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華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000
中藥辨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臨床觀察
馬新華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000
目的:觀察中藥辨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82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0例單獨應用他克莫司軟膏治療,治療組42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辨證治療,觀察2組臨床療效及2周、4周后復發(fā)率。結果:治療后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7.5%,對照組為82.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4周,治療組復發(fā)率分別為6.7%、13.3%,對照組分別為20.0%、48.0%,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副反應。結論:中藥辨證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臨床療效顯著,復發(fā)率低。
脂溢性皮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辨證論治;中藥復方;他克莫司軟膏
脂溢性皮炎是發(fā)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fā)于面部鼻唇溝、眉弓、口周、頭皮、發(fā)際、耳后及上胸、腋窩、外陰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臨床上以紅斑、鱗屑、瘙癢為主要特征,重者可有滲出以及繼發(fā)感染。筆者應用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合中藥辨證治療脂溢性皮炎,取得滿意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觀察病例均為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共82例,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2組。治療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19~45歲,平均32.6歲;病程3月~5年,平均0.84年。對照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18~47歲,平均34.3歲;病程3月~6年,平均0.76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1]中相關標準;中醫(yī)辨證分型符合《皮膚病中醫(yī)診療學》[2]中熱盛風燥證、濕熱蘊阻證。
2.1對照組予0.1%他克莫司軟膏(商品名:普特彼,安斯泰來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外涂于面部患處,每晚1次,治療2周。
2.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辨證分型治療。①熱盛風燥證,治以消風散加減。處方:荊芥、防風、蟬蛻各6 g,知母、苦參、蒼術、牛蒡子、石膏,當歸、生地黃、升麻、紅花、凌霄花各10 g。②濕熱蘊阻證,治以瀉黃散加減。處方:藿香、佩蘭、茯苓、生苡薏仁、茵陳、澤瀉、桑葉、菊花各10 g,炒黃連、炒黃芩、羌活各5 g。加減:干性鱗屑較多,瘙癢較重時,加何首烏、胡麻仁、生地黃、徐長卿;滋水較多、并結膿痂,加炒龍膽草、炒黃柏、金銀花、炒地榆;大便秘結加酒大黃、炒枳殼;熱重加寒水石、白花蛇舌草;皮損若累及外陰、臍周、乳頭等,加柴胡、梔子、郁金、龍膽草。每天1劑,水煎服,1周為1療程,治療2療程。
3.1觀察項目于治療2周后評價2組皮損情況。皮損情況、瘙癢程度和皮損面積采用4級評分法,分別按無、輕、中、重度記為0~3分。皮損情況分為輕度:紅斑、鱗屑;中度:紅斑、鱗屑、浸潤;重度:紅斑、鱗屑、浸潤、滲液、結痂。治愈患者于治療結束后2、4周隨訪評價復發(fā)情況:如有皮疹再次出現(xiàn)為復發(fā)。
3.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療效標準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總評分-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100%。治愈: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療效指數(shù)為60%~90%;好轉:療效指數(shù)為20%~59%;無效:療效指數(shù)<20%。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后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7.5%,對照組為82.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32組治療2、4周復發(fā)率比較見表2。治療后2、4周,治療組復發(fā)率分別為6.7%、13.3%,對照組分別為20.0%、48.0%,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4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用藥部位輕度紅斑、燒灼感治療組8例,對照組9例,均未做處理或者停藥,未影響治療。
脂溢性皮炎中醫(yī)學稱之為“面游風”,認為本病因過食油膩、辛辣之物,使之積熱在里,外因為觸犯風濕熱邪,以致熱壅上焦,氣血沸揚所致。熱盛風燥者表現(xiàn)為紅斑、丘疹、灰白色鱗屑;濕熱蘊阻者表現(xiàn)為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甚至滋水外溢。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脂溢性皮炎的發(fā)病率有增多的趨勢,由于慢性、復發(fā)性的特點而嚴重困擾患者,影響其生活質量。
他克莫司是一種大環(huán)內酯類免疫調節(jié)劑,其作用機制通過抑制鈣調磷酸酶的活性阻止活化T細胞,有強大的抗炎作用,也能抑制皮膚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內已合成介質的釋放,抑制糠秕馬拉色菌活性的作用,治療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3]。
筆者在他克莫司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辨證論治。熱盛風燥證治以涼血清熱、消風止癢,方中荊芥、防風疏風散熱,其中荊芥善去血中之風;苦參清熱燥濕、止癢消炎,蒼術健脾燥濕、辟穢,兩者合用既能燥濕止癢,又散風除熱;牛蒡子、蟬蛻等藥疏散風熱、解毒、透疹,當歸、生地黃、胡麻仁滋陰養(yǎng)血潤燥、活血化瘀、除內熱。諸藥合用,共奏除濕、清熱、養(yǎng)血之效。濕熱蘊阻證,治用清熱利濕,方中石膏、梔子瀉脾胃積熱;防風疏散脾經伏火;藿香芳香醒脾;甘草解毒和中。諸藥合用,共奏瀉伏火、解熱毒之功。中藥通過審證求因,辨證論治,切中病機,從整體上改善和調節(jié)機體臟臟功能,故而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聯(lián)合他克莫司軟膏治療脂溢性皮炎,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獨外用他克莫司軟膏,而且復發(fā)率更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1.
[2]徐宜厚,王保方,張賽英.皮膚病中醫(yī)診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75.
[3]謝紅付,王琳,李吉.0.1%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60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9):452-454.
(責任編輯:馮天保)
R758.73+2
A
0256-7415(2015)03-0123-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59
2014-10-02
馬新華(1975-),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