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神諭女士》中的文體戲仿與女性主體意識

2015-02-21 14:11:51
關(guān)鍵詞:戲仿主體意識瑪格麗特

李 娟

(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昆明 650091)

論《神諭女士》中的文體戲仿與女性主體意識

李娟

(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昆明 650091)

摘要:《神諭女士》是加拿大當代作家阿特伍德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小說在文體上戲仿哥特小說,同時體現(xiàn)出對女性主體意識復雜性的思考。女主人公瓊成長經(jīng)歷曲折,以寫作哥特小說來寄托夢想,哥特小說文體在作品中形成了書中之書的敘事模式。在瓊所呈現(xiàn)出的一系列多形態(tài)的、不同的自我形象中,可以看出阿特伍德在寫作中對多元的、復數(shù)的主體的解放。由此,《神諭女士》顯現(xiàn)出明顯的后現(xiàn)代藝術(shù)特征。

關(guān)鍵詞: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神諭女士》;主體意識;哥特小說;戲仿

加拿大當代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是一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家,她步入文壇,逐漸從一個文壇新秀成長為世界文壇上的耀眼明星,至今已出版多部作品,包括詩集、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文學評論集和自傳故事集等,并主編了多種文學作品選集和評論集?!渡裰I女士》是她的第三部長篇小說,發(fā)表于 1976年。這部小說情節(jié)曲折,在虛與實之間穿梭自如,體現(xiàn)出作者一貫的機智與鋒芒。目前國內(nèi)對于《神諭女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主義、文體戲仿、身體政治等話題上,如傅俊、薛冰蓮的《互文與顛覆:阿特伍德小說〈預言夫人〉的女性主義解讀》,張傳霞的《〈神諭女士〉的母親形象及文化隱喻探析》,張雯的《城堡里的女人——〈神諭女士〉中三個隱文本的囚禁主題》和《龐大的軀體,隱形的主體——〈神諭女士〉的肥胖隱喻及敘事策略》等。本文的研究思路側(cè)重于討論《神諭女士》對哥特小說這一文體的戲仿,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多重主體性問題。

一、書中之書:對哥特小說的戲仿

“神諭女士”標題來自于小說女主人公創(chuàng)作的同名作品。小說的主人公瓊(Joan)是哥特小說作家也是詩人,她走上寫作道路與曲折的成長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瓊的生活一直不盡如人意,從小為自己肥胖的身材自卑不已,從來沒有享受過少女時代的快樂,而是痛苦地忍受著母親對她的打擊和嘲笑、父親對她的漠不關(guān)心。為了追求新的生活,瓊在努力減肥之后逃往英國,打算在遙遠的異國開始新的人生旅程。在這里她嫁為人婦,但是婚姻生活并沒有帶給她更多的幸福和滿足感,寫作哥特小說成為她釋放內(nèi)心欲望、在虛擬世界逃離現(xiàn)狀的手段。

小說中,瓊寫的都是一些套路熟爛的哥特故事,例如公爵與女家庭教師的糾葛、衣柜中的衣服被神秘人全部毀壞、珠寶被莫名偷盜、單身女子被追蹤等等。小說中極力渲染恐怖陰森的氣氛,充斥著“他臉上的皮肉褪去,露出下面的頭骨:他朝她走過來,手伸向她的喉嚨……”[1]394之類的情節(jié)。她創(chuàng)作的《愛的追尋》《愛情,我的贖金》等哥特小說片段被拼貼混雜在整部小說中,形成了書中書的形式。瓊還以自動寫作的方式創(chuàng)作了一部名為《神諭女士》的書,在近三個月的時間內(nèi)在自我催眠的狀態(tài)中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寫出一些字詞片斷,結(jié)集為《神諭女士》。瓊寫作的這部書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一種顛覆。書中滿是痛苦,戴著惡魔面具的英雄,戴著英雄偽裝的惡魔,追逐,死亡的脅迫,被囚禁的感覺,但小說沒有大團圓結(jié)局,沒有真愛”,因此它“與哥特式小說只有一半相似”,“是一部扭曲的哥特式小說”[1]263。從整體來看,阿特伍德的《神諭女士》是在利用女主人公瓊的作家身份,對傳統(tǒng)哥特小說進行戲仿。

