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香
從人物語言角度解讀《貓》的主題
李紅香
對于《貓》這篇文章的主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與理解。筆者傾向于這種觀點與看法:熱愛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責(zé)的感情。這種觀點,但有些細(xì)節(jié)卻不以為然。從練習(xí)的設(shè)計以及課文的研討,編者認(rèn)為故事的主體是“我”,主旨在于冤案的教訓(xùn),至于對前兩只貓的敘述,則是為了鋪墊和襯托,是這樣嗎?
對于文章主旨的把握,筆者以為應(yīng)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把握。在《貓》一文中,貓是不會說話的,但是人會說話,我們可以通過人的語言來看出人對貓的態(tài)度,進而感知文章的主旨。
我們來看一看本文中有哪些人說話了,說了什么?分一下類,再對比閱讀一下,也許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文章除了一句“小貓呢?小貓呢”,我們無法準(zhǔn)確定位是誰說的。其他總共有五個人發(fā)了言,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為兩類人:一類是身為主人的“我”、“妻”、“三妹”,一類是身為仆人的張嬸、李嫂。
先看“我”,共有這樣三句。第一句是在第二段: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當(dāng)時只得安慰著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p>
第二句在第五段:“三妹,小貓呢?”
第三句是在二十二段: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
我們通過前后對比可以看出,由于貓的不同,我的態(tài)度也不同,反映出我的感情用事,對于來歷不明、不討喜的事物缺乏公正。聯(lián)系文末的心理描寫,作者的自我反省、勇于自責(zé)是毫無疑義的。
再看“妻”,有兩句。第一句在第十八段:妻道:“張嬸,留心貓,它會吃鳥呢?!?/p>
第二句在第二十三段: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么不小心?”
從文中我們看不出妻子對任何一只貓的態(tài)度,但我們可以推測出,妻子對貓不太感冒,只關(guān)注自己的芙蓉鳥,只關(guān)注自己,不關(guān)注其他,也不會顧及其他,是一個冷漠武斷的人。揣測一下她的語氣“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么不小心”,多么的強勢啊,這樣的人需不需要自我反?。?/p>
如果說妻子應(yīng)該自我反省的思想是有些硬性拔高的話,我們再看看三妹:
第一段:有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的說道:“哥哥,小貓死了!”
第三段: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會亂跑呢!”
第六段:她慌忙地跑下樓來,答道:“我剛才也尋了一遍,沒有看見?!?/p>
第十二段:于是這個亡失證實了。三妹很不高興的,咕嚕著道:“他們看見了,為什么不出來阻止?他們明曉得它是我家的!”
第二十六段: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里了?!?/p>
三妹的話最多,這跟她的個性有關(guān)。但是我們也能判斷出除了活潑開朗的個性之外,三妹和我對待貓的態(tài)度其實是基本一致的,對于前兩只貓?zhí)蹛塾屑?,對第三只貓則顯得有些漠然以至于冷酷無情了,請大家讀一讀這一句: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里了。”欲除之而后快的情緒躍然而出。
由以上分析,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寫此文的主題,恐怕不僅僅是自我反省,更應(yīng)該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反省。
作者的筆觸不僅指向了強勢人物,對張嬸、李嫂這樣的弱勢群體也予以了關(guān)注,如果不注意的話,極容易忽略。
先看張嬸,第九段:大家都不高興,好像亡失了一個親愛的同伴,連向來不大喜歡它的張嬸也說:“可惜,可惜,這樣好的一只小貓?!?/p>
第十一段:午飯時,張嬸訴說道:“剛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頭,她說,早上看見我家的小貓在門外,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p>
第二十段: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嬸在叫道:“鳥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扳上都是血。是什么東西把它咬死的?”
最后再看李嫂,第八段:李嫂道:“我一早起來開門,還見它在廳上。燒飯時,才不見了它。”
第二十九段:隔了幾天,李嫂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
張嬸與第三只貓同病相憐,與她們同病相憐的還應(yīng)該有李嫂,聽聽李嫂第二句話的語氣,“貓,貓?又來吃鳥了?!蹦菨撆_詞分明是,你們誤會了我們!誤會了貓,誤會了張嬸??!她是在為張嬸叫屈啊!
鑒于以上的分析,筆者以為,本文主旨的重心不僅是我,更是我們每一個應(yīng)該關(guān)注弱者的人。不僅是第三只貓,所有的貓都是弱者!還有更多的像貓一樣的弱者,不是嗎?毫無疑問,這篇文章不僅是一首自省者的心曲,更是一首弱小者的悲歌??!自省者是你是我也是他,弱小者不僅有弱小的動物,更有人類中的弱小者??!
李紅香,教師,現(xiàn)居江蘇連云港。