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鏡
(作者單位:瀘州人民廣播電臺)
淺析新形勢下地方廣播新聞編排的重要性
王 鏡
(作者單位:瀘州人民廣播電臺)
廣播新聞編排,一般來說有宏觀編排和微觀編排。宏觀編排,關系到整個新聞廣播的方向、效果以及發(fā)展趨勢。微觀編排,則是和具體的節(jié)目直接聯系在一起,包括截至編制前的前期、中期、后期等各個編輯環(huán)節(jié)。本文所指的是微觀編排,也就是一組節(jié)目如何編排好,才能夠收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①
1.1 節(jié)目編排模式化,重要信息不突出,延展性不強。在地方廣播節(jié)目編排的實際操作中,新聞編排往往容易陷入編排模式化,按照領導級別、會議順序等來進行編排,這種情況常見于地方臺的新聞聯播類節(jié)目中。而對于地方臺的直播新聞類需要大量新聞資訊編排的節(jié)目,卻很少有對相關聯資訊的重組、延展和精心編排,如此會造成新聞稿件的不精準轟炸,也就是大量新聞資訊堆積在一起,由主持人一一念出來,這種“大雜燴”的資訊匯集,傳播效果并不佳,存在傳遞信息內容單一、重點信息不突出,雜亂、關聯性不強等問題。
1.2 節(jié)目編排缺乏策劃,主題不突出。在當前地方廣播新聞節(jié)目編排中,很少圍繞新近發(fā)生的新聞做策劃,也不會圍繞策劃的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播,仍然是對碎片化新聞多作常規(guī)播報,缺乏新意和獨特觀點。
1.3 廣播新聞編排不注重口語化,忽視串聯詞的作用。在地方廣播新聞中,一些書面用語如今日、零時等以及復雜的長句、倒裝句經常出現,讓人聽起來覺得別扭,過于文雅的書面語言,對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聽眾來說,很難聽明白。此外,在編排過程中,編輯往往忽視串聯詞,在不同內容的新聞過渡上,基本都是用慣性的播報方式照著念,缺乏親切感。遇到新聞內容差異大的情況,聽起來會覺得有些唐突、別扭。
1.4 節(jié)目編排人員業(yè)務水平不高。在地方廣播新聞編排中,尤其是新聞直播節(jié)目,主持人還承擔著編輯的角色。但一些主持人沒有受過專業(yè)培訓,在新聞編排上,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當今社會,在每天都有大量全新資訊涌現的情況下,如何將眾多新聞精編成一期可聽性強的節(jié)目,很考驗主持人的功底,需要他們具備編輯、記者的業(yè)務能力,能迅速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改寫、重組,地方廣播新聞編排的實際工作需要從業(yè)者能一專多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
2.1 打破常規(guī)報道模式,突出重要信息。首先在新聞編排上要做到縮短精簡,對于信息量不多的會議,可以簡訊播報,壓縮時長,為新的有用資訊騰出空間。其次,在常規(guī)報道中,對于領導的講話,可以采取重點篩選,做延伸報道,放在會議新聞之后,以彌補常規(guī)報道的不足之處。最后,針對地方新聞宣傳階段性和周期性等特點,可以采取在不同階段打破常規(guī)報道模式,突出頭條新聞,多做觀點、調查或闡述,以調節(jié)新聞報道模式的單一化,而這些新增加的信息量和評論觀點也能讓節(jié)目更加豐富多彩。
2.2 提升節(jié)目品質和收聽率,節(jié)目編排需要“立體化新聞”。廣播以聲音為傳播手段,聲音讓人產生聯想,也能激發(fā)聽眾對信息的收聽興趣。如何吸引受眾,讓其鎖定收聽,在操作中,單純的播音員播報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受眾的聽覺需求。地方廣播新聞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像音樂、交通、情感類節(jié)目那樣與受眾形成頻繁的互動。這就需要地方新聞廣播在節(jié)目編排上下功夫,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立體化新聞”,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報道手段,對單期節(jié)目進行主題策劃,有針對性的推送新聞資訊。以今年年初我市輕軌規(guī)劃的消息來說,對于受眾而言,除了想聽到關于我市輕軌具體規(guī)劃的走向信息外,還想了解更多的相關背景。比如,什么是輕軌,關于軌道交通會涉及的城際鐵路、高鐵、以及高鐵和動車的區(qū)別等等信息。如果在節(jié)目中能夠提前圍繞這些相關聯的信息進行策劃、延展,那么這一期節(jié)目的可聽性和信息量就會更強、更豐富。