哥特小說(Gothic Fiction)出現(xiàn)于18世紀后半葉的英國,故事驚險刺激,恐怖神秘的氣氛對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快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哥特小說形成了獨特的文類特征與藝術(shù)風格,在西方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指出:“文類基本上是文學的‘機制’,或作家與特定公眾之間的社會契約,其功能是具體說明一種特殊文化制品的適當運用。”[2]93哥特小說中類型化的人物、高度刺激性的情節(jié)以及夾雜其中的感傷神秘情調(diào)都符合大眾尤其是女性讀者的審美趣味。通俗大眾文化往往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突破或者違反傳統(tǒng)文化或嚴肅文化制定的規(guī)則,這種非官方的文學體現(xiàn)了為官方與精英文化不容許或者至少是不贊同的情感和欲望[3]。因此,從形式上看哥特小說具有類型化的特征,同時體現(xiàn)出挑戰(zhàn)性:“邪惡挑戰(zhàn)美德;非法顛覆合法;欲望對抗文明;瘋癲對抗理性。主題涉及到對社會規(guī)范的僭越、對傳統(tǒng)價值的質(zhì)疑等。在這里秩序被顛倒,禁忌被打破,欲望被釋放,主體的穩(wěn)定性受到懷疑?!盵4]進入當代,哥特小說所包含的“社會—象征的信息”或者說“一種內(nèi)在的、固有的意識形態(tài)”被阿特伍德這樣的作家重新加以利用時,也就是詹姆遜所說的“當此類形式在非常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語境中被重新占用和改變時”[2]127,《神諭女士》這類作品便煥發(fā)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瓊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由她創(chuàng)作的各部小說片段錯雜并置,共同形成了小說的整體架構(gòu)。對于瓊,可以借助哥特小說來“表達女性內(nèi)心隱秘的抗爭、幻想以及恐懼”[5],以此逃避現(xiàn)實和塑造自我;對于阿特伍德,書中的哥特小說片段則體現(xiàn)了她對傳統(tǒng)哥特小說題材與技法的高超模仿。

在《神諭女士》中,阿特伍德一方面依靠哥特小說模式來講述主人公瓊的曲折經(jīng)歷,另一方面在更深層次上顛覆和消解了這一體裁,“模仿性地把‘古裝戲和哥特式小說’和流行的傳奇小說以及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結(jié)構(gòu)和章法搬用了進去”[6]181。這種模仿與顛覆消解是同時發(fā)生、相輔相成的。通過對瓊成名之后經(jīng)歷的描寫可以看出,哥特小說對于瓊的作用既是通往自由空間的道路,在某種程度上讓她不斷追尋新的自我,又是因為自我迷惑帶來不幸結(jié)局的迷宮。為了擺脫困境,瓊親身實踐了哥特式小說中常見的戲劇性舉動:假自殺之后并且隱匿起來。然而,幫助瓊策劃假自殺的朋友被人指控謀殺了瓊。因此,瓊再次面臨著艱難的選擇:舍棄剛剛得到的自由,為救朋友說出事情的真相還是始終保持緘默。阿特伍德為這部小說賦予了一個她慣常使用的開放式結(jié)尾,沒有為讀者提供明確的結(jié)局。傳統(tǒng)哥特小說的結(jié)局一般都是閉合式的,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讀者在充分感受了恐怖驚悚的氛圍之后能看到或傷感或圓滿的大結(jié)局,開始設置的謎團至此解開。而阿特伍德以開放式的結(jié)局打破了哥特小說的固定模式,女主人公的困境再一次將讀者引入了另一重迷霧之中。正如阿特伍德的另一部作品《使女的故事》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敘事結(jié)尾如何“被后現(xiàn)代的尾聲所破壞”,“強調(diào)作家和讀者可以怎樣制造結(jié)尾”[7],而《神諭女士》同樣顯示出對傳統(tǒng)哥特小說的消解姿態(tài)。

