人口最多。白族自古尚白,無論服裝還是建筑,基本都以白色為主色調(diào),在此基礎(chǔ)上以淡藍、淡綠和粉紅等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進行局部裝飾。白族扎染久負盛名,大理周城地區(qū)幾乎家家開有扎染工場,并沿襲了傳統(tǒng)扎染的染色工藝,從業(yè)人口較多,其制品廣泛應(yīng)用于服飾、家紡和室內(nèi)空間的裝飾之中。與扎染藝術(shù)相比,白族刺繡雖不及其著名,但同樣具有相當?shù)乃囆g(shù)成就。白族刺繡題材以植物紋樣居多,動物紋樣次之,自然景物紋樣和人物紋樣則較為少見[1]。服飾刺繡圖案普遍具有吉祥寓意,如牡丹寓意富貴、菊花象征高潔、石榴寓意多子、老虎代表勇敢和力量,色調(diào)鮮艷而明快,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一 服 裝

白族傳統(tǒng)男裝和女裝的形制均為上衣下裳,與我國西南地區(qū)諸多少數(shù)民族服飾不同的是,白族傳統(tǒng)服飾以褲裝為主,而裙裝則較為少見。

(一)男子服裝

對襟盤扣白褂配白、藍長褲,再套上藍色或黑色馬甲,是白族男裝的典型形象。但也存在大同小異的特點,如海東地區(qū)的“三滴水”男裝,其門襟為右衽大襟,馬甲的件數(shù)也由一件增至三件套穿。最里層為麂子皮材質(zhì),剩余兩層為棉甲或絲綢甲,三件馬甲的衣長從內(nèi)到外依次遞減,同時穿著后衣邊件件顯露,極富層次感,故而被譽為三滴水。勒墨支系的男子則在對襟白褂之外喜穿本白色的麻布長坎肩,衣長大多過膝,下穿大襠長褲。

(二)女子服裝

大理地區(qū)白族女子上穿白色右衽立領(lǐng)短衣,衣長至臀圍線上下,短衣之外服粉色或普蘭色的絲絨馬甲,馬甲的門襟亦為右衽大襟。下穿白色或藍色直筒長褲,上衣的領(lǐng)口、袖口、門襟和褲子的下擺處刺繡花卉紋樣和幾何紋樣進行裝飾。散居于麗江地區(qū)的白族,因與納西族混居,故而其服飾上存在一定的納西族服飾風格,最突出的元素是“七星戴(背)月”羊皮馬甲和氆氌馬甲,其造型與納西族幾乎無異;保山州部分村寨的上衣則改大襟為對稱式門襟,正面服裝的衣長及腰節(jié)線附近,背面衣長及膝蓋以下,造型類似于現(xiàn)代正式男西裝中的燕尾禮服;碧江地區(qū)的女服則一改白族服飾尚白的傳統(tǒng),喜著彩色或黑色面料的上衣;居住在洱源地區(qū)部分山區(qū)地帶的白族女子喜穿魚形衣,該服裝又名“海藍衣”,白語稱其為“各許六”[2],是白族先民魚圖騰原始崇拜意識形態(tài)在服裝上的體現(xiàn)。海藍衣為海藍色的右衽大襟短上衣,衣片前短后長,從服裝正面和側(cè)面看去仿佛魚尾的造型??p綴了小銀泡的袖口和門襟則好比魚鱗,而褲子腳口處刺繡的水波紋圖案更為魚形衣主題的營造添磚加瓦。總之,從上述幾個地區(qū)男子服飾間和女子服飾間的異同上來說,足見白族服飾支系差異和服飾文化藝術(shù)的豐富多樣性特點。

二 纖維類配飾

白族纖維類配飾品的品類豐富,主要包括頭飾、圍腰、香包、線鐲和布鞋五類,其中以頭飾和繡花女鞋的造型最為豐富。

(一)頭飾

男戴包頭女戴巾是白族的傳統(tǒng)頭飾習俗,未婚少女的盛裝頭飾和兒童頭飾則以帽飾居多。包頭是白族男子服飾中造型藝術(shù)語言最為突出的部分,頭巾的造型亦為白族女服整體藝術(shù)效果的營造錦上添花。

1.包頭。男子包頭的色彩以白色為主,其間交錯纏繞藍色細條狀土布,長度最多可達7m,成型后形如一個碩大的蓋子。白色和藍色細條布的兩端均做彩繡裝飾。從服飾藝術(shù)性別差異上來看,白族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女裝的藝術(shù)性和服飾元素明顯豐富于男裝。在構(gòu)成相對簡單的白族男裝元素中,包頭因其夸張的造型,往往成為整套服飾的視覺中心。

