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實踐存在論美學中“實踐”的存在論意義

2015-02-21 11:58寧小深
關鍵詞:對象性存在論費爾巴哈

寧小深

(1.陜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2.西北大學 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

實踐存在論美學中“實踐”的存在論意義

寧小深1,2

(1.陜西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2.西北大學 藝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概念基礎上的實踐存在論美學,必然以馬克思對實踐的解釋來建立自身的美學理論,而通過對馬克思經(jīng)典文本的思辨分析以及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馬克思正是通過在存在論層面上創(chuàng)建了以感性的活動為根本內容的實踐原則,從而實現(xiàn)了新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因此,堅持馬克思實踐原則的實踐存在論美學,應當按照馬克思實踐原則的要求深入到被馬克思本人稱為“感性的活動”的領域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立自身美學理論的內容和基礎。

實踐存在論美學;美學;存在論;馬克思主義

實踐存在論美學結合近年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的前沿理論,通過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來為實踐美學賦予生命力,將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的最新理論成果引入美學研究,在美學研究領域嘗試構建實踐存在論美學體系,力圖創(chuàng)造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實踐存在論美學的提出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發(fā)展在美學領域中的推進,同時也是西方現(xiàn)代哲學、美學研究發(fā)展對中國的美學研究領域當中相關問題研究影響的表現(xiàn)。實踐存在論美學的構建與討論,作為當代美學研究尋求突破的嘗試具有較為重要的理論進步意義。而實踐存在論美學相較傳統(tǒng)的實踐美學的關鍵差異,即在于其對實踐概念的探討深入到關于實踐的存在論層面之上,這必然會引起美學研究的重大進步并產(chǎn)生突破性進展。

馬克思的關于實踐的思想是實踐存在論美學理論體系建立的前提。實踐存在論美學的核心和基礎即是關于實踐的存在論闡釋,闡明實踐的存在論意義并非僅僅為了表明實踐存在論美學本身具有某種特殊性,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作為美學研究的基礎,本身意味著按照馬克思的思想去理解實踐。馬克思的實踐原則即是在存在論維度理解實踐,在存在論維度上的實踐原則乃是馬克思在存在論中實現(xiàn)的根本變革所產(chǎn)生的重大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論的拱心石。實踐存在論美學和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關系可以合理的被理解為:馬克思主義美學恰好應當被理解為實踐美學,這個實踐必須在存在論高度上解讀,因此可以被稱為實踐存在論美學。

實踐美學依據(jù)馬克思的實踐原則去構建一種美學理論體系,去研究和探討藝術創(chuàng)造和欣賞等審美活動中的一系列現(xiàn)象,因此,雖然關于“實踐”的理解古往今來已有許多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哲學思想那里都有不同的內涵,但是在實踐美學的理論中,實踐必然以馬克思的思想進行解釋,雖然在西方哲學思想歷史當中研究實踐的涵義對于準確把握馬克思的實踐概念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直接理解馬克思本人的實踐概念是首先應當予以完成的工作。

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的解釋,目前國內美學界的主流意見是: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

在對實踐的這樣的解釋中,“客觀的物質活動”的表述來源于馬克思的經(jīng)典著作,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二條中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盵1]24然而在《提綱》第一條中,馬克思是這樣說的:“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對象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1]23暫且先不討論這里立即出現(xiàn)的存在論高度的馬克思主義實踐原則和費爾巴哈對于實踐的理解之間的巨大差別,在這里首先存在一個翻譯的問題,即提綱第二條當中的“客觀的”與第一條當中“對象的”均譯自德語詞“gegenst?ndliche”,而這個詞的本意是“對象性的”。對于馬克思來說,實踐指的是感性的人的活動,對象性的活動。如何理解“對象性的活動”、“感性的活動”自此成為準確把握馬克思實踐概念的關鍵,同時也是實踐美學理論體系構建的基礎。

感性、對象性的原則對于馬克思來說本質地來源于費爾巴哈的思想成就。費爾巴哈哲學最重要的特征是他對宗教神學所進行的批判,他力圖在黑格爾哲學范圍之外對宗教神學的批判選擇立足點,從而建立他的對宗教神學的人本學的批判。這一立足點即相對于黑格爾“抽象的人”的“現(xiàn)實的人”,而費爾巴哈的“現(xiàn)實的人”就是感性,對象性。它的意思是說,所謂現(xiàn)實性依感性對象性來確定,本質性應該被導入感性和對象性之中。

