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陳敦華
斧、鋸、鑿、墨斗、推刨、手搖鉆、羊角錘……木匠的工具五花八門,看似簡單,卻也各有各的講究。
鋸:拉拉扯扯斷大木
認識度:七分 使用方法:拉、扯
鋸,又名鋸子,是傳統木匠工具,用于木材的橫向切斷及縱向分解(切斷和切片)。因為好使,在古代也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刑具,其使用慘狀與凌遲、剝皮不相伯仲。十八層地獄除了上刀山下油鍋,還有一道酷刑就是鋸成兩半。
小學課本有一篇魯班發(fā)明鋸子的故事:魯班上山砍木,無意中被茅草割傷,他通過思索從而發(fā)明了鋸子。事實上,在石器時代,人類已經發(fā)現鋸齒狀的刀口更容易把堅硬的材料切割開,考古學家也發(fā)現至少有1萬年歷史的燧石刀身,是鋸齒刀口。魯班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那時鐵器開始廣泛使用,有理由相信,是魯班改進了鋸子。之所以把鋸子發(fā)明“強加”到魯班身上,因為他是木匠祖師嘛。
鋸子在木匠工具中,不但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大型的工具。一般呈長方形,鋸條位于一側,另一側裝繩條,用竹片繞絞緊,別在中柱上,可以調節(jié)鋸條的松緊與角度,十分合理。
一人使用時,將木料架在三角叉上,一腳踩木,一手扶木,另一只手上拉下推。兩人使用則是你拉我扯,拉拉扯扯中,就將一根巨大的木頭鋸成兩段。相比橫向切斷,縱向分解就難多了。首先用墨斗在木料兩邊上畫上線,然后沿著線鋸開,這一步尤其考驗功力,稍有不甚,鋸出來不是寬度不一就是歪歪扭扭。
刨:一片一片又一片
認識度:五分 使用方法:推、刮
刨,又名推刨,四川話喊推刨兒,主要被木匠用來推刮木板平面。
傳說推刨是木匠祖師魯班發(fā)明的,事實上,推刨出現于明代。中國木匠工具中,推刨出現最晚。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明嘉靖以前的家具都是大漆家具,因為沒有刨子,沒辦法弄平硬木,只好披麻掛灰,打膩子上漆,把不平的地方掩蓋住。隨著刨子的出現,中國硬木家具迅速占領市場,加上開放海關,大量優(yōu)良木材進入中國,明式家具才得以光耀后世??梢哉f,刨子的發(fā)明是中國工藝史上最重要的工具革命。
老木匠工具簍里,推刨是最顯眼的。一來它個頭大,長條木身,長著兩個可愛的“耳朵”(手柄)。加上它種類多,有荒推刨、平推刨、光推刨、起線推刨、圓推刨、蟹齊子推刨等,每一個的作用都不同。想要把木板從粗糙推得光滑,一般先用荒推刨將高低不平的木料推平,接著用平推刨找平,最后用光推刨推光滑。推好的兩塊木板合在一起,中間的沒有縫兒,接上不開裂,才能說這個木匠推刨技術過硬。起線推刨是用來做大門邊的多層凹槽;圓推刨用來推平木桶內層的圓弧,也是修船的工具(用于修船時圓推刨的凹槽會寬一些);蟹齊子推刨是給有凹陷的木頭推平滑時使用……
小時候最喜歡看父親用推刨,他抓著推刨“耳朵”,一把推過去,就會有一片一片的刨花飛出來,卷成一卷然后掉落,一會兒功夫,凳子下面就堆滿了刨花,遠遠看著像棉花一樣。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沒有好工具,也休想做好木工活?!扒吣艹煞綀A器,直線調就棟梁材?!闭f的就是木匠憑借簡單工具就能做成大器物。
打開老木匠的工具簍,有斧、鋸、銼、鑿;墨斗、直尺、角尺;扭鉆、手搖鉆、荒推刨、凹槽推刨;還有鉛墜子、木工鉛筆……雖然沒有今天的電動工具洋氣,卻也樣樣精致,個個講究。
它們長啥樣?是干什么用的?筆者的父親是位老木匠,特意買二斤白酒回家,和父親聊了一天,才算稍許弄明白它們,且聽我一一道來。
斧:信不信我削你啊
認識度:八分 使用方法:砍、削