2.3 注重新聞橫向、縱向關聯信息的編排,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隨著新聞傳播手段的豐富,了解國際、國內大事已經輕而易舉,但是如何讓受眾鎖定收聽,還需要在新聞編排上下功夫,注重新聞橫向、縱向關聯信息的編排,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橫向上,如上面舉例的軌道交通規(guī)劃上,在編排中除了背景材料的運用外,也要注意對周邊城市的影響以及周邊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情況的傳播,讓節(jié)目的信息量更大,內容主題更加突出,受眾也會因為對相鄰地區(qū)有所了解而更加關注,節(jié)目的可聽性就更強??v向上,如“3.30”樓市新政,滿五減二對我市及周邊城市樓市的影響,可以與周邊城市新聞媒體加強聯系,獲得及時資訊,讓節(jié)目編排的內容更加豐富。政策的解讀搭配周邊城市的新聞資訊編排重組后,有主題性的傳播效果,會更有特色。而在這一點上,廣播比電視操作性更強,比報紙傳播更為迅速。傳統(tǒng)的新聞廣播,尤其是地方廣播更應該在編排上下功夫,圍繞主題性策劃,對新聞資訊信息進行編排,讓受眾能從廣播中了解到更廣、更深、更全的信息資訊,以增加受眾對節(jié)目的粘度和依賴性。
2.4 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廣播口語化新聞推送模式。廣播新聞的口語化不僅是要變書面語為口語,像今日改成今天
這樣,還需要對口語化進行深加工。所謂的深加工就是讓廣播語言聽起來舒服悅耳。②早在1953年的時候,葉圣陶先生就發(fā)表過文章希望寫廣播新聞稿的“寫稿的自己好好兒念一遍,就是自己先來檢驗一下,寫下來的那些語言上不上口,順不順耳。”所以在編排廣播新聞節(jié)目的時候,第一就是要學會將網絡或是本臺新聞進行口語化編排;第二在編排新聞節(jié)目時要學會使用有典型效果的音響,如2013年筆者曾采寫過一篇《告別四川境內長江上最后一個車渡碼頭》的稿件,這篇報道,我選用汽笛聲直接開篇。汽笛聲一出,整個稿子就活了起來。如果編排到一組新聞稿件中,再配上車渡碼頭的歷史,曾經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搭乘過的乘客的感受和記憶,以及對瀘州其它碼頭的盤點等等,這些采訪的同期聲匯集在整組稿件中,節(jié)目聽起來就會更加豐富更具立體效果。同時,如果與受眾形成互動,聊一聊瀘州輪渡的歷史或是個人搭乘的經歷,那么這期節(jié)目就會形成地方廣播新聞特有的地方韻味,更能喚起受眾的共鳴。第三是口語化需要主持人的親民化。廣播新聞如何接地氣,是業(yè)內都在探討的。主持人作為傳播的第一關口,需要有親民意識。這種親民不是說播音的語調變成聊天的形式,而是需要主持人在推送新聞時學會用反問、疑問等語氣,站在受眾的角度有針對性的推送資訊,形成交流感,來調動受眾的聽覺興趣,鎖定收聽。
2.5 提高新聞編排人員的業(yè)務水平,挖掘新聞背后的人和事。新聞編排需要具有新聞敏感性的資深業(yè)務人員來擔任,這在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發(fā)展中,已有共識。因為這群人能夠掌握好新聞的敏感度、準確度和宣傳度。主持人需要循序漸進的適應新聞廣播編排的特點,嘗試性的融入記者、編輯的角色。如果一個主持人僅僅能照著網絡上下載的新聞資訊念,那么這擋新聞節(jié)目很難說具有可聽性。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讓主持人與資深編輯、記者進行搭配,共同參與新聞采編和編排。同時,也應發(fā)掘新聞背后的記者和編輯的作用,也可以讓其走進直播間,講述采訪經歷,以及新聞事件發(fā)生后產生的影響,表達自我觀點。多種聲音的傳遞和匯集,會讓節(jié)目從聽覺上聽起來更加豐富。還可以對新聞事件中的人采用電話連線、走進直播間等形式,這都能讓新聞節(jié)目更富有可聽性。
廣播新聞編排對于節(jié)目品質和收聽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讓受眾養(yǎng)成鎖定收聽的習慣,就要創(chuàng)新廣播新聞編排模式,做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資訊推送。在海量的資訊傳播中,不只是滿足受眾想聽什么,還要有針對性的策劃我要讓受眾聽什么。只有在編排上下功夫,打造屬于地方廣播新聞的特色“立體新聞”,才能讓地方新聞在眾多廣播媒體中脫穎而出,展現出自我特色,贏得更多受眾。
注釋:
①(陸錫初著《廣播新聞編輯教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第1頁
②葉圣陶《關于廣播語言的一些簡單的意見》,刊于《廣播業(yè)務》195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