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立人中學 范維勝
在語文教育中給學生播下人文的種子
◆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立人中學 范維勝
人文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的、科學的、優(yōu)秀的、健康的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是人類文化中的核心。其集中體現(xiàn)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 語文教育中如何給學生播下人文的種子,讓學生成為健康的人、優(yōu)秀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那就是讓學生尊重個體的差異、把握道德的觀念、發(fā)現(xiàn)生命的魅力、張揚生命的個性、升華精神的境界、涵養(yǎng)健康的審美。
語文教育;人文種子;學生
何謂人文?人文,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掇o海》中這樣寫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
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guī)范,即行為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則是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人文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的、科學的、優(yōu)秀的、健康的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是人類文化中的核心。其集中體現(xiàn)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用“語文養(yǎng)成教育”倡導者趙克明老師的觀點來表達,就是要為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為什么提倡在語文教育中給學生播下人文的種子呢?這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讓我這位有30年教齡的語文教師心情太沉重。
其一,社會道德滑坡,人們對道德底線失去了敬畏。處于轉(zhuǎn)型期的中國,不同的道德觀、多元的價值觀交織碰撞,人們的心理稍顯混亂。近年來相繼發(fā)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18路人漠視小悅悅的生命”“醫(yī)患矛盾頻發(fā)”等惡性事件足以表明,社會誠信的缺失與道德的滑坡到了相對嚴重的地步?!安坏赖滦袨楸鹊赖滦袨楂@利更多,且不會受到懲戒”的潛規(guī)則,給公眾產(chǎn)生不良的示范效應到處衍生。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因此,人文種子的播種顯得尤為重要。
其二,學校急功近利,教育只注重成績而輕視品行。當前學校教育過度注重知識傳授,輕忽人的德行的培養(yǎng)。學校教育理念落后,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只注重眼前和個人利益,而不顧學生的長遠利益,甚至敢于冒險,置學生的生命健康于不顧,加班加點補課,眼睛只盯著優(yōu)秀生、升學率,將后進生棄于角落。有的學校將教師的業(yè)績與學生成績直接掛鉤,分數(shù)決定了對教師的評價和獎懲,促成了教師心態(tài)的惡化。有的學校不惜一切代價去搶優(yōu)秀的生源,指望3年后這些生源升入名校來抬高自己學校的身價,優(yōu)秀生源等于質(zhì)量,質(zhì)量就是牌子,牌子響了就意味著金錢。急功近利無以復加。所以,人文文化傳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不可小覷。
其三,教師心態(tài)失衡,心中天平向利益傾斜嚴重。由于受到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影響,有些教師剛樹立的一些新的觀念如開拓進取、按勞取酬、等價交換與社會上的消極腐敗現(xiàn)象如唯利是圖、權錢交易等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再加上教育內(nèi)外部改革制度的不配套,造成教育勞動的評估片面,高要求與低收入反差現(xiàn)象的形成等導致了教師心態(tài)失衡,功利浮躁,缺少“身正為范”的自覺自律,政治學習冷淡,不讀書,不看報,對物質(zhì)利益過分重視,動輒就是“這個班可以加,錢給多少”。語文教育中播種人文種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其四,學生心靈污染,各種不良思想在心中滋生。也許出生的時候,每個人的心靈都是干凈的。但是當孩子睜開眼睛以后,社會環(huán)境在不斷地給他們灌輸這個世界里面的不潔信息,如果你沒有及時清理,那么越積越厚,便造成了心靈污染。當看到小學生也開始學著大人為了競選班干部請客送禮;當買手機遇到假貨,買服裝遇到冒牌,吃的是地溝油,喝的是“防腐劑”;當路人看到摔倒的老人無動于衷,匆忙走開;當網(wǎng)絡上各種低俗文化大行其道,暴力審美恣意盛行;當名人為了金錢毫無道德底線的虛假廣告到處流行,學生的心靈是不是被浮躁的社會污染得太厲害了,從而漸漸失去應有的良心。他們夢想一夜成名、不勞而獲,他們追求享樂、鄙視勞動,有的甚至大學畢業(yè)還一味“啃老”,甚至連學習都成了他們的負擔了……人文種子的播種不得不為!