《神諭女士》發(fā)表后,加拿大文學評論家琳達·哈琴(Linda Hutcheon)將其作為加拿大后現(xiàn)代文學作品的范例,認為這部作品很好地體現(xiàn)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那種矛盾性、悖論性,即同謀與批判之間的對立”[6]202。阿特伍德以書中書形式對于哥特小說的戲仿正是這種“同謀”與“批判”并存的悖論關(guān)系的體現(xiàn)。在既批判又生產(chǎn)、既貶斥又迷戀的態(tài)度中,哥特小說驚悚離奇的情節(jié)與唯美浪漫的風格在當代大眾文化語境下被重新接受和審視。瓊筆下的小說片斷再現(xiàn)了哥特小說題材內(nèi)容與表現(xiàn)形式上的種種特征,而多重的敘事層次、開放式的結(jié)尾以及細節(jié)上不露聲色的破壞則體現(xiàn)出哥特小說在后現(xiàn)代語境之下被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利用。總體而言,阿特伍德“以這一體裁寫作又超越了它的界限,拓展并挑戰(zhàn)它的既定模式,她質(zhì)疑這種帶有女性特質(zhì)的陳詞濫調(diào),同時力圖發(fā)揮可以被稱之為逃避文學的補償功能?!渡裰I女士》改造了舊有的體裁——哥特式的、感傷的、描寫為非作歹的傳奇故事——使多種傳統(tǒng)文學體裁融會于此。這樣的混雜顛覆了將體裁一元化的傳統(tǒng)觀念,推翻了它們的傳統(tǒng)疆界”[8]133。值得注意的是,在《神諭女士》中,阿特伍德不僅試圖顛覆傳統(tǒng)體裁一元化的觀念,也借助女主人公的經(jīng)歷來思考后現(xiàn)代小說中的主體意識問題。

二、多重人:《神諭女士》中的女性主體意識

阿特伍德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作為主人公,著重于表現(xiàn)當代女性的生活經(jīng)歷與自我建構(gòu),她在表現(xiàn)女性生活的同時也在以一種具有后現(xiàn)代意味的眼光審視著女性的主體意識。對此,哈琴有精辟論斷:“阿特伍德的女性主體意識與男性的不一樣,在我們西方文化中,據(jù)說男性有著一種穩(wěn)固的意識,具有單一的、首尾一貫的、合乎理性的特征(或者說男人們認為,這樣的一種自我意識是可能存在的,或者是希望它存在的),阿特伍德的女性所擁有的主體意識仿佛是這樣的:它們很難被限制在傳統(tǒng)的術(shù)語中,它們更容易發(fā)生裂變,甚至更為復雜,更具多重性?!盵6]200