2.頭巾。因相同民族的不同支系存在服飾差異,白族女式頭巾的品種也相對豐富。從頭巾面料的層數(shù)上來說,有單層巾、雙層巾和多層巾之分。層數(shù)隨女子婚否與年齡情況而增加,女孩頭戴單巾,成年后飾兩層巾,其造型為鴿子尾狀。鴿子尾頭巾廣見于大理下關(guān)和古城地區(qū),因戴上該巾后形似展翅的鴿子而得名。頭巾的尺寸2 尺見方,通常為藍色,佩戴時需用細頭繩固定于腦后,并將頭頂部位的兩個布角和腦后末端系扎后所形成的褶皺狀布邊伸展開來,從而形成了鴿子翅膀與尾部的造型,栩栩如生。已婚少婦改戴八層巾,中年后巾層最多可遞增至11 層,步入老年起頭巾層數(shù)則化繁為簡,一般在四層左右。從裝飾上來看,白族女頭巾分為繡花巾和扎染巾兩類,頭巾裝飾色彩的明艷度和圖案的構(gòu)成形式同樣會隨著服用者年齡的增長而簡化。

3.少女盛裝頭飾。白族未婚少女的盛裝頭飾因支系服飾存在差異,有鼓釘帽和姑姑帽兩種形態(tài)。鼓釘帽被白族稱為“等吉”[3],是白族少女的盛裝頭飾之一,多由女孩自己制作而成,寓意少女美麗、勤勞及未來的婚姻幸福美滿。鼓釘帽為圓形,主體面料的色彩為黑色,帽身處有細小的銀條組成的方格狀圖形,帽沿處以銀泡縫綴飾之。帽子的整體外觀極似鉚釘?shù)膱A鼓,鼓釘帽便由此而得名。姑姑帽是洱海一帶白族青年女子的另一種盛裝頭飾,雖然沿湖各地的姑姑帽造型并不相同,但其基本形均由長梯形發(fā)展而來。姑姑帽面料上的裝飾材料由絲線和銀飾組成,銀芝麻鈴、銀泡和銀馬頭等閃亮而醒目的飾品與彩色的挑花刺繡縫綴在一起,使得姑姑帽具有很強的繁縟形式美感。

4.童帽。與漢族及諸多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童帽一樣,白族童帽造型的來源多取自動物的基本形態(tài),常見的有虎、蛙、獅、兔等7 種帽型。帽身的裝飾元素主要有銀泡、銀牌、琥珀、瑪瑙、小佛像和梅菊題材的纏枝刺繡。

(二)圍腰

圍腰是白族女子服飾的專屬品,其造型分為滿襟式和半襟式兩種。滿襟式圍腰由領(lǐng)部圈(繩)、梯形擋片、敞開式裙片和圍腰飄帶四部分構(gòu)成。半襟式圍腰的部件包括腰頭、圍腰飄帶和敞開式裙片三種,兩類圍腰的衣長均在膝蓋至腳踝之間。上擋片與下?lián)跗\用撞色的處理方式拼縫于腰節(jié)線上,以上白下藍和上藍下黑居多。圍腰制作工藝中最復雜的部位集中在腰頭,為了增加牢度,腰頭需由里布和外布合縫,里布的色彩并無定制,而外布則以有彩色面料居多。腰頭的長度一般在8-10cm 之間,寬5.5cm 左右,成型后,還要在前腰頭位置上繡制生活化的吉祥圖案,并在長方形的四邊進行貼邊裝飾。圍腰的飄帶因系扎后腰帶兩端至系結(jié)部分隨著人體和風力的作用引起飄動而得名。飄帶的造型總體上呈細窄的長方形,只有兩頭略寬,呈寶劍頭形狀,寶劍頭處常作挑花裝飾,白圖顯花。年長者系深藍色或黑色飄帶,帶寬相對較大。青年人系群青色或白色帶,長度和寬度均不及年長者。飄帶活躍了服裝背面的藝術(shù)形態(tài)效果,可以被看作是白族女裝背面的視覺中心。此外,勒墨支系的白族圍腰上還縫綴有三行由各色彩珠和小海貝構(gòu)成的飾物。至此,一個完整的腰頭才制作完成。

(三)香包

大理地區(qū)的白族民眾多信仰佛教,香包原是佛教的專用物品[4],后來則普及為生活化的物品。香包的長、寬分別為33cm 和23cm,造型由長方形的包體、包袋蓋、包底端的彩色線穗和小鈴鐺構(gòu)成。男包的色彩通體為黑色,花草類刺繡紋樣集中于包袋蓋上。女包在藍色面料的包體上刺繡佛像和花鳥魚蟲類紋樣,繡線均用白色,素凈而雅致。