語文教育中如何給學生播下人文的種子,讓每位學生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國家和社會,讓每一位學生具有自尊心、感恩心、進取心、寬容心、責任心、誠信心、悲憫心(大愛心),成為健康的人、善良的人、優(yōu)秀的人,成為對自己負責、對家庭擔當、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應該研究的課題。語文課程的人文基因是其它課程特別是非人文課程不可比擬的,她的人文色彩是中華民族特定時代的人類文化思想與審美風尚的濃縮,也是課文作者的道德品質(zhì)、精神操守、人格志向的結(jié)晶,是中華民族文明精神的全部生活痕跡的珍藏以及再現(xiàn)。在學生心中播下人文的種子,語文教育大有可為,不妨從“六讓”入手。
1. 讓學生尊重個體的差異。大思想家盧梭在《懺悔錄》中說:“大自然塑造了一個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边@句話揭示了一條永恒的真理,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們語文老師不僅自己應當把學生的個體差異當作教育最珍貴的財富,還應該在學生的心中根植一種理念——每一位生命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個體差異。語文教師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個體都是發(fā)展的人,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不同的個體都具有巨大發(fā)展?jié)撃?,都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我們都是獨特的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獨特性,有著豐富的個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命運,與所在的環(huán)境有極大的關系。所以,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真正轉(zhuǎn)變觀念,關注身邊每一個人的內(nèi)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間,承認其個體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這樣,我們走向社會就不會專制,倡導民主;反對封閉僵化,倡導開放自由。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老師才能利用好、處理好不同個體突發(fā)的生成資源,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是“有思想”的語文、“有情感”的語文、“有生活”的語文、“有差異”的語文。
2. 讓學生把握道德的觀念?!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代先賢不僅以其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實踐了他們關懷人生、關注社會的人生理想,而且以強烈的人文關懷寫下了精彩深刻的策論警語,表現(xiàn)了豐富的民族智慧,積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孔子和孟子的文章,這就是我們進行道德修養(yǎng)教育的好材料。在當代,道德滑坡、信仰危機、理想破滅是我們面對的最嚴重的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從孔孟學說中得到一些可供利用的資源,在學生心中植入人文的基因。例如,記錄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論語》處處都在討論倫理道德觀念??鬃犹岢鲎鋈说幕疽笫牵骸凹核挥鹗┯谌恕?。在學習《論語》時,我們可以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談談在現(xiàn)今社會中孔子思想推廣的深遠意義;《孟子》教學傳授給學生以“仁、義、禮、智”,在《魚我所欲也》提出“舍生取義”,志在培養(yǎng)浩然正氣的“大丈夫”;北宋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在歷史上有深遠影響,至今仍然為人們追慕。這些道德精神和人文觀念,正是今天我們學生應該追求的道德目標,它的積極意義在于鼓勵人們的獨立意志、氣節(jié)操守和犧牲精神,強調(diào)個體的人格尊嚴和信念尊嚴。總之,貫穿在語文課文文本中的儒家道德觀或其它受儒家影響的道德觀,都是一種積極的人生哲學。注重植入語文文本中的道德觀念是有助于建設學生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學生把握道德觀念。
3. 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命的魅力。生命魅力的發(fā)現(xiàn),源于我們語文課中的生命教育,這是我們語文教育中播種人文種子的重中之重。生命教育是一種觸及心靈和感動靈魂的教育,學生只有體會到課文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生命哲理。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過程是一種間接的生命體驗,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將會引領學生同作者或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通過情感的體驗和想象,使這些承載人類優(yōu)秀文化和探索生命意義的文學經(jīng)典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精神力量,從而挖掘?qū)W生的生命潛力,發(fā)現(xiàn)不同生命的魅力。
課文中有直接闡釋生命、呼喚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文章,我們要利用課堂教學機會端正學生對生命認識的態(tài)度。從中體會生命的偉大、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可敬,體會人類生命的意義。例如對魯迅先生的作品《故鄉(xiāng)》、《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對封建禮教的批判上,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倫理層面:孔乙己的死既是封建制度對他的迫害,“短衣幫”對他的嘲笑和冷漠也是他走向死亡的催化劑,從而教育學生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因為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其魅力。再如學習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要引導學生學習海倫·凱勒堅強地面對生命過程中的艱難坎坷,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雖然身體殘疾,她卻沒有絲毫的恐懼、凄涼、悲哀,依然微笑著面對厄運,依然微笑著迎接每一個燦爛的朝陽,彰顯著令人膜拜的生命韌性!學習《秋天的懷念》時,應深入文本,認真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讓學生感受珍愛生命的美麗。當我們感受到夏蟬那知知不休的鳴叫時,卻無法想象“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jié)了?!边@是蟬的生命歷程,也是蟬的生命魅力。“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薄胺彩侨碎g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边@些生命可謂魅力無限。