斧,又稱斧子、斧頭,是老木匠常用工具。古代亦稱“斤”。主要功能是砍或者削,因為攻擊力較強,在古代是刑具,也是兵器。只是歷史上鮮有大俠用斧,稍有名氣的也就陳咬金的“三板斧”,甚為粗狂。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讓第一幫派斧頭幫將斧頭的兵器屬性發(fā)揮到了最大……
斧頭一面開刃,一面平,主要用于砍木料上枝丫、在木板上打榫眼、將小圓木砍方,使用方法不多,主要有:劈、砍、剁、抹、砸、摟、截等。看起來簡單,可“千日斧子百日錛”,要利索地使用斧頭,沒有三年基本功是不行的。
雖然現在板式家具已經用不著斧頭,可要做實木家具,是少不了它的。打榫眼時,斧頭是最佳敲擊工具。用木匠的話來說,是“比錘子好使!”。斧頭倒轉過來,底面積比錘子大,不容易敲到手,且重量也比錘子重,用起來更帶勁。
“快鋸不如鈍斧?!庇酶^砍邊,只要熟悉木料紋理,三兩下就可以砍好,比鋸子快得多。斧頭削東西也非常方便,小時候做陀螺,父親都是直接用斧頭先砍后削,根本不用其他工具,照樣做得順溜光滑。
在沒有電動工具的時代,斧頭是木匠的利器,行內老話云:“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都是不讓別人隨便碰的。
墨斗:你才比墨斗還黑
認識度:三分 使用方法:彈
相傳秦少游出一謎語:“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轉輪王,要是射出一條線,天下邪魔不敢擋。”東坡和詩:“我有一張琴,琴弦藏在腹。憑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碧K小妹也和詩:“我有一只船,一人搖櫓一人牽。去時拉纖去,歸來搖櫓還?!比齻€謎語互為謎面、謎底,說的都是墨斗。
相比其他工具,墨斗算不為人知的。
墨斗一般用硬木鑿削而成,前半部分是斗槽,后半部分是線輪和搖把。絲棉浸滿墨汁,裝于斗槽內,墨線通過斗槽,一端繞在線輪上,另一端與線墜兒相連。使用時,線墜兒扎在木料的前端,將墨線拖到木料后端,用左手拉緊壓住,右手把墨線提起,放手輕輕一彈,即可彈出一條線來。用完搖動搖把,墨線就纏回線輪上了。
墨斗大多是木匠自制,他們往往發(fā)揮想象,將斗槽雕成桃形、魚形、龍形等,自娛且炫耀自家手藝。墨斗有三種用途:首先做長直線,泥、石、瓦匠也不可缺少的;其次是畫豎直線,當鉛錘用;最后斗槽蓄墨,配合其他工具畫短直線或者做記號。
因為墨斗常年有墨,不管是什么木料做的,最后都會漆黑一片,所以民間有笑話:你比墨斗還黑。估計這哥們是非洲兄弟。
墨斗是傳統木匠最常用工具,木匠師傅誰也離不了。墨斗上的線墜兒,也叫“班母”、“替母”,是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
當年魯班發(fā)明墨斗,少了一個線墜兒,每每干活,都要老娘幫忙拽住線頭才能彈墨。 老娘每天拽錢,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累得氣喘吁吁。魯班孝順,一心想不用老娘拽線。有一天,他看到人家釣魚,上鉤的魚兒怎么也蹦不掉。魯班立刻回家,照著魚鉤的樣子做了個小鐵鉤(線墜兒),彈線的時候,把它往木料上一鉤就可以了,再不用麻煩老娘。后來,老娘過世,魯班干起木工活,一彈線就會想起母親,就把線墜兒起名“替母”。
1.鉆子:電鉆出現前,是木匠鉆孔工具。由握、鉆桿、拉桿和牽繩等組成的,內有圓孔,竹片與鉆桿相接,按壓時轉動。常用有牽鉆和弓搖鉆兩種,可以通過更換鉆頭來改變鉆孔大小。
2.鑿子:主要用于挖槽打孔,與斧頭、錘子配合使用。根據用途的不同,分平鑿、斜鑿、圓鑿、V形菱鑿。斜鑿又有8分、5分、4分、3分、2.5分、2分等型號。
3.鏟子:主要用于鏟削局部平面。形狀較鑿子細薄,刃口角度較鏟子小,手柄長,上端一般不帶箍,操作者用手或肩部頂手柄作業(yè),也可用手錘輕敲作業(yè)。
4.銼:條形,多刃,用于木料表層微量加工,打磨圓滑。按橫斷面的形狀分為扁銼﹑圓銼﹑方銼﹑三角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