首先,費爾巴哈認為現(xiàn)實性就是感性。這與整個柏拉圖主義以來的傳統(tǒng)完全不同。柏拉圖主義的形而上學傳統(tǒng)意味著超感性世界被確立,并且真理和現(xiàn)實性是依據(jù)超感性世界的規(guī)定而確立的,本質性在超感性世界而不在感性世界,感性世界不具有真理性,形而下學的感性世界是形而上學的超感性世界有缺陷的、墮落的形式,這兩個世界必須被嚴格的區(qū)分開來。超感性世界作為真理的原則在統(tǒng)治了西方世界兩千年后,費爾巴哈站在與之對立的感性的領域開始對其進行批判,現(xiàn)實性和本質性要被放入感性的領域中。所謂現(xiàn)實的事物就是現(xiàn)實的人和現(xiàn)實的自然界,其現(xiàn)實性首先在于它是感性的,事物的現(xiàn)實性首先在于它是感性的,感性的事物是現(xiàn)實的而非感性的事物是非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的人是可以感覺到和直觀到的人,是有身體的并且在身體當中存在的人。馬克思完全吸收接納了費爾巴哈的這一思想,“人是自然科學的直接對象;因為直接的感性自然界,對人來說直接是人的感性(這是同一個說法),直接是另一個對他來說感性地存在著的人?!盵2]90

感性的原則區(qū)分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18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18世紀唯物主義的立足點是物質,而物質是物的實體、物的理念,是關于物的思想物,因此物質不是感性的事物。馬克思在這里同費爾巴哈是保持一致的,在《手稿》中馬克思自己說到“自然科學的抽象物質或者毋寧說是唯心主義的方向”[2]89即是將抽象物質的觀點和唯心主義視為同一。

其次,是關于對象性的理論。對象性是就主體而言的,它同樣是現(xiàn)實性的直接來源。費爾巴哈認為,主體的現(xiàn)實性在于他的對象性,關于對象性,費爾巴哈將其表述為兩個基本的命題:

一是主體如果沒有對象,他就是無。這個命題首先針對的就是黑格爾的絕對主體,黑格爾在《精神現(xiàn)象學》中表達的第一個原理即把實體同時理解為主體。實體是絕對者、上帝,因此這個主體是絕對者主體。絕對的意思就是沒有東西與他相對,就是無對?,F(xiàn)象是相對的,相對的東西是不真實的。絕對是一和一切、大全,絕對主體以自身為對象,是只依靠自身存在的終極實在?!白鳛檫^程的絕對主體,作為使自身外化并且從這種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時又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主體,以及作為這一過程的主體;這就是在自身內部的純粹的、不停息的圓圈?!盵2]114馬克思在《手稿》中在對黑格爾及整個形而上學進行批判的時候就說:“非對象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盵2]107在這一點,馬克思與費爾巴哈同樣處于同一立場。這也就是說,現(xiàn)實的主體一定有他的對象。

二是與主體本質相關的那個對象是主體固有而又客觀的本質?,F(xiàn)實的人是感性的,這個人有他的對象,一方面是自然界,自然界就意味著他的固有而又客觀的本質?!罢f一個東西是感性的即現(xiàn)實的,這是說,它是感覺的對象,是感性的對象,從而在自身之外有感性的對象,有自己的感性的對象。說一個東西是感性的,是說它是受動的”[2]107;另一方面,人以另一個人作為對象——如果沒有你,我就是無,所有的他人就是這個人固有而又客觀的本質,因此人是社會和文化的存在物;最后,人還以上帝為對象,上帝的本質無非是人自己固有而又客觀的本質,因此上帝沒有超出人的范圍的本質,關于上帝的真理只能在人本學的范圍之中,人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對象——上帝身上直觀到他自己的本質。