《神諭女士》是阿特伍德小說中最能體現(xiàn)主體意識復雜性的作品之一。小說以第一人稱敘事,講述主人公瓊從小到大的人生經(jīng)歷。小說中,瓊的身份是女兒也是妻子、情人,是被大力包裝宣傳的哥特小說家,也是在現(xiàn)實中情感缺失的女人。在女主人公小時候,母親借用電影明星的名字給她取名為瓊·克勞馥。給瓊?cè)∵@樣一個名字,反映了母親對女兒的塑造意圖,希望她像美國電影明星一樣美麗動人、有所成就。實際上,瓊是一個肥胖不堪的小女孩,與苗條優(yōu)雅的女明星形象相去甚遠。在舞蹈表演中甚至因為太過于肥胖被老師取消了扮演蝴蝶的資格,只能扮演蛾蛹。面對母親的塑造意圖,瓊十分反感,她成功減肥后成為了一位富有魅力的女性,也據(jù)此擺脫了母親的掌控。此后,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瓊突破原先的自我的另一方式,寫作對她而言已不止是謀生的簡單途徑,更是她通過想象自我建構(gòu)的手段?!拔铱梢酝瑫r一人分飾兩角,擁有兩套身份證明,兩個銀行賬戶,有兩個不同群體的人相信我的存在。毫無疑問,我是瓊·福斯特,人人都那么叫我,而且我有如假包換的文件證明這個身份,而我同時也是路易莎·K·德拉寇?!盵1]239蛻變后成為作家的瓊成為出版界打造的知名作家,在消費文化的背景以及出版方的宣傳造勢之下,她感到仿佛出現(xiàn)了另一個自我?!拔夷呛诎抵械膶\生姐妹,我在哈哈鏡里的映像。她個子比我高,長相更美,更具威脅性。她想殺死我,取代我,而當她得逞后,沒有人會注意到區(qū)別所在,因為媒體也插手了這個陰謀,他們是她的幫兇?!盵1]284-285在自我想象、自我塑造伴隨著大眾媒體塑造的過程中,瓊破蛹成蝶,享受著成名帶來的成就感,也承受著聲名之累。

整部小說中瓊的身份始終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阿特伍德通過具有象征性的名字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主體意識。小說中瓊不止擁有一個名字,而是有好幾個不同名字。開始寫作時,她為自己取了另外一個名字——路易莎·K·德拉科特(Louisa K. Delacourt),開始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膩的筆觸寫作哥特浪漫小說。她的作品受到讀者的歡迎,她在寫作中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瓊在創(chuàng)作小說的同時也寫作詩歌,她出版了署名為瓊·福斯特的詩集——《神諭女士》,一舉獲得成功。就如同她的個性一樣,瓊的名字也是多樣的,從不同方面折射出主人公幻想世界里的內(nèi)容。她結(jié)婚后的姓由德拉科特(Delacourt)改成了福斯特(Foster),她使用的筆名路易莎·K·德拉科特(Louisa K. Delacourt)是她根據(jù)姨媽的名字自己拼貼成的。另外,她還是詩歌中的“神諭女士”[9]71-72。利用人物名字的變化體現(xiàn)主體意識的復雜性,在阿特伍德的其他小說中也有所體現(xiàn)。例如,在《強盜新娘》的幾個主要人物中,嘉麗絲(Charis)原本叫做凱倫(Karen),在離開姨父的掌控之后她為自己改名為嘉麗絲,意在希望獲得新生。羅茲(Roz)也有兩個名字,她現(xiàn)在使用的名字 Roz Grunwald原本叫做Rosalind Greenwood,她改變名和姓是為了向過去那個自己告別。托妮(Tony)則將自己名字Tony Fremont的字母倒寫為Tnomerf Ynot,為她理想中的自己命名。所以,名字的變化在這些女性的成長經(jīng)歷中具有重要意義。

阿特伍德筆下的女性人物不斷變換自己的名字,這一行為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按照拉康(Jaques Lacan)的觀點看來,名字作為一種身份符號具有“塑造”功能,也是權(quán)力的體現(xiàn),是他者對“我”進行呼喚,是“我”意識到自我身份的途徑。在阿特伍德的幾部小說中,女主人公都經(jīng)歷了一個被命名與自我命名的過程。這些最初的名字來自于父母,也來自于特定的家庭關(guān)系與文化背景,如果說被命名是家人父母對于她們的期望與塑造,那么自我命名的行為則代表著她們對自我的重新建構(gòu),代表著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對自我權(quán)力的堅持。無論是要忘記過去破裂的家庭生活,還是要尋求自己更理想的另一面,經(jīng)歷了自我命名之后,這些女性都找到了一個新的自我。從瓊的經(jīng)歷來看,她和她筆下的女性一樣,都是落難逃走的女性(maiden-in-flight)[10],始終處于受外力威脅與追求自我解脫的雙重旅程中。在這一旅程中,拋棄舊名字、追求新身份與新的自我無疑是極具儀式感的行為。

