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朱頡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療效觀察
吳浩,朱頡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目的:觀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療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3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為治療組(120例)和對照組(115例)。治療組給予克感利咽口服液,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均連續(xù)治療3天。結(jié)果:總有效率治療組75.83%,對照組64.3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發(fā)熱,咽痛,鼻塞、流涕的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咳嗽、頭痛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明顯療效。
上呼吸道感染;克感利咽口服液;中醫(yī)療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體以病毒為主,占70%~80%。目前對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仍然缺乏有效的特異性治療,因此對癥治療成為主要的治療措施。在此方面,中醫(yī)藥治療經(jīng)多年實踐證明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筆者采用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療成人上呼吸道感染,并與傳統(tǒng)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的療效進行對比,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診斷與入選標準①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1]?;颊哂斜侨?、流涕、發(fā)熱、惡寒、口渴、咽痛、頭痛、全身酸痛、咳嗽等臨床表現(xiàn),體檢可發(fā)現(xiàn)咽喉充血、水腫,扁桃體充血、腫大。②血白細胞總數(shù)≥3.5×109/L且≤11.0×109/L。③急性起病,病程≤48 h。④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⑤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①病程>48 h者,或已經(jīng)接受其它藥物治療者,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藥、激素類藥物、解熱鎮(zhèn)痛藥、中草藥。②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其它呼吸道疾病者,包括急性和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肺結(jié)核、胸膜疾病、肺部腫瘤。③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其它系統(tǒng)疾病、任何程度的腹瀉或精神障礙者。④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甲型流感、登革熱等急性傳染病。⑤既往有藥物、食物過敏史者。⑥妊娠期、哺乳期、月經(jīng)期婦女。
1.3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月門診急診明確診斷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56例,按照SAS統(tǒng)計軟件預(yù)設(shè)的隨機數(shù)字編碼,分為2組。2組共脫落病例21例,占8.20%。有效資料共235例。治療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齡18~62歲,平均(37.62±10.49)歲;證候積分(14.62±3.76)分。對照組115例,男60例,女55例;年齡 19~60歲,平均(34.17±12.21)歲;證候積分(13.21±4.15)分。2組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均結(jié)合相同的止咳、退熱等對癥治療措施。對于體溫≥39℃者或發(fā)熱不能耐受者,給予退熱對癥處理,包括靜脈輸液,補充維生素和電解質(zhì),物理降溫,口服洛索洛芬鈉30~60 mg。
2.1治療組給予克感利咽口服液(廣州王老吉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產(chǎn),規(guī)格:10mL/支,批號:130516),每次10mL,每天3次。
2.2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片(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140303)每次0.2 g,每天3次。
2組療程均為3天。
3.1觀察指標連續(xù)3天觀察患者的熱程,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及藥物的不良反應(yīng)。2組患者治療前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
3.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AS V8.01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4.1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1]并結(jié)合臨床[2]擬定。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且證候總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且證候總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總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體征無好轉(zhuǎn),證候總積分減少<30%。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總有效率治療組75.83%,對照組64.3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4.32組治療后主要癥狀緩解率比較見表2。治療組發(fā)熱,咽痛,鼻塞、流涕的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咳嗽、頭痛緩解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42組不良反應(yīng)情況比較2組均有患者伴有輕度腹瀉,治療組17例,占14.17%;對照組11例,占9.57%。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克感利咽口服液由14味中藥組成,以金銀花解毒,輕宣透表;黃芩苦寒,清肺瀉火,2藥共奏透表清里之效,同為君藥,荊芥辛散疏風,能助金銀花宣散透邪,山梔子苦寒,能清泄三焦之火,以助黃芩清熱瀉火之力,連翹能清熱解毒,可輔金銀花清熱解毒之功,玄參咸寒,瀉火解毒,養(yǎng)陰利咽,能輔助黃芩清熱瀉火,兼制熱盛傷陰之弊,僵蠶辛苦而涼,透表散邪,輔助金銀花宣散透邪,五藥共為臣藥,熱病傷陰,故以生地黃清熱養(yǎng)陰,射干、桔梗清熱利咽,薄荷辛散透邪,防風宣肺解表,蟬蛻疏散風熱,六藥共為臣藥,甘草清熱解毒利咽,能調(diào)和諸藥為佐使藥。從組方來看,整個方劑總體上是比較平和而偏涼,因此更適用于風熱證。結(jié)果表明,治療組的發(fā)熱和咽痛的緩解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應(yīng)與全方配伍能清退三焦熱盛有關(guān),而且方中玄參的解毒利咽的效果尤好,方中還配伍了生地黃,充分顧及到熱盛傷陰。
上呼吸道感染多數(shù)為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類型。利巴韋林是廣譜抗病毒藥物,雖然有體外實驗表明,利巴韋林對于呼吸道合胞病毒表現(xiàn)出選擇性抑制作用,但是有些研究認為尚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jù)來說明利巴韋林對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有效性[3~4]。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利巴韋林對甲型H1N1A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效果較弱[5]。本結(jié)果顯示,克感利咽口服液對于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總有效率高于利巴韋林。以往的研究證實,克感利咽口服液可調(diào)節(jié)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脾淋巴細胞釋放氧自由基接近正常鼠的水平,從而降低機體的氧化應(yīng)激狀態(tài),減少一系列病理損傷[6]。在抗冠狀病毒的動物實驗中,克感利咽口服液表現(xiàn)出明顯的體外抗冠狀病毒作用,體內(nèi)實驗則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癥狀[7]??烁欣士诜河糜谥委熒虾粑栏腥警熜?yōu)于利巴韋林片,臨床使用安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8-60.
[2]羅敏,華鵬,唐堯.感咳雙清膠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藥房,2011,22(15):1419-1422.
[3]Ventre K,Randolph A.Ribavirin f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 (4):CD000181.
[4]RandolphAG, WangEE.Ribavirinfor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A systematic overview[J].Arch Prdiatr Adolesc Med,1996,150(9):942-947.
[5]蔣虹,金光,叢喆.奧司他韋、利巴韋林和鹽酸金剛乙胺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11,21(2):23-25.
[6]顧麗貞,王彥云,陳淑珍.克感利咽口服液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脾淋巴細胞釋放氧自由基和NO水平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2,16(1):99-100.
[7]林吉,葉其馨,楊予峰.克感利咽口服液抗冠狀病毒的實驗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7,18(5):349-353.
(責任編輯:馬力)
R562
A
0256-7415(2015)03-0054-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26
2014-10-02
吳浩(1970-),男,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呼吸系統(tǒng)感染疾病的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