就費爾巴哈的哲學本身來說,感性主要是和超感性對立的,對象性主要是關于主體的。費爾巴哈的對象性的反思形式是直觀,并且僅僅是直觀。費爾巴哈為了解決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對立和分離,在主體和客體之間建立了一種聯(lián)系,即對象性的直觀,或稱直觀的對象性,但是單純的“直觀”缺乏解決這個問題的機能。因為在直觀的對象性中,我們能得到是人類之間的爭斗、欺詐、霸權、奴役等等反人性的東西,費爾巴哈承認在這種被他稱為普通的直觀之上,必須依靠一種高級的哲學直觀才能洞穿人性,才能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關懷和愛。但是普通的直觀與高級的哲學直觀如何溝通?普通的直觀如何能一躍而成哲學的直觀?因為這個問題在費爾巴哈哲學中無法解決,于是應有和現(xiàn)有之間仍然保持著僵硬的對立。此外,感性和超感性的對立同樣依然保持著。費爾巴哈將本質性和現(xiàn)實性導入感性,但是問題在于是否能夠就此廢除超感性的世界?如果僅僅站在感性世界一邊去否定超感性世界,那么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一樣是抽象的。經(jīng)驗論和唯理論之間的分歧即在于此:一個經(jīng)驗的、有限的、感性的存在,如何能夠在他的頭腦中生成一個超越的、絕對的、無限的觀念來?感性和理性這兩種原則究竟應該如何和好如初,如果不能內在鞏固地予以闡明,那便只能向著形而上學大踏步地后退。

費爾巴哈反對形而上學,但是卻終于沒能跳出形而上學。就像海德格爾評價尼采時所說的:“關于形而上學的形而上學終于還是落到了形而上學之下?!辟M爾巴哈以他的方式提出了主要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討論和展開。費爾巴哈通過對宗教的人本學批判對哲學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哲學由此而面臨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中說:“施特勞斯、鮑威爾、施蒂納、費爾巴哈,就他們沒有離開哲學的基地而言,都只不過是黑格爾哲學的支脈?!盵3]

馬克思以對象性活動、感性活動的實踐原則最終推進了這個問題從而實現(xiàn)了新世界觀的創(chuàng)立。

馬克思主義的以實踐原則為基礎的新世界觀的創(chuàng)立突出地表現(xiàn)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秘密發(fā)生地則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費爾巴哈把本質性和現(xiàn)實性安放在感性、對象性之中,但是他的整個原理是“對象性的直觀”,對象性就主體而言作為現(xiàn)成的客體處于主體對面。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不同于費爾巴哈的原則:感性的活動,對象性的活動。馬克思在怎樣一種立場上理解“活動”的,必然直接關系到我們如何理解馬克思的實踐觀,并且甚至直接關系到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是怎樣一種哲學:形而上學抑或對形而上學的真正批判。

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最后一個部分“對黑格爾以及整個形而上學的批判”中,非常明顯的站在費爾巴哈的立場上批判黑格爾,他把費爾巴哈的感性的和對象性的原則吸收進來,同時正是在《手稿》的這一部分當中將由德國唯心主義發(fā)展起來的“活動”的原則,亦即是黑格爾哲學中完全被費爾巴哈忽略的東西拯救出來?!百M爾巴哈把否定的否定僅僅看作哲學同自身的矛盾,黑格爾根據(jù)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惟一的肯定的東西,而根據(jù)它所包含的否定的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惟一的真正活動和自我實現(xiàn)的活動,所以他只是為歷史運動找到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表達?!盵2]97從這一段話中,黑格爾哲學中否定的原則作為惟一真正的活動和自我實現(xiàn)的活動被馬克思恢復起來。由此可見,活動決不能從一般的意義上去理解。說它是某種大概動物甚至植物都會有的一種狀態(tài),或者某種經(jīng)驗的或者心理的活動,那肯定不是馬克思關于對象性的活動、感性的活動所說的活動。從上邊馬克思在《手稿》中所說的那段話就已經(jīng)能夠基本確定,廣義上“活動”所指的乃是整個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形成起來的術語,這個術語在德國唯心主義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康德將自我意識稱為純粹的活動,費希特將自我稱為活動本身,謝林將自我意識活動的過程稱為無限的活動,而黑格爾將思辨的思維稱為自我活動。狹義上說來就是黑格爾辯證法當中的否定原則所代表的邏輯理念自身純粹的、自我的活動,是理念向自身的對立面過渡最終又返回自身,并通過對對立面的揚棄從而進入自身一個更高階段的活動,是真正的歷史的活動。