(四)金銀彩線手鐲

白族幼童手戴用金銀線和彩線編制而成的手鐲,具有吉祥祈福的寓意。手鐲主要由彩色的細線繩編織,再以金銀色的線繩纏繞于其上。在每年舉行白族火把節(jié)儀式時,父親要將子女的舊手鐲取下燒掉,并改戴新鐲,其用意為辭舊納新和驅(qū)災辟邪[5]。

(五)鞋飾

白族男鞋表面無華,造型和色彩與老北京布鞋基本一致。女鞋的形態(tài)豐富,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圓口鞋、船形鞋和圓口涼布鞋。圓口鞋的鞋頭渾圓,刺繡圖案集中于鞋頭,通常采用對稱式布局;船形鞋的造型似小木船,頭尾尖翹,并在鞋尾處設(shè)紐扣一枚,鞋面以花果紋和小型動物紋樣進行刺繡裝飾。以船形鞋的造型為藍本,雞冠鞋和魚形鞋等造型均是在船形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變而來[6];繡花女涼鞋的鞋口亦為圓形,多以白色面料作為鞋面,其上彩繡二方連續(xù)紋樣和其它組合紋樣,形成滿圖的裝飾。

如果說白族女子的船形鞋仿物, 童鞋則多做仿生的設(shè)計。男童穿虎頭鞋、獅頭鞋、貓鞋和豬兒鞋,女童穿兔兒鞋、貓鞋盒蝴蝶鞋等[7]。除了造型仿生外,還以挑花刺繡和鑲滾邊緣飾作為鞋面的裝飾手法。

三 金屬類配飾

(一)三須與五須

三須與五須是掛在白族女裝右門襟盤扣上的銀飾配件,它們?nèi)渴侨粘I钪械男〖匦杵?。三須即針線包、掏耳勺和金屬牙簽,五須是在三須的基礎(chǔ)上增加小夾子和小刀兩件物品。每件物品均有一條銀質(zhì)細鏈相連,系于盤扣之上,女子盛裝時與玉鐲、銀耳環(huán)、頸飾和琺瑯彩銀戒指等物品組合到服裝之上,極大得豐富了白族女裝的藝術(shù)形態(tài)和視覺沖擊力。

(二)銀項鏈

在白族傳統(tǒng)服飾習俗的規(guī)制中,銀項鏈被視為判斷女子訂婚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8]。該鏈飾為圓環(huán)狀,舊時的銀鏈表面樸素無華,現(xiàn)今多做抽象的花紋裝飾。銀鏈由未婚夫贈送,戴銀鏈的女子即表明其已有婚約,即將出嫁。

綜上所述,雖然白族服飾主要以無彩色系中的白色為基調(diào),但是從造型藝術(shù)的角度來研究,其藝術(shù)特色的精彩程度不亞于我國其他人口過百萬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

[1]孟妍,徐人平,邵雨.大理白族服飾的視覺符號解析[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shù)版),2010,(1):27.

[2]陳萍.大理地區(qū)白族服飾圖案釋義[J].大理學院學報,2010,(1):20.

[3]王柯.強勢文化碰撞中的傳承與流變——環(huán)洱海地區(qū)白族服飾藝術(sh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3.

[4]楊玉蓮.淺析白族服飾[J].大理文化,2005,(4):58.

[5]尹素卿.白族服飾 [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2,(1):97.

[6]李薩麗.大理白族女性服飾藝術(shù)的比較研究——以洱源、鶴慶、劍川為例[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7.

[7]張娟.散雜居白族服飾文化的嬗變——以云南省麗江地區(qū)的白族鄉(xiāng)為例[D].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5.

[8]金少萍.近現(xiàn)代云南白族地區(qū)服飾習尚的變遷[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7.

猜你喜歡
頭飾白族刺繡
改革開放以來苗族頭飾研究的學術(shù)史梳理與回顧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6:30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炫彩頭飾
清新唯美的刺繡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海峽姐妹(2017年12期)2018-01-31 02:12:15
白族火把節(jié):一天星斗下人間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樂(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頭飾類恐龍
56個民族56枝花 白族
刺繡新生
永福县| 安陆市| 迁安市| 沐川县| 云安县| 章丘市| 永定县| 建湖县| 巴彦淖尔市| 盐池县| 修文县| 运城市| 桐梓县| 南投县| 溧阳市| 定陶县| 卢龙县| 翁牛特旗| 老河口市| 福泉市| 德江县| 正宁县| 鄄城县| 池州市| 额济纳旗| 盘锦市| 深水埗区| 古浪县| 芦山县| 冕宁县| 合肥市| 张家川| 永州市| 大同市| 雷波县| 夹江县| 石楼县| 桃源县| 合山市| 桐柏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