小說從敘事結(jié)構(gòu)上有三個層面,瓊當下的生活、過去的生活以及她在寫作中虛構(gòu)的女性生活。這種交錯的敘事結(jié)構(gòu)與小說的多重主體意識正好形成了對應關(guān)系。阿特伍德以細膩的筆觸表現(xiàn)了瓊從小到大破繭成蝶的心路歷程,能夠看出她對女性生活與自我成長經(jīng)歷的關(guān)注。在整部小說中,瓊始終處于不斷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中,她希望在種種努力之后自己“就可以開始成為另一個人了,一個徹底不同的人”[1]18,每一次命名都代表著瓊在尋找一個新的身份。這些不停變換的名字實際代表著瓊分裂的相互疊映的碎片化主體。瓊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不止雙重,我是三重人,多重人,現(xiàn)在我能看見將要來臨的生活不止一種,而是千千萬萬”[1]279。借助于寫作,她將自我想象與自我塑造寄托于無限可能之中。瓊還表示,“我書中的女主人公僅僅是替身而已,我從不清晰地定義她們的特征,她們面目模糊,每位讀者都可以將主人公塑造成自己?!盵1]35可見,她筆下的人物既可以承載她與另一個自我的對話,也可以作為每一個讀者任意想象與自我塑造的載體。

如前文所述,阿特伍德的《神諭女士》具有書中書的結(jié)構(gòu),這一結(jié)構(gòu)更為鮮明地反映出作家與小說人物(角色)的關(guān)系。“阿特伍德作品中所有的女主角都是富有高度的幻想力的角色,那些角色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不管多么極端或不管多么富于戲劇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它還是反映出了那位小說家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小說家自身的那種創(chuàng)造性過程,反過來又是對作為讀者的我們這些人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的一種反映。”[6]210阿特伍德筆下的瓊也是一個作家,這形成了兩組關(guān)系,即身為作家的瓊筆下的人物與瓊本人,作為小說人物的瓊與阿特伍德。這兩組關(guān)系正好可以印證,藝術(shù)與生活的悖論是如何存在于女性主體意識的“那種觀念性的綜合關(guān)系中”[6]200。阿特伍德創(chuàng)造了瓊這一人物,身為作家的瓊以自動寫作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三位一體”的黑暗之女、金燦之女,同時也是預言鮮血之女——這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在虛構(gòu)的世界里,這位女神“必須得到服從”[1]255,而瓊以及她作品里的其他女性卻無人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身陷恐懼與追逐之中。在真實與虛構(gòu)、現(xiàn)實與幻想的距離中,女性復雜的主體意識得以呈現(xiàn)。

阿特伍德顛覆了哥特小說中二元對立的特質(zhì),在《神諭女士》中“質(zhì)疑對于主體和‘人物’的一元化態(tài)度。通過對角色的多重化處理,小說主人公的身份呈現(xiàn)出彼此折射的狀態(tài)。通過對一系列問題在文本中不給出評價,以及聚焦于主人公多形態(tài)的、斷裂的自我形象,阿特伍德強調(diào)了對多元的、復數(shù)的主體的解放,體現(xiàn)出對過程和變化的贊同態(tài)度”[8]133。在瓊這一人物身上,她所呈現(xiàn)出的一系列多形態(tài)的、不同的自我形象中,體現(xiàn)出阿特伍德在建構(gòu)小說人物主體上的意圖:強調(diào)對多元的、復數(shù)的主體的解放,凸顯復雜多重的主體意識。所以,在《神諭女士》中作為書寫者與被書寫者、自我與另一個自我的女性主體性呈現(xiàn)出分裂的、具有多重性的特質(zhì)。

