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和陶淵明自由觀比較

2015-03-17 17:41艾晶晶
關鍵詞:陶淵明莊子境界

艾晶晶

(喀什師范學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6)

莊子和陶淵明自由觀比較

艾晶晶

(喀什師范學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6)

莊子的自由境界是一種絕對的自由,是一種理想化的世界,而陶淵明的自由境界是一種相對的自由,是把莊子的自由思想“人間化”,從而使莊子的自由境界不再是觸不可及的。莊子與陶淵明的社會理想只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精神世界,與真實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社會理想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現(xiàn)實的摒棄,表現(xiàn)出積極地批判精神。

超越;崇尚自然;相對自由;絕對自由

先秦時期的莊子與東晉詩人陶淵明對現(xiàn)實生活都是逃避的,從而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自由,但他們的觀點又不一樣。這種不同在于:莊子在當時百家爭鳴的時代中感受到的是社會矛盾,所以莊子逃避的是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無功、無名、無己”是其追求的目標。莊子的這種精神自由一般人很難達到,他追求的是絕對自由。而陶淵明所逃避的主要是官場,他認為官場太拘束,是對人精神心靈的束縛,官場有很多規(guī)矩和束縛,認為官場很壓抑。他的這種思想對后世隱士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陶淵明追求的自由是相對自由,是一種回歸到田園中追求的自由,他追求的是隨意、隨心的社會。所以他認為官場是牢籠,因此在他回到田園生活中時,仍是以文人的姿態(tài)回歸的。

一 莊子的絕對自由

從春秋到戰(zhàn)國中葉時期,各種思想爭鳴更加激烈,社會矛盾也日益劇烈,應運而生的就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莊子的思想就是代表之一。莊子的學說中心是歸根于老子的哲學思想,因此,后人將二者并稱為“老莊”,把他們的哲學稱為“老莊哲學”。

“天道無為”是莊子的主要思想,他認為世間的一切事情都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中。道法自然,這是先秦道家及漢唐以來的道教共同宗奉的中心理念,是整個道家、道教思想體系的核心。[1]在此,莊子思想突出的重點是自然無為的本性,強調(diào)的是必須尊重自然,要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辦事,正如王弼所言:“道不違自然,方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于自然無所違也?!辈浑y看出,莊子的思想中包含著樸素辯證法的內(nèi)容。

具體表現(xiàn)在:

1.莊子認為,“道”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2]即“道”的存在與運行是圓滿和諧的整體。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在有序地運動著,他們都有內(nèi)在的法則約束著,而這些法則和秩序均來自于“道”。他在《齊物論》中提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莊子認為,“道”是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的,是渾然一體的?!暗馈笔冀K保持著虛靜的姿態(tài),它既是萬物之源,又超然于物外。他主張要消除一切對立的矛盾,消除一切事物的界限,以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即主體要拋棄自我,通過“我”來“忘我”。人如果能心境明清,就能體悟出絕對的“道”,就能超越功利達到“相忘”的生活境界。莊子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即是如此。如果說老子的“道”體現(xiàn)在社會人生上,流露出一種冷漠感,那么莊子的“道”體現(xiàn)在社會人生上,表現(xiàn)出對精神絕對自由的追求。[3]所以說,莊子的“道”是一種絕對的存在,但這種觀點,卻是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體系的。

2.他主張“無為”?!盁o為”是動中之靜、靜中之動的“無為”。天之“無為”而四時能行,地之“無為”而萬物能生,所以天地人三者之間,存在著樸素的辯證法關系,而人的“無為”可以使得恬淡真性,造化萬物,盡在其中。莊子主要是指在人生境界中追求自由,他愿意放棄一切的念想,但同時他又是矛盾的,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存在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特別是極力地否定現(xiàn)實生活,他認為要管理好國家,就必須“無為”,這樣才使得天下都歸其本心。莊子追求的是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絕對自由。

3.在政治方面,他主張“無為而治”。世界的本原是無,而符合“道”的原則就是無。莊子在《刻意》中指出:“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質(zhì)也。故圣人休焉,休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

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他認為,圣人的生活是美的,因為他們只要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遵循無為之道做事,天下就可以大治了。莊子的“無為而治”,在政治方面,主要指的是反對所有的禮儀法度,通過磨礪自己的心志,丟掉一切的文化等方式,達到治天下的目的。

