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尚 張京華
(湖南科技學院,湖南 永州425199)
1.是什么事情讓您與摩崖石刻結緣?怎樣一個故事?
我在2003年7月來到永州,考察摩崖石刻先有一個“序曲”。2004年8月,我的老朋友湖南省知名古建專家張祖愛教授在浯溪做維護,領我看了浯溪碑林和他修建的仿古廊亭。同月,韓國哲學教授孫興徹博士來訪,道縣領導周良英領我們看了濂溪故里和月巖。緊跟著2005年6月香港朱雪芳博士來永州,我們又看了月巖。我寫了一篇《濂溪印象》登在《永州日報》,但是還沒有注意到石刻。7月至11月,我?guī)ьI中文系大約20人數(shù)次考察瀟湘廟,找到活碑23通。
真正關注摩崖石刻始于2006年,這年4月,我在岳麓書院參加紀念張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的研討會,見到前輩學者金春峰先生,邀請金先生到永州看看,5月初我們一起去了朝陽巖。金先生在北京大學讀哲學系,師從馮友蘭,我們是校友,但他1962年就畢業(yè)了,我這一年才出生。當時朝陽巖很殘破,重新維修以后,亭子漆成很難看的淺藍色,但金先生一直盯著石刻看,一字字、一行行讀碑文。我都等得著急了,只好走到另外一側,也讀碑文,結果一下子看到“邢恕”、“邢和叔”的名字。我在洛陽讀二程,知道二程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大弟子,人稱“邢七”,真沒想到這個河南人來過永州。巧合的是,二程的老師周敦頤也是永州的。那么邢恕在石刻上都寫了什么?我讀石刻,對照文獻,很快得知邢恕總共留下10首詩,其中6首作于永州,此外有散文1篇,題名7篇,也作于永州。這個宋史上的特殊人物和永州關系密切,那些蛛絲馬跡全部都記錄在石頭上。隨著金先生這次來訪,我感覺一下子就讀進石頭里面去了,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類似邢恕這樣的人。
2.您研究領域非常廣,您是什么時候正式研究摩崖石刻?換句話說,您什么時候開始出摩崖石刻的研究成果?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學人物,二程弟子,鄭州原武人,元祐間貶謫永州。他是北宋士人中的一個獨特人物,一生兼涉道、學、政三途,行事介于剛柔善惡之間。他是程顥早期精進的弟子,又曾就教于邵雍,及出入司馬光之門。他既得到呂公著的舉薦,受到王安石的賞識。邢恕、邢居實父子二人,多與蘇軾、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秦觀、陳師道交往。邢恕與章惇相投,又與蔡確一見如素交。他參與冊立哲宗皇帝,又預謀廢黜宣仁太后。死后身列《奸臣傳》,又名登《二程遺書》與《伊洛淵源錄》。
我自己的讀書路徑,是從史學入哲學,同時又對文學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我到永州帶來不少先秦經(jīng)典,準備長期細讀。沒想到永州的本土學術資源吸引了我大半的時間精力。2006年以后,我一口氣發(fā)表了6篇關于邢恕的研究,以《瀟湘之畔的儒家》為總標題,包括邢恕與北宋政局、邢恕與北宋文士、邢恕與理學、邢恕所學為何學幾個分題。本來想寫成一本小書《邢恕學行事跡考》的,這本書和后來出版的《湘妃考》其實都還沒有寫完,永州的東西太多了寫不過來。就在這一年,呂國康先生領我看了石角山和澹巖,旅加學者薛東博士來訪,楊宗君先生領我們看了陽華巖。
3.關于您首篇摩崖石刻的學術論文是什么時候發(fā)表的?題目是什么?論文主要闡述節(jié)揭示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永州摩崖石刻研究方面,我的成果大約有10篇論文,2本合著。
2008年《〈全宋詩〉邢恕十首考誤》發(fā)表在《中國文學研究》上,2010年《新見唐張舟詩考》發(fā)表在《唐研究》上,2012年《〈全唐詩〉牛叢〈題朝陽巖〉正誤》發(fā)表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上。其他有研究朝陽巖寓賢祠、元結、陸增祥、越南朝貢使節(jié)詩刻的文章。我和湯軍合著的《朝陽巖摩崖石刻考釋》,全書40萬字,只這一本書里就包括146篇考證文章。
石刻這個學術領域,以往叫做金石學,宋代已經(jīng)盛行,人們熟知的有趙明誠《金石錄》、歐陽修《集古錄》、陳思《寶刻叢編》等等,王象之的《輿地紀勝》已經(jīng)知道充分利用石刻成果。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是金石大家,清代王昶、瞿中溶、陸增祥、楊翰、何紹基等人都以專精石刻成名??梢哉f,從宋到清,石刻始終是學術界的“顯學”,一直延續(xù)到清末民初,與甲骨文、考古學銜接起來。但是在金石學里面也各有輕重。金文、青銅器比石刻重要,石刻里面,漢唐比宋明重要。清代學者的注意力只到宋元,還關注不到明代。但是清代到現(xiàn)在又有很多年了,明清的石刻已經(jīng)變得很有價值了,而研究的人卻不很多。永州摩崖石刻主要是從唐到清,明清數(shù)量最豐富,因此學術研究很有潛力。我們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這個方面開了一個頭。迄今為止,注意永州石刻與書法、永州石刻與旅游的人多,但在中國期刊網(wǎng)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的主要是我們。
4.摩崖石刻它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內(nèi)涵,您是怎么理解的?能不能幫我們解讀一下?
