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銀權(quán)
在分析周樸園的形象時,我們總是能看出其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虛偽的一面,卻看不到他人性尚未泯滅的一面;分析荊軻時,我們總是能看出其不畏強暴、一諾千金、視死如歸,卻看不到他只知逞匹夫之勇的個人英雄主義……此之謂識人片面。
單就人物性格而言,文學創(chuàng)作上就有“圓形人物”之說,即把具有復雜性格的人物形象稱為“圓形人物”。《文學理論》如此闡述:這種人物往往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性格軸心,同時又呈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側(cè)面和性格層次,這些不同的性格側(cè)面和性格層次相互交錯融合,構(gòu)成一個獨立自主、氣象萬千的“世界”??梢姡肴孓q證地分析人物,在觀念上就應該把“人”當人看,不管這個“人”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
常規(guī)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揣摩,其一是重視人物的社會歷史背景,因為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其二是了解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因為這些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體現(xiàn);其三是體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作者情感傾向中去認識人物形象。
《紅樓夢》里的王熙鳳是一個典型的“圓形人物”,她是美麗的,第三回作者通過林黛玉之眼對她的肖像作了這樣詳細的描述,“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袖輝煌,恍若神妃仙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第十一回“見熙鳳賈瑞起淫心”,通過賈瑞之眼的側(cè)面描寫,著力突出鳳姐之美。她是善言的,第三回作者這樣描寫王熙鳳的語言:“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倍潭處拙湓挘扔袑α主煊竦墓ЬS,又有對賈府眾姐妹的關照,同時也不忘討好“老祖宗”,這一席話可謂“一石三鳥”,果然是“十個會說話的男人也說他不過”。她是邪惡的,第十一、十二回毒設相思局,害死了賈瑞;第十五回、十六回“弄權(quán)鐵檻寺”逼得一對有情人自盡;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苦尤娘賺入大觀園”,“弄小巧用劍殺人”真顯其十惡不赦。她是善良的,第五回,對劉姥姥這位遠親的接濟,第四十四回對劉姥姥的多方打點無不體現(xiàn)她的善舉。同時,她又是不容易的,作為一個女人,在中國這樣一個封建社會里,能夠在賈府這樣一個大家族里擁有一席之地,成為“位高權(quán)重”的人物,沒有一些非凡的手段,沒有一些過人的本領,是絕對不行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對王熙鳳的要求比男人更要嚴格。
其實,只要我們讀過《紅樓夢》原著,就可以通過常規(guī)的分析人物的方法分析出王熙鳳形象的這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此,對這些常規(guī)內(nèi)容不再作贅述。
是不是只要做到了常規(guī)分析,就可以全面辯證地把握到了人物形象了呢?不一定,因為我們的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我們的觀念是隨著社會的向前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我們對人物分析也會隨著這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以《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為例,先前我們在分析這個人物的時候,根據(jù)文本中對別里科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可以知道他把自己深藏在一個“套子”里。不論是他的工作,還是他的生活,抑或是他的思想,他把這一切都包裹得嚴嚴實實。他整天誠惶誠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他是可憐的。同時,他又千方百計地想把自己的這種想法強加給別人,讓“全城都受著他的轄制”,根據(jù)人物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揣摩作者刻畫這一人物的情感傾向,不難看出,別里科夫是一個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的人,他“是一個沙皇衛(wèi)道者”,他是可憎的。這樣的分析是很多學生都可以做到的。然而,社會發(fā)展到了今天,特別是時不時的恐怖活動,別里科夫的形象又有了新的內(nèi)涵:雖然他看不慣生活中的新事物,守規(guī)矩思維太深了,已經(jīng)化身為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人,但是他怕別人鬧出亂子,怕別人因鬧出亂子而吃虧,卻也包含有合理的因素。試想,如果人人不熟悉、不遵守法律法規(guī),恐怖主義、暴力事件此起彼伏,恐怖分子橫行于世,那么社會還能夠健康快速地發(fā)展么?
是的,要想全面辯證地分析人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然而,只要觀念正確,方法得當,緊扣文本,緊跟時代步伐,我們還是有信心能夠做到的。同學們,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