4.就莊子的文章而言,可以用變化多端四個字來形容他的文筆。例如《逍遙游》一篇,文章就具有很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全文,可以看出,莊子的想象力極其豐富,文中出現(xiàn)了多種新鮮的事物。汪洋恣肆的文筆,氣勢豪放、瀟灑自如,運用鯤鵬、學鳩、朝菌、蟪蛄、大椿、斥鷃等意象,旨在告訴后人,世間的事物都有自己的靈性,珍惜個體的生命,不要超越自身的本性和所屬的客觀環(huán)境條件,要維護淳樸的自然性。只有這樣,才能通過主觀修養(yǎng)的提高,放棄功名利祿,最終獲得真正的逍遙自在,從而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莊子繼承的是老子的思想。老子提出的思想是“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而莊子回避問題卻采取消極的方式,當老子提出人要回到自然中去時,莊子卻提出了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產(chǎn)生都有其自然性,他指出“齊萬物,等生死,無是非”的思想,這是以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各種事物,以一種大智若愚的超脫境界,告訴人們?nèi)绾瓮耆@得解脫的過程。在莊子的《逍遙游》一文中,就明確指出了人是萬事萬物中的一個“類”,在莊子看來,人沒有什么不一樣的,人就是要活得自由自在,逍遙自在,而這個核心就是追求自由。莊子講的“自由”,是“物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指人的身體內(nèi)心的自由,即“逍遙游”。所謂“逍遙游”的意思,主要是指不受任何客觀事物的約束與限制,講求的是順應自然的本性、淡泊名利,最終達到的是一種絕對的精神自由境界?!跺羞b游》的主要內(nèi)容是講,在社會生活中的人們,時時受到各種物質(zhì)條件的束縛與引誘,要想達到自在樂觀的態(tài)度,到達幸福生活的彼岸,就必須放下這些世俗的枷鎖。此外,莊子在《逍遙游》中,又刻畫出一個長久影響中國的意象,即“鯤鵬”。我們知道鯤鵬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它是莊子想象出來的一個物象,但在莊子的描述中,鯤鵬是極其不自由的,作者只是想通過鯤鵬這個形象,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放下功利,只有舍得放棄,才能得到自己想追求的事物。

中國的儒家思想為我們留下了三個境界,達到了永垂不朽,流芳千古的影響,即“立德、立功、立言”;而道家則提出要放棄這些才能自由,即要“無功、無名、無己”,即要放棄功名利祿來達到自由。從《逍遙游》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莊子所追求的是一種不受約束、安閑自在的精神世界。但是這種悠然自得的美好世界,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所以,人要活的輕松自如、優(yōu)哉游哉,就需要“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驚”。即自己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獲得自由,同時還要有自己的認識觀,不要為外物所誤,即《逍遙游》是一種完全絕對自由的追求。

莊子的這種自由觀是從老子那里得到的,他提倡的是與“自然”有關的啟示,由此來反對實際的人生,覺得人類的一切碌碌追求,都是以犧牲人的天性為代價的,完全與“自然”的本性背道而馳。莊子又嘲笑儒家的“圣賢”和“仁義”等觀點,將“真人”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將生死、壽夭、善惡、是非、貧富、榮辱、窮達等世俗問題置之度外,達到物我兩忘,“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精神境界。道家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被人稱為“出世”或虛無主義,與儒家的“入世”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人生總是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因此,千百年來,傳統(tǒng)士大夫多出入進退在儒、道之間,達則以儒家“兼濟天下”,窮則以道家“獨善其身”,由此可知道家在中國影響之深遠。

二 陶淵明的相對自由

在玄言詩的影響下,中國詩歌逐漸擴大,出現(xiàn)了新的領域,即開始表達一種田園情趣,開始在人的精神自由中探索其中的樂趣。在東晉時期,出現(xiàn)了詩人陶淵明,他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田園詩寫得渾然天成,是對人們心靈上的一種凈化與洗滌。此時的“田園詩”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由于作者自覺地回避社會壓力,所以他追求的是自足的生活。

清貧的陶淵明,由于天性“穎脫不羈,任真自得”,不堪忍受仕宦生涯,以“不能為五斗米折腰”為借口,而解印去職。解印去職這一事件,讓他徹底認識到這些拘泥不變的世俗生活與自己所推崇的自然本性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欣欣然賦“歸去來”。在歸返田園之后,他找到了可以逾越不同人生境界的樂趣——以躬自耕讀為樂,閑暇中“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逍遙自適,悠然冥合于玄遠之境。[4]但是他并沒有完全超脫政治,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涉及到當時的政治,可見他并沒有完全地斷絕對世事的關心與遺忘,如:“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等詩句。雖然他的詩讀起來較為平淡,但在這平淡之后卻掩藏著激烈的政治態(tài)度。所以說,陶淵明所追求的自由是一種相對的自由。