摩崖石刻從表面上看,它是隨時隨地的、即興的、分散凌亂的。如果單個來看,它雖然也很珍貴,但是意義較小。永州的摩崖石刻,好就好在它是歷代積累起來的,不僅積累成了石刻景點,而且積累到成群成片,是二三十個景點分布成網(wǎng)的。
永州石刻景群的開辟,與唐人元結有關,他的貢獻最大。其次與宋代的黨爭有關,永州毗鄰五嶺,是貶逐官吏的主要場所,黨爭造成大量貶官、流放文臣,他們不得議論朝政,又必須顯示出自己還沒有失去從政的能力,于是轉而撰寫詩文??婆e制的官僚都擅長詩文,但是在朝中反而不一定有時間抒發(fā)閑情逸致,到永州就不同了,不僅有時間寫,而且也必須寫。寫出來,花一點錢就可以上石了。宋代流寓的名臣,有范仲淹、范純?nèi)省ⅫS庭堅、鄒浩、汪藻、蘇軾蘇轍兄弟、范祖禹范沖父子、張浚張栻父子、楊萬里楊長孺父子、胡安定胡寅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等。所以葉昌熾就概括指出,“元祐諸臣皆有石刻傳世”。
永州地處瀟湘之會,山水之秀是出名的。一條大江清可見底,江岸上多丹崖白石,地質(zhì)上叫石灰?guī)r、丹霞地貌。羅含說:“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了了?!眲舻谜f:“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柳宗元說零陵西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痹Y說:“欲零陵水石,世有人知?!笨傊?,山水宜于游賞,石壁適合鐫刻。陸游說“不到瀟湘豈有詩”,其實也可以說“一到瀟湘必有詩”。所以我曾經(jīng)夸張地說:要貶官就貶永州,到永州就有好山水,逢好山水就有詩,有好詩好書法就刻石。
永州摩崖石刻呈現(xiàn)為幾個階段:唐代是開辟,宋代是流寓,明代著重在紀念宋儒,稱之為“寓賢”,清代著重作石刻著錄研究。明人在朝陽巖上創(chuàng)建了寓賢祠,紀念十位賢人,康熙九年《永州府志》的記載為:元結、黃庭堅、蘇軾、蘇轍、鄒浩、范純?nèi)省⒎蹲嬗?、張浚、胡銓、蔡元定?/p>
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問題:山水是死的,人是活的,到底是山水吸引著人類,還是人類點亮了山水呢?從山水一面看,永州文化可以稱為“水石文化”;而從“寓賢祠”一面來看,永州文化的本質(zhì)應當是“圣賢文化”。按照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人類不應當只是依循生物本能生存,更不應該破壞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的和諧,而應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出自己的后天努力,其目標就是創(chuàng)建“人文”。人類要用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文、文化、文明,領導這個世界走向和諧,儒家稱之為“贊天地之化育”。永州摩崖石刻充分反映出古代先賢創(chuàng)山水為人文、變死體為活體的人文創(chuàng)造過程。永州摩崖石刻的文化內(nèi)涵,應當就是這種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在我們看來,沉寂的石壁上所透視出來的是人的精神,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1.曾經(jīng)聽人說過,有一次您帶領研究團隊去野外考察,發(fā)現(xiàn)一家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對摩崖石刻進行嚴重破壞,您當時就拍案而起,有沒有這件事?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事件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通過哪些途徑解決?最終是怎么處理的?
