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紅,趙富春
(1.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
?
寓言類隱喻的映射問題
劉宇紅1,趙富春2
(1.南京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2.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
寓言具有隱喻的許多特征,可以稱為寓言類隱喻。常規(guī)隱喻堅持實體本位,寓言類隱喻以事件為本位。寓言類隱喻的屬性依附于空間事件,關(guān)系是空間事件之間的連接,知識以故事語篇為載體,邏輯推理所產(chǎn)生的知識是寓言的寓意。實體在常規(guī)隱喻與寓言類隱喻中地位不同,兩類隱喻具有互相激活的可能。諺語是寓言類隱喻側(cè)面化的產(chǎn)物,寓言的標題以子句形式存在,既體現(xiàn)了寓言的事件本位,也證明它的映射內(nèi)容可以側(cè)面化。
常規(guī)隱喻;寓言類隱喻;隱喻映射;《百喻經(jīng)》
Turner在認知語言學的框架下分析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國王Shahriyar發(fā)現(xiàn)第一任妻子不忠,于是殺死妻子,從此每天晚上選一個新的宮女侍寢,并在天亮前把她殺死。大臣的女兒Shahrazad自告奮勇為國王侍寢,以求改變國王的做法。大臣雖然為女兒的安危操心,但他的身份決定了他不能阻止女兒,所以講了一個故事,希望女兒三思而行:
一個農(nóng)夫養(yǎng)了一頭牛和一頭驢,牛每天干活很辛苦卻吃很差的草料,驢不用干活反而吃上等的草料。驢同情牛,所以給牛出了一個主意:主人帶你去干活的時候,你就裝病趴到地上,不管主人怎么打你都不要站起來,主人帶你回來給你草料吃,你也不要吃,這樣堅持一兩天你就不用干活了。它們的對話被主人聽見了。于是,主人不再讓牛干活,而是把所有的活交給驢來干。[1]3-4
通過這個故事,大臣希望女兒明白一個道理:救了別人,可能讓自己成為犧牲品。Turner在這個故事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了自己的理論:
(一)敘事想象(narrative imagining)的產(chǎn)物是故事(story),故事是人類思維的根本手段,理性能力依賴故事才能形成,故事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第一種文學能力(literary capacity)。
(二)大臣把牛和驢的故事映射到有關(guān)女兒的故事上,我們(包括Shahrazad本人)也只有把牛和驢的故事映射到Shahrazad的故事中才能理解Shahrazad潛在的危險結(jié)局,所以映射(projection)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第二種文學能力。
(三)寓言(parable)融合了故事和投射,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第三種文學能力,也就是說,“寓言的本質(zhì)是把兩種基本知識,即故事和投射,巧妙地加以組合?!盵1]5文學形式的寓言只是人類寓言能力的具體表達。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寓言具備隱喻的許多特征:第一個故事是源域,另一個故事是目標域,兩者之間具有映射關(guān)系。Blomberg把寓言稱為“擴展的明喻”(extended simile)[2]。但是,明喻與隱喻最大的區(qū)別是前者包含諸如like或as 等連接詞,寓言既然沒有l(wèi)ike或as,我們不妨稱之為寓言類隱喻(parable-type metaphor)。
寓言類隱喻如何解讀呢?到目前為止最完整、最權(quán)威的著作仍然是Turner(1996)的The Literary Mind,下面我們簡述一下該書的要點[1]57-58:
寓言的意義是多個心理空間通過投射(projection)、組合(binding)、合成(blending) 和融合(integration)等復(fù)雜操作生成的[1,3-8]。以牛和驢的對話為例:核心推理是驢自作聰明,但是,這種推理既不能在目標空間中獨立于映射而生成,也不能在源空間中生成再映射到目標空間中,理由如下:
在源空間中,農(nóng)活總得由牲口來完成;如果牛不干活,驢就得干活。在目標空間中,受罪的是無辜的宮女們,Shahrazad不認為宮女們非遭這份罪不可,而且,Shahrazad認為國王的作法是昏庸無道的,在特定條件下仍可能改變。另外,在源空間中,驢是愚蠢的,沒有遠見,但它的錯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它畢竟是動物;在目標空間中,Shahrazad是頭腦清醒的,而且是主動地搭救宮女們。
核心推理是在合成空間中完成的。合成空間包括這樣的背景信息:牛和驢都是農(nóng)場的畜力,而且總得有牲口干活,如果牛不干活,驢就得干活;同時,合成空間也包括這樣的信息,驢是聰明的,能說人話,能出謀劃策,并且它出的主意是效的,這些源于目標空間。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輸入空間不僅是映射的提供者,也是來自合成空間的映射的接受者。屬性映射不是把諸如四條腿、大耳朵、吃草料、睡草堆等映射給Shahrazad,所映射的是“會說話”和“會出主意”等特征,或者說這些特征被“歸還”給了目標空間,因為它們原本就屬于目標空間。
Turner的分析非常精致,是運用合成空間理論的經(jīng)典范例[1]57-58。但是,這一分析不可能成為寓言分析的常規(guī)模式,理由是:
(一)在牛和驢的故事中,源域(即源空間)和目標域(即目標空間)都在場,而且是同等突顯的,為合成空間理論的運用創(chuàng)造了一個類似常規(guī)隱喻的解讀語境。但是,寓言故事的目標域一般來說是開放的,由讀者結(jié)合自己所了解的社會現(xiàn)實或個人經(jīng)歷來承載寓言的寓意,所以Turner(1996)的例子不具有典型性。
(二)合成空間中可以向目標空間映射的內(nèi)容原本就來自目標空間,映射其實變成了目標空間自己解釋自己,不僅對目標空間的解釋力很低,而且,由于目標空間是開放的,對寓言本身(即源域)的解讀并不起作用。
(三)Turner的分析認為,運用存在大鏈條(the Great Chain of being)理論,把Shahrazad和驢放在合成空間里比較,涉及Shahrazad作為人的信念和驢的不經(jīng)思索的本能與愚蠢之間的比較,隱含了“Shahrazad像驢那樣愚蠢”的結(jié)論[1]137。我們認為,這種分析屬于諷喻(allegory)作品的解讀方法;而且,作為諷喻作品,這種解讀也是很牽強的:如果Shahrazad和驢的類比說明她像驢那樣愚蠢,那么牛和宮女們的類比又體現(xiàn)什么呢?宮女是無辜的,她們不應(yīng)該受到譏諷,她們與牛也沒有任何共性。再者,大臣完全可以不用“?!焙汀绑H”作為故事主人公(見下文分析),同樣可以起到提醒女兒三思而行的效果,那么,驢的愚蠢屬性就是偶然的,用驢來敲打女兒的說法也是牽強的。
(四)Turner的分析果真反映大臣在講述寓言時的心理狀態(tài)嗎?這樣的分析太過復(fù)雜,顯然超出了寓言作者所能企及的專業(yè)深度,也超過了在當時語境下所必需的信息強度。語言學的分析在于還原說話人的意圖,并建構(gòu)基于意圖的意義,它不像后現(xiàn)代的文藝理論所宣揚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所以我們認為,Turner(1996)的寓言分析方法承襲了常規(guī)隱喻(即“A是B”)的解讀方法,忽略了寓言類隱喻與常規(guī)隱喻之間的差別。下面我們先介紹一下常規(guī)隱喻的映射問題。
常規(guī)隱喻的映射是認知隱喻理論的重要內(nèi)容。Lakoff & Turner認為(常規(guī))隱喻映射包括如下四種內(nèi)容[9],以LIFE IS A JOURNEY為例:
(一)元素(slots):源域(如journey)中的元素向目標域(如life)中的元素映射。目標域中的元素可以獨立于映射而存在,如“某活著的人”獨立于“旅行者”的映射而存在,也可能在映射過程中產(chǎn)生了目標域中的元素,如“路徑”向目標域映射,在目標域中把各種人生經(jīng)歷理解為“路徑”,創(chuàng)立了新的概念。
(二)屬性(properties):旅行者有優(yōu)勢,也有弱點,這些屬性決定了他完成旅行和克服困難的方式,向目標域的映射體現(xiàn)為生活中的人們也有優(yōu)勢和弱點,并且同樣決定他的人生際遇和生活方式。
(三)關(guān)系(relations):在源域中“旅行者抵達目的地”是一種關(guān)系,向目標域的映射體現(xiàn)為“某人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
(四)知識(knowledge):源域中的內(nèi)容讓我們做出某些推理,這些推理映射到目標域中就是知識映射。比如,在旅行中走進一個死胡同,就不能繼續(xù)前行,必須退回來走別的路。同樣,在人生路上,如果某一抉擇錯了,人生的道路受阻,也必須做出新的抉擇。
四種映射內(nèi)容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以元素為基礎(chǔ),依次包含、漸次復(fù)雜的關(guān)系。元素是實體,屬性、關(guān)系和知識都基于實體,所以從映射內(nèi)容來看體現(xiàn)了實體本位的隱喻觀。
很顯然,Turner的分析基于驢和Shahrazad的元素映射,牛和主人也分別向?qū)m女和國王映射;屬性映射包括驢之愚蠢與自作聰明向Shahrazad的相關(guān)特征映射;關(guān)系映射體現(xiàn)為牛與驢的伙伴關(guān)系,以及它們與農(nóng)場主人之間的隸屬關(guān)系,分別映射為宮女與Shahrazad之間的伙伴關(guān)系,以及她們與國王之間的隸屬關(guān)系;知識映射體現(xiàn)為,驢的自作聰明雖然救了伙伴,但是自食其果,說明它原本應(yīng)該三思而后行的,知識映射的結(jié)果是Shahrazad如果救了宮女們,也會自食其果,所以也應(yīng)該三思而后行。
但是,基于實體映射的分析方法至少不能允許牛和驢會說人話、會出主意、會密謀這種違背常識的屬性特征,所以Turner又用合成空間理論來彌補無法自圓其說的情形,但這種分析其實也是拙劣的(見上一節(jié)的分析)。
另一方面,基于實體映射的方法也不符合Turner的事件本位思想。Turner提出“基礎(chǔ)故事”(basic stories)的概念[1]13,認為基礎(chǔ)故事體現(xiàn)為“空間事件”(events in space),即實體在空間中的運動,如“微風吹過曠野”、“兒童擲石塊”、“母親倒牛奶”等,這些“基礎(chǔ)故事”進化為成人的生活體驗與社會實踐,我們的個人體驗都是“通過細微的空間故事來思維的產(chǎn)物”(product of thinking with small spatial stories)[1]13。
我們認為,對基于事件本位的映射來說,元素是事件本身。在牛和驢的故事中包括這樣一系列的微觀事件:“牛受到不公正待遇”,“驢出手幫助牛”,“牛的苦役被免除了”,“出主意的驢代替牛受罪”,這些事件元素不一定是故事中的原子事件(事實上,原子事件是很難定義的),但它們是構(gòu)成故事框架缺一不可的事件元素。元素映射的要求是,目標空間中必須有同樣結(jié)構(gòu)的場景:“宮女們面臨生死大難”,“Shahrazad出手拯救她們”,“國王(可能)不再加害宮女”,“Shahrazad(可能)代替宮女成為被殺的對象”。如果目標空間中沒有如此結(jié)構(gòu)的現(xiàn)實場景,寓言就不適用。
由于事件具有本體論地位,實體被弱化為事件過程的參與者,體現(xiàn)為不同的題元角色(thematic roles),比如在“驢出主意幫助牛”中,“驢”是施事,“牛”是受事,施事與受事的對比只體現(xiàn)兩者同時成為事件的參與者,而且表明幫助者與被幫助者不是同一主體,即不是自己幫助自己。