4. 讓學生張揚生命的個性。 語文學習中的寫作既是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在學生心中播下人文的種子的一種重要渠道。學生根據(jù)自身知識結(jié)構和生活經(jīng)驗,會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有著獨特的生命體驗。這種生命體驗如果轉(zhuǎn)化為文字,就是對生命的感悟,也是對生命個性的一種張揚。
余秋雨先生曾說:“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彼@個關于作文訓練的定義,讓我們重構“生命式”的寫作教學,以此來張揚學生生命的個性,因為“生命式”的寫作是一種生命的傾訴、生命表達,是適應生命沖動的需要,是自由的抒寫自己的生活,傾訴生命情感,表達生命意志,釋放生命張力。
生命個性是一個廣泛的題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也可以是周圍的生存環(huán)境,還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過程。我們可以借助關注這些問題來引入生命個性,促使自己思考生命價值,從中體會生命的偉大、生命的可貴,體會人生存的意義。這樣,我們既實現(xiàn)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也張揚了學生的生命個性,又拓寬了學生的作文題材,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5. 讓學生升華精神的境界。 語文教育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許多文學家都具有同樣的悲憫情懷和崇高精神。古代的屈原、司馬遷、杜甫、范仲淹……現(xiàn)代的魯迅、聞一多、冰心、巴金……國外的安徒生、高爾基、海明威都是如此。他們的作品都是升華學生精神境界的典型材料。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學生在和作者的談話中,會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意志。我們可以讓學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可以讓學生感受保爾·柯察金“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的堅定信念;讓學生感受貝多芬“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堅強意志。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影視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贖》《當幸福來敲門》《放牛班的春天》等,都是非常好的播種人文種子的教育素材。
在初中的文言文中表現(xiàn)崇高精神的內(nèi)容不少。如有的重義輕利,有的赤膽忠心?!睹献佣隆分械摹遏~我所欲也》明確提出了“舍生取義”的崇高思想;《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耿耿忠心感人至深;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也足”的感人詩篇;著名文學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幸福觀等等,這對學生,特別是對價值觀念尚未成熟的初中學生而言更有教育意義,讓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
6. 讓學生涵養(yǎng)健康的審美。語文課文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熔鑄著中華民族的精魂。它無論是文化傳承還是審美熏陶,無論是在語言習得還是道德塑造,都充滿著神奇的美的力量,它可以涵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育中,涵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就要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美需要以情感為媒介,教學更需要以情感為紐帶。在具體的學習中,教師要將這條紐帶拋向?qū)W生,把作者、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世界串聯(lián)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諧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
如在學習林嗣環(huán)的《口技》時,文中再現(xiàn)了一個四口之家在夜間先睡后醒、醒而又睡的情形和一場火災的場面的口技表演精妙絕倫??诩际且豁椌畹拿耖g技藝,語文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領會其背后的文化含義,才能體味贊嘆民間技藝的神奇和高超,折服于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才能感覺她是美的。
在語文學習中,可依據(jù)文體特點,挖掘課文語言特色,帶領學生吟詠誦讀,品味揣摩,讓學生陶醉于課文的文辭之美、音韻之美,節(jié)奏之美,達到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涵養(yǎng)審美情趣。
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的確,語文教育就是要用生命來影響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個體為學生播種人文的種子,這樣他們才會健康成長。
[1]趙克明. 語文教育,貴在養(yǎng)成[J].語文教學通訊,2014.
[2]邵瑞珍. 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3]劉文霞. 個性教育論[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
[4]劉濟良. 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論解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編輯:楊 民)
范維勝,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中語會全國優(yōu)秀語文實驗教師,教育部語文出版社名師大講堂客座講師,《教師博覽》簽約作者。
G623.1
A
1671-0568 (2015) 31-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