石角山是距離永州舊城最近的石刻景地,有鬧中取靜的特色。據(jù)方志記載,這里原有連絡十余小峰,奇峭如畫。遠望之如淡煙,如積靄,近即之或林立,或峭露。立石攢起,日光照耀時,如群玉之在淵,浮動蕩漾。又有圓石磊落,如有意排列,令人可坐可臥。山上有一處溶洞,隱邃清泠。后峰高處一石高聳斜掛,有若仙掌凌空,故稱“石角”。又多異花奇草,柔細的綠竹與白色的奇石相間映襯。山下松杉成林,茂樹磴回。
“石角山”的命名最早見于柳宗元的詩《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溶洞命名為“小隱洞”出自邢恕的散文《小隱洞記》。這樣一處與市井近在咫尺的隱蔽所在,萃聚了不少的唐宋題詠。
2004年永州修建“日升大道”,道路正對石角山穿過,大部分石體均被蕩平,連絡的十余小峰剩下的不足十分之一,諸多題刻也只余下二幅了。2006年6月我第一次考察石角山,當時正是我國首屆文化遺產(chǎn)日到來之際,然而,一條正待啟用的水泥公路從山的正面碾壓而過,削斷了凌空高過山樹的石角,北宋石刻大部粉碎。小隱洞已完全炸開,僅余小部結成鐘乳狀的石壁。山的南、北、西三面都在開采筑路用的碎石。村民說,采石仍在繼續(xù),山上還有打好的炮眼!2014年5月,我第二次考察石角山,居然找不到了,“日升大道”已更名為“陽明大道”,石角山已經(jīng)被一群新開發(fā)的高樓包圍起來,山上的石刻也只剩下最后一幅了。當我和讀書會的學生守著這幅僅存的北宋石刻發(fā)呆的時候,山下樓群吹著氣球、搭著臺子,正在舉行房產(chǎn)促銷會。
《小隱洞記》全篇140字,是邢恕存世的唯一一篇散文小品。清代宗績辰在永州搜尋石刻十三年,都沒有找到,后來陸增祥找到了,發(fā)現(xiàn)它完好無損,“無一字剝蝕,蓋從未經(jīng)棰榻者”,高興極了??上挥涗浟宋淖?,沒有傳下來拓本。就在2004年,這幅完好無損的石刻連同小隱洞一起永遠地不復存在了。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損失,特別讓人痛惜。2.在這件事情上,您怎么看待永州乃至國內(nèi)摩崖石刻面對的現(xiàn)狀和問題?它是一個什么樣的處境?存在哪些問題?
永州的摩崖石刻,僅陸增祥著錄的景地就有含暉巖、窊樽、九疑山、陽華巖、寒亭、朝陽巖、浯溪、華嚴巖、鈷鉧潭、群玉山、澹巖、火星巖、九龍巖、三門洞、暖谷、石角山、幽巖、五峰巖、肖巖、獅子巖、萬石山、月巖、柳巖、烏符山、駕鶴峰、自然屏,共計26處。而我們現(xiàn)在考察研究過的,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從2005年開始,我?guī)ьI中文系2002級學生考察瀟湘廟,2003級、2004級、2005級、2007級、2009級,一路下來,纚纚不絕,有時一個景地反反復復探討多次,而我們所觸及到的,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我們曾經(jīng)提出過編撰“石頭上的文學史”等等設想,但實際上,永州摩崖石刻研究需要花費長期的時間,需要持續(xù)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支持、更多學者的參與,才可以克底于成。
3.在對摩崖石刻的研究過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能不能具體說說這其中的故事發(fā)生過程?
我們對石刻的考察范圍不僅限于永州。北到河北伊祁山,南到廣西三海巖,都有我們的足跡。2012年暑假,我們自費考察,冒著酷暑奔赴河北,乘夜車坐硬座,分頭從永州、成都、濟南、西安、北京出發(fā),到保定會齊,連同女生在內(nèi)冒著危險攀登懸崖,回來發(fā)表了國內(nèi)第一批學術研究成果。讀書會的成員劉瑞碩士畢業(yè)后研究廣西三海巖,被批準為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校級重點項目和廣西自治區(qū)社科規(guī)劃項目。讀書會的學生們有公之于學術界的過硬成果,由此而獲得自信,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大家也備嘗艱辛,有經(jīng)費研究,沒有經(jīng)費也照樣研究,其中的諸多辛苦當然也是始終存在的。
有一次,我見到一位經(jīng)管系的本科生,她說渴望做事業(yè),我問她掙多少錢是目標,她回答說,一千萬。我當時就暗暗思忖,她有沒有足夠的素質(zhì)支配這一千萬?有時我會警誡讀書會的學生們:讀書、做學者,不要想著發(fā)財呵!