同樣,由于實體被弱化為題元角色,所以實體可以輕易地被替換,以牛和驢的寓言為例,大臣可以改說這樣的故事:“從前有一個母親,她經(jīng)常虐待大孩子,對小孩子卻非常優(yōu)待,大孩子每天干很多活,小孩子對哥哥很同情,就悄悄地幫哥哥做事,結(jié)果母親知道了,從此哥哥不用干活了,弟弟卻受到比哥哥更惡劣的對待。”甚至可以讓無生命的物體成為故事的主人公,比如:“從前有一位小朋友,他有一條小凳子和一把小椅子,但總是坐到小凳子上,小凳子難受極了,小椅子自告奮勇地對主人說,我來代替小凳子讓你坐吧,于是小凳子解脫了,但是小椅子每天都被小朋友坐到屁股下,難受極了。”
事件元素的屬性取決于兩個方面,以“驢出手幫助牛”為例:
(一)事件主人公的特征。如“驢”的特征是自信、樂于幫助牛、有能力和條件幫助牛,“?!钡奶卣魇钦谠馐芸嚯y、需要幫助、只要得到幫助就能化解危機,這些屬性也是“小孩子”和“大孩子”、“小椅子”和“小凳子”分別具備的。
(二)事件過程本身的內(nèi)涵。如幫助者與被幫助者之間的關(guān)系,表征為“幫助”這一事件類型。只要一方與另一方“幫助”與“被幫助”的關(guān)系成立,“驢”和“?!本涂梢苑謩e被“小孩子”和“大孩子”、“小椅子”和“小凳子”代替。
以上兩點互為表里,共同決定事件元素的屬性。
關(guān)系是元素之間的聯(lián)系,事件元素之間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為各事件之間的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這種順序不可顛倒,比如在牛和驢的故事中,“牛受到不公正待遇、驢出手幫助牛、牛的苦役被免除了,出主意的驢代替牛受罪”之間的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是關(guān)系映射的內(nèi)容,映射的結(jié)果是:在目標域中,類似的事件元素以同樣的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存在。
知識映射體現(xiàn)為源空間中的邏輯推理結(jié)果映射到目標空間中,同樣基于事件本位。知識的產(chǎn)生基于整個故事語篇,但核心是事件元素所組成的關(guān)系框架,比如在源空間中,“牛受到不公正待遇,驢出手幫助?!笔沁壿嬊疤?,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牛的苦役被免除了,但是出主意的驢代替牛受罪”,從這種邏輯推理中可以總結(jié)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做任何事情必須三思后行,或者在幫助別人時必須保護自己。這就是寓意,即道德說教的內(nèi)容。
可見,基于事件本位的映射,映射內(nèi)容也分為四種,四種內(nèi)容的定義對于寓言類隱喻和常規(guī)隱喻來說都是一致的,即元素是最基礎(chǔ)的,屬性依附于元素,元素之間的連接構(gòu)成關(guān)系,關(guān)系決定了知識的產(chǎn)生。
寓言類隱喻以空間事件為本位,實體的地位被弱化了。Turner(1996)雖然強調(diào)“空間事件”或“基礎(chǔ)故事”的本體論地位,但是合成空間的映射依然堅守著實體本位,其結(jié)果是:源空間中的屬性(如驢的“愚蠢”、“沒遠見”)不能為目標空間中的屬性(如Shahrazad的“聰明”、“勇敢”)提供可以類比的內(nèi)容,同時源空間中的其它屬性(如驢的“會說話”、“會密謀”)又違反了人類關(guān)于動物的常識記憶,所以必須有合成空間成為映射的中介,即把第二輸入空間中的實體和屬性引入到合成空間中,在合成空間中形成與常規(guī)隱喻沒有差別的映射內(nèi)容。
事件本位的理念允許源空間中實體及其屬性的信息不足或不對應(yīng),因為它只強調(diào)事件元素的結(jié)構(gòu)一致性,如“驢”幫助“牛”、“小孩子”幫助“大孩子”、“小椅子”幫助“小凳子”,所以事件本位允許“驢”、“小孩子”和“小椅子”之間的屬性天壤之別,也就是說,無須把兩個輸入空間中的信息合并到合成空間,來參與解釋寓言類隱喻的映射,也就可以避免上一節(jié)所歸納的理論困惑。
