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彩霞
【閱讀指向標】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主題,用古詩詞、散文游記等多樣化的文章體裁,描繪了祖國那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觀。在這幾篇課文中,作者都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寫出了自己眼中景物的特點。抓住景物特點,寫出景色之美,也是我們這一單元要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詩歌《獨坐敬亭山》中,李白抓住了一個“獨”——鳥盡、云去、山看,還有孤獨的“我”,將這座山的“獨”展露無遺。而《憶江南》中,白居易抓住了“色”,通過“紅勝火、綠如藍”,寫出了江南風景之美。
《桂林山水》則是一篇寫景佳作。作者用生動形象的筆觸,抓住了山和水的特點,為“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名句做了最好的詮釋。第二自然段寫了漓江的水:靜、清、綠,在介紹景物特點時,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特點。第三自然段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山的別具一格,隨之運用比喻等修辭寫山的奇、秀、險,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后順序,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先以“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qū)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概括了雙龍洞的特點,重點介紹孔隙,通過人物的動作和真實感受,側面描寫了孔隙“窄小”的特點。
總之,我們在寫景時,一定要以自己的視角觀察,抓住自己眼中景物的特點,寫出景物的不同之美。
【小博士語錄】
祖國山河多壯美,
各有各的獨特美。
通過眼睛來觀察,
用心細細去體會。
找出景物不同點,
寫出祖國山河美。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我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
——節(jié)選自葉圣陶《記金華的雙龍洞》
這是《記金華的雙龍洞》中描寫孔隙的一段話。這段話中作者從多個方面寫出了孔隙的窄小。先寫小船的“小”,只有這樣的小船才能通過;再寫進洞的情形,人先進去,往里拉,只有這樣才能進洞;接著寫進洞時作者的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假設句“要是……準……”的運用,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受,這3點都突出了孔隙的“窄小”。
所以,我們在寫景物時,一定以自己的視角去觀察,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才能寫出景物的不同之處。
思考題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麗景色,你曾經(jīng)去過哪里?那里的景色有什么特點?把你看到的美景寫下來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