感性和對象性的原則在馬克思這里完全為“活動”原則所統(tǒng)攝, “當現(xiàn)實的、肉體的、站在堅實的呈圓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過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現(xiàn)實的、對象性的本質力量設定為異己的對象時,設定并不是主體;它是對象性的本質力量的主體性,因此這些本質力量的活動也必須是對象性的活動。對象性的存在物進行對象性活動,如果它的本質規(guī)定中不包含對象性的東西,它就不進行對象性活動。它所以只創(chuàng)造或設定對象,因為它是被對象設定的,因為它本來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設定這一行動中從自己的‘純粹的活動’轉而創(chuàng)造對象,而是它的對象性的產(chǎn)物僅僅證實了它的對象性活動,證實了它的活動是對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動?!盵2]105

“因此馬克思與費爾巴哈的區(qū)別,或者說‘感性活動’和‘感性對象’兩個概念的差異,并不是一般的命名或指稱上的差異,而是哲學思維方式上的差異;用專業(yè)的術語來說,就是所謂本體論(ontology)差異”[4]。對這一差異的最為簡要的解釋即為:“感性對象”指的是現(xiàn)成的“存在者(being)”,而“感性活動”指的是使存在者成為存在者的存在規(guī)定(to be),而存在論(ontology)研究的正是存在者的存在規(guī)定。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及《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感性的活動、對象性的活動被概括為實踐的概念,實踐作為主導的哲學概念出現(xiàn)了。實踐的綱領、實踐的原則在馬克思的哲學中起著拱心石的作用。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實踐、對象性的活動、感性的活動完全是被當作同位語來使用的。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對全部舊哲學進行批判的立腳點就是實踐,就是感性的活動或對象性的活動。

馬克思主義可以被正確地命名為“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或“實踐唯物主義”,但是它們只能用來指稱一種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依據(jù)實踐原則所創(chuàng)立的代表新世界觀的唯物主義。而實踐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即是要求我們從理性的領域深入到感性的、對象性的活動所發(fā)生的理性前的領域,事物在這個被馬克思之后的哲學家稱為“生活世界”的領域之中進行自我批判、自我革命和自我運動。因此實踐美學只有將美學理論創(chuàng)建的立足點從形而上學美學的形式主義、理性主義領域,深入到被海德格爾稱為真理的原始發(fā)生的藝術作品的本源處,在生活世界當中指認藝術活動的基本方式,發(fā)現(xiàn)真理的原始發(fā)生和美的內在統(tǒng)一,才能建立真正屬于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

[1] 梁贊諾夫.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費爾巴哈[M]. 夏凡,譯.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 馬克思. 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恩格斯. 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M].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蕭詩美. 是的哲學研究[M]. 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368.

(責任編輯:司國安)

The Ontology Mean of Practice in Aesthetics of Practice-Ontology

NING Xiaoshen1,2

(1.School of Fine Art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hina;2.Art School, Shaanxi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It is completely reasonable that it names itself aesthetics of practice-ontology and attributes itself to the aesthetic of Marxism. We consider the aesthetics of practice-ontology,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Marxism′s practice notion, must build their own aesthetic theory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actice from Karl Marx himself. We can see that Marx created the ontology principle of practice that the basic content is perceptual activ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classical texts, and then establish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at is the new outlook on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aesthetics of practice-ontology should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inciples of Marx′s practice notion to find the foundation in the field that is called the Perceptual Activities by Marx himself.

aesthetics of practice-ontology; aesthetic; ontology; Marxism

10.15896/j.xjtuskxb.201504017

2015-03-19

寧小深(1976- ),男,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B83.05

A

1008-245X(2015)04-0111-04

猜你喜歡
對象性存在論費爾巴哈
人工智能的存在論意蘊
他者的批判與實踐思維方式的創(chuàng)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的重新解讀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論馬克思的對象性意識
信用證下匯票存在論
費爾巴哈與孔子“愛”的差異及當代意義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xiàn)象學的分析
回到給予性與現(xiàn)象本身——論馬里翁對對象性和成已的回應與批評
如何安置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政治存在論與海皚格爾的藝術存在論批判
固安县| 靖边县| 武义县| 远安县| 宝山区| 富蕴县| 庆城县| 武宣县| 平原县| 宜良县| 丰县| 甘洛县| 凉城县| 电白县| 敖汉旗| 长泰县| 沈丘县| 雅安市| 永宁县| 革吉县| 临沧市| 天等县| 宜黄县| 庐江县| 阿拉善左旗| 牡丹江市| 武义县| 泽库县| 封开县| 手游| 潢川县| 阳信县| 绍兴市| 邻水| 武强县| 济宁市| 江达县| 山西省| 尉犁县| 加查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