至于動物“會說話”“會密謀”這種現(xiàn)象,我們認為是作者為了增加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如迎合兒童的閱讀興趣)而采取的修辭手段,所以“牛與驢的故事”、“大孩子與小孩子的故事”以及“小凳子和小椅子的故事”之間的差別完全可以忽略,因為被改變的是實體單位,不變的是事件元素以及事件元素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由于實體單位的作用在寓言類隱喻中被弱化了,所以不同的故事可以產(chǎn)生相同的寓意,合成空間理論也不是必然的理論選擇,而是對實體本位的拙劣補救。
寓言類隱喻與常規(guī)隱喻可以相互激活。比如從“東廓先生和狼”這一寓言類隱喻,可以產(chǎn)生“張三是東廓先生”,或者“李四是東廓先生救起的那匹狼”這樣的常規(guī)隱喻。
反過來,常規(guī)隱喻也可以啟動寓言類隱喻的產(chǎn)生和解讀。比如,當莊子去見梁國宰相惠施時,惠施擔心莊子來奪他的相位,一心想阻止莊子前來,并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這一場景內(nèi)容激活了莊子對于“富貴”的本體論思考,比如“富貴是腐鼠”、“富貴是是糞土”等常規(guī)隱喻命題,并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思了一個寓言故事來奚落惠施:南方有一種鳥,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一只腐鼠,恰好大鳥看見了,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說:你是來搶我的腐鼠的嗎?(見《莊子:秋水篇》)
兩類隱喻之所以能相互激活,是因為它們的映射內(nèi)容部分重合,比如:同一個名詞及其內(nèi)涵意義,既可以成為常規(guī)隱喻的元素和屬性,又可以部分決定寓言類隱喻某事件元素的屬性;同一個子句,既可以表征常規(guī)隱喻的關(guān)系,又可以表征寓言類隱喻的事件元素;同一個復(fù)句,既可以表征常規(guī)隱喻的知識,又可以表征寓言類隱喻的關(guān)系。
首先,寓言可以簡化為諺語,諺語的側(cè)面化映射內(nèi)容可以是“關(guān)系”,即兩個或多個命題之間的邏輯連接,比如When the cat is away,the mice will play;Once burned,twice shy;在漢語中有“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一個和尚擔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寓言還可以濃縮成為單個命題構(gòu)成的諺語或慣用語,這時候“事件元素”成為突顯的側(cè)面,比如A poor workman blames his tool;to cry sour grape;to bell the cat。在漢語中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諺語,以及“賊喊捉賊”“狐假虎威”等成語。
寓言故事的側(cè)面化常常體現(xiàn)為它的標題,即用“事件元素”來概括或指稱寓言本身。我們統(tǒng)計了《百喻經(jīng)》中的98個寓言故事,以子句(命題)作為寓言標題的有89個,比如前三個寓言的標題分別是:“愚人食鹽喻”、“愚人集牛乳喻”、“以梨打頭喻”,只有少數(shù)幾個寓言以名詞(詞組)作為標題,如第25喻“水火喻”,第30喻“牧羊人喻”,名詞性標題都不能較好地概括故事內(nèi)容,第25喻和第30喻如果分別改為“水火相克喻”、“(牧羊人)以羊易婦喻”就能更貼切地反應(yīng)寓言的核心內(nèi)容。
側(cè)面化結(jié)果不僅可以印證我們對寓言類隱喻四種映射內(nèi)容的定義,也可以在常規(guī)隱喻中找到基于實體本位的對應(yīng),比如:
(1)The butcher entered the ICU room.