三、結(jié)語

對于阿特伍德的小說,文學史家曾指出“她的小說有獨特的意境,能夠輕松地把怪異的、熱鬧的、恐怖的情緒糅合在作品之中,使我們欣賞的不僅是她深刻的洞察力,還有她那富有藝術(shù)性的表達”[11]。這一評價用于《神諭女士》也可謂貼切。在這部小說中,阿特伍德將瓊的成長經(jīng)歷與作品片斷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建構(gòu)了一個層次豐富又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文本,打破了傳統(tǒng)敘事文學的穩(wěn)定性和封閉性,大大拓展了小說創(chuàng)作在敘述模式以及文體上的疆界,體現(xiàn)出具有后現(xiàn)代特征的融合與交錯形態(tài)。同時,瓊極具戲劇性的人生經(jīng)歷呈現(xiàn)出的是阿特伍德對哥特小說的文體戲仿和對單一主體性的消解,對女性主體意識復雜性的理解。在小說中,人物始終處于一個追逐新身份的過程之中,人物身份成為一種自我幻想的認知,是一種人為建構(gòu)和塑造??傊?,《神諭女士》通過對人物關(guān)系的處理和人物主體意識的多重化建構(gòu),體現(xiàn)出阿特伍德創(chuàng)作中的后現(xiàn)代藝術(shù)魅力。

參考文獻:

[1]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神諭女士[M].甘銘,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2]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政治無意識[M].王逢振,陳永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蘇耕欣.哥特小說: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矛盾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15.

[4]陳榕.哥特小說[J].外國文學,2012(4):97-107.

[5]Elaine Showalter.Sister’s Choice:Tradition and Change in American Women’s Writing[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1:127.

[6]琳達·哈琴.加拿大后現(xiàn)代主義:加拿大現(xiàn)代小說研究[M].趙伐,郭昌瑜,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

[7]琳達·哈琴.后現(xiàn)代主義詩學:歷史理論小說[M].李楊,李鋒,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81.

[8]Eleonora Rao.Margaret Atwood’s Lady Oracle:Writing against notions of unity[C]//Nicholson Colin.Margaret Atwood: Writing and Subjectivity:New Critical Essays.New York:St. Martin Press,1994.

[9]Rigney,Barbara Hill.Margaret Atwood[M].Houndmills,England: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87.

[10]Frank Davey.Margaret Atwood: A Feminist Poetics[M].Vancouver:Talonbooks,1984:66.

[11]威·約·基思.加拿大英語文學史[M].耿力平,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40.

(責任編輯:張璠)

Parody of Genre and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Female in Margaret Atwood’sLadyOracle

LI J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Abstract:Lady Oracl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Margaret Atwood who is a famous Canadian write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iterature.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Joan with complex life experience is a Gothic novelist and places her hopes and dreams on writing Gothic novels. Lady Oracle is a parody of Gothic novel, and it shows obvious 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ultiple subjectiv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a series of self-images.

Key words:Margaret Atwood; Lady Oracle; subject consciousness; Gothic novel; parody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297(2015)05-0060-04

作者簡介:李娟(1979- ),女,云南省文山人,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加拿大英語文學。

收稿日期:*2015-03-29

猜你喜歡
戲仿主體意識瑪格麗特
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下《宇宙探索編輯部》電影互文敘事研究
逃家小兔
瑪格麗特·米德:20世紀著名的人類學家
“三國殺”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啟示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35:30
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意識的挖掘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22:02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2:44
從《滄浪詩話》看嚴羽文論中主體意識自覺性
積極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5:34
瑪格麗特?A?羅斯論戲仿的讀者接受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
邯郸市| 樟树市| 会昌县| 客服| 奉新县| 海淀区| 宁德市| 盐源县| 松滋市| 沂水县| 房产| 尼玛县| 台前县| 永德县| 府谷县| 崇仁县| 南阳市| 长寿区| 阿拉善右旗| 榆社县| 亳州市| 宁阳县| 横峰县| 锡林浩特市| 遂平县| 乐安县| 敖汉旗| 大英县| 开封市| 三原县| 凤阳县| 云梦县| 正定县| 辰溪县| 哈巴河县| 海林市| 吴堡县| 塘沽区| 徐州市| 建湖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