1.魏晉玄學影響下繼承老莊思想。

玄學中“得意忘言”的方法對陶淵明的影響較深遠。例如在《五柳先生傳》中:“好讀書,不求甚解;沒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句說明了他就是用這種“會意”的方法探索著人生的理想,希望從混沌且苦難的現(xiàn)實世界中超脫到理想的精神境界中去,同時他又是一位魏晉玄士。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淵明似莊兼似道”,朱自清先生說:“陶詩里主要思想實在還是道家”。[5]劉大杰認為:“陶淵明是魏晉思想的凈化者,他的哲學文藝以及他的人生觀,都是浪漫的自然主義的最高表現(xiàn)。他愛慕老莊那種清凈逍遙的境界,而不與那些頹廢荒唐的清談名士同流;他有佛家的空觀與慈愛,而不沾染一點下流的迷信色彩。”[6]雖然陶淵明深受魏晉玄學的影響,但是,陶淵明的田園詩與東晉的玄言詩又是有區(qū)別的。不同的是,玄言詩主要追求的是遠離現(xiàn)實

生活,重點對老莊哲學及佛教的教義等方面梳理歸納;而陶詩卻是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是陶淵明對社會與人生的感悟與總結(jié),而不單單是對玄學的解釋與圖解。

2.陶淵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

崇尚自然的思想源自于老子,即“道法自然”。在《莊子·應帝王》中,莊子也提到了“汝游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可以看出,老莊都是以自然為最高境界的。然而,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他提出“質(zhì)性自然”,在《形影神序》中,提出“神辯自然以釋之”。顯而易見,陶淵明在繼承老莊思想中,也認可了自然的價值:自然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陶淵明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最高標準。在最初的田園生活中,他深深地感受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快樂,“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勤耕作,這些都使他與農(nóng)民融洽相處,親密無間,但同時也使他產(chǎn)生了一些特殊的思想感情:陶淵明通過勞動認識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道理,事實上他雖然多年親力耕作,卻不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這就促進他進一步思索自己所探尋的人生之道在實際生活中碰壁的原因,并把它和社會人事聯(lián)系起來考慮,從而產(chǎn)生桃花源的理想。這是一個農(nóng)民通過躬耕就可以獲得溫飽問題的平等社會,雖然只是一個烏托邦,但它是陶淵明畢生追求的人生真諦的反映。

陶淵明堅持用自然的準則去看待現(xiàn)實世界,結(jié)果卻看到現(xiàn)實世界的丑陋與虛假是無處不在的。他提出只有回到本真的自然中,回到純樸的田園生活中,才能與道德淪喪的世俗社會相抗衡。因此,返回自然是其總的思想傾向,他堅持“抱樸含真”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才能達到“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返回自然,是以一種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對世俗社會和禮儀法度的厭惡與遺棄。盡管陶淵明采取的是一種悲觀的逃避方法,卻隱藏著抵抗病態(tài)社會、不與統(tǒng)治者隨波逐流的積極意義。陶淵明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只有以一種恬淡的心情,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才能順應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

3.平淡的田園詩風。

陶淵明的詩篇,風格上是以平淡為主的,這里的平淡是源于去除雜質(zhì)之后所留下的更純、更耐人尋味的藝術特色;而語言方面,表現(xiàn)為簡約精妙,陶詩語言就是在質(zhì)樸平淡的外表下包藏著他內(nèi)在炙熱的情感。他的《歸園田居》作品中,就展現(xiàn)了一個與世道紛亂的黑暗官場迥然不同的新世界。梁啟超說過:“淵明在官場里混那幾年,像一位‘一生愛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強逼著去倚門賣笑,那種慘恥悲痛,真是深刻入骨。”[7]陶淵明掙脫了對黑暗官場厭惡的精神枷鎖限制,將他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安寧怡人的田園風光中,他的田園生活達到了另一番人人憧憬的寧靜致遠——“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陶淵明是一位出名的隱士,因為他特別喜愛菊花,所以詠菊就成了他詩歌作品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而菊花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的替身。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一句中,這里的菊和南山都是自然存在的景物,但是又不是純自然的,因為它與陶淵明的隱居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時,才能產(chǎn)生悠然之情。而這情的本身,也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指陶淵明處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生活中激起地對于“世外桃源”情感的反映。日本作家夏木漱石《草枕》說:“僅此兩句,便表現(xiàn)了忘卻俗世一切心酸痛苦的境界。寫此詩的心情,既不是因為籬笆對面鄰女的窺視,也不是由于南山親友獲得了俸職。這完全是一種超然的,滌蕩利害得失之污濁的曠怡心靈?!保?]在《飲酒》一詩中,詩人將怡然自得的情與靜謐優(yōu)雅的景交織在一起的寫作手法,更加突出了文章“此中有真意”的主旨。詩人在看到日夕與飛鳥時,主觀的情感與客觀事物相契合,以便悟出人生的真諦??v觀整首詩,作者的人生追求,是在無形中流露出來的,一種看似無意的表達方式,卻字字凝練,簡潔有力,潛移默化中追求著完全忘我的境界,傳達的卻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 綜述

