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憑借感覺——比如反應是否敏捷口齒是否伶俐——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
有時候我們依據(jù)一些事實——比如學習成績考試分數(shù)——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
有時候我們借助智商測試——這是個多么有爭議的方法啊——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
而艾薩克·阿西莫夫,一位生物化學教授、門薩俱樂部會員、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大師,卻說:
“總之,我所知道的定義聰明的方法,全都是建立在主觀和時尚的基礎(chǔ)之上的?!?/p>
按一般的觀念,聰明是與下列情況聯(lián)系在一起的:第一,善于積累知識性的東西;第二,記住這些東西;第三,一經(jīng)需要,迅速想起這些東西。
但這肯定不對。一個人可能擁有上述全部三個特征,卻仍會有跡象表明他很愚蠢;另一方面,一個人可能在這些方面表現(xiàn)平平,卻會有明白無誤的跡象,表明他肯定擁有聰明的因素。
20世紀50年代,智力競賽電視節(jié)目在全國泛濫成災,一個能夠按照要求、對模糊不清的問題給出正確解答(在有壓力的情況下)的人,會得到一大筆錢。
最令人叫絕的參賽者是個來自圣路易斯的郵局員工。他不像別人那樣把自己的專長集中在某一類問題上,而是把所有領(lǐng)域的事實都作為自己的知識范圍。他充分顯示了他的卓越才能,使全國為之敬畏。曾經(jīng)出臺過一些計劃,打算讓他在一個名為“打敗天才”的節(jié)目中,與所有有望成功的人對壘。
天才?可憐的人!他的能力勉勉強強才夠維持一種貧困的生活,對他來說,準確記住一切細枝末節(jié)的技巧甚至還沒有走鋼絲的本事更有用處。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把這種對人名、時間、事件的積累和快速回憶與聰明畫等號。實際上,通常所缺乏的一種特性,恰恰與聰明有聯(lián)系。難道你從來就沒聽說過心不在焉的教授嗎?
按照一種很普通的模式,所有的教授,所有聰明的人,一般都心不在焉。除非付出極大的努力,他們甚至記不住自己的名字。但這樣一來,他們的聰明體現(xiàn)在哪兒呢?
我想,其中的解釋可能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把智力過多地投到了自己的學科,以至于幾乎分不出腦力給其他事情。由于心不在焉的教授在他所選擇的領(lǐng)域成就卓著,因此人們就寬恕了他的一切弱點。
但這并非事情的全部,因為我們把知識門類劃分了等級,而且把我們的敬佩只保留給了其中的某些門類。只有在那些門類(而且只有那些門類)中的成功戲法,我們才會稱之為“聰明”。
例如,設(shè)想有個年輕人,他對棒球的競賽規(guī)則、程序、紀錄、球員和當前的比賽,有著百科全書般的知識,他可能會全神貫注于這類事情,以至于在數(shù)學、英語語法、地理、歷史等方面非常心不在焉。然而,他卻不能由于在這方面的成功而讓人們寬恕他在某些方面的弱點。他是個笨蛋!另一方面,一個數(shù)學奇才,即使在別人給他解釋后還搞不清楚棒球隊球童和本壘打的區(qū)別,卻仍然是聰明的。
在我們的判斷中,不知何故,數(shù)學與聰明有聯(lián)系,而棒球卻沒有。即使在數(shù)學的掌握上取得有限的成功,也足以贏得聰明的稱號;而棒球知識的最高境界,在這方面卻不會給你帶來什么(雖然在其他方面,它可能會給你帶來很多)。
這些知識門類都是什么呢?
所有那些只靠肌肉運動或大腦協(xié)調(diào)功能就能使人出類拔萃的門類,我們都會予以排除。不管一個偉大的棒球手或游泳選手、畫家、雕刻家、笛子演奏家、大提琴演奏家在這些領(lǐng)域里面多么令人欽佩,多么功成名就,多么受人愛戴,其本身并不象征著聰明。
相反,我們發(fā)現(xiàn),與聰明有聯(lián)系的是理論。研究木工技術(shù),寫一本關(guān)于各個歷史時期各種木工時尚的書,是體現(xiàn)你聰明的萬無一失的方法,即使你每次把釘子釘入木頭時都要弄破手指。
即使單單在思想領(lǐng)域,顯然我們也更情愿把聰明與某些領(lǐng)域而非其他領(lǐng)域相聯(lián)系。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對歷史學家表現(xiàn)出的尊敬要比對體育專欄作家多,對哲學家比對漫畫家多,等等。
依我看,我們關(guān)于聰明的概念,是從古希臘時代直接繼承下來的遺產(chǎn)。那時候,技術(shù)學科受到輕視,它們只適合工匠和奴隸去做。只有“人文”(源自拉丁文“自由人”)學科才是可敬的,因為它們沒有實際用處,這才適合自由人去做。
我們對聰明的判斷如此不客觀,以至于我們可以看到判斷標準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改變。就在不久前,任何不懂拉丁文的人,都被嚴肅地取消進入聰明排行榜的資格。
而聰明的標志,在過去是拉丁文,如今卻是科學了。我是這個變化的受益者。除去我那無意記住的那一點兒拉丁文之外,可以說我根本就不懂拉丁文,但我擁有廣博的科學知識。所以,在沒有改變一個腦細胞的情況下,在1775年是個笨蛋的我,到了1975年卻變成了聰明絕頂。
(節(jié)選自艾薩克·阿西莫夫《宇宙秘密》,有刪改,標題為編者所加)
【練一練】
(1)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從作者的觀點來看,來自圣路易斯的郵局員工盡管顯示了他的卓越才能,但他不一定是個聰明人。
B. 即使動手能力很差的人,他只要有理論創(chuàng)建,都很有可能被人們主觀地認為他們是聰明的。
C. 在作者看來,懂得人文學科的人要比那些只懂技術(shù)科學的工匠和奴隸更聰明。
D. 聰明的標志由拉丁文變?yōu)榭茖W,盡管作者也是受益者,但作者認為這個聰明的標志是不客觀的。
(2) 本文作者說過一句話:“我所知道的定義聰明的方法,全都是建立在主觀和時尚的基礎(chǔ)之上的?!苯Y(jié)合本文,談?wù)勅绾卫斫膺@句話。
【參考答案】
(1) C 【從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開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這種觀點并不客觀】
(2) ①在一般人眼中,符合某些腦力發(fā)達特征的人就會被視為是聰明的。
②我們將知識門類劃分等級,并只將在與理論有聯(lián)系的知識門類中取得成功的人視為是聰明的。
③對聰明的判斷標準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改變,在更為流行的領(lǐng)域所取得的成就成了聰明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