(2)“Listen up”,the teacher barked.[10]
(3)He is cold.[11](他很冷酷)
例(1)用屠夫來指稱技術(shù)拙劣的醫(yī)生,元素映射成為側(cè)面。相當于子句類諺語、成語對于事件或現(xiàn)實場景的指稱用法,如“他這樣做簡直是狐假虎威”。
例(2)突顯關(guān)系映射,動詞bark是連接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guān)系,即狗對陌生人狂吠這種關(guān)系,被映射到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相當于復(fù)句類諺語所體現(xiàn)的關(guān)系突顯。
例(3)突顯屬性,源域中的元素(“冰”或“雪”)是屬性(cold或coldly)的載體。相當于成語、慣用語所體現(xiàn)的屬性突顯。
從Turner(1996)的敘述可以發(fā)現(xiàn),寓言具有隱喻的全部特征,可以稱為寓言類隱喻。常規(guī)隱喻堅持實體本位,寓言類隱喻以事件為本位。根據(jù)四種映射內(nèi)容的定義,寓言類隱喻的屬性依附于空間事件,是對空間事件的內(nèi)容總結(jié);寓言類隱喻的關(guān)系是空間事件之間的連接,以復(fù)句為載體,體現(xiàn)為事件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寓言類隱喻的知識以故事語篇為載體,體現(xiàn)為關(guān)系之間的邏輯推理關(guān)系,邏輯推理所產(chǎn)生的一般性的結(jié)論是寓言的寓意。實體在兩類隱喻中地位不同。兩類隱喻具有互相激活的可能,其中的原理是兩類隱喻在映射內(nèi)容上交叉對應(yīng)。諺語是寓言類隱喻側(cè)面化的產(chǎn)物,寓言的標題以子句形式存在,既體現(xiàn)了寓言的事件本位,也證明它的映射內(nèi)容可以側(cè)面化。
[1]Turner M.The literary mind:The origins of thought and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Blomberg C L.Interpreting the parables[M].Westmont:Intervasity Press,2012:32.
[3]Coulson S.Analogic and metaphoric mapping in blended spaces:Menendez Brothers Virus[J].The newsletter of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in Language,1995,9(1).
[4]Fauconnier G,M Turner.Conceptual projection and middle spaces[R].UCSD Cognitive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1994.
[5]Fauconnier G,M Turner.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C]∥Adele Goldberg,eds.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and language.Stanford: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1996.
[6]Fauconnier 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7]Turner M.Reading mind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8]Turner M.Blending and metaphor[M]∥Y Shen, A Kasher.cognitive aspects of metaphor.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6.
[9]Lakoff G,Turner M.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63-64.
[10]張建理,朱俊偉.動詞隱喻的本體研究[J].外語教學,2011 (1):1-5.
[11]唐樹華,孫序,陳玉梅.基于語料庫的常規(guī)隱喻概念投射路徑對比與翻譯處理研究[J],外語教學,2011 (1):108-112.
(責任編輯:朱世龍)
Projection of Parable-Type Metaphor
Liu Yuhong1,Zhao Fuchun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A parable embraces many features of a metaphor,hence parable-type metaphor.Regular metaphors stick to entity-ontology while parable-type metaphors claim event-ontology.Attributes of parable-type metaphors are attached to events in space,relations are connections of events in space,and knowledge takes as its vehicle the story text.Entities have different statuses in both types of metaphors.Both types of metaphors can activate the generation of each other.Proverbs are implicit parables when part of the latter’s projection content is in profile.Titles of parables take the form of clauses which embody event-ontology of parables and the fact that part of its projection content can be in profile.
regular metaphor;parable-type metaphor;metaphorical projection;100ParableSutra
2015-10-20
劉宇紅(1966—),男,湖南新化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理論語言學研究。趙富春(1972—),男,江蘇泗陽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
教育部課題(13YJA740038);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課題(NR2012014)。
H314.3
A
2095-042X(2015)06-0068-05
10.3969/j.issn.2095-042X.2015.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