總之,莊子的自由境界是一種絕對的自由,他所追求的是一種清凈、無為的世界,這是一種理想化的世界,而陶淵明把莊子的自由思想“人間化”,從而使莊子的自由境界不再是觸不可及的。在陶淵明看來,他的歸隱田園是對黑暗政治社會的擺脫,是對個人生命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對自然深深情感的表達,是與宇宙意識、生命意識息息相關的。他認為只有掙脫官場的束縛,摒棄功名利祿,才能走向新的自由境界。他領略著自然之真,體驗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從中領略生命以外的心靈慰藉。他歸隱田園以后的生活行徑,大大超出了功利性的范疇,他享受著在大自然中追尋田園生活的淡泊心境與知足常樂的心理調(diào)適。

因此,通過比較得出,莊子所追求的絕對自由,提倡的是從遠古時代中找尋屬于自己的理想社會,從大自然物我兩忘的空間中,找尋幽靜、莊嚴、靜穆的原生態(tài)莊園。他摒棄了當時社會中的道德淪喪、世道紛亂的丑陋現(xiàn)實,堅持認為只有最原始的故國山川才是追尋的最終目標,因為它們最質(zhì)樸、最真實、最自然,可以福蔭百代。但是他的這種方法是可笑的,是不能實現(xiàn)的。

雖然陶淵明在世俗功名的取舍與精神索求的追求方面,也十分向往遠古時期的自然安寧、和諧質(zhì)樸的生活方式,但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圖景卻明顯不同于莊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例如《桃花源記》中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引人入勝的理想社會——“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個理想社會是陶淵明的心態(tài)外露,獨樹一幟的風格是詩人在莊子思想的啟迪下創(chuàng)造的。他內(nèi)心渴求的這個遠離仕途的神仙境界,隱喻著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同時也交織著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索求。

桃花源明顯與莊子的思想有著淵源聯(lián)系:在社會性質(zhì)方面,屬于沒有階級的社會;在政治方面,沒有君權(quán)、沒有法律,沒有道德規(guī)范的束縛;在經(jīng)濟方面,沒有剝削壓迫;在思想形態(tài)方面,沒有智慧的較量;在生產(chǎn)方式方面,這個理想社會,需要每個人都要勞動,熱愛生活,共同享受桃花源中的質(zhì)樸純真。然而,陶淵明畢竟是東晉的陶淵明。他雖繼承老莊思想,崇敬伏羲、神農(nóng)生活的時代,但是他還是擯棄了莊子自由觀中的過分追求原始的物質(zhì)生活方面。所以說,陶淵明追求的是一種相對的自由。

總之,莊子與陶淵明所建構(gòu)的社會理想,都屬于是對精神世界的一種增補。他們崇尚自由的追求,也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心靈寄托。因為,這種社會理想與現(xiàn)實世界是不相容的,它不適應于充滿矛盾斗爭的現(xiàn)實生活中。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對其所處時代中社會現(xiàn)狀的揭示與否定,表現(xiàn)出的積極批駁精神。

[1]陳昌文.宗教·哲學·藝術[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2]老子.道德經(jīng)[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高起學.道家哲學與古代文學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1.

[4]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王澍.魏晉玄學與玄言詩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306.

[6]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M].北京:中華書局,1994:202.

[7]劉中文.心靈的感召,真誠的攀仰——梁啟超、林語堂、朱光潛論陶淵明之人生[J].學術交流,2010,201(12): 161.

[8]魏耕原.陶淵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The Comparison of Chuang-tzu and TaoYuanming's Theory of Freedom

Ai Jingji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Kashi Teacher's College,Kashi,Xinjiang 844006,China)

The free state of Chuang-tzu is an absolute freedom which is a kind of ideal world,while the realm of freedom of Tao Yuanming is a kind of relative freedom.The social ideal of Chuang-tzu and Tao Yuanming's is just a utopian world,which is misfit to the real world.These ideals reflected the fact that they wanted to reject the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d and it showed a positive critical spirit.

beyond;advocate natural;relative freedom;absolute freedom

I206.2

A

1672-6758(2015)04-0105-3

(責任編輯:宋瑞斌)

艾晶晶,在讀碩士,喀什師范學院人文系文藝學專業(yè)2012級。研究方向:文藝理論。

Class No.:I206.2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歡
陶淵明莊子境界
你好,陶淵明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品“境界”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五)
慎獨的境界
不為五斗米折腰
通河县| 广南县| 花莲县| 东城区| 措美县| 平江县| 肥乡县| 绵竹市| 江西省| 和静县| 漳平市| 射洪县| 石渠县| 双峰县| 富源县| 襄垣县| 霍林郭勒市| 东阿县| 隆子县| 扎囊县| 南川市| 安达市| 珠海市| 曲麻莱县| 桑植县| 金阳县| 株洲县| 隆化县| 安化县| 普格县| 德庆县| 昌邑市| 南召县| 庆元县| 桐城市| 平陆县| 博野县| 崇信县| 合肥市| 宁都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