1.在摩崖石刻被破壞這件事上,您怎么看待摩崖石刻的傳承和保護問題?您是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
我們是讀文科的,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們只是閉門啃書本,其實不是,我和讀書會的學生們都重視田野考察,充分了解摩崖石刻的珍貴價值。我們很早就延聘文物專家指導大家從事準專業(yè)的操作,熟悉考古知識,注意文物保護。近幾十年來文物破壞的事情時有耳聞,這與全國市場化的國情有關。我們所說的石刻價值,是指它的學術研究的價值,但對有些人而言,看到的可能是它的市場價值。如果要把石刻直接變成錢,恐怕就難免造成破壞。學者的研究不會造成石刻的破壞,迄今為止,石刻的破壞主要是與經(jīng)濟開發(fā)相關。石壁上的微小破壞可能與人們的文化素質(zhì)有關,而整體性的、較大規(guī)模的破壞則與經(jīng)濟開發(fā)、市政規(guī)劃有關。我曾經(jīng)稍稍夸張地說過,經(jīng)濟建設的幾十年間,對于文物而言,是建設到哪兒就破壞到哪兒。民國初期反傳統(tǒng)的疑古派大師顧頡剛提出過一個謬論“破壞就是建設”,近幾十年的趨向則又恰恰相反,“建設就是破壞”。
2.為了更好的傳承和保護摩崖石刻,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摩崖石刻,您覺得該怎么做?
石刻的保護主要還是通過政府文物部門、通過執(zhí)行《文物法》來進行,在技術上需要盡快探索出有效的現(xiàn)在科技方法,在教育上需要不斷提高年輕人的文化素養(yǎng)。
石刻保護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問題,從學術的立場上看,我們所能夠盡心盡力的,還是從學術研究的方面,首先弄懂石刻的內(nèi)容,包括它的年代、作者、文字、主題,更深入一些要弄懂石刻景群的整體背景以及景群之間的關聯(lián),既有微觀考證,又有宏觀估量??傊缺M快放手研究清楚石刻的價值,然后才便于制定適宜的保護措施。
具體設想譬如:可否在高校建立專門的石刻研究所,與政府文物部門相互合作。可否利用高校的計算機研究優(yōu)勢,制作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使用的3D動態(tài)模擬景觀,以減輕實地景點的人流量。
3.目前研究成果,國內(nèi)、永州、學校的著作、論文、拓片等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古代石刻作為重要的學術資源,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引起學者的關注。
國家圖書館有館藏石刻拓本6萬件,2003-2004年先出版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石刻文獻全編》(2冊)、《隋唐五代石刻文獻全編》(4冊)、《遼金石刻文獻全編》(3冊)、《宋代石刻文獻全編》(4冊)、《明清石刻文獻全編》(3冊)。1989年,又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共100冊,發(fā)表拓本1.6萬件。到2012年,又出版了《歷代石刻文獻全編》(16冊)。
北京大學圖書館也收藏了很多石刻拓本,2007年出版《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徐國衛(wèi)捐贈石刻拓本選編》,2012年出版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新藏金石拓本菁華》。
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在1977-2006年陸續(xù)出版了《石刻史料新編》,共四輯,第一輯30冊102種,第二輯20冊242種,第三輯40冊700余種,第四輯10冊78種。
日本永田英正有《漢代石刻集成·圖版、釋文編》1994年出版。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近年出版了《館藏石刻拓片編目提要》、《北京地區(qū)摩崖石刻》、《建館十周年紀念文集》。
1996年山東石刻藝術博物館出版了《山東石刻藝術選粹》(4冊),2013年青島出版社出版了《山東石刻分類全集》(8冊)。
其他如《桂林石刻》、《柳侯祠石刻選注》等,也有出版。
湖南石刻,早在民國時期,葉昌熾《語石》就有較多湖南論述,楊殿珣編《石刻題跋索引》是1940年在長沙出版的。近年湖南出版了《湖湘文庫·湖湘碑刻一》和《湖湘文庫·湖湘碑刻二浯溪卷》。2006年永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處出版了《永州石刻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